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認為水只存在於三種狀態之一:固態冰、液態水或氣態蒸汽。但是物質可以存在於許多不同的階段——例如,冰有十八種已知的階段(取決於原子在空間上的排列方式)。壓電材料(如麥克風和超聲波)的廣泛應用是可能的,這要歸功於對外力(如壓力、溫度或電)如何導致相變的基本理解,從而賦予材料新的特性。一項新研究發現,金屬氧化物有一種「隱藏」的相。
這種相使材料具有新的鐵電性質,當它被極快的光脈衝激活時,能夠分離正電荷和負電荷。這項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Keith A. Nelson、Xian Li和Edoardo Baldini領導,他們與Andrew M. Rappe、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生Tian Qiu和Jiahao Zhang合作,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上。該研究打開了創造材料的大門,人們可以在一萬億分之一秒內打開和關閉屬性的開關,現在有了更好的控制,除了改變電勢,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來改變現有材料的其他方面
例如,將絕緣體轉變成金屬或翻轉其磁極,這為快速功能材料重組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該小組研究了鈦酸鍶,一種用於光學儀器、電容器和電阻的副電學材料。鈦酸鍶具有對稱的非極性晶體結構,可以被「推入」具有極性的四方結構的相中,這種結構長軸上有一對帶相反電荷的離子。Nelson和Rappe之前的合作為這項新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該研究依賴於Nelson利用光誘導固體材料相變的經驗,以及Rappe在開發原子級計算機模型方面的知識。
可以根據光譜報告他認為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對所發生的事情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物理理解之前,這種解釋只是推測性的。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從太赫茲頻率研究中獲得的額外知識,這兩位化學家開始研究他們的理論是否成立。Rappe挑戰是用精確的計算機生成鈦酸鍶來補充Nelson的實驗,每一個原子都被跟蹤和表示,它們對光的響應方式與實驗室中測試的材料相同。發現,當鈦酸鍶被光激發時,離子被拉向不同的方向,帶正電荷的離子向一個方向運動,帶負電荷的離子向另一個方向運動。
然後,不是離子立即回到原來的位置,而是像鐘擺被推後那樣,在其他原子中產生的振動運動阻止了離子立即回到原來的位置。這就像鐘擺,當它達到振動的最大高度時,會稍稍偏離原來的軌道,一個小缺口把它固定在遠離初始位置的地方。由於尼爾森和拉普有很強的合作歷史,他們能夠在理論模擬和實驗之間來迴轉換,反之亦然,直到他們發現實驗證據,證明理論是正確的。這是一次非常棒的合作,這說明,創意可以慢慢醞釀,然後在10多年後全面回歸。
這兩位化學家將與工程師在未來的應用驅動研究方面展開合作,比如創造具有隱藏相的新材料,改變光脈衝協議以創造更持久的相,以及觀察這種方法如何應用於納米材料。目前,兩位研究人員都對他們的研究結果感到興奮,並對這一根本性突破在未來可能帶來的結果感到興奮。這是每個科學家的夢想:和朋友一起構思一個想法,規劃出這個想法的結果,然後有機會在實驗室裡把它轉化成某種東西,這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博科園|研究/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
DOI: 10.1126/science.aaw491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