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有形無形的都在提高自己的「逼格」,豪爽的人光著膀子帶著大金鍊子,與人們述說著不拘小節。稍稍斯文一點的,帶一塊「逼格」的手錶,則會越發儒雅。女人則用各種「逼格」護膚品,各種首飾,衣帽來裝飾自己,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些都是外在的,那麼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內外兼修的「高逼格」......
古往今來,有一種器物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符號,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歷經千年文化的變遷,這種文化始終以原姿態孕育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印章,信也,無論是皇帝的專用玉璽,還是文武百官的官印,亦或是書畫名家的私印,一旦印章落下,就代表了所有者的授權。
印章,權也。據《史記》中記載,戰國時代,以主張合縱抗秦而著稱的政治家蘇秦曾佩戴過六國相印,由此證實官吏用印在當時已成為一種制度。秦時,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帝王的威望和地位,對印章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皇帝的印信稱為國璽,大臣的印信稱為章或印,各有專稱,不能混淆。秦始皇統一中國前,曾奪得趙 國的「藍田玉",即「和氏璧」,並把它製成了有名的傳國璽。
印章,史也。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美也。印章的美學價值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印章的藝術美和印章的材質美。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一塊好的印石的石紋中透露著天地萬物的神奇讓你琢磨不透。閒暇間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品味石質的韻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鑑、慢慢欣賞,大美之情!
印章,正也。大浪淘沙,規規矩矩,捨得之餘,留取精髓,自此成為方方正正的軀體,為炎黃子孫帶來一身正氣。
印章,文也。歷經千年洗禮,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代表之一,引無數文人墨客愛之、藏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誠信之代表也。誠信,印章之代表也。「印石皇后」雞血石。擁有天地之間最正之色,沉澱億年,厚積薄發。引清朝歷代帝王、將相、王侯藏之、愛之,之所能的數千年傳承至今。
如今,雞血石不在那麼遙不可及,你可以為自己備一方姓名章,堂堂正正,給自己一生的喜慶吉祥;你可以為自己愛人備一對愛情之印,讓印章成為見證你們永恆愛情的信物,珠聯璧合,海枯石爛;你可以送朋友一方友情之印,高雅脫俗、意義深遠、記憶永久,友情長存。真、善、美、與心相印,成就內心強大、自信、內涵誠信的我,一方雞血石品萬物之靈性,閱中華之歷史,如此「高逼格」盛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