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歷史與未來,在霍金身上有著最完美的統一 ——他的生日恰好與伽利略去世的紀念日是同一 天。
他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一職位曾由 牛頓擔任。
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的起始與終結,是他的研究課題。
他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成為關於量學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他不僅是現代科學界的 稱泰山北鬥,還是一位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
身殘志不殘
霍金的傳奇源於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21歲那年霍金被診斷為「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裡演(ALS)」,不久便半身不遂。
1985年,43歲的霍金喪失語言表達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
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作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五六分鐘,為了 合成1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
儘管如此,霍金仍然熱衷公眾演講,樂於與人們進行思想交流。
霍金被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長達20多年,但他身殘志不殘,克服了殘疾之患並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
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他說「假如人類失去了夢想,就會枯竭而死」。或許可以說,霍金對科學的好奇心擊敗了病魔對他身體的侵害。
現代科學界的泰山北鬥
沒有哪一位科學家的著作能像《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那樣成為發行量上千萬,全世界平均每 500個人就擁有一冊的暢銷書。
在《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的帶領下,人們踏上了數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宇宙的探索旅程。
這是一本當代有關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
霍金憑藉他的智慧與熱誠,將最複雜的理論做了最細緻明了的解釋,使人們認識到人類如何逐漸地了解了行星、星系、宇宙,甚至是物質的特性。
2004年7月21日,霍金於都柏林舉行的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宣布了他對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黑洞不會將進入邊界的物體的信息淹沒,反而會將這些信息「撕碎」後釋放出去。
該假說的提出表明霍金推翻了他曾提出的「黑洞悖論」原理。霍金勇於推翻自己的「認錯」精神表現了他在科學上的謙虛和謹慎的態度。
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個女記者提出了一個無比尖銳的問題,她問:「霍金先生,難道你不為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而感到悲哀嗎?」
但霍金沒有動怒,也沒有激動,他鎮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了這樣一段話:「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這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像世界萬物、足以激發人生鬥志的能力,其實上帝對人是公平的。」
他的回答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是的,他戰勝了命運,戰勝了自己。
人生的鬥志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和最完美的詮釋,他是一個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