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訊(劉冬冰 記者 趙猛)昨日,黑龍江省博物館首次公開對外展覽了館藏化石———北亞巨虎頭骨化石,同時,利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擬造了北亞巨虎出洞的場面。
據介紹,本次展出的化石是在遠古更新世晚期的北亞巨虎的頭骨,在我國極為罕見,俄羅斯發掘較多,推測時代距今約2萬-4萬年,體重達到現在東北虎的1.5倍到2倍,它的顱骨全長可達到415毫米,犬齒長約75毫米。據介紹,該頭骨化石是1978年在海拉爾北山發現的。當時一個磚廠在燒磚取土時,無意間在距地表深度4米的沙礫層挖出了一件動物頭骨化石,經省博考古專家鑑定,該化石為北亞巨虎的頭骨,通過該化石可以推測出更新世晚期的自然環境、氣候等重要信息,有很大的科考價值。
昨日,在展覽中,哈工大開發的互動設備———「巨虎出穴」,藉助現代化科技設備使消失的北亞巨虎「復活」了。記者看到,在擬造的山洞中,北亞巨虎不時從屏幕中閃現,做出撲咬的動作,在現場的觀眾連連聽到巨大的虎嘯聲。省博物館自然部館員王承海告訴記者,如果是真巨虎,和我們現在的東北虎一樣,在虎嘯時聲音能像氣體爆炸一樣,可以使動物和人類出現短暫的麻痺,這個現象至今仍令研究者困惑。據了解,該北亞巨虎化石曾在日本及我國十幾個城市巡迴展出,本次是巡展10年後首次由省博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