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發布重磅測序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平行測序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四月二十七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發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測序技術,G&T-seq(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該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DNA和RNA平行測序,同時展現單個細胞的基因組序列和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用G&T-seq對220個小鼠和人類細胞進行測序,獲得了空前詳細的信息。他們首次觀察到,當細胞丟失或獲得染色體拷貝時,該區域的基因表達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減少或增加)。

  「在單個細胞中同時測序基因組和轉錄組,我們可以看到基因變異的功能性影響,」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魯汶大學和Wellcome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的Thierry Voet,教授說。「G&T-seq有助於更深入的理解正常組織和疾病組織之間的遺傳學差異,為人們提供正常發育和疾病發展的新線索。舉例來說,人們可以通過G&T-seq更好的理解腫瘤中的癌細胞多樣性。」

  在此之前,人們還無法同時測序單個細胞中的DNA和RNA。而G&T-seq可以在多種測序儀上實現這一點,對DNA和RNA進行高通量的單細胞測序。

  「這一方法的可擴展性令我們感到振奮,」文章的第一作者,Wellcome基金會桑格研究所Dr Iain Macaulay說。「為了真正理解組織中的細胞異質性,我們需要同時獲得大量細胞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隨著測序成本的不斷下降,這種大型項目將更具可行性,最終使我們詳細了解人類組織中的細胞多樣性和生活史,」

  研究人員用G&T-seq測序了同一個人的兩種細胞:乳腺癌細胞和正常血細胞。正常細胞大多擁有兩個拷貝的染色體,而癌細胞往往存在染色體片段的缺失或冗餘,其轉錄組也和正常細胞大不相同。

  他們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了一種與癌症有關的新染色體融合。隨後,研究人員用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長讀取測序儀進一步分析了這些細胞的轉錄組,獲得了融合轉錄本的完整序列,鑑定了發生融合的具體位點。

  研究人員還發現,正常血細胞中有四個細胞的11號染色體存在三個拷貝,它們11號染色體的RNA表達出現了峰值。這是傳統測序技術無法檢測到的。

  研究人員通過G&T-seq對早期胚胎發育進行了研究。他們用化合物處理小鼠胚胎使其染色體不穩定,然後與正常小鼠胚胎進行比較。研究結果再次證明,當小鼠獲得或者丟失染色體的時候,會立刻引起基因表達量的改變。

  「G&T-seq能為我們揭示更多的細胞特徵,」文章的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的Chris Ponting教授說。「我們希望將來還可以涵蓋表觀遺傳學數據,更全面的理解正常發育和疾病過程中細胞異質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0:57: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Mark Akeson團隊合作開發人多聚(A)轉錄組的納米孔原位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近日,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一種新的計算方法結合轉錄組測序發現了小腸中一些罕見的細胞類型,這對於深入了解器官的細胞組成,探究健康和疾病狀態下的組織生物學具有重要意義。理解一個器官的發育和功能需要對組成該器官的所有細胞類型的特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Nature子刊:測序應該作為兒童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遺傳疾病(單基因疾病、基因組結構缺陷和拷貝數變異)是導致10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對於遺傳疾病兒童的檢測,全基因組測序(WGS)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比染色體微陣列(CMA)具有更大的診斷和臨床價值。美國聖地牙哥Rady兒童醫院基因組醫療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建議,測序應該被視為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 HTS) 是對傳統Sanger測序技術革命性的變革,可以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核酸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因此也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對一個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細緻全貌的分析成為可能。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 在研究的發現和驗證階段,研究人員從1200名新生兒中挑選了一部分幹血點進行外顯子組測序。他們解釋說,這組樣本包括800多名已知具有IEM的新生兒,以及385個通過串聯質譜篩查得出假陽性IEM結果的嬰兒。
  • 空間轉錄組研究將對基因測序領域帶來的三大影響及作用
    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單細胞測序技術逐漸從完成概念驗證進入臨床場景,而空間轉錄組學很有可能會成為單細胞測序之後,又一個閃閃發光的測序技術外延領域。 空間轉錄組測序有什麼作用? 通常進行的轉錄組學測序過程,是將一群細胞的RNA提取建庫進行測序。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測序原理-------一代測序、二代測序、三代測序
    > 第二代測序技術-大規模平行測序  隨著第二代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科學界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來解決生物學問題。比如對無基因組物種進行從頭測序(de novo sequencing),為後續研究和分子育種奠定基礎;對有基因組的物種,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resequencing),檢測SNP。在轉錄組水平上開展小RNA測序(small RNA sequencing),從而發現新的microRNA分子。
  • 三大巨頭高通量測序(NGS)的原理特點、技術應用和意義
    在轉錄組水平上,與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和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澱(MeDIP)技術相結合,從而檢測出與特定轉錄因子結合的DNA區域和基因組上的甲基化位點。這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第二代測序結合微陣列技術而衍生出來的應用--目標序列捕獲測序技術(Targeted Resequencing)。
  • 何川團隊開發出新型單鏈DNA測序技術
    何川團隊開發出新型單鏈DNA測序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0 15:15:44 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課題組開發出一種乙氧二羥丁酮輔助的單鏈DNA測序技術,可捕獲全局轉錄動態和原位增強子活性
  •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2020-09-
  •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
    2019-03-05 01:12:50 來源: 康安智檢 舉報   全外顯子組測序簡介
  • 轉錄組測序技術與口腔疾病、牙種植及組織再生
    包括基於測序技術的轉錄組測序技術和基於雜交技術的微陣列技術。該技術是一種基於測序技術的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可以對所有種類RNA進行測序以研究其轉錄表達情況。背景:自從轉錄組測序技術的應用使得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研究取得顯著成果以來,轉錄組測序技術成為科學研究中最具應用前景的研究手段,在
  • 近期全基因組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這些結果提示著掃描患者的整個基因組可能有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閉症背後的基因異常。論文通信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Evan Eichler說,如果能夠得到重複的話,那麼這些發現可能最終有助醫生診斷這種疾病。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是一種正在迅速變得更便宜和可用的技術,提供患者完整的遺傳信息。
  • 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 年中喜報|安諾三代測序助力微擬球藻基因組發布~
    2019年7月3日,中國海洋大學楊官品教授課題組在最新的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Genome
  • Nature||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ATAC-Seq聯合解碼人類大腦海馬體體發育與形成機制
    題目:Deco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DOI:10.1038/s41586-019-1917-5組學技術:scRNA-Seq、ATAC-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