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霍金:閒話現代物理 | 小學僧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2021-01-19 風雲之聲














在宣傳科學這點上,霍金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關注度竟然達到了娛樂明星的水準,我等小輩只能望其項背啊!很多小盆友不知數學為何物,卻獨鍾情於物理,又不屑經典物理,只對前沿物理狂熱不已,這不是正確的姿勢。本僧浸淫此道十年有餘,覓得一秘籍,與諸位共勉: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理論力學→數學物理方法→原子物理→電動力學→熱力學統計→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高等量子力學→量子場論基礎→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弦理論和M理論→頭髮營養與再生→頸椎病康復指南→高血壓降壓寶典→精神病症狀學→精神病康復指南→墓地促銷廣告言不歸正傳,想知道霍金老人家是在哪條道上混的嗎?物理學道路曲折,咱先給不認路的小盆友盤盤道。本文段位有點高,建議先看下本僧另兩篇沾沾自喜的大作《荒誕量子力學》和《大型對撞機》,先把幼兒園文憑拿到手。
物理學從伽利略牛頓開始,一路打怪升級,演化出各類應用技術,諸如機械、化工等,最後麥克斯韋把電學和磁學一併摁下,做了個完美的收官,將所有理論歸於一統,物理學的活就算幹完了。這就是「經典物理學」。當時的物理學是怎樣一副景象呢?普朗克想投身物理,他導師說:「年輕人,物理學是一門已經完成了的科學,不會再有多大的發展,將一生獻給這門學科,太可惜了。」後來人算不如天算,愛因斯坦一眾人借著「兩朵烏雲」把經典物理大廈推倒了,隨後出現了兩條岔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這就是「現代物理學」的起點。正所謂「一牛二愛三麥」,這三位是在物理學史上封了神的,霍金只有仰望的份,他老人家可不在這條道上。大廈被強拆後,物理學就換了個光景。往這邊看,量子力學碎成一地,眾人將物理學大廈踩得稀碎,只能在廢墟上撿些磚磚瓦瓦(搬磚過程可以回顧《荒誕量子力學》,最大的磚便是「薛丁格方程」),但如何用這些磚瓦重建大廈卻是毫無頭緒。
往那邊看,在相對論的路上,只有愛因斯坦獨自徘徊,不但成果寥寥,而且與量子力學漸行漸遠,仿佛就是另一個世界的理論!物理學被折騰到這般田地,著實讓人心痛,但總得找個念想吧!於是,物理學開始流傳一個傳說,只要統一了「四大基本力」,就能重建物理學大廈。


量子電動力學 VS 電磁力


四大基本力,簡單來說就是:電磁力、弱力、強力、引力,據說這四個傢伙包含了宇宙間一切作用關係。早期的量子力學主要圍繞單個帶電粒子的奇葩屬性,比如自旋啊、軌道不連續啊、等等……至於這堆奇葩理論究竟是通過什麼規律聯繫在一起的,愛因斯坦也是一臉懵逼。雖然量子力學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但大夥還是守著最基本的底線:粒子終究還是實物吧,這玩意兒總不至於憑空冒出來吧!誰知,出了個猛人,一腳踏破底線!這哥們兒有多猛呢?不但一把撮合了量子力學,還順手捎上了狹義相對論(不包括廣義相對論),這就是「量子電動力學」,「量子場論」的第一個分支。文科小盆友先別慌了神,專業術語不可怕,關鍵看誰把課講!這「場」是個什麼玩意兒?「場」算是物理字典中最高級的詞彙了,以後若遇見做「場論」的小學僧,為了不顯得自己無知,趕緊膜拜吧!這位突破底線的哥們兒就是狄拉克,把狹義相對論引入量子力學,將薛丁格方程進化成狄拉克方程,打開了量子場論的大門。場的概念來自於電場磁場,如果把粒子比作水面上的波浪,那麼水面就是場,水面平靜的時候波浪就消失了,水面受到振動就會產生波浪。各位收拾收拾思路,來感受一下當年狄拉克帶來的衝擊:場受激發產生實物粒子,場恢復基態實物粒子也就憑空消失,一種粒子對應一種場,不同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粒子的轉化,同一種場的不同激發狀態代表粒子的不同屬性,而未激發的基態場不表現出任何物理效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空。容我緩口氣,這步子扯得真夠大,量子力學又炸鍋了!這套新穎的說法,不但把粒子的奇葩屬性解釋通了,還能一口氣描述多粒子的相互關係,又順帶關聯上了狹義相對論,算是把電磁力和帶電粒子之間的貓膩全整明白了,就問你服不服!        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根據這個公式計算發現,當「場」受激發產生粒子時,會有一正一負,就好像波浪會有波峰波谷,於是就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今天的物理學家已經能人工合成少量反物質。



狄拉克的代表作是《量子力學原理》,就衝這書名,一般人也只有仰望的份,這哥們兒是物理學史上的第四尊大神!不好意思,霍金老人家還得靠邊站。


宇稱不守恆 VS 弱力


場論對量子力學的衝擊,不亞於量子力學對經典物理的衝擊,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的腦袋,被這麼劇烈地衝擊兩次,啥餿主意都給衝出來了。於是,老楊出現了,對,就是那個爭議頗大的老楊:美籍華人楊振寧,其原配妻子為杜聿明長女,2003年過世,次年便娶了28歲的翁帆。2017年95歲的楊振寧正式恢復中國國籍。不過,咱這不討論爭議。



狄拉克給「量子場論」打了個地基,建立了「量子電動力學」,拿下了電磁力,這個理論的本質,是用「場」的概念取代原先對單點粒子的描述。粒子並不是像芝麻那樣分散在空間裡,而是像水面上的波浪,能產生也能消失。反正場就是這麼個意思,也沒法用語言描述得更精準了,自個兒再領悟領悟。只要有人挑頭鬧事,就不怕沒人起鬨,老楊覺得你們這樣忒費勁,給你們一個標準姿勢吧,於是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不過楊-米爾斯理論並沒有引起重視,因為場論在解決弱力時直接被整崩潰了。崩潰的過程大概是這樣,場論裡用於傳遞作用的規範玻色子(反正就是一種粒子吧)是不能有質量的,不然就破壞了對稱性,但是呢,沒有質量的規範玻色子不符合弱相互作用的已知理論。產品銷路不好,老楊只好親自搞促銷活動,這一出手差點又是一場腥風血雨。量子場論的概念提出之後,大夥更加認為粒子都是鏡像的,你想想,憑空冒出一對粒子,那肯定是有正有負,相當於鏡子裡外都是對稱的。這符合宏觀世界觀察到的大量對稱現象(比如DNA結構),也符合中國古代哲學中陰陽平衡的概念,無論在哲學還是科學裡,大夥都認為這種「完美對稱」是自然的最基本規律。為了顯得有學識一點,我們把這檔子事叫做「宇稱守恆」。物理學的好景往往不長,有人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兩種新介子,這哥倆兒質量、壽命、電荷完全一樣,幾乎就是同一種粒子,那為啥還說是兩種呢?因為它們的衰變方式不一樣:第一種介子會衰變成2個π介子,第二種介子則衰變成3個π介子。        換個通俗說法,有對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但他們生的孩子卻長得不一樣,那麼這對雙胞胎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爹媽生的?為了不犯「宇稱守恆」的忌諱,大夥紛紛覺得這不是一個爹媽生的,老楊一拍桌子:都瞎啊,明明就是一個爹媽生的,誰規定這世界要對稱啊!要知道,守恆和對稱幾乎是物理學的鐵律,老楊這婁子捅得不可謂不深遠。「宇稱不守恆定律」是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後來的實驗驗證由「東方居裡夫人」之稱的吳健雄完成,這三人全是美籍華人,老楊由此得了諾貝爾獎。再後來,人們發現很多東西都是不對稱的,比如,反K介子轉換為K介子的速率要比K介子轉變為反K介子來得快。進而一些科學家提出,可能正是由於不對稱,才導致宇宙大爆炸生成的正物質比反物質略多,正反物質湮滅後,剩餘的物質才形成了今天的世界。不扯這沒邊沒際的猜想了,回正題。衰變是弱力的範疇,宇稱不守恆摸清了弱力的底細,這會兒再回頭看老楊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有點味道了,它本質上是一種場理論。這什麼概念呢?前面狄拉克給場論開了個頭,這邊老楊給場論弄了套標準姿勢,學名「規範場論」。
老楊不但親手拿下弱力,又提供了一套標準姿勢,這服務上哪兒找啊!於是大夥一擁而上,電磁力和弱力就這麼愉快地統一了,史稱「電弱統一理論」。本僧碼一碼大概的意思:4種「場」對應4種基本粒子,第一種負責傳遞電磁力,自身沒有質量,剩下三種分別帶正電、負電和中性不帶電,它們負責傳遞弱作用力,自身有質量。用這套說法重新描述一下中子的衰變:首先中子場受激發,真空裡出現一個中子;後來,中子場通過某種方式把激發能量傳給了電子場、質子場和中微子場,把這些場激活了;於是,中子消失了,產生了電子、質子和中微子;這就是中子的衰變。電弱統一的代表人物是美帝的格拉肖,有意思的是,格拉肖一直呼籲將基本粒子命名為「毛粒子」,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因為毛主席的哲學思想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可惜,最終「夸克」擊敗了「毛粒子」,所以今天,幾乎人人都聽過夸克,卻少有人知道毛粒子。
回過頭說,這一眾人想憑藉「電弱統一」封神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諾貝爾獎真是拿到手軟。遺憾的是,目前為止還沒找到霍金的影子。


量子色動力學 VS 強力


電弱統一理論的成功,才讓大家認識到老楊的標準姿勢簡直就是一把萬能鑰匙,那還等啥啊,接下來就該幹「強力」了。這檔事的學名叫「量子色動力學」,由蓋爾曼和弗裡奇所創立,基本是沿著老楊的規範場論往下做的。具體模型就別去細看了,無非就是,某粒子負責幹什麼活,某粒子負責幹什麼活,然後通過巧妙的公式,把所有已知的現象和理論連接在一起。蓋爾曼在大統一的路上算是打了個下手,只能拿個諾貝爾安慰獎。巧合的是,上面說到的「夸克」這一名字,就是這哥們取的,大敗格拉肖取的「毛粒子」。


粒子標準模型


人員差不多快到齊了,看看怎樣上桌組個局,這個局不但要解決粒子產生的機制,還得搞明白粒子之間的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三種作用關係。這檔事要取個通俗且高大上的名字,就叫「粒子標準模型」吧。先說說這個模型的威力,免得大家以為這只是物理學家的一場數學遊戲。正如當年用牛爺的萬有引力定律算出海王星一樣,粒子模型建立之後,預測了很多尚未發現的粒子,後來均被一一證實。打個比方,我們在研究汽車時,已經發現汽車有輪子、發動機、方向盤,於是根據這些內容勾勒出了整個汽車的結構和運用機理,比如,發動機和輪子之間應該有個變速箱啥的,方向盤前面應該有個擋風玻璃。然後用對撞機不停撞汽車,看看是否飛出了預言中的變速箱。下面這串內容絕對是吹牛好素材,物理髮燒友可以記一記:標準模型包含費米子及玻色子,簡單來說,費米子就是組成物質的粒子,玻色子負責傳遞各種作用力。質子、中子、介子這些大個頭粒子都是由夸克構成,而輕子指的是電子、中微子、μ子這些小個頭粒子。根據標準模型的計算,還有1種特殊的玻色子,這就是費米子在獲得質量時產生的粒子,這個過程由希格斯提出,所以也稱為希格斯機制,自然而然,這個特殊的玻色子就被稱為「希格斯粒子」。沒錯,博學的小盆友已經猜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帝粒子」。喜歡在白天做夢的小盆友先別急著拯救世界,給你們看一個標準模型的數學公式:



別以為標準模型是拍腦袋拍出來的,這可是有嚴密的數學推導和實驗數據的,這個模型能精確地解釋和預言很多現象。不過……這模型需要的參數太多,計算量太大,別說咱們民科了,就算人家官科也得抽筋。希格斯粒子是標準模型的最後一環,當時模型預測的所有粒子都已被找到,唯獨希格斯粒子遲遲不見蹤影,擅長找粒子的萊德曼就寫了本書,把它稱為「該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出版商覺得這樣咒罵它,以後更找不到了,於是把名字中的damn去掉,成了「上帝粒子」,God Particle。2013年歐洲LHC終於幫希格斯找到了這顆粒子,隨手又送了他一座諾貝爾獎,一時風光無限。整個模型構建過程中,誕生了成堆的諾貝爾獎。好玩的是,老楊作為基石的規範場論沒得諾獎,反而是靠拿下弱力的宇稱不守恆得獎。巧的是,愛因斯坦也不是因為相對論得獎,而是不痛不癢的光電效應。諾貝爾獎錯過了20世紀兩個最偉大的理論。至此,老楊的歷史地位躍然紙上,人家在物理學史上是有座次的,坐五望四的級別,而我們的巨星霍金,還得往後找。




三缺一,引力呢?


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裡,粒子標準模型匯集了人類各個時代最頂尖的人才,堪稱人類智慧真正的結晶!看著物理學家給咱們構建出如此精巧的理論,本僧感慨之情還沒抒發完,再嘮叨兩句。知道這些抽象理論是如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的嗎?物理學家衝向未知領域披荊斬棘,材料學緊跟其後擴大戰果,各行各業優哉遊哉地收割戰利品。舉個粒子,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對電子的全新認識,就沒有能帶理論,然後就沒有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再然後就沒了PN結,接著電晶體就沒了,也不可能有集成電路,那今天的計算機就是一副算盤。你想想,如果沒了電腦,就不止是你嫌我更新慢的問題了哦!從狄拉克引入量子場論,到老楊引導建立標準模型,終於把量子力學這頭的事兒理順了七七八八。但是,引力還沒上桌,好在相對論這頭仍在原地踏步,想像空間還是有的,那不如就直接幹場大的吧!
標準模型顯然過於繁瑣,那麼多場啊粒子啊,光基本粒子就有61種之多,如果統統改成一種場,那多方便啊,這就是「弦」。弦的振動對應量子場論的場激發態,後來逐步發展出有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到最後演化出了「M理論」這種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弦理論就不展開說了,總之,就是一堆統一四大力的數學公式,箇中高手就是愛德華·威頓,美帝猶太人,和愛因斯坦一個屬性。還有一位美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也是弦理論的重要貢獻者。這批坐等封神的大咖,天天盼著大型對撞機來加冕,可惜左等右等也不見動靜,那總得幹點其他活吧?其實,在這一百多年裡,也有無數人削尖腦袋在相對論的路上鑽研,雖然不像量子力學那樣打下如此江山,但多少還是能鑽出幾個印子,而其中一個印子,正是霍金幹的。


物理學家--霍金


愛因斯坦後來一直與「大統一」做鬥爭,最終大敗虧輸,引力竟然如此頑固。於是,物理學家不得不做持久戰的打算,如果對比量子力學那條路的進程,相對論還處在撿磚瓦的階段,基本套路就是針對某個現象,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去解釋一下。咱舉幾個霍金的例子。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黑洞,這顯然是相對論的地盤。但是霍金推想,根據量子場論,憑空產生一對正反粒子,那麼應該是正粒子被黑洞吸進去,反粒子被排斥出來,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霍金另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就是宇宙,這也是相對論的範疇,霍金仍然是創造性的引入量子場論的概念,認為宇宙是沒有邊界的,和場論一樣,就這麼憑空變來變去,更深的表述就不說了,這是霍金著名的「無邊界宇宙學」。還有就是和彭羅斯一起推導了相對論中的「奇性定理」,大概是說空間無限扭曲時,會存在奇點,比如黑洞裡或者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狀態。霍金的理論雖然數學上非常漂亮,但無一例外,沒有一個被證實,所以霍金最終也沒有得諾貝爾獎。最能說明霍金物理學成就的事,應該是「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牛頓和狄拉克都幹過這活,含金量妥妥的。客觀的說,霍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物理學家,但是想在歷史上論資排輩,估計還是差了一大截。



娛樂家--霍金


霍金是值得尊敬的,哪怕這個人啥事沒幹,只要活到了76歲,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更何況還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你能想像這樣的生活嗎?(膽小的盆友不要看霍金的脖子)



也因為霍金身上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勵志了,於是一幫人就開始了商業化,就是賺錢的意思,圍繞霍金的很多事都是這個團隊完成的,相當於「霍金有限公司」,隨便抖個科普話題就能上頭條,比如外星人啊,地球核大戰啊……這檔事見仁見智,不評論。
至少在宣傳科學這點上,霍金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關注度竟然達到了娛樂明星的水準,我等小輩只能望其項背啊!最後說個小秘密,霍金還是一個著名脫衣舞俱樂部老牌會員哦!


動能武器歸來:電磁炮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娛樂巨星:獵鷹火箭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太空外掛:北鬥導航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捕風捉影:暗物質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學僧,著名科普作家。文章2018年5月17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致敬霍金:閒話現代物理)。作者授權風雲之聲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相關焦點

  • 第二戰場:量子計算機|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現在的材料學、化學、固體物理、核物理的理論基礎都是量子力學,可見其貢獻之大。除此之外,量子理論很少(是很少)有直接應用,不然我們的生活就變得和修仙界差不多了,瞬移術、穿牆術、分身術滿天飛。如果說,人類挖掘自然規律是一場戰爭的話,理論物理便是正面戰場。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奮戰半個世紀,竟無寸功!
  • 第二戰場:量子計算機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現在的材料學、化學、固體物理、核物理的理論基礎都是量子力學,可見其貢獻之大。除此之外,量子理論很少(是很少)有直接應用,不然我們的生活就變得和修仙界差不多了,瞬移術、穿牆術、分身術滿天飛。如果說,人類挖掘自然規律是一場戰爭的話,理論物理便是正面戰場。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奮戰半個世紀,竟無寸功!
  • 捕風捉影:暗物質|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按理說,宇宙這鍋粥被炸開之後,在引力的相互吸引下,應該是膨脹的越來越慢,比如,外圍的星系受到中心地帶大量星系的吸引,應該會慢慢降低遠離的速度。 而目前觀察到的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脹,外圍的星系還在加速遠離,這又沒裝發動機,是什麼東西在作祟?得了,找人來背鍋吧,於是就有了暗能量的概念。
  • 天文新寵:引力波|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沒有數學的物理模型,就好像沒有火控雷達的防空飛彈,瞎捅。這下真是炸了鍋了,引力竟是這般模樣。 脈衝雙星提供了有力的間接證據,於是大夥都指望直接測量引力波。 02 直接測量:LIGO 說起來,引力波探測的原理異常簡單。
  • 動能武器歸來:電磁炮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不過要從軌道上扔東西就兩碼事了,上網搜一搜「天基動能武器」、「上帝之杖」之類的關鍵詞,能找到不少有模有樣的細節,很多還出自正規媒體,言之鑿鑿,看得本僧差點得了尷尬癌!這玩意兒有多智障呢?幾乎所有的描述都避開了中學物理常識,能把所有選擇題全做錯也得靠本事!想吐槽的同學可以翻看《反導篇》第二篇的結尾。難不難?
  • 閒談現代物理—紀念一代大師:霍金
    在物理學中是有跡可循的,足跡大概如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理論力學→數學物理→原子物理→電動力學→熱力學統計→量子力學→固態物理→微分幾何與廣義相對論→高等量子力學→量子色動力學→弦理論和M理論→DNA遺傳學→脊椎脊柱神經學→生命與生理研究學→精神病狀學→墓地促銷廣告。言歸正傳,想知道霍金他老人家在那條道上混的,得從經典物理學開始盤起。
  • 科學「奧斯卡」將頒發2100萬美元,007主持並致敬霍金
    科學「奧斯卡」將頒發2100萬美元,007主持並致敬霍金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8-10-17 17:45 來源
  • 思維導圖: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都說讀懂了霍金就等於連接了宇宙,2018年3月14日,76歲的《時間簡史》作者霍金去世了,他去了另一個世界繼續探索宇宙的奧秘。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家,被譽為「宇宙之王」。
  • 霍金去世了,消息一出,網友們都是什麼反應?
    今天,我們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刷屏,那個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偉大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了,很多網友表示驚訝,表示惋惜,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緬懷這位人類偉大的科學家吧!網友先鋒點評:報導了,是真的。世界從此又少了一位世界級的物理大師。願他天堂沒有痛苦,一路走好。致敬!報導了,是真的。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科學無國界聽到他逝世真的很難過,無法去形容這種沉重的心情。世界從此又少了一位世界級的物理大師。願他天堂沒有痛苦,一路走好。致敬!網友二: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霍金走了霍金於今日去世,享年76歲。
  • 致敬霍金|時間雖有起點,靈魂沒有終點
    3月14日,霍金去世,享年76歲伽利略逝於1642年1月8日霍金生於1942年1月8日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霍金逝於2018年3但如果你認為霍金的生活就只有宇宙研究,那你就錯了,霍金也會玩微博,還拍了電視劇,過了一把戲癮。
  • 致敬,著名物理學家霍金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新華社快訊:據英國媒體報導,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盤點霍金留下來的三大物理定律
    今天,是值得緬懷的一天,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那個教科書般偉大的人物去世了,今天,我們的天空又多了一個星星。他寫的《時間簡史》,或許絕大多數讀者並沒有度過,但是他提出的理論一直被科幻作家借用,可以說現代宇宙模型就是按照他的假說來的。
  • 現代科學界的泰山北鬥——霍金
    他不僅是現代科學界的 稱泰山北鬥,還是一位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身殘志不殘 霍金的傳奇源於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21歲那年霍金被診斷為「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裡演(ALS)」,不久便半身不遂。1985年,43歲的霍金喪失語言表達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
  • 《現代小學數學》列入小學教科書
    本報訊浙江省功勳教師張天孝主編的《現代小學數學》前不久通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查,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 張天孝是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心理所特約研究員。他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三大弊端:講解例題孤立化,分析方法繁瑣化,練習內容單一化。
  • 霍金辭世 外媒:現代宇宙學最明亮的一顆星
    英國《衛報》發表評論說,史蒂芬·霍金,科學天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他的見解塑造了現代宇宙學,他激勵了全球千萬讀者。 他關於黑洞釋放熱量的理論引發了現代宇宙學中最為激烈的爭論。霍金指出,如果黑洞可以蒸發,其中存儲的信息都將永遠丟失。這與量子力學中最為基本的法則相衝突,遭到許多物理學家的反對。 霍金的一系列發現讓他在1974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當時他年僅32歲。
  • 霍金不平凡一生,說著平凡的話,做的卻是世界大事,傳奇一路走好
    曾經年輕時代的霍金霍金去世 ,巨星隕落。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史蒂芬·霍金今日去世,享年76歲。2018年三月14日,是世界上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恰巧的是今天又一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霍金是一位科學家,除了這些他還是漸凍人界的傳奇,他能活到76歲真是一個奇蹟,圖為年輕時候的霍金。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論霍金去世,給電影界造成的巨大損失!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科幻小說作家卡爾·愛德華·薩根,以及和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現代科幻文學「三巨頭」的亞瑟·克拉克三人主導,就物理、天文、科學發展以及與之對應的科幻文學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與預測!
  • 《萬物理論》向霍金先生致敬,生命不息,希望不滅
    毫無疑問,簡是偉大的,她在已經知道霍金患病並只有兩年壽命時卻依然嫁給了霍金。但是婚姻是兩個人的,而霍金與簡也一直很努力地去快樂生活。簡一個人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霍金,以至於博士學位遲了很久才拿到。這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打擊隨著歲月的積累必然會造成簡極其嚴重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