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戰勝疫情?何為量子產品?吳尊友、薛其坤等科學家接力演講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在「2021科學跨年之夜」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等十餘位科學家接力演講。

資料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在吳尊友看來,在這場必須打贏的抗疫戰鬥中,中國科學家跑出了中國速度。「相信在2021年,我們將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吳尊友在演講中說,在已經過去的2020年裡,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力量。中國科學家不負眾望,用科學技術認識新冠肺炎,用科學技術指導新冠肺炎防控,讓中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在2021年,相信我國還會繼續引領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在薛其坤看來,現在有很多人在炒作量子產品,比如說「量子鞋墊」「量子水杯」,這些概念顯然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在信息社會,有很多量子產品已經得到了應用,只是我們沒有為它們冠上量子這個詞,人們可能也不知道它們與量子科學的聯繫。」他舉例說,計算機用來存儲信息的硬碟,光纖通信的雷射等屬於量子技術、量子產品。

薛其坤團隊曾在2012年時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他說,這一發現給我們的啟示在於高精尖實驗技術的打造十分重要。他還在演講中表示,希望廣大青少年熱愛科學、追逐科學,「將來做一個科學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你們的貢獻」。

「2021科學跨年之夜」活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科技報社和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協辦。超過600萬人通過電視及網絡觀看,社交媒體話題互動超過3000萬人次。

記者5日從主辦方獲悉,這次以重磅電視節目的形式在全社會倡導「科學跨年」新風尚,將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融入科學知識傳播當中,實現科普理念與實踐的升級。(完)

相關焦點

  • 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用知識照亮新年
    原標題: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用知識照亮新年   日前,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2021科學跨年之夜」在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薛其坤等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
  • 薛其坤的這篇演講說透了量子科技
    薛其坤舉例解釋,現在全球一年產生的數據量需要數百億個存儲量為1TB的硬碟才能存儲完,而未來量子存儲設備如果開發出來,只需要指甲蓋大小就能將人類幾百年的信息存儲進去。薛其坤表示,科學家在量子科學領域開疆拓土,而量子技術要真正給人類帶來福祉,還需要更多創新創業者、企業家、投資人等的加入。
  • 多領域科學家陪公眾迎新年,超600萬人觀看科學演講
    2020年12月31日晚21時,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2021科學跨年之夜」在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成功播出,薛其坤等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這是我國內首次以電視科學演講方式,邀請重要領域科學家接力演講陪公眾迎新年的知識跨年活動。
  • 薛其坤: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在9月22日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
  • 薛其坤院士: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
    作者:鄭金武在9月22日2020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主題演講中深度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他認為,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真的來了。薛其坤介紹,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都是通過人事量子規律發展起來的,是量子物理的被動應用。量子物理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
  • 【中國新聞網】薛其坤: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之後
    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這半年比以往更忙。從實驗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讓他一下子成為輿論的焦點,採訪媒體多起來,會議、演講也更多了,他深感「壓力山大」。  今年3月15日《科學》雜誌在線發文,宣布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薛其坤——給中央政治局講量子科技的院士
    根據人民日報的一篇解釋性報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在未來解決摩爾定律的瓶頸問題,若應用到電子器件中,有望克服目前計算機發熱耗能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為半導體工業帶來又一次的革命,甚至使巨型銀河計算機變得像iPad般便攜。它的發現或將帶來下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我國科學家為國家爭奪了這場信息革命中的戰略制高點。紛至沓來的各種獎項也說明了這一發現的重要價值。
  • 清華人物 薛其坤與他的量子世界
    沉浸於量子世界十餘載,他既探索如何同量子世界交流,又保持同外界、學界的對話;他說,實驗室生活與其說是刻苦,不如說是忘我;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等光環籠罩著他,他更習慣學生叫他「薛老師」;他說,科學發現沒有第二,需要爭分奪秒,沒有退路……他是與時間賽跑的物理學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者薛其坤。
  • 潘建偉、薛其坤、王小雲……都到了,科學界的「春晚」有多酷?2020新年科學演講告訴你
    啥是量子啥是糾纏 為什麼科學家忘乎所以 還有那量子計算機 簡直是科學家們在遊戲在量子之歌的幽默歌聲中,一年一度的重頭戲新年科學演講拉開大幕。不過量子科技在紅的一塌糊塗的時候,這個詞也淪為了「智商檢測器」。「量子」+「XXX」=站在科技前沿的最新產品。
  •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給中央...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菲裡茲·倫敦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獎勵,入選「萬人計劃」傑出人才。
  • 南科大新校長薛其坤的新任務
    記者觀察到,在第一次調研中,薛其坤表現出科學家的求真務實,暫未提出宏大目標,而是多次強調了「高質量發展」。 一個多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薛其坤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他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 薛其坤:探尋量子世界奧秘
    那是一個只屬於物理學家的世界,在那裡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它是薛其坤的另一個世界。   在此,物理學家薛其坤已經守望了30多年,有過許多的發現,其中最讓世人驚嘆的便是他於2012年10月從實驗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菲列茲·倫敦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等獎勵,入選「國家特支計劃」傑出人才。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菲列茲·倫敦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等獎勵,入選「國家特支計劃」傑出人才。
  • 科普來了|薛其坤院士「量子科技課」講了什麼
    近年來,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加速發展,各國紛紛加大投入力度和拓寬項目布局。量子計算會顛覆性提高信息運算處理速度,量子通信會大幅度提升通信安全性,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會在未來數字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有著廣泛的應用。 世界主要科技強國近期均出臺了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技術戰略計劃。
  • ...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實驗發現曾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級
    (薛其坤,圖片來源:南科大官網) 實驗發現曾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多個科學獎項,於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 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長 粵港澳量子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大
    首次觀察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薛其坤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
  • 薛其坤揭秘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電子運動的交通規則
    當前,能夠在宏觀尺度顯示量子力學效應的量子材料是物理學、材料科學、電子學、量子信息等學科共同關注的焦點,有可能會推動材料、信息、能源等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剛剛落幕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我國科學家薛其坤、王亞愚、何珂、馬旭村、呂力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沒有國家的發展,就沒有我們科學家走向世界科學舞臺的機會。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獎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獻身科學,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貢獻,你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2017年,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啟動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更大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更靈活的科技體制、機制和人才引進政策,全力支持科學家們聚焦前沿尖端領域開展研究,大膽創新。
  • 北京科技獎勵大會獲獎人薛其坤:將一生奉獻給量子科研
    沒有國家的發展,就沒有我們科學家走向世界科學舞臺的機會。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獎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獻身科學,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貢獻,你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2017年,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啟動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更大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更靈活的科技體制、機制和人才引進政策,全力支持科學家們聚焦前沿尖端領域開展研究,大膽創新。這批新型研發機構中,就包括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出任量子院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