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2020-12-05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在9月22日的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

想到莫比烏斯環你會想到什麼?

數學上,它是拓撲學的吉祥物。從宇宙空間的角度,它象徵著宇宙有邊無界。哲學的角度,它象徵著一切對立面的交融與統一。

在北京量子院的上方就有這樣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蜿蜒曲折,縱深向前,它象徵著對前沿領域的不斷探索和鍥而不捨的思考。

第二次量子革命真興起,全球網際網路進入量子時代!

處在科研革命的前夜,想像力都開始變得匱乏。量子信息技術是新一代戰略性信息技術,具有真正顛覆世界的重大意義。

成立於2017年的北京量子科學研究院,瞄準世界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學最前沿和國家量子領域戰略急需,有國內外頂級人才的加盟,代表著量子領域全球科學的最前沿。

在9月22日的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並談到了當前的量子革命。

「量子科學可以說是人類建立的一個最基礎,也是最精確、最深奧的科學體系,大家可能經常會聽到薛丁格的貓,這個貓可以是活的,也可以是死的,在測量之前沒人知道,存在著一個不確定性。

每一個年代都會有新的技術催生出新的革命,上世紀五十年代電晶體和半導體等技術的發展就催生了資訊時代。

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的興起和發展,正在推動信息技術向量子信息技術跨越,將可能導致新的技術革命。

「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我們可以用以前發現的量子規律主動設計一個量子晶片,大家現在常說的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還有很多量子精密傳感,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技術。」薛其坤提到。

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人類登月

量子計算機相對經典的計算機,不一樣的地方,它的電晶體是一個量子體系。

薛院士給大家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經典的計算機只懂0和1,大家都知道2的10次方是1024,也就約等於10的三次方,2的60次方約等於10的18次方。現在最大的超級計算機包含4-5萬CPU,每個CPU包含幾十億電晶體。

理論上,60個理想邏輯比特組成的量子計算機,可以達到經典超算的算力,但是按照目前技術水平,上百萬個物理比特才能構成一個邏輯比特,而邏輯比特的實現任重道遠。

「當然這個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比人類首次登月還要困難,對做計算機、控制的人來講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量子霸權誰與爭鋒:世界強國紛紛入主

大會上,薛院士提到,發展量子技術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和時代意義。今天的量子技術,就好比上世紀50年代的半導體技術。

2018年美國出臺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戰略綱要上,歐盟也出臺了《歐盟量子旗艦計劃》,計劃到2022年,總投入6.5億歐元。德國也出臺了自己的量子技術計劃,每年投入1億元來發展,各個西方科技強國高度重視,每個國家都出臺了國家層面的計劃,積極參與到量子革命中來。

去年10月24日,谷歌用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做了一個特殊的非通用計算任務,對一個量子隨機數生成器的輸出進行採樣,只花了200s就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未來,有了量子計算機,我們對高密度晶片的需求就沒這麼大了。

量子技術將給存儲等領域帶來革命性進步

現在世界上產生的數據量預計有40ZB,如果一個硬碟的存儲量是1T,一個ZB相當於10億個硬碟,這麼多數據怎麼存下來?現在量子技術有可能發揮作用。

全世界目前擁有的數據超過3000ZB,光維持數據中心需要的電費就高達2400億人民幣,將來大數據繼續研發下去,能耗必須降下來。

薛院士提到,量子技術可以發揮大作用。假如一個原子可以存儲一比特信息的話,那麼一個硬體就可以存儲幾百年的信息,量子就是這樣高密度的信息存儲介質。子技術的應用將給高密度、低能耗的信息存儲也充滿了很多想像的空間。

未來,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將成為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內容,有可能引領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薛院士總結到,量子效應的發現和應用,給信息技術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全球網際網路將從電子時代跨越到量子時代。

數字孿生世界中,幾十萬交通場景並行測試!遊戲引擎上演「頭號玩家」

在AI落地應用方面,自動駕駛是AI應用最熱門的領域,也是爭議最多的領域。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騰訊在自動駕駛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研發力量,而數字孿生技術是他們推動自動駕駛的秘密武器。

數字孿生技術,指的是在虛擬計算裡複製一個現實世界,由算法工程師在其中推演未來的各種可能。簡直就是頭號玩家!

騰訊自動駕駛業務中心總經理蘇奎峰介紹,做數字孿生,騰訊已經做了四年的時間。

數字孿生起步於自動駕駛仿真。仿真現實環境,使得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在近乎真實的環境裡面進行自我技術迭代與升級。數字孿生的三維場景構建,不是純粹的構建,而是結合了物理規則來還原。

雖然現在的攝影技術很成熟了,拿一些圖像合成,也能夠看到很精準很清晰的圖片,但是只是一個圖片,不能快速形成帶有語義的環境信息,所以需要有模型來還原運行邏輯,讓現實世界的一些邏輯在裡面體現。

同時也需要模擬天氣、物理的條件,最後在做自動駕駛的時候需要有城市級的仿真,只有支持城市級的仿真,才能夠支持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自我迭代與技術提升。

利用騰訊的遊戲引擎可以打造各種各樣不同的環境,比如不同的天氣模擬,不同的模式(激進或保守),行人模擬等等。

天氣模擬

行人模擬

說白了,就是在遊戲環境裡訓練自動駕駛!

騰訊自動駕駛業務中心總經理蘇奎峰表示,「數字孿生技術以真實數據為支撐,實現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無縫互通,為自動駕駛,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提供自由的試驗場地,讓人們預見未來交通的無限可能。」

在數字孿生裡,各種各樣的交通狀態,被切片成100s、200s交通場景,有幾十萬交通場景可以並行測試,同時,還有城市級的整體仿真環境,讓自動駕駛測試可以在雲端運轉,並進行大規模並行計算,7x24小時不間斷,每天的測試裡程可以達到千萬公裡。

算力大爆發帶來新機遇,從智算中心到雲端機器人產業生態

2020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AI產業化落地持續推進,同時疫情的加持也豐富了AI的全場景落地,帶來了無限可能,智能化浪潮流洶湧而來。

創新之源大會高端對話環節,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提到,「新基建是拉動中國智能化升級的強大引擎,未來三年新基建投資將超過34萬億。」

而這當中,產業網際網路是數字經濟增長的新基石。「中國的製造業是佔50%的,但其實只有5%的AI應用場景。而我國中小微企業1.2億個,擁有智能設備的僅有300-500萬,只有3%。可見這當中, 97%的中小企業還沒有AI化,智能化。所以這裡面企業服務端有巨大的智能化的空間。」

而與此同時,AI算力和算法也在爆發的前夜,AI算力在2012-2018年間增長了30萬倍以上。如此強大的算力增長將為AI應用帶來新的可能,也將加速整個社會智能化的進程。

AI本身快速的發展,和算力的爆發給中小企業帶來機遇。

立足中關村軟體園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求索,不斷將AI的價值變現。

如今,企業的智能化離不開基礎雲計算。說到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不得不提浪潮。今年疫情期間,浪潮在伺服器市場的份額特別是AI伺服器的份額佔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

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提到,「浪潮是做AI計算力的企業。我們希望建設一個強大可獲得方便的算力平臺,讓我們創新創業企業能夠比較容易的使用到超大計算的能力,推進AI進化。」這也就是浪潮做智算中心的初衷。

網易有道CEO周楓談到,疫情讓在線教育火爆,教育硬體當中也有很大的機遇。「網易做翻譯技術很先進,但是一開始也賺不到錢,月活躍用戶5000萬,賣廣告賺的錢不夠付伺服器的錢,所以做了有道翻譯筆。」

達闥科技副總裁,王斌談到,疫情期間,將公司的雲端機器人快速地推向了市場。5天的時間,在武漢的方艙醫院部署了十幾款機器人。這個AI時代的「雲端」機器人,已經具有多模態功能,包括語音、視覺、行動(物體抓取等)。

「我們達闥科技的願景,2025家庭保姆。今後我希望我們的機器人5年之後成為家庭保姆,走入千家萬戶。」

有這些企業的加持,中關村軟體園目前已經成為北京工業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最強大的基地。聚沙成塔,聚木成林,產業的融合升級需要一個資源豐富的土壤作為支撐。

截止2019年底,園區2.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集聚了聯想(全球)總部、百度、騰訊(北京)總部、新浪總部、滴滴總部、科大訊飛(北京)總部、IBM等700多家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園區總產值2870億元,上市企業(含分支機構)65家、中國軟體百強企業12家、收入過億企業80家。

作為中關村軟體園「科技向北」活動的重磅項目,創新之源大會在中關村軟體園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大會在指導單位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指導下,由中關村軟體園主辦,由中關村軟體園孵化器、新智元、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承辦,並由中國自動化學會、訊飛創投、英諾天使等單位協辦和特別支持。

當天,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宣鴻,中關村軟體園董事長楊楠,也蒞臨大會現場。中關村軟體園總經理張金輝擔任大會主持。

同時邀請到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訊飛創投董事長徐景明,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汪玉,網易集團副總裁、網易有道CEO周楓,騰訊自動駕駛業務中心總經理蘇奎峰,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搜狗公司CEO王小川、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達闥科技副總裁王斌等重磅嘉賓。

創新之源,科研之源,產業之源,有中關村軟體園這樣的豐沃土壤的加持,從科研到產業,再到創業投資「三位一體」,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勢必能夠沿著莫比烏斯環發展下去,引領下一個十年的科技浪潮。

相關焦點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人類登月 量子計算機相對經典的計算機,不一樣的地方,它的電晶體是一個量子體系。
  • 量子科技成為國家戰略!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量子科技多重要?不僅是國防利器!還能帶你「穿越時空」 這個略微抽象、被網友調侃「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技術為何被中央重視,並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呢?實際上,量子技術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來結合工程學中的控制論,計算機科學,電子學方法等來實現對量子系統有效控制。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在9月22日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
  • 薛其坤院士: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
    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想到莫比烏斯環你會想到什麼? 「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 薛其坤院士: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量子物理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
  • 薛其坤:量子革命解決大數據難題,指甲蓋存儲全世界
    只花200秒就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頂級的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未來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在9月22日中關村軟體園舉行的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
  • 60個量子比特超越經典超算,指甲蓋大小存儲整個世界!薛其坤院士:第二次量子革命來了
    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指甲蓋大小存儲器存下全世界幾百年的數據處在科研革命的前夜,想像力都開始變得匱乏。「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
  • 薛其坤:指甲蓋大小能存下全世界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
    只花200秒就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頂級的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未來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他認為,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
  • 第二次量子革命意味著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提出,光的能量可以分成不連續的最小基本能量元,從而拉開了量子世界的帷幕。愛因斯坦也因為提出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海森堡、薛丁格、玻爾等科學家基本完成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電晶體、雷射、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技術,使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也是在這一次信息革命中,美國在全世界奠定了霸主地位。
  • 薛其坤的這篇演講說透了量子科技
    薛其坤認為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他認為,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技術的應用將給高密度、低能耗的信息存儲也充滿了很多想像的空間。
  • 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量子科技革命是重大...
    (資料照片)第二次量子革命是我國幾百年來第一次有能力有基礎全面介入和參與的一次技術革命記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當時的革命性的發現,就沒有現在的網際網路。薛其坤:是的,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電子計算機,沒有電子計算機,也就談不上網際網路。量子力學的發展導致了半導體電晶體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雷射的發明,就有了光纖通信。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科普來了|薛其坤院士「量子科技課」講了什麼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 量子力學造就了第三次科學革命 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
  • 薛其坤——給中央政治局講量子科技的院士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青記(微信號:tsingnotes)標題有改動這幾天,量子科技又一次成為了熱點。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根據人民日報的一篇解釋性報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在未來解決摩爾定律的瓶頸問題,若應用到電子器件中,有望克服目前計算機發熱耗能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為半導體工業帶來又一次的革命,甚至使巨型銀河計算機變得像iPad般便攜。它的發現或將帶來下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我國科學家為國家爭奪了這場信息革命中的戰略制高點。紛至沓來的各種獎項也說明了這一發現的重要價值。
  • 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問世,「量子霸權」仍任重道遠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宣布,基於對半導體及超導量子比特的長期研究,成功研製出一套精簡、高效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這套被命名為本源量子測控一體機的系統,可以實現對量子晶片的操控並發揮其性能優勢。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量子霍爾效應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之間的關係,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片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地前進。
  •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發展量子科技如何把握大...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這次特殊的講解,到底講了哪些內容?量子科技的發展中,如何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 薛其坤: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重要講話催人奮進
    薛其坤: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重要講話催人奮進 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 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15到20年,研製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突破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12月4日,《科學》雜誌發表了該成果。難點眾多 在設備的自主研發、技術革新上下功夫「九章」,既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也是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第一方陣地位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二者皆有裡程碑意義。
  • 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15到20年,研製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這是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突破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12月4日,《科學》雜誌發表了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