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聲漫評:以「和平」的名義
6月11日,華盛頓特區,陰雨。
在新古典風格的美國國會大廈北翼,一場關於美國國防戰略未來的法案正在參議院會議大廳裡舉行投票。
這是一項涉及7400億美元的法案,內容覆蓋從官兵薪資、裝備採購到與大國競爭等各個方面。它將以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名義被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審議。
25票支持,2票反對,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英霍夫(Jim Inhofe)宣布法案通過,並遞交參議院全體成員審議。
英霍夫似乎對法案的通過志在必得。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的報導,早在5月28日,英霍夫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最高民主黨人裡德(Jack Reed)便在「戰爭困境」網站(War on the Rocks)上撰文稱,「是時候採取行動了!這項計劃將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美國完全致力於捍衛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國家利益。」
他們所說的這項計劃,就是國防授權法案中最引人關注的部分——「太平洋威懾計劃」(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美國參議院起草的「太平洋威懾計劃」旨在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圖片來源:defensenews.com)
文丨陳甜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華聲」(ID:WORLDWIDECHINESE),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27日,原標題為《「太平洋威懾計劃」,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略剿殺》,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太平洋威懾計劃」,轉戰海洋劍指中國「太平洋威懾計劃」預計在未來兩個財年撥款近70億美元,用於支持對陸基遠程飛彈的投資,以及支持「戰區飛彈防禦、遠徵機場和港口基礎設施、燃料和彈藥儲存」,以實現作戰平臺的現代化,提高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威懾力。
兩位議員甚至不加掩飾地在文章中喊話中國,「我們希望給中方留下一個結論:你們在軍事上不可能贏,所以根本想都不要想。」
實際上,這一脫胎於「歐洲威懾計劃」並被稱為其2.0版本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它與近年來美國全球軍事戰略中心轉向亞太地區一脈相承。
當地時間2014年1月28日晚上,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會發表年度國情諮文,其在演講中再次提到「亞太再平衡策略」。(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早在歐巴馬主政白宮的2012年1月,美國便宣布將縮減陸軍規模,並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存在,轉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維護亞太的「安全與繁榮」。此後,這個旨在維持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轉移,一直作為21世紀美國國防的優先任務被執行下來。
雖然橢圓形辦公室的現任主人習慣對其前任的各項政策嗤之以鼻,但將中國作為戰略對手,似乎已經成為當前美國軍政界最大的政治正確。
南海之聲漫評:「冷戰」製造者
據悉,該項法案還必須與由民主黨主導的眾議院版本的法案相協調,然後才能提交給總統川普籤署。但在眾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和該委員會最高共和黨人索恩伯裡(Mac Thornberry)都已經明確表示支持「太平洋威懾計劃」。
2
從亞太到印太,美國緊縮「包圍圈」根據美國國防部2018年底公布的報告,美軍的海外基地數量已經從鼎盛時期的2000多個裁撤至514個。儘管這已是美國歷史上最小規模的海外基地數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數量卻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目前,美國在日本、韓國的軍事基地總量佔了美軍海外基地總數的40%有餘。其中,新建成的韓國平澤基地總面積達1468萬平方米,可容納部署4.3萬人,是美軍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軍事設施最完善的海外基地。
除了東北亞地區的部署,美軍日益強化其在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根據美國與新加坡的協議,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可以為美軍第七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護服務,而這個基地也是南海沿岸地區唯一能夠為航母提供補給的基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南海之聲漫評:重返金蘭灣
在菲律賓,除了早已到手的5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美國正在積極謀劃「重返蘇比克灣」,以期實現從新加坡樟宜港和日本橫須賀港之間的中轉,為長期執行「南海航行自由」鋪路。此外,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允許美軍訪問性使用蘇門答臘港和金蘭灣等海軍設施,而關於金蘭灣基地的租借談判也正大張旗鼓地進行。
2018年5月,美軍將其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一個月後,時任美國防長馬蒂斯在香格裡拉峰會演講時首次公開全面闡述了美國的印太戰略。當前,美國已經與印度達成後勤協議,允許對方的武裝部隊使用各自的軍事設施,而迪戈加西亞則是美軍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
至此,西太平洋的關島、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和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三地形成的V型威懾,將為美國新的印太戰略提供支撐。
3
南海區域「航行自由」,威懾與拉攏並存在遏制中國戰略的牽引下,美軍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越來越頻繁。近年來,美軍在南海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的頻次、烈度和針對性日益增強,大有將類似行動常態化之勢。
根據中國南海研究院發布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報告(2020)》中的相關統計:2017年美在南海開展了4次所謂「航行自由行動」,2018年開展了5次,2019年則達到8次。2020年,僅1月至5月,公開披露的美海軍對中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就已經有5次。
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與日本自衛隊訓練艦在南海演習(圖片來源:環球網)
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月23日。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當日發布消息,宣稱美國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多艘訓練艦當天在南海開展了雙邊演習。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表示,「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目前正在執行第七艦隊的輪換部署任務,以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除了所謂「航行自由」,美國在拉攏南海區域國家上也是不遺餘力。美國不僅挺身而出,為東協國家尤其是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撐腰打氣」,更以中國「威脅」南海航行自由安全為藉口,向這些國家出售海空軍武器裝備,並組織這些國家在有爭議的海域頻繁展開針對性軍事對峙和演習。
在4月2日越南漁船非法進入西沙群島海域進行侵漁活動,並因撞上中國海警船沉沒的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立即發表聲明,稱是「中國海警船撞沉了越南漁船」,並指責這是「中國一系列維護非法海洋主張並使其東南亞鄰國處於不利地位行動中的最新事件」。在5月中旬媒體曝光的2020環太平洋軍演名單中,越南也首次受邀參加。
4
中國立場:毫不畏懼、冷靜克制
面對美國日益常態化的武力炫耀和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毫不示弱,採取了針對性的行動。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大校曾表示,戰區部隊將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履行職責使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定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實際上,近些年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儘管當前中國軍費預算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但從2016年底啟動軍事現代化改革以來,中國正在積極構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體系。
東風-41核飛彈方隊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通過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9年公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將用包括15式坦克、052D驅逐艦、殲-20戰機以及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在內的高新技術裝備來列裝部隊。
對此,長期供職於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科特斯·庫珀曾公開表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是重組和增強中國防衛力量的史無前例的重大工作,一旦中國將這些計劃付諸實施,到2035年,與美國及其盟國軍隊相比,中國軍隊在亞太地區的海陸空、太空、網絡空間和電磁空間的戰鬥能力將持平甚至略高,這將讓美方在衝突爆發時做出應對變得更加艱難。」
2月20日,中國-東協關於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在寮國萬象舉行。(圖片來源:新華社)
只是,中國從來無意於爭當世界霸主,也歷來以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為己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兩會記者會曾介紹說,近幾年,在中國與東協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不斷趨穩向好,「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也在加速有序推進。疫情期間,一艘艘船隻、一架架飛機裝載著抗疫物資在南海往來穿梭,南海成為中國與東協國家攜手抗疫的合作之海、互助之海。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相關數據,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1.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7%。東協已超越歐美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在發展經濟和製造爭端之間,南海國家已經做出了選擇。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博集天卷為庫叔提供25本《西方史綱》贈予熱心讀者。簡明的世界史通識作品,貫通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和現代這四個時間階段和50個關鍵節點,串聯西方文明3000年的演化史。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