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真實的史前神秘猛獸(一):洞獅

2020-10-10 柒號廳


馬山洞亞成年東北虎與成年洞獅爭奪食物同歸於盡復原圖

馬山洞位於我國遼西的朝陽市龍城區的一座小山丘上,地質年代推測為晚更新世中期 50Ka,無古人類化石出土 環境以開闊的山間草原為主,鑲嵌有局部的森林和混交林,屬北溫帶半溼潤2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略低於現在 出土的動物化石有 普氏野馬 馬鹿 普氏原羚 裴氏轉角羚羊 巖羊 草原旱獺、東北鼠兔、黃鼬、狗獾、赤狐、似浣熊貉、中華貓、虎/獅? 灰倉鼠相似種、鼢鼠未定種、披毛犀、斑鹿未定種、野牛未定種

西伯利亞洞獅化石

這個疑似虎頭骨的化石其實就是洞獅的化石 當初被稱為北亞巨虎的化石那個也是當地的洞獅 實際上古東北虎也和它們有所交集 彼此以遼河為界 洞獅在北 東北虎在南 環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它們會進入對方的領地 當時的西伯利亞虎體型要大過當地的洞獅

獅虎對比

但洞獅是群居動物 在生態地位上不遜色於虎 在這頭骨被確認為獅類的時候考古人員還意外發現另外一隻神秘猛獸的化石。該猛獸頭骨化石直徑在25釐米左右,上、下頜骨堅硬異常,上有尖銳牙齒,兇猛異常。考古人員介紹說,這種生物應該屬於大型貓形類動物 現在被證實為當時的西伯利亞虎 為亞成體 這兩者在爭奪獵物時雙雙掉進洞窟同歸於盡.

曾經被訛傳為北亞巨虎的洞獅頭骨

最近發現的保存完整的洞獅幼崽殘骸

古獅在更新世早已遍布全球各地 成為頂級掠食者 而古虎類發源較晚 更新世才有現代虎亞種出現 所以古代虎類在體型和分布範圍上不及當時的獅子 最早的獅類祖先的化石在非洲東部的 Olduvai 峽谷中北發現,是在距今大約15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那是一種類似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的食肉動物,它的骨骼結構兼有現今獅子和虎的共同特徵,被稱為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

洞獅

到了距今50萬年前,這些原始獅開始從東非草原向四處擴散,由於對不同環境的很好適應,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並獨立演化。

洞獅與洞熊

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Panthera youngi),那是一類略小於洞獅及美洲擬獅的貓科食肉動物。譯名中雖然有「虎」字,但楊氏虎與起源於中國的現代虎類以及劍齒虎類卻不是同源,並且與二者共存了相當長的時間,藉著對環境的高度適應, 楊氏虎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

歐洲洞獅

洞獅家庭

進入歐洲的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適應了山地和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學者推斷美洲擬獅(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同樣,留在非洲的原始獅通過相應演化(也出現過一些已絕滅的特化分支),進化出現代非洲獅和亞洲獅(它們是非洲獅在距今更近的時候再次進入亞洲而成)。

白令陸橋 洞獅由亞洲進入北美的必經之地

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跡遍布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不過很明顯,它們不太適應密集的森林或較深的雪原。洞獅化石在歐洲最西分布達英倫三島,最東到西伯利亞的 Alazeya 河流域,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馬、駱駝、猛獁幼崽和各類野牛,也許就是追蹤這些獵物,它們中的一支通過了冰河時期的白令大陸橋,進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廣闊的環境迫使它們演化出長長的四肢,以利更快的奔馳,美洲擬獅出現了。

洞獅與洞熊交戰

亞成年洞獅被洞熊殺死

成年雄性洞獅殺死洞熊

洞鬣狗啃食洞熊殘骸

進入北美的獅子與短面熊遭遇

當時北美草原的環境及食物狀況可能大大由於歐亞大陸,美洲擬獅的擴張顯得非常迅速和順利,它們從阿拉斯加向東進入育空地區,向南穿過威斯康星平原直達佛羅裡達、墨西哥甚至是秘魯南方的山地。與洞獅的習性一樣,相當密集的森林使得它們始終沒有進入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地區。

美洲擬獅與短面熊搏鬥

進入育空的美洲擬獅們在狩獵中難免要與別的食肉猛獸發生衝突,諸如巨型短面熊和體形類熊的似劍虎(Homotherium),成群恐狼的騷擾也不可不防。

美洲擬獅

不過,憑著強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擬獅往往佔得上風。不少學者推測,與現代非洲獅一樣,美洲擬獅也是營群居生活、群居狩獵的社會化動物。然而, 也有學者寧願相信它們是單獨或成對狩獵。他們的依據恰恰來自La Brea 瀝青坑,那裡發現的美洲擬獅的個體中,雌雄的數量相當,這一點與現代非洲獅(Panthera leo leo)大不相同。

美洲擬獅與短面熊爭奪獵物

北美洲擬獅面對致命刃齒虎

殘暴獅進入南美與毀滅刃齒虎爭鬥

也許與洞獅和現代東北虎一樣,美洲擬獅較好地適應了育空地區寒冷的氣候,它們住在洞穴或峽谷中,並以乾燥的草來鋪墊它們的窩。依照美洲擬獅的解剖構造,至少能像非洲獅一樣,在追擊獵物時能達到每小時 48 km 的速度。與美洲劍齒虎一樣,它們最主要的獵物仍是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發現的冰凍的野牛屍體,據專家考證,該野牛就是於36000年前被美洲擬獅所捕殺。馬類、叉角羚甚至較小的猛獁也在它們的食譜上,遠古人類呢?

美洲擬獅與恐狼

(不過,在美國愛達荷州一處古印地安遺蹟中發現,在距今10,300年前,古印地安人曾捕獵並殺死過美洲擬獅)

相關焦點

  • 恐貓、洞獅擬獅、劍齒虎,史前貓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洞獅狩獵形象圖洞獅相對於其他史前貓科動物來說,洞獅的知名度算是比較大的,由於到了更新世晚期,當時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超大型的食肉猛獸了,洞獅成了當之無愧的霸主。其分布範圍很廣,從西伯利亞到英倫三島都有其生活的足跡,只是後來隨著草場退化及人類崛起,洞獅逐漸不適應新的環境被淘汰掉了。
  • 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獸:洞獅
    史前巨獸:洞獅科學分類:食肉目,貓科,豹屬,獅種身高體重:體長約3.5米,體重270~350千克體型特徵:體型類似於今天的獅子,但是比獅子大,腦袋巨大,身體強壯生存時期:更新世(距今30萬年前~1萬年前)洞獅發現地:歐洲、亞洲生活環境:平原刺骨的寒風吹過西伯利亞的平原,儘管只是初秋
  • 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洞獅
    有研究表明,洞獅可能(可能,可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肩高約1.2米,體長約2.7米,尾長約1.3米,體重大約400公斤。而有記錄最長的可達4.2米,體重最大可達1噸,但這個沒有確切的證據。洞獅生活在在距今30萬到1萬年期間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
  • 洞獅是獅嗎,有多大?能否打得過東北虎?
    獅虎鬥可以說是網上最熱門的動物話題了,鬥完了現代獅虎,輪到史前的親戚了,本文就給大家討論一下洞獅。更新世晚期獅類的分布:洞獅(紅)、北美獅(藍)和非洲獅(綠)當時洞獅無憂無慮地生活在白雪皚皚的北方草原上,以馴鹿、野牛、麝牛、馬鹿以及猛獁象、披毛犀甚至洞熊的幼體為食。到距今1.3-1.4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洞獅全部滅絕了,沒有活到全新世。
  • 洞獅冰雪中保存超3萬年
    一項新研究顯示,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保存了兩隻很小的洞獅幼崽,距今已經有超過3萬年的歷史。這兩隻洞獅幼崽死亡的時候只有一周大,很可能是被獸穴的大規模塌陷所掩埋,不過它們所有的身體部位都保持完整。  這兩隻洞獅幼崽被稱為「Uyan」和「Dina」。
  • 獅子的亞種分化:兩亞種六進化支,洞獅不是現代獅的亞種
    史前巨大的洞獅和北美獅(擬獅)這些無鬃獅類,有人說它們是現代獅的亞種,也有人說它們和獅、虎、豹一樣都是豹屬獨立物種,誰說的對?南非獅(克魯格公園)本文將結合學術界最新研究向大家介紹獅子亞種分化方面的新知識,同時澄清過去的一些認識誤區。
  •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的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
    40000到10000年間的史前遺蹟,其中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在巖畫中對洞獅的生動描繪。儘管這些史前藝術品非常迷人也很有價值,但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了美洲擬獅與洞獅以及現今存在的非洲獅之間的不同特徵,雖然它們同屬於獅類家族。
  • 盤點幾種最大的史前大貓,在它們面前現代老虎獅子成了小貓
    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而進入歐洲的化石獅適應了山地和相對寒冷的氣候以及獵物的構成,體形進一步增大,進化成了新的亞種——洞獅。 洞獅據記載絕滅於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的消失,其原因一來是和人類爭奪洞穴作為居巢被大量獵殺,二來是它作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歐洲野馬滅絕,失去食物的洞獅因此隨之滅絕。
  • 神秘的地球史前文明(上)
    人類科技的一小步,都可能人類文明跨出去的一大步,這不是某個種族的任務,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任務——就是去不斷探索,不斷充實我們現有的文明寶庫。我們常常把目光看向前方的未知與神秘,但是過往的世界同樣精彩,同樣很值得我們去發掘、去探索。如果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產生了一個數軸,那麼我們現在的文明長短,比起40億年地球年齡,相當於是x=0附近的一段很小區間。
  • 此獅一出,北美大陸必將流血漂櫓
    殘暴獅也稱美洲擬獅,歷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殘暴獅是冰河時期 (距今二百萬年左右)遊弋於北美大陸眾多食肉動物中體形第二大的一類。而在美洲的貓科猛獸中則絕對是龐然大物了。(因為目前生物界對其是否能確定為獅的亞種尚存在較大爭議,但擬獅屬於獅類動物)。
  • 洞獅有多厲害?它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老虎大量南遷?
    經過5次物種大滅絕之後,地球上已經沒有超大型的食肉動物了,這給了虎豹豺狼等中小型的捕食者一個空前的發展機會,而站在這些猛獸頂端的,則是獅子和老虎。 洞獅並不是獅子,而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貓科動物,比現代獅子體型更加龐大,也更強壯,這一物種在晚更新世時達到了巔峰,成為當時地球上分布最廣的霸主之一。
  • [史前]地球的第一位霸主(一)
    )5.4億年前—4.8億年前扛把子:奇蝦(anomalocaridids以此將他們塑造成了真正的史前王者。(鯊魚:???就挺突然)但是在更古老的時代,在那個連鯊魚的祖先還都懵懂無知的時代,諾大的遠古海洋也不是一片祥和的無主之地。
  • 6種戰力超群的史前猛獸,第4種能以霸王龍為獵物
    袋獅,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的肉食性哺乳生物,擁有超群的咬合力。是所有已滅絕的史前生物中咬合力最強大的。
  • 遠古洞獅冰封四萬年後被發現,日俄計劃克隆幼獅,將洞獅帶到人間
    就是在那數萬年之前,一場永久的寒流襲擊了這片高原,一瞬間就凍結了一切,洞獅媽媽拼盡全力想要拯救孩子,卻有心無力,只能在這一場寒流中化為冰晶。但是這並不是白費的,至少洞獅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希望!被冰凍了四萬年多的小獅子,在被發掘出來後,它的身體卻還栩栩如生,一如四萬年前的模樣。
  • 「肯亞巨獅」實為獅鬣獸,真正的史前巨獅曾稱霸五大洲
    獅鬣獸復原圖獅鬣獸屬於鬣齒獸目—碩鬣獸科(Hyainailouridae)—獅鬣獸屬(Simbakubwa)。而現生的產於非洲和印度的獅子屬於食肉目—貓科(Felidae)—豹屬(Panthera)。獅鬣獸生活在約23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而當時食肉目貓科動物的祖先——產於歐洲的嬌小原貓(Proailurus)才剛出現不久。
  • 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我們現在大都聽說過「人類是從類人猿演變而來的」這一說法,該說法是由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71年《人類的起源和性的選擇》一書中提出的。在這之前,他在科學巨作《物種起源》(1859年)中闡述了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進化過程,創立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生物進化論。人類是如何從類人猿進化為人類呢?
  • 猛獸電影太嚇人,主角就這麼幾種
    (笑)最開始我想要創作一部既驚悚又搞笑的影片,我認為只有當你的情緒剛要得到放鬆的時候,片中的一些懸疑片段突然朝你撲來,才能達到最驚悚的效果,我確實希望觀眾能享受故事帶來的驚悚感。《狂暴兇獅》就如同我以前的作品一樣,例如《阿姆斯特丹的水鬼》、《殺人電梯》,這些電影營造了一種普遍的驚悚感。新京報:為什麼你對於驚悚片有如此多的靈感?你想對被你電影嚇到的觀眾說些什麼呢?
  • 《狂暴兇獅》上映 猛獸電影太嚇人主角就這麼幾種
    新京報:如今《狂暴兇獅》在中國取得了不錯的票房,還創造了荷蘭電影在中國的最高紀錄,你對這一結果有什麼看法嗎?   迪克·麥斯:對於這樣的票房我感到很意外也很驚喜。一直以來,我的目標就是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電影,並為他們帶來更多的驚悚感和歡笑聲。我的影片能夠得到這麼多中國觀眾的喜愛,我感到十分驚訝,也十分感激。
  • 神農架發現兇殘不明生物,長著驢頭狼身,專家:是史前猛獸
    甚至還有極少數原本以為已經滅絕,後來又被人發現的史前動物,比如在神農架出現的驢頭狼。神農頂),地貌複雜多樣,有構造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剝蝕侵蝕地貌、堆積地貌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的錢國楨教授和劉民壯教授多次進神農架研究調查,最後的結論是這驢頭狼不是驢也不是狼,而是三百萬年前已經滅絕的史前猛獸
  • 史前五大戰力非凡的古生物,第三種就生存在35萬年前的中國
    古巨豬,史前巨豬家族的一個進化旁支,距今約三千五百多萬年前,古巨豬是歐亞大陸上1戰力非凡的掠食者。它們的身軀如同現代犀牛般強壯。頭部碩大,上下顎咬合力強,瞬間粉碎獵物的骨骼,被它盯上的獵物幾乎都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