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學醫學部劉志剛教授和吉坤美教授、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鍾南山院士和李靖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徐國榮教授和陳廷峰副教授課題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粉塵蟎基因組、轉錄組及其宏基因組。該研究在國際變態反應學領域權威刊物《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4年該刊影響因子為11.248)正式發表了題為《The draft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microbi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reveal a broad spectrum of dust mite allergens》的文章(JACI,2015,135(2) : 539–548 )。
雜誌主編Donald Y. M. Leung博士在同一期雜誌上發表評述《The assembled gen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accelerates mite allergy research》,認為該研究將促進國際變態反應學基礎與臨床研究。與此同時,國際著名變態反應學家Geoffrey A. Stewart在同期雜誌上發表評述《Studies of house dust mites can now fully embrace the 「-omics」era》,指出自1988年第一個塵蟎過敏原(Der p 1)基因被報導以來,時隔26年首個粉塵蟎基因組、轉錄組和微生物組獲得解析,這是國際變態反應學科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就,使過敏原的研究從此進入了組學時代。
該研究還發現了粉塵蟎新過敏原組分--細胞色素C還原酶結合蛋白(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binding protein)同源物。吉坤美教授以第一作者正式命名該過敏原為Der f24,並獲得過敏原國際命名委員會批准(http://www.allergen.org/viewallergen.php?aid=772)。這是首次發現具有此類生化功能的蛋白質可作為過敏原組份。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等是臨床常見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國目前至少有1000萬以上兒童患有過敏性哮喘、5000萬以上過敏性鼻炎患者和3000萬以上過敏性皮炎患者,且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塵蟎是導致過敏性疾病的最重要的過敏原,臨床上超過50%的過敏性疾病與塵蟎過敏原密切相關。上述研究成果為過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十分關鍵的科學基礎。
本研究成員分別來自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地,發揮各自的學術專長,其中深圳大學負責塵蟎過敏原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負責生物信息學分析、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臨床研究。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81071388,31328014)和省市科技計劃的資助。
參考文獻:
The draft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microbi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reveal a broad spectrum of dust mite allergens
來源:深圳大學
關於我們微信名稱:測序中國
微信號:seq114
網站:www.se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