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浙江省功勳教師張天孝主編的《現代小學數學》前不久通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查,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
張天孝是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心理所特約研究員。他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三大弊端:講解例題孤立化,分析方法繁瑣化,練習內容單一化。為從根本上化解這三大弊端,在中科院心理所的支持下,他從1982年開始在杭州的8個小學班級進行教學能力的縱向跟蹤測查,並開始編寫實驗教材。
1985年起,張天孝的教學研究和實驗逐步向全國延伸,目前已經有25個省市1000多所小學的1萬餘個班級使用他主編的《現代小學數學》和《小學數學思維訓練》,並在北京、上海、天津、東北、江蘇、廣東設立了分支研究機構,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國的「現代小學數學」研究和實驗網絡。
「張氏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徹底改變了傳統數學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強調老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討論的參與者,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承認學生的差異,但要求讓最差的學生和最好的學生各有所得。如他給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兩個異分母的分數相加,和是11/12,請說出這兩個分數。結果,在同一節課中,有的同學只說出了一個答案:5/6+1/12,而有的同學則認為有無數個答案。
在應用題教學中,張天孝的教材強調「題材內容生活化,表現方式多樣化,解題思路方程化,教學活動實踐化」。專家們認為,他打破了傳統的小學應用題教學中孤立講解例題,依附於四則運算,題材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等弊病,以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思維訓練最優化,學生的可逆思考能力、函數思考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同步培養。
張天孝的教學研究和實驗受到了教育專家和國家權威部門的高度評價。這項研究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一等獎、浙江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一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