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戰場:量子計算機|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2021-01-15 騰訊網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不要自學量子力學,簡稱「不自量力」。

此文首發於2018年9月25日

量子,作為十大裝逼話題之一,吹牛時捎上幾句,效果棒棒的!不但咱民科喜歡吹,各國官科也好這口:俄羅斯量子中心測試了全球首個「量子區塊鏈」系統;中科大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首次實現在固態系統中對三維量子糾纏態的量子存儲,俗稱「量子U盤」;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發出一種抗幹擾的「量子雷達」;德國弗勞恩霍夫開發了微磁場下的「量子傳感器」;荷蘭將建全球首個「量子網際網路」;谷歌發布全球首個72量子比特通用「量子計算機」……懵了沒?

鑑於全球的過熱吹捧,咱潑點冷水,先重新認識一下量子力學這位幕後英雄。

百年量子

19世紀末物理學差不多就被技術榨乾了,所幸20世紀初誕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直到今天幾乎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人類這一百年的技術進步主要靠消化量子力學,只是消化方式比較單一:量子力學>新材料>應用技術。

量子力學以「新材料」方式推動技術發展,比如半導體材料導致計算機誕生。現在的材料學、化學、固體物理、核物理的理論基礎都是量子力學,可見其貢獻之大。

除此之外,量子理論很少(是很少)有直接應用,不然我們的生活就變得和修仙界差不多了,瞬移術、穿牆術、分身術滿天飛。

如果說,人類挖掘自然規律是一場戰爭的話,理論物理便是正面戰場。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奮戰半個世紀,竟無寸功!引用劍橋大學物理學家Neil Turok的話:「自1970年代後,所有的理論工作都還沒有產生一個成功的預言。」換句話說,理論物理已經原地踏步快半個世紀了!前陣子的上帝粒子和引力波驗證的是上個世紀的理論。

於是,留給工程師的只有兩條路,其一,正面硬槓相對論;其二,開闢量子力學的第二戰場,即通過「非材料」的方式開發量子力學,也就是現在媒體們叫的「量子技術」。

顯然後者更靠譜些,畢竟量子力學多少還是有些成熟的直接應用,比如原子鐘、掃描隧道顯微鏡等。順便開個玩笑,如果原子鐘是今天發明的,按照現在的氛圍,名字一定叫「量子鍾」。

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等技術的湧現,正是在量子力學領域開闢的第二戰場,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在與自然爭鬥的戰場上高歌猛進,相反,它可能是人類對現存理論物理的最後一點應用開發了。

冷水潑完了,下面該澆熱水了。

運算原理

傳統計算機的一次運算,究竟指啥?

回顧前文:傳統計算機的1和0是用電流(或電壓)實現的,有電流代表1,沒電流代表0。所謂運算,本質上是把一大串1和0,變成另一大串1和0,而這個轉變過程是由一堆PN結組成的電路完成的,也就是處理器。

我們平時說的32位處理器或64位處理器,指的是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比如32位處理器一次可以把一串32個1、0組成的指令變成另一串1、0,假如你有一串320個1、0組成的指令,那就得排著隊,一組一組進入處理器,一共得處理10次。所以這效率嘛,就有點勉強。當然,這是膚淺的理解,將就一下!

有個事情別搞混了,計算機一般用「浮點運算」表示性能,和上面說的運算含義不同,就像百米衝刺是看誰先到終點,而不是看誰步數邁得多。

雖然處理器動不動每秒多少多少億次,但實際上幹不了多少活,因為一個很簡單的操作,就要處理成堆成堆的1、0。舉個粒子:

猜猜這是啥?這是放大了約50倍的手機屏幕(親手拍的,保管錯不了),縮小一些:

看看,手機上的白色,就是三種顏色挨得近了而已!再縮小,就成了絢麗多彩的畫面:

現在我們輕輕劃一下屏幕,想像一下這些三色發光點得忙成啥樣?

這個蹩腳的例子,隱約說明了處理器的窘境,它就像一臺超大功率抽水機,但面對汪洋大海一般的數據,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於是,解決思路來了。

其一,能不能別用1和0這種笨辦法表示數據?從而把汪洋大海變成湖泊溪流,減少數據總量。這個……留給未來的數學天才吧!

其二,能不能別用電流電壓來實現1和0?這還真有,比如機械硬碟的1、0是用磁針方向實現的,不過調整磁針方向遠不如控制電流電壓方便,所以,從硬碟拷電影的時候,處理器還有空閒幹其他活。

必須得找到更好的物理現象來實現1和0,使得處理器性能輕鬆飆升,一口氣把汪洋大海抽乾了。

行文至此,主角登場。

量子計算原理

開山鼻祖得認識一下,量子力學的大神級人物,費曼。他老人家說,既然世界是量子的,那研究世界最終還得靠量子的方法,於是提出了量子計算機的概念!

量子通信是量子糾纏的直接應用,這茬前文已經說過了,而量子計算機則是量子疊加態的直接應用。何謂「疊加態」?

你以為我又要說「薛丁格的貓」了吧?偏不!咱換個比喻,疊加態這玩意兒和眼神有點像,一個眼神可以既包含愛,又包含恨;再細分一些,可以包含65%的愛和35%的恨;更重要的是,愛和恨互不幹擾,也就是說,看到愛的人看不到恨,看到恨的人看不到愛。

比如,本僧一個眼神瞄過來,有人感受到愛,有人感受到恨,於是這倆人又分別一個眼神瞟給下一個,最後得到不同的計算結果。

若是換成傳統計算機,本僧得先和一人說我愛你,再和另一人說我恨你,得發兩次信息,於是效率就低了。

回到正經的說法,傳統計算機只能把數據一組一組塞到處理器裡,而量子計算機可以把多組數據疊在一起,一次性塞進去。這是量子計算機最主要的優越性:並行計算。

為了表明本僧略懂量子力學,容我顯擺個公式,能看懂的盆友,若有機會來老和山,本僧親自為你化緣。

總的來說,用疊加態描述信息,1個量子態可以同時包含2個信息,2個量子態就是4個,3個量子態就是8個,以指數增長。這是非常驚人的,傳統的32位處理器一次只能塞32個信息,而10個量子態一次就可以塞1024個信息,如果增加到50個,性能就達到了當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而100個量子態就達到了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的100萬倍。

回過頭說,為什麼粒子有疊加態這麼奇葩的屬性?答案只有兩個字:呵呵。

技術實現

原理有了,用什麼技術去實現呢?這種疊加態信息怎麼做運算呢?運算後又怎麼輸出呢?如果沒有量子力學的功底,很難理解這個技術過程,大夥看個味道就散了,不要深究!

切記,不要自學量子力學,簡稱:不自量力。

光量子計算機

首先是單光子源,這傢伙每次只產生一個光子,一個光子被特定晶體劈成兩半就可以成為相互糾纏的2個光子,多劈幾次就可以產生5個糾纏光子(可翻看前文《再話量子世界》),然後分成5路進入光學量子網絡,接著在這個16×16 矩陣中,對光量子進行操作,最後用單光子探測器,探測量子計算結果。

不過還是得強調一下,雖然咱光量子計算走在了世界前列,但現在說成量子計算機為時過早,甚至連CPU都算不上,只能說把量子計算這條路趟開了。

滿足一下好奇心,如此科幻的設備,該是長啥樣?

這感覺,是不是有點當年30噸重的第一臺計算機的味道了?有沒有可能把這堆東西也壓縮到指甲蓋那麼大呢?

超導量子計算機

用光子做載體優點很明顯,缺點也很明顯,光子這玩意兒轉瞬即逝,沒法做更細膩的操作,普遍認為可延展性不強,能做到10個量子態就算大仙了。

超導量子系統相比於其他量子系統,有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和可延展性,被認為更有可能實現大規模集成的量子晶片,這貨可以輕鬆做到幾百個量子比特。同樣的,優點明顯,缺點也明顯。

超導量子計算的核心單元是一種「超導體一絕緣體一超導體」三層結構的約瑟夫森結,電子有一定概率穿透中間的絕緣層,跳到另一層超導體上,但是這種電子的自由度很高,不那麼聽話,所以錯誤率賊高。

還記得2017年5月3日刷屏的新聞吧?《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那次其實一口氣發布了2臺量子計算機,除了光量子計算機,還有一臺10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賣相不太好看,見下圖)。

把那天的事情再捋一捋:光量子計算機用5個糾纏光子,運算速度超過了人類第一臺計算機;超導量子計算機實現了10量子比特糾纏,打破之前谷歌的9量子比特紀錄。這是兩件事,也是兩撥人做的。

離子阱量子計算機

相比不聽話的電子,離子的個頭就大多了,控制起來相對容易,量子邏輯門也更容易實現,所以離子阱量子計算機是最早的量子計算機方案。

把原子外面的電子打飛就得到了離子,用低溫把離子關起來,用它的兩個能級代表1和0,測量能級有很成熟的技術,觀察光譜就行,而且只要雷射一照離子就能當邏輯門使用,實現1和0的轉化,完成邏輯運算。

但是呢,幾個離子還關的住,數量一多也就放羊了,而且雷射操作的效率實在有些感人,問題也是一堆。這套路主要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在玩。

因斯布魯克大學的離子阱

其他

微觀領域的量子效應一抓一大把,所以實現途徑還有:液相或固態核磁共振、中性原子、光學(波導)、腔量子電動力學、半導體量子點,等等,玩家多集中在歐美中。

爭議

雖然媒體上一片祥和,但業內的爭議從沒停過,悲觀者認為現在是群魔亂舞、譁眾取寵,而樂觀者認為翻天覆地只在旦夕間,馬上可以攜手走入新時代。那麼,爭論的焦點是啥呢?

李逵和李鬼

下面這個知識點,你要整明白了,說你是外行都沒人信。

傳統計算機靠邏輯門完成運算,同樣的,量子計算機的運算也需要邏輯門。複雜點說,就是通過么正變換來實現量子比特從一個狀態變換到另一個狀態。更複雜點說,量子邏輯門,就是量子力學中的么正算符,么正算符作用到量子態上,使量子態按照要求進行演化。

這麼玄幻的東西,長啥樣?非常抱歉,大夥都在懵逼中……簡單點說,現在所謂的量子計算機,幾乎都是沒有邏輯編碼的。更簡單點說,量子計算機暫時還沒辦法把1變成0、把0變成1。更不客氣的說,現在的量子計算機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運算能力。

那我們還起個什麼勁!?

別急,還有救。

2013年美帝兩位計算機科學家S. Aaronson 和A. Arkhipov提出了「波色取樣」,通過對經過線性器件處理的玻色子概率分布進行抽樣,可以很快求出矩陣常值。啥意思呢?

借個圖說明一下,無數的量子比特經過特定的矩陣之後,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如上圖),把這些數據統計出來就可以算出矩陣常值。

反正這是一個純數學問題,說多了我也暈。咱只要知道,這對人工智慧極有用處,比如圖像搜索、機器學習等。

從學術上說,這並不是一臺真正的計算機,於是,科學家們取了個新名字「專用量子計算機」,俗稱量子模擬機。

與之對應的就是「通用量子計算機」,這貨有量子邏輯門,能把1變0,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可惜的是,前者商業化速度快趕上摩爾定律了,後者卻仍在龜速挪動中。

漫天飛舞的量子計算機

既然閹割版的量子計算機在人工智慧方面展現出了誘人前景,那商業巨頭們還不得像鯊魚聞到血腥味。於是,資本一到,量子滿天飛。

最早登場的是加拿大D波公司,2011年洛克希德馬丁以1000萬美元買了D波公司的第一臺128量子比特的商業化專用量子計算機D-Wave One,2013年5月Google又以1500萬美元買了第二代512量子比特的D-Wave Two,現在D波公司已經推出了200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你沒看錯,是2000個量子比特,不過,實測情況很尷尬……這擦邊球水平快趕上中國桌球隊了。

2015年穀歌聯合其他單位實現了9量子比特;2017年5月咱發布了10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同月,IBM推出了16量子比特;10月,英特爾出了17量子比特;11月IBM直接飆到了50量子比特;2018年1月英特爾跟上了49量子比特……這節奏太緊張,看看圖放鬆一下:

依次是英特爾的「7-Qubit、17-Qubit、49-Qubit」量子晶片原型。

這罐子裡的就是IBM的量子計算機,因為是超導材料,需要極低溫環境。IBM的量子計算機可供大眾網絡訪問,不過大夥不用去湊熱鬧了,使用體驗和傳統計算機毫無差別。打開罐子是這個樣子:

高清大圖:

詳細結構圖:

有沒有覺得,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造型比光量子計算機科幻很多?這是最新的升級版:

這種地盤,谷歌必然不會缺席,2018年3月號稱要推出72位的通用量子計算機,看仔細,是「通用」量子計算機!谷歌欲一舉定乾坤,實現「量子霸權」(這是個術語,意思是你們可以歇菜了,我的計算機足夠全世界一起用),後來谷歌可能覺得牛皮吹破了,又出來不痛不癢謙虛了一番。

谷歌取名字還是很有一手的,用地球上最古老的樹木Bristlecone狐尾松,來命名他們的72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

還有更玄乎的,2015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首次發現,人腦認知可能是一種量子效應,於是要把大腦量子計算機化。呃,原來咱們人人都頂著一臺量子計算機啊!

總的來說,專用量子計算機(不是通用量子計算機)在美帝融資算是順利的,谷歌、IBM、英特爾領跑,後面還有亞馬遜、高盛、黑莓、微軟、惠普,甚至還有CIA的資金。

國內就冷清多了,除了國家投錢,貌似只有「阿里巴巴量子計算聯合實驗室」,2018年2月上線了11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服務的雲平臺。

後記

看過紅紅火火的專用量子計算機,再看舉步維艱的通用量子計算機,兩者境遇令人唏噓!能真正改變世界的通用量子計算機,前程堪比「聚變發電」,說多了都是淚。

最後一個知識點,大名鼎鼎的科普讀物《上帝擲骰子嗎》都知道吧?「骰」這個字念tóu,第二聲。

擴展閱讀:

動能武器歸來:電磁炮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娛樂巨星:獵鷹火箭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太空外掛:北鬥導航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捕風捉影:暗物質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致敬霍金:閒話現代物理 | 小學僧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學僧,著名科普作家。文章2018年9月25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老和山下的小學僧(第二戰場:量子計算機)。作者授權風雲之聲轉載。

責任編輯:陳昕悅

相關焦點

  • 第二戰場:量子計算機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於是,留給工程師的只有兩條路,其一,正面硬槓相對論;其二,開闢量子力學的第二戰場,即通過「非材料」的方式開發量子力學,也就是現在媒體們叫的「量子技術」。顯然後者更靠譜些,畢竟量子力學多少還是有些成熟的直接應用,比如原子鐘、掃描隧道顯微鏡等。順便開個玩笑,如果原子鐘是今天發明的,按照現在的氛圍,名字一定叫「量子鍾」。
  • 致敬霍金:閒話現代物理 | 小學僧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本文段位有點高,建議先看下本僧另兩篇沾沾自喜的大作《荒誕量子力學》和《大型對撞機》,先把幼兒園文憑拿到手。物理學從伽利略牛頓開始,一路打怪升級,演化出各類應用技術,諸如機械、化工等,最後麥克斯韋把電學和磁學一併摁下,做了個完美的收官,將所有理論歸於一統,物理學的活就算幹完了。這就是「經典物理學」。當時的物理學是怎樣一副景象呢?
  • 天文新寵:引力波|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人類科學發展至今,急需第二件工具,引力波正是不二之選!(好吧,其實除了引力波,我們也沒有其他選項。)這下真是炸了鍋了,引力竟是這般模樣。 脈衝雙星提供了有力的間接證據,於是大夥都指望直接測量引力波。 02 直接測量:LIGO 說起來,引力波探測的原理異常簡單。
  • 捕風捉影:暗物質|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按理說,宇宙這鍋粥被炸開之後,在引力的相互吸引下,應該是膨脹的越來越慢,比如,外圍的星系受到中心地帶大量星系的吸引,應該會慢慢降低遠離的速度。 而目前觀察到的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脹,外圍的星系還在加速遠離,這又沒裝發動機,是什麼東西在作祟?得了,找人來背鍋吧,於是就有了暗能量的概念。
  • 世紀之光——量子計算機
    這個話題不但是民科超級喜歡吹,就連官方也是超愛的話題;什麼中科院的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實現在固態系統中對三維量子交纏態實現量子存儲,也就是「量子U盤」;美國大學研發的抗幹擾的「量子雷達」;德國開發在磁場下實現的「量子傳感器」;俄羅斯量子中心測試的「量子區塊鏈」系統;就連谷歌也開發出了72量子比特通用「量子計算機」、、、等等一系列成果。是不是感覺量子世界立馬就要來了,是不?
  • 霍尼韋爾啟動第二代量子計算機H1
    霍尼韋爾(中國)的第二代量子計算機H1投入運營。功能強大的計算機通過仔細操縱容納在稱為離子阱的縮略圖大小的程序包中的10個atoms原子來執行計算。霍尼韋爾(Honeywell)是進入 量子計算機領域的一個令人驚訝的新進入者,它是幾家希望徹底改變計算技術的公司之一。
  • 量子計算機無用?美針對九章研討,如何抵禦「量子威脅」引發熱議
    中國近日在量子計算機上取得的突破令全世界側目,中國量子計算機以超乎尋常的能力實現了「量子霸權」,但是就在全國都為這一成就歡呼的時候,有的人卻質疑,量子計算機到底有什麼用?聽起來很厲害,但是根本不能為國家軍事或者我們的生活起到什麼實際性的作用。面對這種質疑,美國最近的舉動給出了他們的解答。
  • 我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成為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第二次量子革命真興起,全球網際網路進入量子時代 「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人類登月 量子計算機相對經典的計算機,不一樣的地方,它的電晶體是一個量子體系。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在北京量子院的上方就有這樣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蜿蜒曲折,縱深向前,它象徵著對前沿領域的不斷探索和鍥而不捨的思考。第二次量子革命真興起,全球網際網路進入量子時代!處在科研革命的前夜,想像力都開始變得匱乏。
  • 人工智慧的下一個飛躍:量子計算機與人工智慧的結合
    共同探討量子計算未來的發展藍圖,這場討論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前沿卓越中心陸朝陽教授主持,以下是整理後的內容:陸朝陽:我想代表觀眾問一下,要如何定義量子計算機,因為有許多的觀眾,他們第一反應是普適的計算機才能算作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機基本原理
    第1章 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原理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基本原理叫馮諾伊曼體系結構,是把計算機分為兩個主要的單元,第一個是計算單元,第二個是存儲單元。計算單元就是CPU,存儲單元分為三種,一種是CPU裡的高速緩存、內存和硬碟。計算機把靜態的數據存在存儲單元裡,如果需要改變數據,則調入到CPU裡計算,然後將結果再存進存儲單元。
  • 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 一切為了量子計算機研製提速
    近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本源量子」)創始團隊主要成員、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郭國平給出的答案出乎意料:為了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速度和效率。        量子計算機研製呼喚企業介入        眾所周知,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是世界難題,全球最聰明的腦袋都在為研製出可用的量子計算機而上下求索。然而,郭國平注意到,國內對量子計算的研究還停留在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階段,缺乏對科研技術市場產業化的考量。
  • 量子計算機最新動態:大腦式量子計算機
    據谷歌最新報導,科學家正在構建一種「像大腦一樣」的量子計算機。這一最新研究項目旨在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威力來構建一種新型的神經網絡,為量子神經網絡做準備。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可以引領下一代人工智慧。人的大腦具有驚人的能力,使其在許多方面比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都更強大。
  • 【科技】九章量子計算機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也確立了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第一方陣的地位。「九章」,得名於中國古代最早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
  • 量子雷達:撕開戰場「隱身衣」
    形成發展浪潮    自新世紀以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各國對量子雷達的研究逐步系統化,主要圍繞量子糾纏與幹涉、量子照明和量子相干態接收3個方面展開。目前,量子雷達主要可分為幹涉式量子雷達、接收端量子增強雷達和量子照明雷達等,也可根據發射光子數量多少分為單光子量子雷達和糾纏態光子量子雷達等。
  • 量子計算機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因為「量子計算機」的原理不同。目前文科生小編所有寫「量子計算機」的文章,都沒有寫到點子上。量子計算機是什麼,量子計算機就是X。 跟著我念:埃克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的那個:X  量子計算機,就是一團凝固態的雲。目前一般是「光子」。
  • 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什麼?九章比美國量子計算機快100億倍!
    就在今天,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擁有量子計算機的國家,該量子計算機的名字為九章,並且比美國谷歌的懸鈴木要快100億倍!那麼這么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用呢?九章比美國量子計算機快100億倍今日凌晨,中國科技學術大學正式對外宣布了中國的第一臺量子計算機,該量子計算機的原型機九章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並且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
    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瑞典量子計算機計劃將在十年內建成,歐盟已將量子技術指定為其旗艦項目之一。
  • 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瑞典量子計算機計劃將在十年內建成,歐盟已將量子技術指定為其旗艦項目之一。目前,量子計算機幾乎沒有可用的有用算法,但預計這項技術將在生物、化學和物理系統的模擬中具有巨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