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組測序技術與口腔疾病、牙種植及組織再生

2020-12-23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轉錄組測序技術:該技術可以對所有物種轉錄本進行高通量檢測,從而得到編碼的基因信息,精確定位目標基因。包括基於測序技術的轉錄組測序技術和基於雜交技術的微陣列技術。

RNA-seq:全稱RNA-secquencing,又被稱為轉錄組高通量測序(transcriptome secquencing)或者全轉錄組鳥槍法測序(whole transcriptome shotgun secquencing)。該技術是一種基於測序技術的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可以對所有種類RNA進行測序以研究其轉錄表達情況。

背景:自從轉錄組測序技術的應用使得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研究取得顯著成果以來,轉錄組測序技術成為科學研究中最具應用前景的研究手段,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亦十分廣泛。

目的:通過檢索、篩選和閱讀文獻,綜述轉錄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和在口腔醫學領域各學科中的應用。

方法:計算機檢索CNKI、CBM以及PubMed資料庫,英文關鍵詞為「Transcriptome,sequencing technology,RNA-seq,microarray,oral cancers,OSCC,periodontal,caries,pulp disease,tooth development,DPSCs,PDLSCs,orthodontics,implant」,中文關鍵詞為「轉錄組,測序技術,RNA-seq,微陣列,口腔癌,口腔鱗狀細胞癌,牙周病,齲病,牙髓病,牙齒發育,牙髓幹細胞,牙周膜幹細胞,正畸,種植」,重點查閱 2015年至 2020 年間的相關文獻。根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共納入72篇文獻對轉錄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口腔醫學領域應用進行綜述。

結果與結論:在轉錄組測序技術發展歷程中,RNA-seq技術是目前在科學研究中優勢最大的,因為其具有準確度高、通量大、價格低等優點。在口腔醫學領域,該技術用於口腔鱗癌、牙周炎、牙體牙髓病、牙再生和正畸種植的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針對同一種類疾病的研究沒有體現出各研究之間的聯繫,且內容局限。從各研究之間的聯繫和擴展研究內容範圍著手,相信口腔醫學能有更多新發現。

https://orcid.org/0000-0001-7785-2250 (龍茜)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牙, 牙周病, 齲病, 牙齒發育, 轉錄組, 口腔癌, 牙髓幹細胞, 牙周膜幹細胞, 種植

引用本文:龍 茜, 管曉燕, 王 倩, 胡 歡, 劉建國. 轉錄組測序技術與口腔疾病、牙種植及組織再生[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11): 1791-1798.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研究本土種植體
    東方網12月29日消息:近日,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舉行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稱工程中心)啟動會暨揭牌儀式。工程中心是以牙齒修復和再生新技術及新產品研發推廣為目標而建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今年8月獲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項建設,該中心也是本年度上海市支持建設的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唯一一所醫藥領域的工程中心。
  • 種植牙技術讓失牙「再生」
    2012年口腔種植、牙周美學新進展學術會」在鄭州市口腔醫院召開,會議圍繞種植牙技術展開,全省200多名口腔專業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  解放軍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全軍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劉洪臣教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修復科副主任張磊,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牙周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歐陽翔英教授在會議上進行了專題交流。  失牙危害大  重視及時修復    生活中,牙齒因為外力、疾病或年齡增長等因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失。
  • 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12月26日,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舉行上海牙組織修復與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啟動會暨揭牌儀式。上海市科委和同濟大學領導、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全國知名口腔醫學院校及生命科學科研院所專家、合作企業董事長、全體理事會成員以及理事單位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會議。
  •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2020-09-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口腔種植牙行業深度報告:不可「豁「缺的千億市場
    口腔疾病就診人數隨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提高。  中國口腔市場體現出:患病率高、就診率低,這一特點將長期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2016年我國口腔疾病患者人數為 68734 萬人,口腔醫院的就診人數為 3211 萬人,就 診患者佔口腔患者的比列僅為 4.67%。
  • Nature子刊發布重磅測序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平行測序
    四月二十七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發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測序技術,G&T-seq(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該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DNA和RNA平行測序,同時展現單個細胞的基因組序列和基因活性。
  • 新牙技術十年重構口腔市場
    牙釉質是牙齒表面的白色組織,俗稱「琺瑯質」,是一種半透明高度鈣化的硬組織,其硬度僅次於金剛石,是人體中最硬的組織。它和其餘兩種硬組織(牙本質、牙骨質)和一種軟組織——牙髓組成牙齒。看口腔疾病,如果是去綜合類醫院,直接選擇口腔科即可,但如果去口腔醫院,補牙需要掛號的科室是口腔內科,鑲牙就需要掛修復科的號。初次到口腔醫院就診的病人,常常感嘆其複雜的科室設置。
  • 科學選好種植牙才能再生好用牙
    N柳華 為了應對「老掉牙」問題,種植牙成了不少患者的首選。但是,晶特爾齒科種植醫師王思興主任提醒,種植牙效果也因人而異,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種植體和種植技術,才能「再生」一口好用的新牙。患者在種植牙時切勿盲目衝動,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口腔狀況和經濟實力選擇適合的種植體及種植方式。
  • 良醫|牙齒「地基」再生找到新途徑,上海醫生接任國際口腔修復大會...
    種植牙技術出現後,缺牙的患者有了新的修複方式,既然是「種植」就需要「土壤」,就好比高樓大廈首先要有堅固的地基。頜面部骨組織就是牙齒的「地基」,如果「地基」壞了,有沒有可能修復呢?「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發展為頜面部骨組織形態及功能的恢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華西口腔專家研究給人類牙齒終生再生能力!
    4月21日,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田衛東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基於幹細胞的牙再生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人的一生中會有兩副牙齒,一副是乳牙,掉落之後,會長出第二副牙,恆牙。
  • 基於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小鼠全細胞圖譜發表—新聞—科學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31722027)等資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在單細胞組學技術及哺乳動物全細胞表達譜系分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華西口腔醫院這個實驗室,研究怎麼讓「掉了的牙再長出來」
    然後隨著衰老和疾病,再一顆顆永遠失去。現在,人們似乎能夠觸摸到「長出」第三副牙齒的希望。4月21日,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田衛東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基於幹細胞的牙再生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 掀開空間轉錄組學技術的面紗:可視化觀察組織中的基因表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皇家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被稱作空間轉錄組學(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高解析度方法研究一種組織中哪些基因是有活性的。這種方法能夠被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中,而且在臨床前研究和癌症診斷中是有價值的。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的研究中從最初主要集中在口腔腫瘤和自身免疫性口腔黏膜疾病,到現在已經擴展到口腔上皮間充質轉化、牙周免疫和口腔組織再生等方面,這說明外泌體在口腔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正在被引起重視。 3.4口腔組織再生 口腔牙髓疾病的傳統治療方法是以生物材料替代有活力的牙髓組織,牙髓組織再生一直是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幹細胞作為種子細胞已獲得廣泛認同,誘導幹細胞分化為牙髓組織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 Nat Commun:科學家開發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質的新型材料
    然而,並不像機體中其它組織,一旦牙釉質缺損後將無法繼續再生,從而就會造成牙痛或牙缺失,這些問題影響著全球50%以上的人群健康,因此尋找一種能夠再生牙釉質的新方法或許是口腔學研究的一大成就。本文中,研究人員所開發的新方法能夠製造出精確且有序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的外觀和行為非常像牙釉質。這種材料能用作多種口腔併發症的治療,比如預防和治療蛀牙或牙齒敏感等。
  • 牙源性幹細胞及牙髓再生的研究進展
    雖此類疾病可通過根管治療或根尖外科手術治療以去除症狀,但無牙髓的牙齒相比於正常牙齒具有易折裂和牙齒變色等問題。通過牙髓再生治療重建有活性的牙髓是治療此類疾病最理想的方法。所謂再生,就是指使組織甚至器官丟失、受損的部分重新生長,還原成正常的形態,行使正常的功能。目前,牙髓再生的前沿研究集中在組織工程領域,近年來利用牙源性幹細胞再生牙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 揭秘天津中諾口腔 立得用種植牙 3D精準數位化技術
    隨著人們普遍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種植牙已成為廣大愛牙朋友常選擇的牙齒缺失修複方式。目前,「立得用數位化種植技術」讓無數牙齒缺失中老年人實現了牙齒重生,值得缺牙市民們關注。  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作為一家全國連鎖.二級口腔專科醫院,依託「北京立得用口腔醫學研究院」實力,匯聚全國知名口腔資源,在包含張喜明、趙振宇、楊勇、郭曉強、王國峰等多位種植專家、院長等的引領下,「立得用」數位化種植技術日臻完善,運用廣泛。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此外,卵巢衰老伴隨的性激素分泌紊亂還可能導致衰老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迄今為止,科學界對人類卵巢衰老機制仍然知之甚少,這無疑制約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關疾病幹預手段的發展。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