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科普:量子相變,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華麗變身

2020-12-04 量子探索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在微觀粒子世界中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量子相變。

量子相變這個名詞雖然看起來很高端大氣上檔次,但理解起來卻並不難,因為量子相變與量子糾纏、量子隧穿現象等不同,量子糾纏、量子隧穿只能發生在微觀量子世界,它們是微觀粒子特有的量子效應,宏觀世界找不到可以參考的現象,但量子相變卻可以在宏觀世界中找到類似現象來做參考,以方便我們去理解,閒話不多說,下面直接開講。

相變

相變,通過來說就是由一種「相」轉化到另外一種「相」,「相」,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成物質的外部參數(溫度、磁性等),最簡單的「相」就是物質的狀態,物質可以有有多種的存在狀態,例如:我們喝的水,水是液態,我們呼吸的空氣,空氣是氣態,自然界中大多數的金屬是以固態的當時存在,氣態、液態、固態就是物質的三種「相」,其本質上就是物質分子或者原子之間距離的不通過,氣態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之間的距離很大,液態其次,固態物質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距離最小。

最常見的相變:熱相變

自然界中存在最多的就是熱相變,例如:液態水在溫度上升時會蒸發,水會從液態變為氣態,並且吸收熱量,液態水在溫度達到零度以下時會凝固,水會從液態變成固態,並且釋放熱量,熱相變發生的過程中都會伴隨能量的吸收或者釋放,其本質就是水的分子距離隨著溫度的變化從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我們稱其為相變,當然,在自然界中相變除了熱相變之外還有很多,例如:我們將磁鐵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磁鐵的鐵磁性會突然消失,這也是相變的一種。

量子相變

量子相變,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量子系統中的相變現象,這裡給大家舉一個量子相變的現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也是物質的一種狀態,但與氣態、液態、固然這些我們熟知的狀態不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發生的條件是十分苛刻的,第一、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只能發生在玻色子身上,也就是粒子自旋為整數的基本粒子,例如光子、氦-4等粒子,第二,想要變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粒子單單滿足是玻色子還是不行,液態水變成固態水溫度需要零度以下,而玻色子變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則需要接近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量子力學中的溫度下限,也就是能量為零的狀態,相當於零下273.15攝氏度,在絕對零度的環境下,所有的粒子運動都將停止,一切的能量都將消失,但絕對零度僅僅是理論上的一個極限值,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實現絕度零度。

著名的物理學家玻色與愛因斯坦預言當玻色子在處於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會發生量子相變,玻色子會從基態變成超流體、粘度為零、形態具有量子化特徵的一種全新形態,也是一種在宏觀世界存在的量子狀態,20世紀末美國的幾位大學生將氦-4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成功得到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項實驗驗證了兩位物理大師的預言,幾位大學生也獲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家發現玻色子在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時會產生很多不可思議的物理特性,例如:當玻色子處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時粘性為零,沒有摩擦力,有極高的光阻,可以將光的運動限制在很低的速度之內,但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極不穩定的,絲毫的外界幹擾都會使溫度上升而玻色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消失,所以目前來說這項實驗在短期內應用到現實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在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造光學黑洞、「隱身衣」等領域。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是一個研究粒子動力學和量子狀態的科學
    量子科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量子科技的技術應用。其次量子科技的研究面向三個領域,一個是量子通信、一個是量子計算、還有一個量子生物。量子信息科學家常問的10個問題量子物理史話現實版什麼是量子物理?
  • 揭開量子力學神秘的面紗——「狀態」的概念
    事實上,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在這篇和下面的文章中,我將試圖讓你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學 。事實上,經典力學比你想像的更接近量子力學。第一步是根據量子力學的介紹來重新定義經典力學。這篇文章致力于澄清「狀態」的概念。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處理經典物理學中其他經常被忽略的概念。
  • 為什麼四個量子數確定一個狀態?
    在薛丁格方程的量子力學框架下,即,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中,由於我們把時間和空間是完全割裂開來的,所以我們對於空間上的海森堡不確定關係認識很深刻,空間維度上的受限導致電子動量不能為零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然而矩陣力學卻又解釋不了測量前的狀態,這就尷尬了_(:D)∠)_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唯有提出一個波函數坍縮的過程來連接兩套力學,並利用互補原理解釋兩套力學為什麼不能同時發揮作用。最後玻恩證明兩套力學是等價的。這種強行拼湊愛因斯坦當然是不賣帳了,連「被拼湊」的薛丁格也不賣帳,兩人先後提出EPR佯謬和薛丁格的貓來給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致命一擊,結果就引出了第三個玩意——量子糾纏。
  • 【科普】連量子力學都不懂,還說知道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的基礎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建立以後,成為整個微觀物理學的理論框架,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比如解釋了化學中元素周期表、化學反應、化學鍵、分子的穩定性等等,都是在電子和原子核的電磁力作用下,由量子規律所導致。
  • 在「量子力學」領域,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能夠瞬間共享物理狀態
    長期以來他們都認為心靈感應只是一種巧合,甚至是迷信,可是在「量子力學」領域,鐵一般的實驗事實面前,科學家還不得不承認一些比心靈感應還要靈異的科學現象,這種科學現象就是——「量子糾纏」。科學現象·「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其實涉及的核心問題是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有一個成語叫做「不自量力」,如果用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話,我想它的意思應該就是·不要妄圖以為自己懂得量子力學。
  • 量子中心林熙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量子相變與標...
    儘管絕對零度時系統已經處於某一個基態,這個基態可能隨著溫度之外的另一個參數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的相變可以用標度行為描述,這個相變點稱為量子臨界點。根據單參數標度理論,在臨界點附近,一些物理量之間存在指數關係,多個物理參數可以通過一個指數因子由單一參數表示,這個指數因子被稱為臨界指數,可以與系統微觀性質無關。有限溫度下,量子臨界點附近存在熱漲落與量子漲落的競爭,因而越低的溫度越適合開展量子相變的研究。
  • 新場景似曾相識,用量子力學解釋:可能與平行宇宙中另一個你有關
    科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猜想:發生這樣事情的原因可能是平行宇宙存在所導致。提到平行空間,大多數人會想到那個經典的時間旅行悖論,這個理論已經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推翻,空間旅行一定不可能發生。而科學家所說的平行宇宙並不是基於時間旅行悖論的觀點,它來自量子力學。
  • 量子粒子不同時處於兩種狀態
    所有我們所能肯定地談論的,是我們所能夠觀察到和測量到的,並不是導致這些觀察與測量背後的根本屬性。 在上面的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量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波粒二象性」是我們在對量子的描述中經常引用的、所期望與測量的特徵,是我們對量子的某種看法,而非量子對象的本質。量子本身沒有「分裂的人格」。
  • 量子力學
    作出這些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對應原理,該原理指出,當一個系統移動到更高的能量或等價於更大的量子數時,量子力學的預測逐漸接近經典力學的預測,即當單個粒子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隨機性時,在包含數百萬粒子的系統中,展現出統計平均效果,並且在高能量極限時,隨機行為的統計概率接近零。換句話說,經典力學只是大系統的量子力學。這種「高能」極限被稱為 經典的 或者 對應極限。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
  • 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現象,是否揭示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量子糾纏現象的發現是愛因斯坦為了說明量子力學理論的不完備性時舉出的一個例子,量子力學中,在兩個粒子通過特定的方法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情況下,這兩個粒子的性質就會變成互相關聯的狀態,人們只需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性質,就可以得知另一個粒子的情況。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的毫無意義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將變的毫無意義1814年,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曾設想宇宙中存在這樣一種高智慧的生物,可以確定小到原子大到天體的運動當前狀態確定下來,那麼這種生物就可以通過力學規律了解宇宙的過去和未來。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量子相變與標度行為研究獲進展
    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隨著物理參數變化而出現的相變。儘管絕對零度時系統已經處於某一個基態,這個基態可能隨著溫度之外的另一個參數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的相變可以用標度行為描述,這個相變點稱為量子臨界點。
  • 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老郭在自媒體平臺上主要做物理學的科普,自然會涉及到量子力學方面的話題。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內,經常會有小夥伴留言說——量子力學只是表象。這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量子力學中的表象?一、物理學與表象表象是一個人對已經經歷過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許多與物質和物質運動相關的表象。
  • 初中生淺談量子力學
    淺 談 量 子 力 學(愛女思源,聰慧思辨,酷愛物理,力學猶善,初一時期,讀書有感,科普徵文,留作紀念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當時他正在研究黑體模型的熱輻射問題。在此之前,物理學界已經有了兩套用來解釋黑體輻射的公式——基於經典熱力學的維恩定律和基於麥克韋斯理論的瑞利-金斯公式。但遺憾的是,無論是哪個公式都無法對黑體輻射的全部情況進行完美預測。維恩定律只能預測到短波範圍內的情況,而瑞利-金斯公式只在長波內起作用。
  • 量子物理學新發現:光學圖形狀態後可選性的硬限制
    即使在今天,線性量子光學——單個光子在鏡子、波板和分束器中如何表現的物理學——在多黨糾纏的觀察、量子非局域性的測試以及解決有關現實本身本質的基本問題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眾所周知,光線會避免相互作用。一束光不會輕易地影響到第二束光的任何東西——它們只是通過幹擾疊加在一起,繼續工作。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每個人都有量子糾纏的另一個自己,你找到了嗎?
    「萬物皆有聯繫」,一句異常簡明的話語,瞬間將宇宙萬物捆綁到了一起,讓人從宏大的物質世界中看到了某種內在的聯繫,而最能體現這種聯繫的便是量子力學。  作為誕生僅百年的「年輕」領域,量子力學可謂是集寵萬千愛於一身,吸引了大批研究者對其進行探索和探究。  它就像是一片散發出誘人芬芳的奇幻森林,已經將諸多研究者吸引到了周圍,卻緊閉著瀏覽通道的大門。
  • 量子氣體產生超固態特性:相矛盾物質狀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固態是一種十分矛盾的物質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同時具有晶體和超流體的雙重性質。科學家最早於50年前預測過它的存在。不過,由弗朗西斯卡•費爾萊諾(Francesca Ferlaino)領導的兩支研究團隊(一支位於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研究所,另一支位於奧地利科學院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所)最近報告稱,他們在超冷原子氣體中觀察到了這種奇異物態的標誌性現象。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科學家都將氦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但研究人員最近將注意力轉向了原子氣體,尤其存在較強偶極相互作用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