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空間轉錄組學技術的面紗:可視化觀察組織中的基因表達

2020-11-27 生物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皇家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被稱作空間轉錄組學(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高解析度方法研究一種組織中哪些基因是有活性的。這種方法能夠被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中,而且在臨床前研究和癌症

診斷

中是有價值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tissue sections by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疾病改變組織中RNA分子和蛋白表達。為了獲得關於疾病的更多知識和優化

診斷

方法,對組織樣品進行顯微研究經常在實驗室和醫院中開展,但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只能夠同時確定少量RNA分子的位置。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Jonas Frisén教授團隊與來自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Joakim Lundeberg教授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能夠分析所有RNA分子的數量,並且利用顯微鏡提供它們的空間信息。


Frisén教授說,「通過將組織切片放在載玻片上,在其上面,我們將DNA鏈與內置的地址標籤放在一起,這樣我們就能夠對活性基因產生的RNA分子進行標記。當我們分析組織樣品中的RNA分子存在時,這些地址標籤指示著這些RNA分子存在於組織切片中哪些地方,以及我們能夠獲得在哪些地方不同的基因是有活性的高解析度信息。」


這些結果也在更加精確的診斷中是有價值的。當前的

診斷

方法是獲取一種組織樣品,將它磨碎,分析細胞混合物,但是其風險在於一些癌細胞被來自樣品中所有的其他細胞的信號稀釋掉,因而被忽略掉。


他繼續說道,「利用我們的方法,我們能夠獲取腫瘤信號,而且不會被稀釋掉。鑑於組織樣品中的不同部分都有它們的特異性地址標籤,我們能夠鑑定少量的

腫瘤

細胞。」研究人員利用小鼠腦瘤和人

乳腺癌

樣品證實了這一點。


這種方法能夠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和疾病中。它也能夠提供關於癌症

診斷

中的疾病異質性的信息,就像在研究人乳腺癌樣品時所證實的那樣。


Frisén教授說,「它使得比以往更高解析度和更精準地研究哪些基因在組織中是有活性的成為可能,而這在

基礎研究

診斷

中是有價值的。」


近期,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Nature Protocol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細胞生物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景乃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patia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cryosectioned tissue samples with Geo-seq」。研究工作建立了一種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技術方法。通過整合與優化單細胞測序和雷射顯微切割技術,構建了一種能夠獲得少量細胞轉錄組信息、同時保留細胞原有位置信息的測序方法:Geo-seq。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副研究員彭廣敦,是Geo-seq空間轉錄組學技術的主要開發者。 他將出席

生物谷

主辦的2017 多組學研究與臨床轉化前沿論壇(http://meeting.bioon.com/2017multi), 為我們詳解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

相關會議推薦

2017多組學研究與臨床轉化前沿論壇

會議時間:2017.04.21-04.22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meeting.bioon.com/2017multi/

相關焦點

  • Science:利用空間轉錄組學技術可視化觀察組織中的基因表達
    2016年7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皇家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被稱作空間轉錄組學(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高解析度方法研究一種組織中哪些基因是有活性的。這種方法能夠被用於所有類型的組織中,而且在臨床前研究和癌症診斷中是有價值的。
  • 空間轉錄組測序用於免疫治療研究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特點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逐漸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不僅可以提供研究對象的轉錄組數據信息,同時還能定位其在組織中的空間位置,這將有助於確定腫瘤異質性的來源,並揭示致病機制、潛在的藥物靶標和新型生物標誌物。因此,運用該技術可以分析免疫治療如何改變TME結構和免疫環境,TME中腫瘤細胞,脂肪組織,血管,三級淋巴結構和基質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Cell | 阿爾茨海默病的空間轉錄組測序
    前言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因其能夠原位捕獲細胞中表達的RNA,為探究不同組織空間位置下細胞分布及基因表達特徵提供可能。此外,與傳統的原位雜交技術相比,空間轉錄組測序通量高,優勢顯著,是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之後,探究生物學問題的又一利器。
  • 靶向單細胞多組學方法,可在低深度下同時檢測蛋白表達和低豐度轉錄組
    近日,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所開發了一種新的多組學方法,通過將高通量靶向轉錄組學方法與蛋白質檢測相結合,可在單次試驗中同時分析約500個基因,並檢測2×104個細胞的40多種蛋白質。
  • 空間轉錄組研究將對基因測序領域帶來的三大影響及作用
    2016年,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們在《Science》上發文,闡述了一種新的轉錄組學研究技術,並提出了「空間轉錄組學」的概念。雖然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嘗試將轉錄組測序與空間位置之間實現一一對應的團隊,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確實是最完善,最接近商業化的。
  •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2020-09-
  • 學術爆款「空間轉錄組技術」,都有哪些技術? | 空間轉錄組學方法綜述
    不從組織內的各個部分(或細胞)中提取RNA分子,而是直接在其原始環境中對其進行可視化,這可以通過與感興趣的目標互補的標記探針雜交來實現。原位雜交(ISH)利用標記的核酸探針來確定組織和細胞中DNA和RNA的空間位置和豐度。之後不斷進化,形成了單分子RNA螢光原位雜交技術(smFISH)。
  • 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可剖析阿爾茨海默氏病
    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可剖析阿爾茨海默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6 20:29:30 比利時魯汶大學Bart De Strooper、Mark Fier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剖析了阿爾茨海默氏病
  • 接近單細胞解析度,Cell發文公布高分辨空間組學技術
    責編 | 兮空間組學是繼單細胞測序技術之後的另一個生物技術研究熱點,它能夠彌補單細胞測序技術無法獲取細胞空間分布信息的缺陷。空間組學主要研究細胞在組織樣品中的相對位置關係,用於揭示細胞空間分布關係對疾病的影響。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一,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誕生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使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規模研究多細胞生物的基因調控程序。單細胞多組學工具的開發則是邁向了解生物系統內部工作的又一重大步驟。單細胞技術發展的最初努力集中在單細胞RNA測序上,它可以剖析轉錄組異質性,揭示給定複雜組織中以前未知的細胞類型或細胞狀態。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Science:對人類血細胞中的所有蛋白編碼基因進行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
    2019年12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臨床和研究環境中,血液都是對人類進行分子分析的主要來源,並且是許多治療策略的目標,這突顯了需要對構成人類血液的細胞進行全面的分子圖譜構建。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www.proteinatlas.org)是一個開放式資料庫,旨在通過整合各種組學技術(包括基於抗體的成像)來繪製所有人類蛋白的圖譜。
  • 【Webinar】諾禾致源空間轉錄組——給新藥研發更多「空間」
    ——給新藥研發更多「空間」蔡  苗   產品經理空間轉錄組是轉錄組研究領域的一項最新技術,近年來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該技術可以保留組織和細胞的微環境信息,將組織形態學與轉錄組異質性完美結合,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的了解疾病的病理信息,消除組織分離帶來的偏差,並且無需進行組織解離
  • 利用納米孔測序研究人體組織樣本等位基因效應對轉錄組結構的影響
    研究方法與結論鑑於RNA測序技術需要大量的高質量起始RNA及測序通量等客觀原因,長讀長RNA測序技術尚未能大規模的應用於人體組織樣本,而基於GTEx聯盟的生物樣本庫的豐富數據和納米孔測序的高通量(單次納米孔測序運行可獲得高達2000萬條cDNA長讀長序列),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的Dafni Glinos博士及團隊對來自43位捐獻者的70個人類組織樣本(涵蓋15種不同的組織)
  • 轉錄組測序技術與口腔疾病、牙種植及組織再生
    :該技術可以對所有物種轉錄本進行高通量檢測,從而得到編碼的基因信息,精確定位目標基因。該技術是一種基於測序技術的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可以對所有種類RNA進行測序以研究其轉錄表達情況。目的:通過檢索、篩選和閱讀文獻,綜述轉錄組測序技術的發展和在口腔醫學領域各學科中的應用。
  • 10x Genomics空間轉錄組學中文視頻精彩呈現
    空間轉錄組學是指從一個完整的組織樣本中產生全部的轉錄組數據,從而能夠定位和區分哪些基因在組織內是活躍的,為研究和診斷提供寶貴的見解
  • 單細胞+空間+4D成像,多組學全面剖析大腦類器官
    在此,作者建立了一個可誘導的譜系追蹤系統(iTracer),該系統結合了報告條形碼(Reporter barcode),可誘導iCRISPR/Cas9疤痕(inducible CRISPR/Cas9 scarring)以及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學,來分析大腦類器官發育過程中的譜系關係 。
  • ...DISC:使用半監督深度學習推斷單細胞轉錄組的基因表達和結構
    「dropout」事件使單細胞轉錄組中的基因表達變形並導致錯誤地分類細胞類型。儘管插補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善基因表達和下遊分析,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引入額外的噪聲。本文開發了DISC,這是一種新型的深度學習網絡,具有半監督學習功能,可以推斷出因「dropout」事件而被遮蓋的基因結構和表達。在十個實際數據集上與七種最新的插補方法相比,DISC始終優於其他方法。
  • 空間轉錄組測序或將成下一個熱點?這家公司已斥巨資壟斷行業
    2016年,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們在《Science》上發文,闡述了一種新的轉錄組學研究技術,並提出了「空間轉錄組學」的概念。雖然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嘗試將轉錄組測序與空間位置之間實現一一對應的團隊,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確實是最完善,最接近商業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