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鑄就中國基因長城

2020-09-25 老楊創業說

劉文博:

中華民族內在基因中有一種強大的傳承,幾千年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全部源於民族的團結,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不明白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夢想。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

其核心內容是測定中國1%人口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從而獲得中華民族的全面認識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學信息。鑄造中華民族在基因生物科學的全面信心和中國基因長城。

中國疫情剛剛過去,我們安全了,這一切都要感謝偉大祖國和黨的領導,可世界卻陷入了危機之中。它給我們的啟示,其實這是又一次熵增到了極限,而打破平衡,又一次成為人類史上的一個歷史事件。

為此我們人類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多少生命的失去才喚起一個新的計劃。北京諾賽基因組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 與中科軍美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承擔了1%的測序任務,共同創建首批中華百裡挑一優選基因檢測,這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義務,為中國夢,為偉大中華復興奮鬥。

為什麼一定要實現國家計劃呢?先讓我們看看針對華人的SARS。

當年席捲全球的SARS病毒,感染病例是8437例,中國大陸、港澳臺總數高達7764例,芬蘭1、法國7、德國10、義大利1、科威特1、美國75,泰國9、越南63、印尼2、菲律賓14,新加坡206,這些國家感染病毒的也都是華裔移民。

這說明什麼?中華兒女都想到了2002年~2003年的非典。當年是因為果子狸,現在是蝙蝠,只不過這只是寄宿者而已。

兩種疫情對比一下,不難發現有幾個相同點。

第一.對冠狀病毒的未知;

第二.都發生在冬季;

第三.初始都起源於市場交易的鮮活物。

第四.病毒對呼吸道細胞情有獨鍾。

第五.遠距離人傳人。

這就是您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一定要參加國家計劃的原因與意義。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就是在探尋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基因,縱觀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歷史,愛國主義內涵之所以如此豐富,愛國主義傳統之所以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臍帶」,就在於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獨特的軍民團結美德。

中華基因傳承著自強不息的血液,讓每一個獨特的DNA來組成中華民族的基因長城,在中國每一個區或縣城。都會有一個填寫國家計劃自願推廣者申請表的服務中心。

讓你的愛國基因來保護你的家人。第一批被採樣的人是百裡挑一經過三次審核的。會得到一個北京諾賽基因100+的綜合報告,會指導你一生的生活軌跡,如果您能全面控制住先天基因給您的不利因素,很有可能您在過百歲生日時自豪的說,我對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做出的貢獻太值了。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是用數學和物理的語言,讓中國每一個城市中百分之一的人口比例進行收集中華基因的數據進入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

在疫情過後的世界醫學海洋中實現中華民族永不言敗的誓言。

這是中華文明又將開啟一個新的基因時代。夯實中國基因長城。

我們包容天下的胸懷當然是以拯救生命為初衷,今天的世界此時中華基因是健康的。

歷史又一次讓我們的中華文明擔當起了她的使命,為人類做榜樣。真正能夠幫助世界建立新的基因計劃,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會永遠傳承。這才是國家計劃在中華基因的核心使命與真正的價值。

相關焦點

  •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
    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該計劃由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項目選聘了國內知名人類基因研究的專家學者,指導用戶,制定方案。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採取1%人口抽樣,以自主報名,嚴格篩選為原則,真正挑選出優秀的族群代表來完成基因檢測,建立起我們國家自有的集基因採集、基因研究、
  • 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授權中科軍美運營【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
    日前,【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該計劃由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項目選聘了國內知名人類基因研究的專家學者
  •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
    日前,【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該計劃由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項目選聘了國內知名人類基因研究的專家學者,指導用戶,制定方案。《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採取1%人口抽樣,以自主報名,嚴格篩選為原則,真正挑選出優秀的族群代表來完成基因檢測,建立起我們國家自有的集基因採集、基因研究、基因優化、基因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平臺。幫助用戶建立基因信息檔案,發現基因缺憾,指導用戶根據基因信息建立生活規則,使之發揮潛能,健康生活。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當我們今天大談基因測序與健康話題時,別忘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才完成不過15年。   2000年6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鄭重宣布,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的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他在評價這一歷經10年時間完成的科學成果時說,這是「開闢新紀元的成果」「人們將世世代代記住這一天」。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水母基因聯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姓氏基因圖譜繪製計劃」
    1月17日,由水母基因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打造的【生命圖志】「祖源+健康」個人基因組產品在北京隆重發布。該產品是雙方合作的「中國姓氏基因圖譜繪製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3項祖源基因檢測、286項個人健康基因檢測和一年生命教練指導服務,屬於國內首創,售價為799元。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2000:中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分配任務
    其中,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價值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前兩項。    何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它的核心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這裡蘊藏著生命的根本奧秘。科學家一旦研究清楚了所有基因的鹼基對分布詳情,就等於找到了揭開人類生老病死秘密的鑰匙。掌握人類基因的有效應用技術,將會使人們渴望延年益壽,徵服疑難病症的夢想成為現實。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15周年——從個人基因組到精準醫療
    ,以及幫助中國培養基因組學研究人才,可以說中國的基因組學發展處處都有英國的幫助。據介紹,深居京郊的這些科研人員,收入不高,也沒有娛樂,在『1%』測序中,他們測序精確,但相應的測序成本卻只有美國等國家測序成本的四分之一。」 「『中心』(作者註: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汪建對記者說:「中國雖然只做了1%,但意義重大。中國科研人員在測序過程中,不僅增加了設備,而且培養了技術。21世紀生物產業發展的機遇,中國沒有失去。」他意味深長地說。」
  • 基因組學如何幫助非洲—新聞—科學網
    他曾經試圖將此信息傳達給辛巴威政府,但由於當時依法韋侖並不是該國愛滋病項目的主要療法,所以衛生部門忽視了他的警告。 Masimirembwa繼續發表其研究,但相關部門一再忽略他的警告,直到災難發生。Masimirembwa指出,如果辛巴威政府聽從了他的意見,就可以避免很多混亂情況的發生。「依法韋侖並不是壞藥,只是它在非洲的應用需要被改進。」他說。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薩爾茲伯格是一位橫跨計算機領域和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名氣很大,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的主任,同時在計算機系和醫學院任職,專門從事基因測序和基因組學應用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者之一,最近還主持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基因組學項目等。開發過很多有名的生物信息算法,大家使用過的生信軟體如:bowtie、TopHat、cufflinks等都出自於他的實驗室,今天要談的泛基因組學也是他的研究內容之一。
  • 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基因組學最新解決方案,可滿足百萬級規模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
    武漢晚報10月28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麥絲綺)28日,華大智造在漢首發「大人群基因組學一站式解決方案」,能滿足百萬級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需求。未來人類將進入「人人基因」的時代,這是很多產業內人士抱有的願景。10月26日,為期一周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首次來到武漢,海內外院士共讀這本「天書」。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竹藤基因組學學術成果首次發布
    我國在竹藤基因組學方面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破譯黃藤和單葉省藤兩種棕櫚藤的全基因組信息,持續完善提高毛竹基因組到高精度的染色體水平。2018年12月29日,竹藤基因組學學術成果發布會在國際竹藤中心舉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竹藤中心主任江澤慧,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章翠,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出席發布會。彭有冬說,當前,基因組學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是開展林木遺傳育種的關鍵基礎研究。
  • 剛剛發布的英國基因組學計劃,被稱為醫療的未來!
    △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 這幾十年來,英國一直走在基因組學的前沿,將基因組學的臨床影響、研究和創新放在首位。 英國對基因組學的持續資助和關注,形成了一個多元化、互補的項目生態系統,這些項目匯集了英國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方面的主要優勢。 近日,英國政府頒布了全國性基因組學醫療保健戰略——《基因組英國(Genome UK)》。此戰略被譽為「醫療的未來」,具有裡程碑意義。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1%部分提前完成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經過我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完成圖」提前兩年繪製完成,並於今天通過由科技部和中科院聯合組織的專家驗收。這是繼2000年6月26日中國科學家與國際同行共同發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以及在2001年2月15日在《自然》上發表《人類基因組:初步測序及分析》論文之後,我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2003年10月,由我國領銜、先後11個國家參與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實施。該計劃是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中第一個人體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是中國科學家倡導和領銜的第一個國際大型合作計劃。 「從HLPP的提出、論證再到研究工作的展開,歷時十餘年之久。這是『大科學計劃』的一次意義非凡的中國實踐。」賀福初說。
  •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從1990年持續到2003年,重點是基因測序,讓科學家能夠「閱讀」基因組。而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的重點是構建基因,讓科學家能夠「編寫」基因組。科學家說,今天雖然基因組測序技術仍在以極快速度發展,但構建基因的能力仍基本局限於少量短的片段,限制了對生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