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奚望
責編丨迦漵
目前有上千萬蒙古人居住在蒙古,中國北部,俄羅斯南部以及其它臨近國家。這個包含上千萬人口的族群對歐亞大陸的歷史文化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然而在之前的大型國際基因組項目,如1000 Genomes Project【1】中,並沒有包含充足的蒙古人基因組信息。
2018年11月5日,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尹燁等聯合內蒙古民族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題為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175 Mongolians uncovers population-specific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gene flow throughout North and East Asia的文章,報導了對175位蒙古人基因組的測序結果,初步構建了蒙古族人群的遺傳圖譜,使我們對蒙古人的遺傳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揭示了北亞和東亞人口的基因流動歷史。
研究人員發現,6個部落的蒙古人(蒙古族科爾沁、阿巴嘎旗、衛拉特、布裡亞特、蘇尼特和喀爾喀)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很小。而將蒙古人同1000G各個群體間進行遺傳距離分析後,結果顯示蒙古人基因組同東亞人和北亞西伯利亞人(North Asian Siberians)十分接近,分化程度很低。單倍型上的等位基因比對結果也支持這一結論。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細緻的基因流動分析。通過尋找共享的IBD(identity by descent)片段,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的人群都和蒙古人有大片段基因組重合,其中芬蘭人的相似度最高。而蒙古人同歐洲人的基因交換也比同東亞人更多。然而現在蒙古人的居處同歐洲有很大的地理分隔,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歷史上的基因流動更多是發生在歐洲東北部人與北亞西伯利亞人,西伯利亞人與蒙古人以及蒙古人與東亞人之間的。另一方面,人們普遍認為現代的東亞人是源自非洲的人類祖先。然而研究人員分析認為,一部分東亞和東南亞人可能是蒙古人的後裔,並和西伯利亞人擁有共同的祖先。
參考文獻
1. 1000 Genomes Project Consortium. A global reference for human genetic variation[J]. Nature, 2015, 526(7571): 68.
「BioArt Reports」為「BioArt」旗下新設立的子平臺,重點關注國內外重大資訊和研究成果,內容上將會與BioArt主平臺互為補充,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bioartbusiness 或郵箱:sinobioart@bioar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