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界,搞理論物理學是最難的。因此,理論物理學家獲得了非常崇高的歷史地位,我們熟知的牛頓、愛因斯坦、霍金都屬於理論物理學。如果我們要給歷史上的理論物理學家們排個序,在第一梯隊當中,應該會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為什麼這麼排呢?
理論物理學家的終極目標是尋找大一統理論。所謂的大一統理論就是用一個理論就能描述宇宙中所有的現象。當然,目前來看,理論物理學家距離這個目標還十分遙遠。不過,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都不同程度上地完成了部分的統一,並且他們是以一人之力完成的理論的構建,因此,他們可以躋身第一梯隊。
其中,牛頓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統一了宇宙與地球的物理學規律,並且建立了物理學大廈的地基。我們熟悉的質量、速度、加速度的定義都是牛頓首先準確定義出來的。
麥克斯韋通過麥克斯韋方程統一了「電」和「磁」,讓我們知道兩者其實是一回事,並且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以及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如今的通信技術就是建立在麥克斯韋的理論之上,可以說麥克斯韋為現代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至於愛因斯坦,他通過狹義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將兩者並稱為時空;其次,他通過質能等價理論統一了「質量」和「能量」,讓我們知道這兩者其實是一回事。接下來,他還通過廣義相對論重新詮釋了引力的本質,即引力並不存在,引力的現象其實是時空的彎曲。
可以說,這三位在整個物理學史上,乃至人類文明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除了這三位,在物理學史上的第二梯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量子力學的一群奠基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一群奠基人,以及物理學各個分支的奠基人,我們舉幾個例子,比如:近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波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熱力學的宗師級人物玻爾茲曼等等。
其中,楊振寧就屬於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奠基人之一,並且他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可以說他可以在第二梯隊排到非常靠前的位置。當然,這並不是我瞎排的。著名的學術期《Nature》(《自然》)曾經在2000年評選了過去1000年影響世界最大的20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唯一健在的一位。
這裡類似的排名還有很多,不僅是國內的學者對楊振寧有高度評價,國外的學者也是如此。他在理論物理學界可以是說德高望重。
如果我們要給近代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排個座次,從科學成就上來說,霍金是擠不進第二梯隊的,甚至很難擠進第三梯隊(各個細分學科成就較大的科學家)。當然,他的成就還是要遠遠高於普通的物理學家的,只是和最頂尖的物理學家比起來還稍遜一籌。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楊振寧的成就其實要遠大於霍金。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楊振寧的名氣遠遠不如霍金呢?
這其實和人性有關。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時代,兩個人還在世時,就已經早早封神,其後這個「深化」的現象一直保留了下來。比如,就拿牛頓來說,我們熟知的蘋果砸到牛頓腦袋上,就是著名的哲學家伏爾泰到英國時,看到牛頓的聲勢浩大的葬禮,頗為感動,對牛頓心生敬仰。後來,就在一本書中寫下了蘋果想到萬有引力是因為被蘋果砸到了腦袋。
類似的「神化」其實還有很多。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力,後來到了1915年,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還是沒有引起什麼注意。直到1918年,愛丁頓帶隊去驗證廣義相對論之後,各個國家的媒體大肆報導,並且聲稱愛因斯坦是推翻牛頓理論的人,一下子愛因斯坦名聲大噪,所以開始被「神化」。
我們會發現,所有偉大的科學家被「神化」之後,都會有許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牛頓被蘋果砸腦袋,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不及格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謠言,但卻深入人心,很容易被記住。但大多數人只記得這些故事,很少有人記得他們的理論。
在人類歷史上,不僅僅是科學家,很多做出過偉大事跡的人都會被神化,比如:大禹治水的大禹,還有三皇五帝,都被描繪成如同天神一般,而且他們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人性的一面本身就有一面是「喜歡造神」,還有一面是喜歡「聽故事」。這些其實有利於團結遠古時期的部落,一起對抗外來的災禍,比如:洪水。人類也正是因為具有這兩點「特性」才得以延續至今。
霍金的名氣這麼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故事,他的故事本身要遠比他的科學成就更加深得人心。反之,我們會發現楊振寧並沒有這樣的故事。要知道楊振寧1971年回國,從1980年就在國內旅居,奔走各地給中國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建設實驗室和培養高科技人才。
可這一切很少人知道,大家開始知道他卻是因為他的私事。即便到了現在,大多數人提起楊振寧,也只知道他的私事,而他具體幹了什麼,有什麼科學成就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