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小學的數學教育需要區分除法和除法的區別呢?筆者認為,因為中文文字廣博而深奧,而且當初小學的數學教材的編輯們偏愛語文,或者是由語文老師改行過來的。搞得那麼複雜,是要顯得自己水平高,還不是要難為孩子們呢?
其實,在現代小學的數學教科書中,已經降低了難度,漸漸開始淡化這個「字句」的問題,例如,乘法不強調乘數和乘數的區別,而是直接稱為乘數,除法運算不是那樣,除數和除數的區別,教材無論怎麼修正都不能混同,但是除法和除法的區別無論是例題還是練習問題都能避免。
這裡涉及到古代文言的用法,「除」,是除數在前,被除數在後;例如2除6,就是用2來分6的意思。「除以」,是被除數在前,除數在後;例如6除以2,就是6被2分的意思。說法不同,意思相同,結果一樣。
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世界的聯繫日益密切,這種語言文字上的糾紛正在逐步消除,哪個被除數了?問題不是一目了然嗎?為什麼要弄得那麼複雜?而且僅僅是語言和文字的遊戲,和數學的運算完全不同,只會增加教學和學習的難度。
現在的小學生幸福多了,學習數學的時候,「除和除以」的煩惱消失了,新版小學的數學教材已經完全不採用了,不是調查這個費解且難懂的知識點,而是根據國際通用的「除數行業」,餘數」的規則設置簡單明了且實用。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