「太平洋威懾計劃」,美國事先張揚的戰略剿殺?

2021-01-13 瞭望智庫




南海之聲漫評:以「和平」的名義


6月11日,華盛頓特區,陰雨。


在新古典風格的美國國會大廈北翼,一場關於美國國防戰略未來的法案正在參議院會議大廳裡舉行投票。


這是一項涉及7400億美元的法案,內容覆蓋從官兵薪資、裝備採購到與大國競爭等各個方面。它將以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名義被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審議。


25票支持,2票反對,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英霍夫(Jim Inhofe)宣布法案通過,並遞交參議院全體成員審議。


英霍夫似乎對法案的通過志在必得。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的報導,早在5月28日,英霍夫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最高民主黨人裡德(Jack Reed)便在「戰爭困境」網站(War on the Rocks)上撰文稱,「是時候採取行動了!這項計劃將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美國完全致力於捍衛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國家利益。」


他們所說的這項計劃,就是國防授權法案中最引人關注的部分——「太平洋威懾計劃」(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美國參議院起草的「太平洋威懾計劃」旨在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圖片來源:defensenews.com)


文丨陳甜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華聲」(ID:WORLDWIDECHINESE),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27日,原標題為《「太平洋威懾計劃」,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略剿殺》,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太平洋威懾計劃」,轉戰海洋劍指中國



「太平洋威懾計劃」預計在未來兩個財年撥款近70億美元,用於支持對陸基遠程飛彈的投資,以及支持「戰區飛彈防禦、遠徵機場和港口基礎設施、燃料和彈藥儲存」,以實現作戰平臺的現代化,提高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威懾力。


兩位議員甚至不加掩飾地在文章中喊話中國,「我們希望給中方留下一個結論:你們在軍事上不可能贏,所以根本想都不要想。」


實際上,這一脫胎於「歐洲威懾計劃」並被稱為其2.0版本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它與近年來美國全球軍事戰略中心轉向亞太地區一脈相承。



當地時間2014年1月28日晚上,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會發表年度國情諮文,其在演講中再次提到「亞太再平衡策略」。(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早在歐巴馬主政白宮的2012年1月,美國便宣布將縮減陸軍規模,並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存在,轉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維護亞太的「安全與繁榮」。此後,這個旨在維持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轉移,一直作為21世紀美國國防的優先任務被執行下來。


雖然橢圓形辦公室的現任主人習慣對其前任的各項政策嗤之以鼻,但將中國作為戰略對手,似乎已經成為當前美國軍政界最大的政治正確。



南海之聲漫評:「冷戰」製造者


據悉,該項法案還必須與由民主黨主導的眾議院版本的法案相協調,然後才能提交給總統川普籤署。但在眾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和該委員會最高共和黨人索恩伯裡(Mac Thornberry)都已經明確表示支持「太平洋威懾計劃」。


2

從亞太到印太,美國緊縮「包圍圈」


根據美國國防部2018年底公布的報告,美軍的海外基地數量已經從鼎盛時期的2000多個裁撤至514個。儘管這已是美國歷史上最小規模的海外基地數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數量卻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目前,美國在日本、韓國的軍事基地總量佔了美軍海外基地總數的40%有餘。其中,新建成的韓國平澤基地總面積達1468萬平方米,可容納部署4.3萬人,是美軍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軍事設施最完善的海外基地。


除了東北亞地區的部署,美軍日益強化其在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根據美國與新加坡的協議,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可以為美軍第七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護服務,而這個基地也是南海沿岸地區唯一能夠為航母提供補給的基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南海之聲漫評:重返金蘭灣


在菲律賓,除了早已到手的5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美國正在積極謀劃「重返蘇比克灣」,以期實現從新加坡樟宜港和日本橫須賀港之間的中轉,為長期執行「南海航行自由」鋪路。此外,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允許美軍訪問性使用蘇門答臘港和金蘭灣等海軍設施,而關於金蘭灣基地的租借談判也正大張旗鼓地進行。


2018年5月,美軍將其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一個月後,時任美國防長馬蒂斯在香格裡拉峰會演講時首次公開全面闡述了美國的印太戰略。當前,美國已經與印度達成後勤協議,允許對方的武裝部隊使用各自的軍事設施,而迪戈加西亞則是美軍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


至此,西太平洋的關島、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和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三地形成的V型威懾,將為美國新的印太戰略提供支撐。


3

南海區域「航行自由」,威懾與拉攏並存


在遏制中國戰略的牽引下,美軍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越來越頻繁。近年來,美軍在南海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的頻次、烈度和針對性日益增強,大有將類似行動常態化之勢。


根據中國南海研究院發布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報告(2020)》中的相關統計:2017年美在南海開展了4次所謂「航行自由行動」,2018年開展了5次,2019年則達到8次。2020年,僅1月至5月,公開披露的美海軍對中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就已經有5次。



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與日本自衛隊訓練艦在南海演習(圖片來源:環球網)


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月23日。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日發布消息,宣稱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多艘訓練艦當天在南海開展了雙邊演習。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表示,「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目前正在執行第七艦隊的輪換部署任務,以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除了所謂「航行自由」,美國在拉攏南海區域國家上也是不遺餘力。美國不僅挺身而出,為東協國家尤其是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撐腰打氣」,更以中國「威脅」南海航行自由安全為藉口,向這些國家出售海空軍武器裝備,並組織這些國家在有爭議的海域頻繁展開針對性軍事對峙和演習。


在4月2日越南漁船非法進入西沙群島海域進行侵漁活動,並因撞上中國海警船沉沒的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立即發表聲明,稱是「中國海警船撞沉了越南漁船」,並指責這是「中國一系列維護非法海洋主張並使其東南亞鄰國處於不利地位行動中的最新事件」。在5月中旬媒體曝光的2020環太平洋軍演名單中,越南也首次受邀參加。


4

中國立場:毫不畏懼、冷靜克制



面對美國日益常態化的武力炫耀和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毫不示弱,採取了針對性的行動。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大校曾表示,戰區部隊將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履行職責使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定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實際上,近些年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儘管當前中國軍費預算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但從2016年底啟動軍事現代化改革以來,中國正在積極構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體系。



東風-41核飛彈方隊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通過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9年公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將用包括15式坦克、052D驅逐艦、殲-20戰機以及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在內的高新技術裝備來列裝部隊。


對此,長期供職於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科特斯·庫珀曾公開表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重組和增強中國防衛力量的史無前例的重大工作,一旦中國將這些計劃付諸實施,到2035年,與美國及其盟國軍隊相比,中國軍隊在亞太地區的海陸空、太空、網絡空間和電磁空間的戰鬥能力將持平甚至略高,這將讓美方在衝突爆發時做出應對變得更加艱難。」



2月20日,中國-東協關於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在寮國萬象舉行。(圖片來源:新華社)


只是,中國從來無意於爭當世界霸主,也歷來以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為己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兩會記者會曾介紹說,近幾年,在中國與東協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不斷趨穩向好,「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也在加速有序推進。疫情期間,一艘艘船隻、一架架飛機裝載著抗疫物資在南海往來穿梭,南海成為中國與東協國家攜手抗疫的合作之海、互助之海。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相關數據,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1.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7%。東協已超越歐美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在發展經濟和製造爭端之間,南海國家已經做出了選擇。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博集天卷為庫叔提供25本《西方史綱》贈予熱心讀者。簡明的世界史通識作品,貫通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和現代這四個時間階段和50個關鍵節點,串聯西方文明3000年的演化史。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剿殺美國頁巖油!
    來源:華商韜略文 | 華商韜略 暢昶原油市場「三國殺」,正進入高潮。美國頁巖油產業,究竟是被低油價拖入深淵,還是成為最具話語權的霸主?市場的廝殺向來慘烈,但新的格局與秩序,都將在危機中誕生。這完全符合基辛格博士的「石油美元再循環」戰略,即:大量輸出美元,鞏固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地位;然後讓石油美元回歸美國金融市場,進而操控全球資本。2020年一季度,位列全球併購第一的正是俄羅斯國家財富基金,併購金額高達396億美元。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馬爾克斯花了30年,寫了一個真實故事
    文|大翎《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只有僅僅141頁(南海出版社),我卻沒有辦法一口氣讀完,準確來講,是不願意舒展這一口氣。聖地牙哥這個21歲就有家業的小帥哥在開篇第一句就被殺了:「聖地牙哥·納薩爾被殺的那一天,清晨五點半就起了床,去迎候主教乘坐的船。」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改變命運的,只是這樣一件小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前兩天看的一本名叫《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讓我突然就想起了這段話,因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為做了一些在他看來微不足道的小惡事,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聖地牙哥.那薩爾,是他居住的小鎮上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他被捲入了一個姑娘失貞的案件裡,這個姑娘的雙胞胎哥哥揚言要殺了他。他們兩個人帶著兩把屠刀,在這個小鎮上尋找聖地亞歌.那薩爾,並不斷地向路人透露他們的想法。小鎮上的許多人都沒有當真,認為他們只是開玩笑而已。
  • 馬爾克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講述「名譽謀殺」的案件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中譯本《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是拉美作家馬爾克斯的一篇極為精彩的小說。故事的開頭容易讓人想到《百年孤獨》的開篇,或是卡夫卡《變形記》的第一句。而故事的主題,則顯而易見,是講述「名譽謀殺」的案件。
  • 金一南:從毛澤東發展原子彈,看什麼是威懾與戰略思維
    威懾有三點:第一是實力,沒有實力就是虛張聲勢;第二是決心,沒有決心,實力形同虛設;第三是知會對手,對手不知道,貿然莽撞,難以形成威懾。三者缺一不可。簡單來說,實力是威懾的基礎,決心是威懾的靈魂。威懾在戰略思維中的地位與作用,在於把己方力量和使用力量的決心傳遞滲透到對方的戰略思維之中,用我方戰略思維影響對方戰略思維。威懾是要公開讓對方知道你的實力與決心。
  • 24架戰略轟炸機就位,3支航母作戰群直奔西太平洋
    ,在該基地同時部署的美國B-1B戰略轟炸機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數量——24架! 同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支航母戰鬥群在日本和菲律賓接連現身,美國現如今在東亞的總軍力部署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甚至超過1980年美蘇冷戰的高峰時期!美國此時在東亞如此密集的聚攏兵力意欲何為?
  • 高群書執導《太平洋大劫殺》
    (原標題:高群書執導《太平洋大劫殺》) 本報訊(記者王金躍
  • 吳昕悅|盧安達大屠殺:一場事先張揚的浩大兇殺
    《向您告知,明天我們一家就要被殺》,[美]菲利普·古雷維奇著,李磊譯,三輝圖書·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340頁,56.00元「向您告知,明天我們一家就要被殺」這個奇怪而壓抑的標題,節選自盧安達大屠殺中,一封由難民寫給當地牧師的信
  • 新獎勵新挑戰 《誅仙2》三界BOSS剿殺令
    這一超級誘惑,吸引各路修真勇士前往剿殺。戰火蔓延三界,究竟給你帶來哪些全新驚喜與挑戰?趕快拿起武器體驗吧!相約每周六19:00-22:00,所有飛升後的修真者都能前來擊殺混沌主宰,精彩不容錯過!《誅仙2》BOSS剿殺令召喚所有修真勇士,一起來血戰廝殺吧!
  • 俄組建第五個軍區,主打戰略威懾,管控範圍涵蓋北極和北大西洋
    (北方艦隊下轄俄羅斯幾乎全部戰略核潛艇,在冷戰時期北方艦隊就是深入北大西洋威懾美國本土的主力)從2015年年初的那次調整開始,北方艦隊地位在俄羅斯軍中就開始特殊化,實際上在當時就有分析認為,北方艦隊已經成為實質性的俄羅斯第五大軍區,但是現今來看,當時圍繞北方艦隊的調整還只是開始,俄羅斯很可能確實想要組建第五大軍區,北方艦隊也會是主力
  • 蔡英文沒有辜負美國的「期望」
    編輯:鰻魚美國為了可以成功遏制中國的發展,在軍事以及經濟兩方面下手,但是最終的效果並不明顯。隨後美國就改變了策略,並通過了全新的「太平洋威懾倡議」,這份倡議當中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中國。然後就是加快發展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中國形成有效的壓制效果。由此可見,美國還是希望從軍事方面給中國形成威懾力。
  • 可免費下載 |《聯邦網絡安全研發戰略計劃(2019)》摘譯
    2019年12月,美國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發布了最新版本的《聯邦網絡空間安全研發戰略計劃此次發布的2019年版戰略計劃明確了威懾、保護、監測和響應四個互相關聯的網絡空間主要防禦能力,以及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科學、可信賴的分布式數字基礎設施、隱私、安全硬體和軟體、教育和人才培養六個網絡安全研發重點領域,體現了美國政府以網絡安全技術保障為重點布局網絡安全領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走向,對我國網絡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第428期 -- 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安全戰略體系發展回顧
    根據美國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克雷默在五角大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和相關材料分析,美國核戰略的變化可概括為「三個取代":用「全方位"威懾取代「相互確保摧毀」威懾,即把冷戰時美蘇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核威懾關係,轉變為與眾多潛在對手的「全方位」威懾關係;用「基於能力"取代「基於威脅",即把過去針對特定敵人發展自己的核能力,轉變為針對眾多潛在對手發展自己的核能力;用新「三位一體」取代舊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撥開混沌迷霧後的真相,人間正道是滄桑
    即使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真相,卻寫出具有開創性的《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一書,揭開張揚的背後,是習慣沉默和冷酷,漠視無意識下的兇殘,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死去的人卻是有冤無處說,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何而死。這是死者的悲哀,也是真相的悲哀。而那些殺死他的人,卻可以心安理得過自己的生活,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不會覺得自己有愧與人。
  • 地標太平洋,我國將在一戰略島嶼上修建機場?挺進美國「後花園」
    眾所周知,針對我國軍力崛起和對外擴大影響力,美國一直顯得十分警惕。例如近期,西方就賊喊抓賊的「炮製」了一出美軍機在我國吉布地基地750米外遭到雷射照射,致使兩名飛行員受到輕傷的劇本,以此炒冷飯式大加渲染「威脅論」。
  • 高群書執導《太平洋大劫殺》 奇樹有魚加速網大拐點到來
    原標題:高群書執導《太平洋大劫殺》 奇樹有魚加速網大拐點到來   浴血太平洋,生死大劫殺!改編自郭國松非虛構長篇小說《太平洋大劫殺》的同名網絡大電影項目即將啟動,著名導演高群書將親自執導。8月17日,這一消息在中南影業與奇樹有魚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一經發出,即引起業內轟動及網友熱議。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勇氣進行這次襲擊,除了日本一直以來日漸膨脹的野心外,和襲擊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山本有著不可割斷的關係。山本原本就是一名賭徒,而且非常喜愛冒險,對他來說,賭博和碰運氣的遊戲是他人生的全部,他曾說過,如果讓他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賭博,他可以贏得一艘軍事戰艦給日本。這樣一位帶著毫無掩飾的狂妄,並且一生都在冒險及賭博的人,對於襲擊計劃的實施,也不是不無道理可言。
  • 關島在遙遠的太平洋西岸,美國是如何把關島變成本國領土的
    二戰之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對部分亞洲國家進行封鎖,美國提出了所謂的「東方弧線」新月防線。其具體方案就是在亞歐大陸邊緣,各太平洋島弧鏈上駐軍,將亞洲國家的海軍力量限制在島鏈之內。一旦有戰爭需要,這些島鏈又能成為進攻亞洲大陸的跳板。
  • 王雲飛:需發展對美本土威懾手段
    就算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強國,但隨著近些年來的發展,中國在各個方面的進步也早已經不同往日,甚至超過了一大部分國家。美國必定也是清楚這點,才會想盡辦法遏制我國的發展,至於為什麼還肆無忌憚地挑釁,這很可能與多年來我國在常規戰略平衡能力上的失衡有關。美國對我國的常規威懾行動毫無忌憚,或許是因為該國知道在常規平衡能力上我們不如美國。
  • 天基武器或成新戰略威懾力量 美媒再炒中國威脅論
    而不久的將來,這些「來自星星的石頭」或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被研製成空間對地作戰的新型武器,甚至可能取代令人聞之色變的核武器,成為軍事領域新的戰略級威懾力量。專家指出,這類武器既可人工製造地震、海嘯、山崩、雪崩、山洪等災害,還能形成人造隕石雨對航母等重點目標進行飽和攻擊,或製成天基反衛星武器摧毀敵方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