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獅也稱洞穴獅,有人認為它們是現代獅子的祖先,實際上它們究竟屬不屬於獅子至今還尚有爭議,但處在獅子演化支系上是肯定的。
有研究表明,洞獅可能(可能,可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肩高約1.2米,體長約2.7米,尾長約1.3米,體重大約400公斤。而有記錄最長的可達4.2米,體重最大可達1噸,但這個沒有確切的證據。
洞獅生活在在距今30萬到1萬年期間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主要獵物是野馬、駱駝、猛獁幼崽和各類野牛,在法國一遺址發現的巖洞壁畫上可以得知這些洞獅是幾隻一起狩獵,而非單獨行動。
洞獅的滅絕
據記載,洞獅絕滅於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的消失,它們基本沒有天敵,而且不大可能像猛獁一樣陷入沼澤地裡,因此洞獅的原因不詳。
現在基本上有2種說法:第一是被人類大量獵殺;第二是它作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歐洲野馬等動物的滅絕,失去食物的洞獅因此隨之滅絕。
洞獅的壁畫
考古發現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根據最新一項研究,在一個史前山洞遺址發現的有刀痕的骨骼表明,歐洲早期人類曾獵殺過洞獅這種大型食肉滅絕動物。
根據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介紹,洞獅骨骼上的切割痕跡表明,它們在遭到獵殺後又被肢解分割,內臟被取出,這與在現場發現的鹿、馬、野牛等常見獵物殘骸上的痕跡相同。研究人員表示,內臟被取出的洞獅殘骸還表明,早期人類可能與洞獅不期而遇,並親手將其殺死。獵殺洞獅的早期人類屬於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海德堡人。
由於研究團隊並沒有在現有骨骼發現疾病或受傷的任何證據,他們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人類最先與洞獅遭遇,並將其獵殺。
綜合各種證據,研究人員認為獅子骨骼上的傷疤可能表明,海德堡人至少可以成功獵捕最令人畏懼的食肉動物。他們指出:「獅子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獵捕獅子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早期人類或許在食物鏈中處於與獅子相同的位置,甚至比這些大型食肉動物的位置還靠前。」
洞獅幼崽凍屍的發現
2015年,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薩哈共和國(雅庫特)永凍土層發現了兩具保存極其完好的史前洞獅幼崽凍屍。
這兩具洞獅幼崽凍屍其歷史可追溯到史前一萬多年,其中一隻幼崽看似正在熟睡。科學家們指出,這兩具凍屍保存完好,是全球首例。此前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都曾發現洞獅化石,但數量極少,同時化石僅為洞獅屍體的一部分和骨骼。
科學家希望從這兩具凍屍身上找到洞獅滅絕的真正原因。此外,科學家們還在嘗試著從凍屍上中提取基因。
(註:由於小編個人能力有限,部分資料和數據可能不完整或者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望諒解。如果您有比較權威的資料數據,歡迎留言,以便改進,謝謝。)
更多精彩
☪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1噸重的豬、最後一個嚇壞了!
☪ 地球已知最大三大動物排行:藍鯨僅居第三!
☪ 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擬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