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御宅次世代@bigfun社區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惡魔城:月下夜想曲》。這款遊戲曾是眾多玩家的童年回憶,也是大家平臺動作的啟蒙之作,在32位遊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並成為本已堪稱經典的《惡魔城》系列中幾近傳奇之作。即使在今天,在發行20餘年之後,其依然是系列中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也依然能夠躋身於最優秀的「銀河惡魔城」風格作品之列。基於此,我覺得是時候聊聊這個《惡魔城》系列中的榮耀之作了。
五十嵐孝司(以下簡稱IGA)一直致力於維持惡魔城系列血統的純正。他於90年代早期加入Konami並參與了多個項目,在《月下夜想曲》發行前成為惡魔城系列開發組成員。這款遊戲成為系列舉足輕重的轉折點。拋開任天堂紅白機的漫遊類遊戲《惡魔城2:西蒙的冒險》不談,十多年間系列作品一直都貫徹著「平臺動作遊戲」風格,見證著玩家揮動「吸血鬼殺手」之鞭大殺四方。
與坊間盛傳的說法不同,IGA並非《月下夜想曲》的導演,該職由獲原徹擔任,他還負責開發了NEC旗下的PCE光碟主機優秀作品《德古拉X:血之輪迴》(順便一提,這是《月下夜想曲》的前傳)。不過,IGA擔任助理導演,並負責劇本編寫及程序設計,因此完全可以說他對遊戲的影響最為顯著。
顯然Konami在製作伊始就希望能夠引領該系列另闢新途。在IGA看來,動作遊戲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被遺忘,但他希望製作款儘可能生命周期更長的遊戲。得益於SFC的經典之作《超級密特羅德》,製作組決定摒棄之前作品的關卡概念,建立一個完全開放並允許自由移動的城堡以供玩家探索。冒險者們剛開始並不能立刻到達弗拉德伯爵那如同惡魔般的城堡內的每一個角落,但隨著能力的逐漸成長(包括普通的二段跳躍和獨特的形體變化),他們可以進入更多地區並推進遊戲進程。
舉例來說,城堡內的很多區域有鐵柵欄擋路,玩家必須找到一種強化道具來化身為霧氣,這樣就可以輕易穿越障礙了。另一處地面密布尖釘的隧道區域,則只有藉助「蝙蝠」形態才能穿越。這些謎題並不需要特別花心思,但卻構築出一場沉浸感十足且妙趣橫生的冒險,同時遊戲還保留了系列粉絲鍾愛的砍殺風格。鑑於系列作品歷來以難度著稱,由此引入了另一項重大革新,即RPG機制。
為了改變人們對《惡魔城》系列難於上手的印象,添加RPG機制意味著認可玩家在擊殺敵人後理所應當獲得更好的獎勵。因此遊戲加入了經驗點數的概念。系列頭一回,玩家可以通過收集大量強力武器、防具及法術來升級和強化他們的角色以增加獲勝機率。殺死敵人便可獲得經驗的概念也使得在無法避免的死亡後重複挑戰的過程變得不那麼艱難,並在很多方面給那些不熟練的玩家以便利。
即使不擅長動作遊戲的玩家也能輕易通關《月下夜想曲》,部分粉絲會抱怨與之前有些簡直難哭玩家的作品(FC版的《惡魔城》,說的就是你)比起來,開發者未免在這方面做得過於成功以導致遊戲太簡單,這點倒是不無道理。
不管怎樣,《月下夜想曲》成功地讓玩家們沉浸在德古拉那陰冷潮溼的古堡之內。遊戲開場時的地圖就已經很龐大了,然而在滿足某些條件後玩家會傳送到第二座城堡(起始城堡上下顛倒的版本),並繼續這場英勇的冒險。這增加了幾乎一倍遊戲容量並且「真」結局在完成第二座城堡的探索後才會出現。遊戲內大量道具的使用,包括治療藥水、食物以及武器必殺技使得《月下夜想曲》展現出任何同類作品都無法具有的深度。收集每件飾品、發現每樣武器的能力以及踏遍城堡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渴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無可抗拒的。
並不僅僅滿足於遊戲的巧妙改進,IGA在選擇遊戲主角方面也是顧花了一番心思。系列傳統上一直是吸血鬼獵人貝爾蒙特家族佔據舞臺,但在《月下夜想曲》中,玩家控制的是德古拉後代,半吸血鬼半人類的阿魯卡多。IGA曾經解釋道:「我認為主角應該與前作有什麼特殊的羈絆。」
阿魯卡多(Alucard,德古拉Dracula的反向拼寫)曾在紅白機的優秀作品《惡魔城3:德古拉的詛咒》(整個系列中IGA個人最喜歡的作品)中作為次要角色登場,在該作中他與英雄特雷弗,貝爾蒙特並肩作戰,阻止了自己父親的甦醒。在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後他為了阻止自己受詛咒的血脈進一步傷害人類而決定進入無盡的長眠之中。
在《月下夜想曲》中復活這樣一位「悲劇王子」可謂靈光閃現之舉,但IGA承認當時他很擔心這樣的舉動會激怒粉絲。「對個人來說,我非常喜歡阿魯卡多,因此完全沒有問題,但他作為系列史上第一個不使用鞭作為武器的主角我也很擔心惹毛長期以來支持系列的粉絲。」不過後來的事情證明,他完全無需擔心——粉絲們如魚得水般接受了這名主角。
《惡魔城:月下夜想曲》日文版的名字叫做《惡魔城德古拉x:月下夜想曲》。製作組特意用「x」以表明這並非系列主流,結果出乎意料地,這反而成了主流。阿魯卡多已經成為惡魔城系列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IGA也明白自己為《月下夜想曲》如此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成功後,IGA也忍不住感嘆,「阿魯卡多實在是一位很酷的英雄,我想這就是粉絲如此喜愛《月下夜想曲》的原因吧。」當然為了安撫個別反感由吸血鬼出任主角的極端傳統玩家,IGA也精心設計了以可解鎖角色裡希特·貝爾蒙特為主角的額外內容。
不管別的方面如何千變萬化,《月下夜想曲》還是秉承了系列作品的鮮明特色:氣勢磅礴的Boss戰鬥。為了確保實現IGA及其團隊這樣的願景,《月下夜想曲》中的2D BOSS建模大多極具創造性且氣勢不凡。這些殘忍的BOSS大多可以追溯至紅白機年代的系列作品——高大威猛的加爾莫斯曾於搞笑風格的惡魔城外傳《少年德古拉君》登場,而系列核心粉絲更可以輕而易舉認出那些曾於系列中登場的美杜莎、狼人以及弗蘭肯斯坦。其中IGA最喜歡的就是別西卜——體型龐大,腐爛的身軀懸掛於生鏽的鐵鉤,被證明是整部遊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敵人之一。要想贏得勝利,你必須砍去它已腐爛的四肢,同時還要應付幾隻巨大變異蒼蠅的騷擾。考慮到索尼的32位主機內存著實有限,再加上其2D表現能力評價素來不佳,IGA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真是殊為不易。
惡魔城系列的音樂伴奏向來聲名遠揚,《月下夜想曲》也不例外。甚至很多人認為山根實知琉製作的音樂堪稱系列最佳。IGA開發遊戲時,一直都讓音樂製作人根據遊戲的實際情況作曲,並非反其道而行之。
IGA還曾打趣道,對於遊戲最佳音樂,他一直有那麼一點私心,「我最喜歡當阿魯卡多首次進入城堡時響起的《德古拉城堡》。阿魯卡多剛剛進入陰森城堡之時,城堡突然明亮起來,殭屍開始湧現,音樂也隨之響起,這種方式實在讓我印象深刻。這可能是由於這部分遊戲內容是由我自己設計的。」
山根的配樂融合了搖滾、爵士樂以及古典風格,看上去似乎與遊戲內容完全不搭調,但實際上卻取得了驚人的效果。代表曲目包括在序幕中裡希特大戰德古拉時的配樂《陌生血脈》;以弦樂為基調,即使放在好萊塢作品中也不為過的《木雕變奏曲》;在城堡教堂區奏響的宏大聲樂《諸神安魂曲》。如此的音樂盛典在片尾字幕時由村中梨花製作的《1 am the Wind》那娓娓動聽的歌聲中完美落幕。這首歌由後來演繹了《潛龍諜影3:食蛇者》主題曲的美國歌手辛西婭·哈瑞爾演唱。整部遊戲的原聲碟在發行十年後依然廣受粉絲們的歡迎。
要說到《惡魔城》另一位大功臣,那必然繞不開小島文美,她的華麗畫風為這個作品錦上添花。小島文美的加入再次印證了IGA希望改變系列風格的訴求。轉瞬即逝的血花與黑暗,描繪了美麗動人的吸血鬼世界。《惡魔城》系列作品一直以來對這個世界抱有敵意,但基於遊戲概念的轉變,小島成熟的畫風以及驚人的細節處理將遊戲推向全新的輝煌境界,而這一次繪畫寫遊戲的完美結合也成了系列續作的標杆。她將日本獨有的感性與古典繪畫手法融為一體,在遊戲中展現出令人窒息的藝術之美。如果再有《惡魔城》新作發布,你大可以相信在遍布全球的網絡論壇那無數猜測之中必然有這樣的問題「是小島文美畫的嗎?」這就是她驚才絕世的最好證明。
不可思議的遊戲劇情、瞠目結舌的遊戲深度、華麗唯美的藝術造型以及才華橫溢的音樂風格,造就了《月下夜想曲》在日本數以萬計的銷量。這款遊戲在美國亮相時,也迅速大賣並且好評如潮,但在歐洲卻意外遭遇滑鐵盧。相關報導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發行的PAL格式光碟版本只賣出去15000份左右,而且大部分還是零售店家在失望之餘打折出售的。坊間流傳這是因為英國媒體冷淡的評論,幾家雜誌認為這是32位主機上的16位遊戲作品導致銷量慘澹,但不管什麼原因,Konami接受了這種狀況並決定不再生產任何PAL版本。與此同時,遊戲在美國和日本卻已經再版過很多次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最終躋身兩個地區的暢銷遊戲之列。
PAL版本的數量本身就很少,同時大多數又是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限量版,導致如今的價格扶搖直上一eBay上的NTSC版本徘徊在10英鎊左右,而全新的完整歐版已經高達三位數。Konami在三個主要地區隨《惡魔城:月下夜想曲》的發行附贈兩種獎勵物品。其一是本小冊子,內含遊戲的初版黑白畫風手稿以及小島文美繪製的一些可愛生動的全彩角色。本來這是日版獨佔內容(小冊子要按照日本習俗從右至左讀,而且遊戲名稱注為「德古拉X:月下夜想曲」),後來這本冊子也進入了美版以及PAL版。其二是一張CD,內容是惡魔城系列作品的配樂精選。這兩者極具收藏價值,單是藝術畫冊在eBay上被炒到了50英鎊。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內容都包含在普通的PAL版中,而NTSC地區的玩家需要預定遊戲才能獲得。
在PS版本發行一年之後,《月下夜想曲》經由Konami的名古屋工作室移植到世嘉Saturn主機。看上去的確是天作之合——藉由世嘉的32位主機性能來表現2D遊戲,再加上Konami宣稱將添加大量激動人心的特性(比如添加可操縱角色瑪莉亞·雷納德,兩個全新的城堡區域以及少數額外道具),粉絲們對此作著實期待了好一陣。
然而不幸的是,最終版本卻不是那麼盡如人意。原本PS版本那華麗的透明和光線效果被模糊的交叉紋理取代(Saturn在這方面的表現能力是出了名的糾結),同時在演算趨於複雜的打鬥場面時,遊戲速度會產生嚴重拖慢。之前大肆炒作的新區域被莫名其妙的敵人佔據,也並未給人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因此,Saturn的移植版本僅適合那些核心粉絲購買。在1998年這個版本發行時,世嘉的32位主機幾乎已經在歐美消失,因此並未在日本以外的地區正式發行(儘管世嘉自己的宣傳材料中提到過幾次歐美版本)。這也使得此版本的價格幾乎可匹敵PAL格式的PS版本。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時期,Tiger公司那薄命的掌機Game.com也宣布要移植這款作品。自詡為任天堂風靡全球的Game Boy掌機競爭對手,Game.com吹噓自己已經掌握了初步的觸屏技術以及基本的聯網功能,然而這兩種極具潛力可挖的特色卻並未得以實施,一大批平庸之作也導致這臺黑白主機的最終慘敗。Tiger認輸,《月下夜想曲》的移植計劃(由Tiger內部進行)也就此擱淺。僅憑几張截圖無法得知他們的開發進度,儘管官方宣稱已經完成了一半,但一些玩家都推測截圖系偽造,只是為了吸引公眾關注那臺倒黴的掌機而已。
自從這款出類拔萃的電子娛樂產品被世界矚目,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但依然有眾多粉絲一如既往, 堅稱《月下夜想曲》是整個惡魔城系列的巔峰之作——考慮到之前推出的同樣優秀的《超級惡魔城4》《德古拉X:血之輪迴》以及小島秀夫的作品《惡魔城:暗影之王》,這絕非易事。包括IGA離開Konami後眾籌做的《血汙:夜之儀式》也不能追及《月下夜想曲》的水平。面對如今如此繁多的質量優秀的銀河惡魔城類遊戲,如果你也喜歡這種遊戲類型,那麼不妨再回去好好體驗一下經典的《月下夜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