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2020-12-06 科學網

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34:04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omasekar Seshagiri小組揭示了印度眼鏡蛇參考基因組和轉錄組,其為毒液毒素的綜合鑑定提供參考。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2020年1月6日的《自然—遺傳學》上。

研究人員報導了眼鏡蛇屬印度眼鏡蛇(Naja naja)從頭開始的近染色體基因組,這是一種含劇毒的蛇、其對醫學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利用順序組裝測序的方法對其223.35 Mb的鹼基進行了測序,其中含有95%的基因組。在23248個預測的蛋白質編碼基因中,含有12346個毒腺表達基因構成的「毒液組」,其中包括來自33個毒素家族的139個基因。在139個毒素基因中,有19個「毒液組特異性毒素」(VST)具有毒液腺特異性表達,並且可能含有編碼最小核心毒液效應蛋白的基因。利用重組VST的方法表達重構的合成毒液將有助於安全有效合成抗蛇毒血清的發現。此外,該基因組還可作為蛇基因組的參考,支持進化研究並實現毒液演化藥物的發現。

據介紹,蛇咬毒害是一種嚴重卻被忽視的熱帶病,每年造成約100,000人死亡。對毒素基因進行高質量、全面的基因組表徵將有助於開發有效的人源化重組抗蛇毒血清。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 Indian cobra referenc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enables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venom toxins

Author: Kushal Suryamohan, Sajesh P. Krishnankutty, Joseph Guillory, Matthew Jevit, Markus S. Schrder, Meng Wu, Boney Kuriakose, Oommen K. Mathew, Rajadurai C. Perumal, Ivan Koludarov, Leonard D. Goldstein, Kate Senger, Mandumpala Davis Dixon, Dinesh Velayutham, Derek Vargas, Subhra Chaudhuri, Megha Muraleedharan, Ridhi Goel, Ying-Jiun J. Chen, Aakrosh Ratan, Peter Liu, Brendan Faherty, Guillermo de la Rosa, Hiroki Shibata, Miriam Baca, Meredith Sagolla, James Ziai, Gus A. Wright, Domagoj Vucic, Sangeetha Mohan, Aju Antony, Jeremy Stinson, Donald S. Kirkpatrick, Rami N. Hannoush, Steffen Durinck, Zora Modrusan, Eric W. Stawiski, Kristen Wiley, Terje Raudsepp, R. Manjunatha Kini, Arun Zachariah, Somasekar Seshagiri

Issue&Volume: 2020-01-06

Abstract: Snakebite envenoming is a serious and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 that kills ~100,000people annually. High-quality, genome-enable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oxin genes will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humanized recombinant antivenom. We report a de novo near-chromosomal genome assembly of Naja naja, the Indian cobra, a highly venomous, medically important snake. Our assembly has a scaffold N50 of 223.35Mb, with 19scaffolds containing 95% of the genome. Of the 23,248predicted protein-coding genes, 12,346venom-gland-expressed genes constitute the 『venom-ome』 and this included 139genes from 33toxin families. Among the 139toxin genes were 19『venom-ome-specific toxins』 (VSTs) that showed venom-gland-specific expression, and these probably encode the minimal core venom effector proteins. Synthetic venom reconstituted through recombinant VST expression will ai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ffective synthetic antivenom. Additionally, our genome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nake genomes, support evolutionary studies and enable venom-driven drug discovery.

DOI: 10.1038/s41588-019-0559-8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9-0559-8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心血管疾病家兔模型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特徵
    科學家揭示心血管疾病家兔模型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特徵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6-20   今日/總瀏覽:1/3013
  • 印度眼鏡蛇為什麼這麼毒?多種測序技術揭謎底
    美國和印度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發表了印度眼鏡蛇(Naja naja)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和轉錄組
  •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20:57:43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趙維蒞、陳賽娟以及黃金豔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農科院蜜蜂所解析中華蜜蜂基因組和轉錄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解析了中國本土保護蜂種—中華蜜蜂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揭示了中華蜜蜂的抗蟎機制。 據悉,中華蜜蜂主要分布在亞洲,是目前我國飼養最多,具有顯著經濟價值的兩個蜂種之一,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 直接RNA測序、串聯質譜法揭示新冠病毒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特徵
    近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的一篇論文使用直接RNA測序和串聯質譜法表明了SARS-CoV-2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的特徵,揭示了細胞通道在去除了疑似Furin 蛋白酶切位點的S蛋白中誘導的框內缺失突變的證據。
  • 我國科學家解析粉塵蟎基因組和轉錄組
    >
  • 全基因組及轉錄組研究揭示開心果的環境適應以及馴化機制 | Genome...
  • 印度白虎大戰眼鏡蛇 老虎中毒身亡眼鏡蛇重傷
    視頻監控顯示,白虎拉加恩當天不斷朝眼鏡蛇攻擊,還用嘴咬毒蛇。園方稱,拉加恩和眼鏡蛇顯然經過一場惡鬥。  中新網12月29日電  據外媒報導,老虎強壯兇猛,不過遇到劇毒的眼鏡蛇也難逃一劫。印度中央邦一個動物園,日前出現一場虎蛇大戰,最終一隻罕見的白虎被眼鏡蛇咬到,中毒身亡。  據報導,3歲的白虎拉加恩(Rajan)生活在印度中央邦動物園。但上周末,工作人員發現拉加恩死在園內,它鼻子流血、口吐白沬,驗屍後確認是被毒蛇咬死。  同時,工作人員又在一個地洞內找出一條眼鏡蛇,這條毒蛇當時已經癱瘓,無法動彈,但仍很兇惡。
  • Nature子刊發布重磅測序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平行測序
    該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DNA和RNA平行測序,同時展現單個細胞的基因組序列和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用G&T-seq對220個小鼠和人類細胞進行測序,獲得了空前詳細的信息。他們首次觀察到,當細胞丟失或獲得染色體拷貝時,該區域的基因表達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減少或增加)。
  • 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
  • 上海大學揭示虎頭蜂毒腺轉錄組基因
    原標題:揭示虎頭蜂毒腺轉錄組基因 《科學報告》本周發表了首個墨胸胡蜂(俗名虎頭蜂)的毒腺轉錄組(基因組中被表達的那部分序列),同時也發表了對其毒腺的分析。 人被墨胸胡蜂蟄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和毒性反應,進一步發展為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科學家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找到「祖先」之一   早在2014年,朱玉賢團隊便解析了全長1700兆鹼基對的亞洲棉基因組;2019年,他們進一步通過系統地、全方位地轉錄分析闡釋亞洲棉基因組,獲得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對亞洲棉基因組的複雜轉錄全貌所進行的最準確的注釋,為進一步的功能基因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 【rlyl物種說】今日--印度眼鏡蛇(Indian cobra)
    印度眼鏡蛇,是眼鏡蛇屬中的重要代表種。是有毒蛇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因此得名。此蛇種及整個眼鏡蛇屬的學名關鍵詞「Naja」,語源來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它的毒液是強烈的神經毒素,印度眼鏡蛇是印度四大毒蛇中的一種,它們在印度被稱為聖蛇。
  • 一項遺傳學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暗物質」
    「黑暗」的部分也困擾了科學家們幾十年。只有2%的人類基因組編碼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使我們得以茁壯成長。自上世紀70年代基因測序技術首次發展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對這一概念感到困惑。當時,基因測序技術揭示了基因組編碼與非編碼區域的比例。 基因傳統上被認為是轉錄成RNA,隨後被翻譯成蛋白質,這是由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所決定的。
  • 印度發現罕見白化眼鏡蛇(組圖)
    9月3日,印度東南部陳奈,發現一條白化體眼鏡蛇。  據了解,蛇的皮膚裡有許多色素細胞,使蛇體呈現出一定的顏色。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色素是由體內的某些種類的酶控制的。如果環境因素改變,使蛇體內那些控制色素的酶種類和數量發生了變化,蛇就改變了體色,如果色素消失,蛇就會變為白色,蛇的體色一旦發生變化,一般不會馬上改變,要保持一段時間甚至到老不再變。因此,自然界中就有了白蛇。  有趣的是,白蛇的眼睛與一般白化動物一樣,是微紅色的,這是因為色素消失後露出血液顏色的緣故。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中德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 (scRNA-seq) 可用來揭示不同細胞之間的轉錄異質性,尤其是對於整體上研究某個器官或者某群細胞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能在單個細胞解析度下研究轉錄組表達情況,完美解決細胞異質性問題。但由於細胞壁等因素的限制,植物領域的單細胞轉錄組研究相對落後於生物醫學領域。
  • Science:對人類血細胞中的所有蛋白編碼基因進行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
    2019年12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臨床和研究環境中,血液都是對人類進行分子分析的主要來源,並且是許多治療策略的目標,這突顯了需要對構成人類血液的細胞進行全面的分子圖譜構建。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www.proteinatlas.org)是一個開放式資料庫,旨在通過整合各種組學技術(包括基於抗體的成像)來繪製所有人類蛋白的圖譜。
  • 基因組所急性白血病轉錄組研究獲進展
    MLL融合蛋白激活下遊一系列在血細胞分化和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表達,繼而引發造血細胞的發育紊亂和分化停滯,最終導致白血病。   雖然MLL融合蛋白在MLL致病機制中非常重要,但是單有MLL融合蛋白不足以引起MLL白血病。
  • 科學家揭示葉酸代謝與轉錄調控之間的聯繫
    科學家揭示葉酸代謝與轉錄調控之間的聯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10:13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醫學CeMM研究中心Stefan Kubicek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