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的這篇演講說透了量子科技

2020-10-19 經濟學家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薛其坤在最近舉行的2020創新之源大會對量子科技也進行了解讀。


薛其坤認為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未來,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將成為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內容,有可能引領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全球網際網路將從電子時代跨越到量子時代。


薛其坤舉例解釋,現在全球一年產生的數據量需要數百億個存儲量為1TB的硬碟才能存儲完,而未來量子存儲設備如果開發出來,只需要指甲蓋大小就能將人類幾百年的信息存儲進去。


僅以量子存儲這一項量子技術的細分應用來看,其重大意義就不言而喻。「全世界目前擁有的數據是3000個ZB,光維持數據中心需要的電費是2400億人民幣,將來大數據要想繼續研發下去,能耗必須降下來。」薛其坤說。


他認為,如果說第一代量子革命是認識量子世界、發展技術的話,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紀初逐漸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技術的應用將給高密度、低能耗的信息存儲也充滿了很多想像的空間。


未來,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將成為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內容,有可能引領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全球網際網路將從電子時代跨越到量子時代。


不過薛其坤也對量子計算的難度進行了科普,「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比人類首次登月還要困難,對做計算機、控制的人來講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薛其坤認為,目前,要加強量子信息技術的三大領域研發。其中,量子計算包括硬體、算法、作業系統和軟體等是核心,量子通信包括密鑰分發等是重要手段,量子測量、傳感和計算是應用最廣泛的方面。


將來有望打造全球量子網際網路,使人們從電子時代跨越到量子時代。「通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導航、量子探測等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形成通達全球的安全通信、算力重組、高靈敏傳感、高精度時空基準等應用,打造量子基礎設施網絡。」薛其坤說。


薛其坤表示,科學家在量子科學領域開疆拓土,而量子技術要真正給人類帶來福祉,還需要更多創新創業者、企業家、投資人等的加入。



2019年薛其坤院士"量子基礎科學對未來數位技術的引領"的演講實錄內容:


我想談一談量子基礎科學對未來數位技術或者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引領或者奠基作用。我現在同時兼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院長,這個機構的定位就和剛才丘成桐先生講的,我們從基礎研究做起,面對的就是未來信息產業。


物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講現在正在處於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是量子力學或者量子科學的第一時代,為什麼能這麼講呢?大家都知道信息技術可以分為五大類,不管是信息處理技術、存儲、顯示、傳出,這些技術都是來源於14個諾貝爾物理獎對應的基礎科學發現,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科學發現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非常熟悉的所有的信息技術。


拿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作為大家最熟悉的一個例子來講,電晶體的發明是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為什麼電晶體用矽半導體,不用金屬,關鍵就是由於固體或者是材料的量子理論。如果沒有量子理論的發展我們不可能理解矽,操作矽的性能,形成像電晶體這樣的一些科學發現。


現在大數據時代信息高密度存儲非常重要,現在最先的最高密度的存儲技術來源於巨磁阻效應,兩位科學家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物理獎,如果沒有巨磁阻效應不可能對精密的信號進行精確的測量,我們就不可能發展出這些技術。但是這個效應基於就是電子的最基本的一個量子屬性。


肉眼能看到的量子現象很多,超導就是一個電阻為零的奇妙現象。雷射就是一個色散為零的一種技術,超流就是摩擦力為零,在量子世界我們會看到一系列讓人們不可理解奇妙現象。量子這個科學很久遠了,上個世紀初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來的。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呢?我這裡講三個方面,第一個奇特之處就是微觀粒子,包括宏觀粒子都具有波動,我們叫波動二象性。第二有量子隧穿本領,還有一個大家能聽到的量子糾纏,或者疊加。其實量子糾纏和量子疊加來源于波動的性質,構成了我們現在量子計算機發展的科學基礎。


什麼叫波粒二象性,把這個波動性和粒子性通過大家看到的公式聯繫到一起,左邊這個E就是粒子能力,一個粒子能力對應一個波長和頻率通過量子力學關係對應起來,因此造就了我們所有的無題基本上都有波動性和粒子兩重性質。中間這個h是一個常數。在座的各位都具有波動性,在這個簡單一算,你的波長是10的負24次方,或者負的25次方納米,幾乎沒有一個任何科學儀器能測到這麼短波長效應,我們就把人和宏觀物體作為一個經典力學對象,牛頓力學研究就夠了,不需要高深的量子力學。


第二個例子就是量子隧穿,如果你能有機控制兩個電極無窮的逼近,但是永遠不接觸,這個逼近距離打到一個納米,進入微觀世界以後,結果你就會測到一個電流,這個時候電子從左邊電極像一個道士一樣,跨過不可逾越的溝,繞到金屬這邊,這個現象就是非常著名的量子隧穿現象。量子隧穿有什麼用呢?1981年由瑞士兩位科學家發現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就是基於量子隧穿發展出來的工具,使人類清楚看到一個一個原則,我們還可以用這種顯微鏡操縱一個一個原子,大家都知道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用原子擺來擺去,如果這個單原子可以作為信息存儲的單元的話,一個立方釐米的材料,包含原子數是10的23-24次方,全世界所有數據10年加起來用一個立方釐米材料包含的原子數據可以存儲起來,這個技術離的很遠。


我們現在談到量子通訊、量子計算和未來量子精密拓展是在新的高度發展,我們可以測單個光子的原子態,然後發展想要的全新技術,我們馬上會迎來第二個量子時代。這裡面技術包含量子精密測量、量子通信、量子計算。


第一個為什麼它會造就新的更精密的測量技術,就是來自於剛才我看到普朗克乘數,6.6乘上10的負34次方,你知道的數字乘上這個以後幾乎全部變成一無所有了。如果在這個水平進行精密測量,我們的未來空間有多大,如果對時間測量、位置、溫度、能量、電信號、光信號、磁信號、熱信號,每提高一兩個量級都會造就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我們的未來網際網路眼睛會更加明亮,耳朵會聽的更遠,網際網路的鼻子會更加的靈敏,這就是一個角度的量子力學的威力。


普通計算機如果可以看成是比特的接力賽的話,量子計算機就是利用了量子態的疊加性和糾纏性看成是量子比特,一億次就是現在我們可以最快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比咱們這個樓還要大的超級計算機運轉速度更快,我們積極在探索這樣一個世界。真要做好這個需要量子算法、數學、物理學、做基礎量子科學家們共同努力。


拿我們這個團隊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例,它是一個做超普量計算,糾錯能力非常強的這樣一個方案,現在正在加強這方面基礎研究,看能不能應用到未來計算中去。


通過上面簡短介紹,由於量子時代我們精密測量技術還有很多技術都可以誕生,存儲密度可能更高,運轉速度更快,因此我們充滿了期待。但是像丘成桐先生講到那樣,對這樣一個先端的技術必須要沉下心來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目標,這是新時代做科技創新需要非常強調和重視的一點。

相關焦點

  • 何為量子產品?吳尊友、薛其坤等科學家接力演講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在「2021科學跨年之夜」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等十餘位科學家接力演講。資料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 薛其坤——給中央政治局講量子科技的院士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青記(微信號:tsingnotes)標題有改動這幾天,量子科技又一次成為了熱點。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這次給中央政治局講解量子科技的薛其坤則實現了量子科技領域一項基礎研究的突破。
  •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發展量子科技如何把握大...
    對於量子科技的重要意義,薛其坤解釋:「量子科技在未來不但使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提高,通信更快,(還有)傳感技術更靈敏,信息的精度越來越精確,這方面都會有大幅提高,也就是說對整個未來的數位技術,(量子技術)它是起到一個真正革命性的支撐作用,其他技術都是漸進性發展。」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在9月22日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獎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獻身科學,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貢獻,你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2017年,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啟動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更大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更靈活的科技體制、機制和人才引進政策,全力支持科學家們聚焦前沿尖端領域開展研究,大膽創新。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中,就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中,就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出任量子院首任院長。當時,成功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諾獎級」科研成果的薛其坤正帶領科研團隊朝著更高的研究目標進發,加上在清華大學擔任分管科研工作,薛其坤的工作量已近飽和。但接到組建研究院的召喚後,他義無反顧接受了任務。
  • 薛其坤院士: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作者:鄭金武在9月22日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量子物理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
  • 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量子科技革命是重大...
    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從宏觀深入到微觀記者:量子科技大家都非常關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特別提到了量子科技的發展。能不能請您對我們的讀者再科普一下,量子科技最本質的特點是什麼?薛其坤:量子科技的核心要義,可以比較著去理解。宏觀世界物體的運動規律遵從牛頓運動規律。
  • 薛其坤:探尋量子世界奧秘
    令人振奮的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在微觀世界裡,在不需要強磁場的情況下,電子可在各自的跑道上按規則有序地快速奔跑,這便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薛其坤第一次在實驗中觀測到這一現象。薛其坤說這話的時候帶著他招牌式的笑容,語氣卻又帶著幾分孩子氣的探究。據說他平時老用這招吸引學生在枯燥的實驗和科研中堅持下去。   一切不是偶然——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   2012年10月12日晚10點35分,薛其坤收到學生常翠祖的一條簡訊,「薛老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出來了,等待詳細測量。」
  • 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 粵港澳量子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大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南方科技大學網站上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正式於2020年11月接棒陳十一院士,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 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粵港澳量子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正式於2020年11月接棒陳十一院士,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今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集體學習。薛其坤就如何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進行了講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薛其坤在談到量子革命時曾表示:「量子效應的發現和應用,給信息技術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全球網際網路將從電子時代跨越到量子時代。」
  • 薛其坤: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重要講話催人奮進
    薛其坤: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重要講話催人奮進 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 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 粵港澳量子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大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南方科技大學網站上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正式於2020年11月接棒陳十一院士,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35歲晉升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57歲成為首個摘得國際公認的低溫物理領域最高獎菲列茲·倫敦獎的中國科學家。2019年,薛其坤因「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得當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唯一的一等獎,並被楊振寧評價為「諾獎級」的科學發現。今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集體學習。
  • 科普來了|薛其坤院士「量子科技課」講了什麼
    量子科技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南方科技大學換帥!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接棒陳十一,又是院士!
    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於2020年11月接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此次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也延續了南科大校長由院士擔任的傳統。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曾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是中科院院士。朱清時為南科大的改革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也使這所嶄新的高校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
  • 鄭韶輝: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將加大粵港澳量子科技的投入力度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南方科技大學網站上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教授,已正式於2020年11月接棒陳十一院士,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給中央...
    他表示,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進我市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發展實現新突破。  深圳夢特別推薦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薛其坤重磅演講視頻:《神奇的量子世界》。
  • 【中國新聞網】薛其坤: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之後
    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這半年比以往更忙。從實驗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讓他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採訪媒體多起來,會議、演講也更多了,他深感「壓力山大」。  今年3月15日《科學》雜誌在線發文,宣布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清華人物 薛其坤與他的量子世界
    沉浸於量子世界十餘載,他既探索如何同量子世界交流,又保持同外界、學界的對話;他說,實驗室生活與其說是刻苦,不如說是忘我;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等光環籠罩著他,他更習慣學生叫他「薛老師」;他說,科學發現沒有第二,需要爭分奪秒,沒有退路……他是與時間賽跑的物理學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者薛其坤。
  • 南方科技大學新校長薛其坤,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50歲時曾發諾...
    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2010年這所高校開始籌建,在十周年校慶來臨之際,這所年輕的高校迎來了一位學術大咖新校長:學術大咖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前兩任校長分別為朱清時院士和陳十一院士)。  南方科技大學借鑑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理工醫多元發展、本碩博創新培養,年輕的它正在探索大學教育的新模式。高起點下,南方科技大學被寄予了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