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與意識的真實關係是什麼樣的?它們或許在亞原子水平上共存

2020-12-05 奇點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進入科技時代以來,我們對自身和外界的認識已經進入到一個更加深刻而全面的階段。人類在宇宙中存在,而宇宙又因為孕育了人類而變得更加特殊,由此引發的哲學和科學問題,成功推動了相關方面的發展。

對人類來說,我們的一切思維活動有賴於大腦的存在,而科學家們認為,意識才是操縱人們進行生產生活的主體,在量子力學層面,意識還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根據科學家們提出的最新觀點,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人類的意識是促使它不斷成長的主要動力。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荒謬,不過在相關研究中,人們仍然沒有找到具體的有關宇宙存在狀態的線索。

而新興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一切可能都是不確定的,宇宙因為人類的探索而變得具體,在我們的意識之外,永遠還有很多沒能確定的區域。這也就意味著,宇宙一直在不斷擴大,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將其完全探索。並且在人類意識參與的過程中,一部分宇宙變得具體,另一部分宇宙就在無形中擴展成為未知的領域。

在一部分物理學家看來,意識是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宇宙,這個微觀宇宙與我們所處的宏觀宇宙相互作用,甚至有可能存在更多的相似之處。

科學家們推測,宇宙因為人類意識的存在而存在,這就類似於「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原理,只不過從更加深刻的層面來看,人類還有更多方面需要探索。

這樣一來,宇宙和意識在亞原子水平上共存,也就是說,沒有人類意識的存在和參與,宇宙中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失去宇宙,意識也就失去了重要的載體,人類將不復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實際上,關於意識和宇宙存在的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複雜。相對來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漫長而曲折,我們能夠認識到這個重要的信息,就已經能夠證明我們的探索和總結是完全可以的。

宇宙依然在不斷運行,人類意識的參與也在不斷增多,我們從未放棄尋找希望,哪怕真理就在宇宙邊緣,在整個人類文明的努力下,我們終究能夠破解其中的奧秘。

相關焦點

  • 你還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嗎?還是更加相信意識創造真實?
    最近讀了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蘭札和天文學家鮑勃.伯曼的《生物中心主義》一書,使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產生了懷疑,更加相信生命和意識才是理解宇宙真實本質的關鍵。書中寫道,如果大爆炸的強度再多出一百萬分之一,它就會極快地衝出銀河系,並且不會產生生命。如果強大的核力減少2%,原子核就不會聚集起來,那麼普通的氫就是宇宙中僅有的一種原子了。
  • 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或許一個「漆黑的大網」
    ,這代表宇宙本身可能是「平坦」的,或者宇宙的大小遠超我們的想像,就像是人類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是球形一樣,光線或許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為宇宙尺度足夠大,我們沒有觀察到。D3膜,對於我們來說,很難去理解宇宙的真實樣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宇宙實在太大了」,宇宙有多大?
  • 宇宙7級文明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它們不受宇宙規則的限制!
    宇宙7級文明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它們不受宇宙規則的限制!在浩瀚的宇宙裡面存在著很多的可能性,一直以為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我們這一類文明。然而科學家在對宇宙的探索中發現,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其他文明,這些文明甚至比我們人類目前的文明更高級。
  • 人類意識,有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美國科學家做出解釋!
    曾經有一位科學博士對思維和情感是如何影響人體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人類甚至在死後意識依舊是存在的,但是卻不像在人體中一樣是有生命存在的,而只不過是存在於粒子的水平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在亞原子量子的水平上才可以進行解釋的,現在人類的水平還無法達到更為強大的等級,對於這一切都是無法給出更為合理的解釋的。
  • 西媒:宇宙的盡頭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樣子?西班牙《理智報》網站10月4日發文總結了最為大眾所接受的五種假設。全文摘編如下: 曾幾何時,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靜止的,既不會增長,也不會衰減。
  • 西媒:宇宙的盡頭什麼樣?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樣子?西班牙《理智報》網站10月4日發文總結了最為大眾所接受的五種假設。全文摘編如下:曾幾何時,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靜止的,既不會增長,也不會衰減。於是人們開始假設,原始宇宙與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並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自問,數十億年後宇宙會變成什麼樣子,宇宙是否有盡頭?要了解宇宙的未來,就必須明白引力和暗能量將如何演變。有證據清楚地指出,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擴張的宇宙中。
  • 生活在全息宇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既然我們的宇宙在很大程度上幾乎是扁平的,並不是反德西特空間,研究全息理論對扁平宇宙也是否適用就很有趣了。」當兩個量子粒子糾纏時,即使相隔萬裡,它們也無法被獨立描述,而是會形成一個單一的量子「客體」。一個量子系統的糾纏程度可以通過糾纏熵來描述。數年的潛心工作後,Grumiller及其團隊證明了對於我們的宇宙空間而言,在引力理論和量子場論中計算出的糾纏熵數值完全一樣。「這一計算驗證了我們的假設,全息理論在扁平空間中也可以實現。」團隊中的Riegle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鏡像宇宙,而此刻,它或許就在你眼前
    在田納西州東邊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裡,物理學家莉婭·布魯薩德(Leah Broussard)正嘗試打開一個通往平行宇宙的傳送門。而這個將她引領向「鏡像物質」的現象被她稱作是「振蕩」,但其實這與所謂的傳送門的想法在原理運作上是相同的。
  • 宇宙的盡頭什麼樣?
    於是人們開始假設原始宇宙與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並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自問,數十億年後宇宙會變成什麼樣?宇宙是否有盡頭?要了解宇宙的未來,就必須明白引力和暗能量將如何演變。有證據清楚地指出,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擴張的宇宙中。
  • 宇宙的盡頭什麼樣?西班牙媒體盤點五種假設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新媒體專電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樣子?西班牙《理智報》網站10月4日發文總結了最為大眾所接受的五種假設。全文摘編如下:曾幾何時,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靜止的,既不會增長,也不會衰減。於是人們開始假設,原始宇宙與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並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自問,數十億年後宇宙會變成什麼樣子,宇宙是否有盡頭?要了解宇宙的未來,就必須明白引力和暗能量將如何演變。有證據清楚地指出,目前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擴張的宇宙中。
  • 法國人的「個人主義」意識與「集體觀念」共存
    這樣的印象,或許在某些人身上、在某種程度上是真實的,但就整個法蘭西民族而言,如此下結論還是有些偏頗的。法國人追求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但同時也具有值得稱道的集體觀念。在「自由、平等、博愛」的箴言中,充分地蘊含著法國人既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又強調社會關懷的觀念訴求。
  • 華中師大探索宇宙誕生時亞原子「湯」,在《自然·通訊》發表
    目前,華中師範大學的物理學家及其合作者已經證實電腦能夠用於解決宇宙最大的奧秘。該團隊通過輸入成千上萬的高能粒子碰撞模擬圖像來訓練電腦識別圖像中的重要特徵。研究人員將強大的陣列(稱為神經網絡)編程為一種類似蜂房的數字大腦,用於分析和解釋碰撞中留下的顆粒碎片的圖像。在這樣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神經網絡在識別大約18000張圖像的重要特徵時,成功率高達95%。
  • 原子之下是什麼:亞原子粒子究竟長什麼樣?
    當人們在問一個東西是什麼樣的時候,通常是試圖描述它與周圍環境的聯繫。由於我們目前還不能從量子尺度上理解量子世界的空間(或時間),所以我們無法問出「一個處於量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什麼樣子」這樣的問題,更別提回答了。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間接的手段把答案本身框定在一個可以理解的範圍裡。電子是我們目前所知的最簡單的粒子。
  • 從數學領域看,AI「人工智慧」可能已經有意識了?
    最後,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則更為直接地認為通用人工智慧(GAI)或許是不可能的。數學家約翰尼斯·克萊納和物理學家肖恩·塔爾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意識本質的研究論文,從數學領域上講,這似乎表明宇宙及其中的萬物都充滿了物理意識。基本上,這兩人的論文整理了一種流行理論(稱為綜合信息意識理論)的背後的數學原理。這是一個有趣的理論,因為它得到了意識是由於身體狀態而出現的觀點的支持。你有意識,是因為你有「體驗」事物的能力。
  • 有科學家認為生命是宇宙的基礎,而個體意識在某種意義上是永存的
    因為人類自以為無比廣闊的可見宇宙只不過是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而銀河系所屬的星系團在可見宇宙中更是微不足道的,而銀河系在這個星系團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傢伙,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懸臂上的以小堆物質,而地球則是太陽系中普通得很的一顆行星,而作為生命的我們更是這顆星球上無法體現的一個小點。這樣來看,就整個宇宙而言,生命的確是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存在與否似乎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一點也不重要,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影響。
  • 意識到底來自哪裡?
    惠勒稱,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從宇宙一開始就成為了參與者。用他的話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參與性的宇宙」中。  到了今天,物理學家在如何最好地解釋這些量子實驗的問題上並沒有達成一致,在某種程度上,怎麼解釋還要取決於你。無論如何,我們都很難忽視這樣的暗示:意識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 意識的產生 說明人類大腦可能是臺高度發達的量子計算機!
    用他的話說,我們活在「共享宇宙」中。如今,物理學家們不同意解釋這些量子實驗的最好方法,某種程度上,此刻你對他們的評價取決於你的狀態。但是無論如何,這些都讓人不可避免地認為,意識與量子力學存在某種聯繫。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物理學家羅格·彭羅斯(Roger Penrose)就曾暗示,這種聯繫可能在另一個方向有效。無論意識是否影響量子力學,或許量子力學都涉及到意識。
  • 宇宙或許存在無數意識體漂浮在星空中
    前文中提到,「熵」是在不斷增加的,因此我們的宇宙在未來或許會因為時間的不斷推移,變成一團無序的虛無,因為熱量和能量總是在不斷流逝的,只不過需要的時間很久很久,久到我們無法想像。而人類誕生意識也是一個巧合,因為自我意識這種形態是一種極其低熵的存在。那麼在宇宙中是否有可能因為熵的漲落誕生出一個意識體呢?也就是「玻爾茲曼大腦」一種想像中可能普遍存在於宇宙中的意識形態。
  •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並不了解宇宙,宇宙真實面貌到底長什麼樣?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宇宙似乎並不存在模樣,因為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探測不到宇宙的邊緣。雖然如此,也有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出宇宙的模樣,它們會和你想像中的一樣嗎?古代人認為「天圓地方」,因此也認為天空是有限的。直到後來科學技術發展起來後,人類才逐漸意識到地球並不是方的,天空也不是圓的,它更不是有限的。
  • 宇宙真實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仰望星空,我們通常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眼見為實,它們的形狀在人類的長期觀測中都是球狀物,雖然本質上如太陽系,銀河系或其它星系,甚至是黑洞,其形狀都傾向於扁平的圓盤。這些都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自然體現,那麼對於廣袤的宇宙,它的形狀會不會也是這樣的呢?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從外部視角看整個宇宙,它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也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