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生活是怎樣的體驗?我去嘗試了一天

2020-10-18 威鋒網

「小心!當你來到這裡時,很有可能是在經歷一次單程旅行!」


當我瞥向面前那些巨大的空洞時,心跳開始加速,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甚至頭盔的透明面板起了霧。但我仍然不得不小心地踏上脆弱的紅色火山巖,穿過一個個可能讓我踏上不歸路的坑洞。你以為我在火星上?不,這裡其實是夏威夷島的莫納羅亞火山,雖然這裡是地球,但無盡的紅色、黑色巖石讓我猶如身處火星,甚至讓我腦海中出現了剛剛那句話。


夏威夷上有一個名為「火星 HI-SEAS」的太空探索模擬棲息地,海拔約8200英尺(2500米),此前已經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名預備役太空人在這裡進行過6次火星模擬演練,就在那個13000立方英尺(368立方米)的白色圓頂建築中,他們需要生活多達一年。

生活在 HI-SEAS 中時,即使出門就是大自然,但太空人們依然被要求每次外出身穿太空衣,甚至和外界溝通時都被設置為存在20分鐘的延遲。而今天,我成為了最新一批體驗這裡的人。

這棟白色建築的所有者名為 Henk Rogers :「火星基地遠離我們的文明,就像這座島一樣。6500萬年之前,恐龍滅絕了,為什麼?因為它們太蠢了,還沒懂得如何離開這個星球,我們可沒恐龍那麼蠢,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在這裡。」

其實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早已經將火星探測列為了 NASA 的關鍵目標,現總統川普也承諾將把美國太空人重新送上月球。即使是私營企業,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創業公司 Moon Express 希望能夠將機器人送上月球開採能源、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建立的「藍色起源」公司志在讓人類在太空中長久生活,還有大家熟悉的 Space X,馬斯克承諾在2022年把人類送上火星。

現在的 NASA 官網上寫著:「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下一個前沿陣地,而這是一個可望也同樣可及的目標,雖然開拓火星存在挑戰,但我們已經掌握了徵服它的方法,人類正準備前往、登錄,然後把火星變成第二個家園。」

以上就是 HI-SEAS 存在的意義,是 NASA 將人類在20世紀30年代將人類送上這顆紅色星球的努力的一部分。

「我學會了孤獨的意義。」

在 HI-SEAS 的第一課就是研究按保質期製備的「膳食」和真空包裝的「即食」食品在營養上的不同和對測試人員心裡的影響。完成這一實驗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現哪些食物更讓人滿意,第二是為了知道這些食物如何影響太空人對電力、水、食物和生活用品的使用,畢竟在火星上,任何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都必須精確到極致。

第二課就是挑選出適合長期發送任務所需要的人格組合,HI-SEAS 基地負責人、信息和計算機科學教授 Kim Binsted 說:「火星任務就相當於人體的一個系統,而太空人是靈魂,如果靈魂破裂,將和火箭爆炸一樣可怕。他們必須能夠愉快地合作,因為根據火星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他們需要9個月的太空旅程到達火星,在哪裡生活16個月,直到軌道再次重合,才能再花9個月時間回家。」


夏威夷大學和 NASA 合作設計了 HI-SEAS 和在這裡需要完成的測試任務,為的是反映真實的探險條件。

我進入這棟白色圓頂建築需要通過氣閘結構,從室外進入氣閘之後,我得快速關上身後的門,直到氣壓達到正常水平,才能夠打開第二扇門、穿過塑料窗簾進入建築內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臺跑步機,1200平方英尺(111平方米)的空間內包括靠牆排列的書桌、廚房、摺疊餐桌和帶堆肥廁所的浴室,當然,這裡的馬桶並沒有衝水裝置,浴室的水量僅供每人每周8分鐘的洗浴時間。不過在廚房,我發現了玉米粉圓餅、花生醬和各種各樣的食材,而且還有唯一一個能夠看到外界的小窗戶。


這棟建築的能源來自圓頂上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會將白天的電能存儲到晚上使用,如果太陽無法提供足夠的能源,我們還有一臺氫燃料電池以防萬一。

二樓是太空人的隱私空間,每個人的房間是一個扇形,當中只有一張窄窄的床,不過如果你夠厲害,NASA 還會為你準備一張桌子或者是床頭櫃。這間房究竟有多小?在其中大多數位置,我甚至都無法直起身子,六個房間加一個浴室佔地39平方米,這基本上和一件普通的酒店客房相同。


狹窄的空間是一個挑戰,但是最難對付的還是和外界的溝通,想和朋友、家人聊天?20分鐘他們才能收到,而等他們的回覆到達又需要20分鐘。即使瀏覽一個網頁也需要等40分鐘,因為網際網路伺服器接收到請求花了20分鐘,響應後傳給你又花了20分鐘。至於語音通話,那就更不可能了。

2014年初參加第二次 HI-SEAS 任務的 Ross Lockwood 表示:「我學會了孤獨的意義。」他在那次任務中完成了凝聚態物理學博士論文,當時他想看 Netflix 上的視頻,可打開之後卻看到了一個40分鐘的倒數計時,40分鐘過去之後才能看,「根本沒辦法用網際網路」,Lockwood 抱怨道。

不過他們也有應對的方式,Lockwood 重新編譯了 Hi-SEAS 的計算機,每天睡覺的時候電腦會自動加載好他們可能會看到內容,這樣第二天就能在本地觀看了。

即使有以上的這些困難,Lockwood 依然表示:「如果被召喚上太空,我義不容辭。」

「火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下一個前沿陣地。」

人類最後一次完全脫離地球軌道是在1972年,當時阿波羅17號載著 Eugene Cernan 和 Harrison Schmitt 落在了月球上,夏威夷大學月球火山學研究員 Jeffrey Gillis-Davis 稱:「我們從阿波羅任務中獲得的知識是巨大的,人類對地球之外的鄰居終於有了認知,而這將幫助我們探索其他星球。」

在去年12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火星探索計劃上,他表示:「這次我們不僅要在火星留下人類的旗幟和足跡,還將為最終的火星任務打下基礎,總有一天,我們會為第二個世界做好準備。」

當然,就像前面說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HI-SEAS 中的培訓不僅僅是生活方式、心裡上的,這個項目的擁有者 Henk Rogers 把 HI-SEAS 建在夏威夷的這座島上自然有他的道理:「這裡粗糙的景觀和月球表面十分相似,是訓練駕駛探測車和學會使用月球巖石打造建築材料的理想場所。」


太平洋國際太空探索中心項目主任 Rodrigo Romo 稱:「如果我們要前往火星和月球,那麼就必須學會使用那裡的可用資源進行建設,比如將火山巖做成磚,配合上玻璃、纖維等工具,可以防止熱量的散失,同時避免輻射。」

最後,我結束了這一天的參觀,在避開地上的坑坑窪窪之後, Rogers 和 Romo 告訴我可以把透明面罩摘下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當然是在火星上絕對不能做的事情,這時我還看了看手上笨重的黑色手套,看樣子在火星上是不太好用智慧型手機了。

重新戴上頭盔,我聽到 Rogers 依然在頭盔中的音箱系統裡說著話,他在介紹我們面前的景觀,還有這個位置和火星、月球的相似度,但我關心遠處的那個白色圓形建築還有多遠,因為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回到狹小的房間裡,然後脫掉這套讓我渾身滾燙的太空衣了。

所以,20年以後人類登上火星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是幾十個人組成的悽涼前哨?馬特·達蒙在《火星救援》中演繹的孤獨求生?還是一個繁榮的殖民地?無論如何,我現在只能確定一件事情:人類真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譯者註:本文翻譯自 CNET 雜誌《我當了一天火星太空人 這並不容易》一文,圖片來自 HI-SEAS 官網。

相關焦點

  • 在水中生活是怎樣的體驗?老外大膽一試,網友:肺活量厲害了!
    在水中生活是怎樣的體驗?老外大膽一試,網友:肺活量厲害了!在水下生活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有老外開始大膽嘗試,他將自家泳池灌滿水,清晨開啟美好的一天後,直接跳入自家的泳池內,先通過洗漱來迎接美好的一天,將一大支牙膏擠在牙刷上。
  • 快去仙桃數據谷體驗「智慧生活的一天」
    快去仙桃數據谷體驗「智慧生活的一天」 2021-01-07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新加坡做教師工作、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今,新加坡的華人和另外三個族群(印族、馬來族及歐亞族)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新加坡作為一個多文化族群的國家,在社會平等、種族融合、飲食、服飾等方面,形成了與眾不同、包羅萬象又獨具特色的文化,可以說早年下南洋的華人在赤道小島上找到了一片淨土安居樂業。 也正因為和國內相似的生活環境,相近的地理位置,便利的語言環境,再加上不錯的薪資水平,新加坡成為中國人出國工作的首選國家。 那麼,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 在35億年前的地球度過一天是怎樣的體驗?
    在35億年前的地球度過一天是怎樣的體驗?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在35億年前的地球度過一天是怎樣的體驗
  • 真實的太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太空中生活什麼樣?這個問題令許多人好奇不已。有25年太空飛行訓練、諮詢、寫作、演講經驗的NASA資深太空人湯姆·瓊斯,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告訴你真實的太空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太空人吃飯的時候用盤子嗎?
  • 《看我的生活》黃明昊首次體驗跑腿 王大陸擺攤賣貨
    網易娛樂7月13日報導由優酷、銀河酷娛聯合出品的獨居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看我的生活》第八期已精彩上線。黃明昊首次體驗跑腿小哥這一職業,儘管有些「入不敷出」,但一天下來也是收穫頗豐;潛水教練陳學冬本期正式上崗,佘詩曼則開啟了經商之路,不光籌劃著開網店、上線口紅品牌,還和王大陸一起擺起了夜市地攤。豐富的體驗讓嘉賓們充分感受到了各行各業不同的生活狀態,也有了新的體悟。
  • 怎樣在火星上活下來?
    要想移民火星,可遠不止從地球飛到火星那麼簡單,人類想實現半永久或者永久定居火星,而不僅僅是為了火星一日遊,建設火星基地並且保證人們更好的在火星上生存是是否能移民火星的關鍵所在。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都離不開種類繁多的化學品,未來移民火星之後更是如此,跨星球運輸物資固然是可以,但是時效低、成本高的問題迫使人們需要尋找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宇宙當中的行星數量是非常多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星球找到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質,比如說像天然氣石油等等,同時也希望找到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關於火星這顆紅色的星球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一直受到了科學家們的熱議爭論。在這個星球上找到水資源就成為了科學家的首要目標。曾經科學家們在火星上發現了甲烷氣體,這些高濃度的甲烷就意味著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微生物。或許在火星厚厚的冰層之下,還有人類未發現的全新世界。
  • 生活在外星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生活在外星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NASA這組海報為你描繪。今日推薦文章《NASA科學家的復古海報設計,你有多久沒有仰望過頭頂的星空了》,來自頭條號術納。NASA有一個下屬機構叫做噴氣推進實驗室,這個聽起來非常專業的實驗室建於1936年,一直以無人飛行器探索太陽系的中心,他們的飛船到過全部已知的大行星。
  • 去火星生活!馬斯克的一個小目標,有了時間表
    去火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今人類還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不過,作為科技狂人的馬斯克,正在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實踐。據外國媒體報導,到了2024年,馬斯克將會送人類到火星上去。如果不出意外,有可能火星第一次,迎接人類到來。過去的一些年,儘管人類到火星上發射了許多探測器,也有機器在地表工作。實際上,真正的人類,最遠只去過月球表面,沒有到達過更遠的星球。
  • 全球疫情肆虐,經濟停滯,阿聯:我要去火星
    為什麼阿聯要去火星?阿聯在設計和製造太空飛行器方面經驗有限,但它正在嘗試一件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和中國成功完成的事情,但這也表明了阿聯人敢於接受挑戰的雄心。他們的工程師僅用了6年時間就製造出了一個精密的探測器。當這顆衛星到達火星時,它有望帶來新的科學成果,揭示火星大氣運行的新見解。特別是,科學家們認為這有助於人類了解火星是如何失去大部分的空氣和水。
  • 真實的火星生活什麼樣?八張圖片為您描述「火星人的一天」
    近年來,越來越多關於火星的圖片、話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人類對宇宙的好奇,註定要從徵服火星開始,那麼未來火星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呢?下面這些模擬圖片將向您展示「真實的火星生活」。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阿曼南部荒蕪的沙漠中建起了「火星基地」,因為那裡的環境與火星非常的相似,如下圖:試想,在遼闊的火星土地上,一座孤獨的人類堡壘靜靜地臥在那裡,不同的天空,一樣的太陽光輝,從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該改為「舉頭望太陽,低頭思地球」了。然這般情景,究竟是文明的伊始,還是生命的終結,全在老天一念之間。
  • 星際移民大暢想:永久殖民火星,未來火星上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想像一下,23世紀初,人類已經在火星上建立了成熟的殖民地,這並不容易。
  • 火星上都有水了!那去火星前你都要帶哪些東西?
    但不論怎樣,人類探索宇宙搜索鄰居找到隔壁星球王叔叔和劉阿姨的心情是不能被阻止的。火星做為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被首先盯上是理所當然的。之前面向全球招募志願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號」計劃,就是這麼一個項目,我大天朝也有一位候選人入選,不過後來又反悔了。據稱是遭到全家反對。
  • 在中國就能體驗到火星的環境,這2大火星基地,滿足人們的幻想!
    在中國就能體驗到火星的環境,這2大火星基地,滿足人們的幻想!很多的科幻大片對未來的生活都充滿了無限的幻想,甚至人類都可以登上火星,在火星上建立人類的生活區。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真正的火星荒涼而沒有生機,從上世紀中葉人類開始尋找第2個適合生存的家園,最終確定的答案是火星,但是它的環境卻讓人望塵莫及。這裡沒有像地球一樣厚重的大氣層,不足地球1%的大氣壓力。荒涼而沒有生機的紅色土地,打破了人類之前對於火星這顆星球的所有幻想。如果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真的可以到達火星上去生活,這會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呢?
  • 在八大行星上看太陽,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我是奎哥!歡迎乘坐太空旅行號!如果沒有太陽,我們無法想像地球上的生命會怎麼樣。我們每天只能在地球上看到了多麼難以置信的日出和日落,但你有沒有試過想像一下,從我們太陽系的不同行星的角度來看,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現在奎哥邀請你去看看八大行星上的太陽。1、水星上看太陽!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 駕駛火星探險車是怎樣體驗
    重達3噸的 SEV 是 NASA 研發的新一代太空探險車,主要用於在類地星球上行駛,比如火星。Business Insider 的作者 Jessica Orwig 就體驗了一次駕駛 SEV 的感覺。整體來說,她覺得駕駛一輛並非用來在地球上行駛的交通工具,有一種脫離地球的體驗。
  • 我要回到火星去看看
    行囊裡要帶上最保暖的衣服,來時火星上還沒有那麼冷,現在地球上的科學家說它變得越來越冷了,我有幾千年沒有回去了,也不知是真是假,要帶上一個自發電的熱水器,在地球喝慣了熱水,火星冷冰冰的水大概也不適應了 ,我還要回來,不想了斷了在地球養成的習慣。在那個星星時,我就住在很多地球人都看到過的那個金字塔的不遠處,其實那是我們的王上的宮殿,它有時像格林童話中的城堡,又有時像指環王中環山的宮殿,變化無常,至於它詳細的情況不便細講,不然再想回到地球恐怕無望。
  • 封面夜讀│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閱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莫凡。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前幾天,天氣驟然變得寒冷了許多。我的拖延症也發作了,每天早起都很痛苦。反觀我的室友卻一如既往每天準時起床、運動、做早餐、閱讀,我很佩服他,問:「你精力怎麼這麼好?」他給我講了他之前考研的故事。之前因為是在職考研,白天工作忙碌,室友只能選擇熬夜學習,可經過一天的勞累,精力早已經消耗的差不多,再加上看書背題更是透支自己,整個人狀態一天比一天差。後來,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考研小組,裡面有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早起背題速度更快,室友就默默地加了進去,開始嘗試早起。
  • 浩劫與重生《火星記憶》先行體驗 製作人訪談
    當然,大家也知道,NASA折騰了這麼些年,把人送上火星這事還一直停留在計劃裡,從來沒有付諸實施,所以我登上那顆離地球只有1.5個天文單位,一直讓人類魂牽夢縈的行星,肯定只能在夢裡……或者比如《火星記憶》(Memories of Mars)這樣的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