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1221年出現的那種能夠爆炸的這個鐵外殼的子彈,它的擁有國是金國。那麼宋這時候在幹什麼?在南宋的著名詞人周密的一部叫做《齊東野語》的著作裡邊寫了這麼一件事情,說南宋的宮廷裡邊當時玩過一種叫做『地老鼠』的玩具,這是一個什麼東西?就是一點,它就躥出去了,躥出去之後到處跑,結果躥到了太后的座下邊,給太后嚇得呀、撩起衣服就跑了,結果這個宴會也不歡而散。那麼我們根據這個字面上的描繪,我們去想像一下,這不就是放在地下跑的那種火器嗎!事實上,正像我剛才所描述的那樣,宋朝在它的軍用火器裡面沒有這種反作用力發射出去的武器,而之所以沒有這樣的武器,在我分析這個原因並不是因為沒有技術,而是因為沒有人這麼去做!
為什麼沒有人這麼去做,朋友們做成武器之後你要幹什麼?你要打仗,打誰?敵人,誰是敵人?金人,那麼把金人打敗了,你能怎麼樣,嶽飛是你的下場,誰還能再去做武器,那麼好,我們換一種思路,我不去打敵人,我同樣用這個技術我來做煙花爆竹,我又做炮竹,做好玩的、有意思,娛樂用的東西我要是取悅了皇上,下一步你會怎麼樣?升官發財!我在這拍桌子問一句最簡單的話,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在今天我們已經跳出了那個時代,但是我們得說把火藥或者說把這種新興的技術運用在軍事上,起碼說在南宋的時候我們已經落人的一小步了,東北有一句俗話叫做一步沒跟上,步步趕不上。
從這個時候開始咱們造槍炮的技術,就和那些一直把心思放在這方面的那些國家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而真正等到明清時期的時候,這些差距才會顯現出來。著名的鴉片戰爭、那些我們打的敗仗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可是我們在節目裡邊也不能光長別人的志氣、滅我自家的威風。事實上在明朝的後期,我們國家造炮的這個技術還是不錯的,在那個時候製造火炮,最為關鍵的技術是什麼?就是那個金屬部件的冶煉,在明朝的時候,我們國家已經有了鐵芯銅體的鑄造法,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就是工人巧妙地利用了銅和鐵的熔點的不同,然後造出來這樣一種大炮,這個炮堅固耐用,射程還遠,我為什麼要把這事提出來?因為長我們自家的志氣。
我去問了一下,根據一般的野著史的教科書介紹,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有一個美國軍官叫做託馬斯羅德曼,發明了一種新的鑄炮方法,就是採用中空的模型,然後再導入的時候加入一些冷卻的水,這樣能夠讓鐵製的炮管由內向外凝固,然後鑄出來的炮更大,耐用的程度要比以前更好。那這個事兒和我說這個明代的那個鐵芯銅體的鑄法有什麼區別,有什麼聯繫?這個東西原理上是類似的,把這個事情說出來,就是說咱們國家,明代研究出來這個辦法比美國早兩個多世紀。但是回頭來說,問題又來了,既然你的鑄造方式這麼先進,這麼科學。甚至還有人舉出例子來說,這個某些外國人到咱們國家一看,名人做的那個大炮,都說你們做的這個大炮做工太棒了,不比我們的差呀,那麼你堂堂泱泱大國、中華民族就讓別人拿火炮給你把大門給你轟來了。
這裡邊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儘管我們造火炮的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是操作火炮的這個手法比較落後。中國那時候全是憑師傅教,怎麼把打?往哪塊打,全憑經驗,而西方人早就有科學家把這些東西數位化量化了,而且還做出這個簡明實用的工具了,炮規、衝尺,拿這東西一算,精確的距離角度定位這就有了!所以兩個相比較,哪方面更容易傳播,哪方面更容易學習,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其實時至今日,很多中國人的事情也都仍然是這個樣子,靠經驗靠估量。
最簡單的我曾經做過3、4年的這個電視的美食節目,到我們節目裡邊做菜的師傅很少有說放多少兩的肉,放多少量的菜,把菜切成多長多寬多窄,然後再放水的時候放到哪,然後再放多少鹽、幾克幾克,很少有完全能把它說得非常嚴謹的,大多數都是說兩勺或者說把這個水加到能夠沒了我們的食材。這個話題大家都能知道,為什麼西方的那些快餐能夠到中國來,人家量化了。多大多長的東西,放在這個油裡面炸多長時間,油溫是多少,早就量化過了,所以才能夠遍地開花,你到哪吃味道都差不了很多。不過回頭再來說如今的軍事領域,我們國家的新武器也已經做得非常厲害了,中國早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非常大的武器軍火出口國家。希望我們的國力不斷的強大,我們的軍事力量不斷的提升,不要再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