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長達一個多月的納卡衝突以亞阿雙方籤訂和平協議宣告結束。在衝突兩國傷亡數千人,衝突地區戰火紛飛後,俄軍趁機將勢力散布到南高加索地區,西方諸國在背後不斷搞小動作,卻因此丟失了反俄陣地,白忙一場。在這場世界矚目的衝突中,普京依然是最後的贏家。
亞美尼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實際統治納卡地區。根據此次俄羅斯擬訂的停火協議,亞方軍隊將從他們佔據的納卡附近的阿方領土中撤走。而這意味著,阿方將收復自衝突爆發以來丟失的全部領土。此外,亞方當局同意向阿方割讓途經其國內南部的過境走廊,對亞美尼亞來說,這完全是一份恥辱性的協議。
就在阿方民眾慶祝此次「衝突」獲勝的同時,俄羅斯按照事先和阿方領導人的約定,向納卡地區派去了維和部隊。亞方卻因遭「敗局」,陷入了和阿方全然不同的局面。其中最慘的當屬和俄、阿兩國籤署協議的亞美尼亞總理,隨著外部戰爭逐漸平息,國內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又鬧了起來。
近日,亞美尼亞國內抗議勢頭兇猛,憤怒的民眾衝進總理居所,佔據政府工作地,要求總理辭職。對此,亞美尼亞政府官員警告說,不要採取任何過激措施以引發政變。亞方副總理則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如果有必要,可以通過選舉的方式實現政權更替,但絕不允許發生任何政變行為。
對於亞美尼亞副總理的這段講話,專家發出警告說,如果現任亞美尼亞總理下臺,他的繼任者可能迫於民眾壓力,撕毀協議,讓納卡地區重新爆發衝突。阿方分析師對此表示認可,指出如果亞方繼任領導人在民眾的反阿情緒中上臺,很可能對已籤署協議予以否認。但亞美尼亞民眾卻持相反觀點,認為無論國家領導人是否改變,和平協議終將有效。
比起對亞阿兩大當事國的影響,這份協議倒是讓俄羅斯撈到了不少好處。協議讓普京政府得以在南高加索地區繼續加強影響力,土耳其忙前忙後一個多月,在該地區發揮影響力的空間卻變得比之前更小了。
早在兩百年前,俄羅斯軍隊就曾試圖吞併這片地區。近幾十年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對南高加索地區加強影響力的欲望又重新燃起。俄羅斯已經在亞美尼亞建立軍事基地,隨著這份協議的籤訂,俄方維和部隊又相繼入駐亞塞拜然、納卡及亞美尼亞南部等地。這意味,普京當局已經通過部署軍隊,對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三大前蘇聯國家重新實現了掌控。
對此,德國專家米特羅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軍將實現對這三個地區的長久駐紮,時間可能長達20年。他還指出,亞美尼亞幾乎不可能讓俄羅斯撤軍,因為除了俄方,沒人願意保護他們。
俄羅斯對亞美尼亞的軍事部署,也相應讓亞美尼亞斷絕了親近西方的念頭。之前,亞美尼亞曾希望和歐盟建立聯繫,以拯救國內因資源匱乏、人口稀少造成的經濟困境。2013年,亞美尼亞幾乎已經和歐盟籤署貿易與結盟協議,當時的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亞方可能就此加入西方陣營。誰知亞方領導人卻突然「懸崖勒馬」,選擇和俄羅斯繼續合作。
雖然此項協議對阿亞俄三國的影響不一,但至少讓原本戰火喧囂的納卡地區得以恢復暫時的和平。至於這種和平會維持多久,還得看阿亞兩國接下來的選擇和俄羅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