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解析粉塵蟎基因組和轉錄組

2021-02-20 測序中國

近日,深圳大學醫學部劉志剛教授和吉坤美教授、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鍾南山院士和李靖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徐國榮教授和陳廷峰副教授課題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粉塵蟎基因組、轉錄組及其宏基因組。該研究在國際變態反應學領域權威刊物《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4年該刊影響因子為11.248)正式發表了題為《The draft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microbi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reveal a broad spectrum of dust mite allergens》的文章(JACI,2015,135(2) : 539–548 )。

雜誌主編Donald Y. M. Leung博士在同一期雜誌上發表評述《The assembled gen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accelerates mite allergy research》,認為該研究將促進國際變態反應學基礎與臨床研究。與此同時,國際著名變態反應學家Geoffrey A. Stewart在同期雜誌上發表評述《Studies of house dust mites can now fully embrace the 「-omics」era》,指出自1988年第一個塵蟎過敏原(Der p 1)基因被報導以來,時隔26年首個粉塵蟎基因組、轉錄組和微生物組獲得解析,這是國際變態反應學科取得的一個重要成就,使過敏原的研究從此進入了組學時代。

該研究還發現了粉塵蟎新過敏原組分--細胞色素C還原酶結合蛋白(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binding protein)同源物。吉坤美教授以第一作者正式命名該過敏原為Der f24,並獲得過敏原國際命名委員會批准(http://www.allergen.org/viewallergen.php?aid=772)。這是首次發現具有此類生化功能的蛋白質可作為過敏原組份。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等是臨床常見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國目前至少有1000萬以上兒童患有過敏性哮喘、5000萬以上過敏性鼻炎患者和3000萬以上過敏性皮炎患者,且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趨勢。塵蟎是導致過敏性疾病的最重要的過敏原,臨床上超過50%的過敏性疾病與塵蟎過敏原密切相關。上述研究成果為過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十分關鍵的科學基礎。

本研究成員分別來自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地,發揮各自的學術專長,其中深圳大學負責塵蟎過敏原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負責生物信息學分析、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臨床研究。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81071388,31328014)和省市科技計劃的資助。

參考文獻:

The draft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microbiome of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reveal a broad spectrum of dust mite allergens

來源:深圳大學

關於我們

微信名稱:測序中國


微信號:seq114


網站:www.seq.cn

相關焦點

  • 農科院蜜蜂所解析中華蜜蜂基因組和轉錄組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解析了中國本土保護蜂種—中華蜜蜂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揭示了中華蜜蜂的抗蟎機制。 據悉,中華蜜蜂主要分布在亞洲,是目前我國飼養最多,具有顯著經濟價值的兩個蜂種之一,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 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 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科學家揭示印度眼鏡蛇基因組和轉錄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34:04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omasekar Seshagiri小組揭示了印度眼鏡蛇參考基因組和轉錄組,其為毒液毒素的綜合鑑定提供參考。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oral scent biosynthesis and flowering in winter」為題,發表了我國傳統名花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揭示心血管疾病家兔模型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特徵
    科學家揭示心血管疾病家兔模型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特徵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6-20   今日/總瀏覽:1/3013
  • 科學家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找到「祖先」之一   早在2014年,朱玉賢團隊便解析了全長1700兆鹼基對的亞洲棉基因組;2019年,他們進一步通過系統地、全方位地轉錄分析闡釋亞洲棉基因組,獲得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對亞洲棉基因組的複雜轉錄全貌所進行的最準確的注釋,為進一步的功能基因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 ...中德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
    Thaliana的論文,該研究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從單細胞水平上解析了熱激響應基因的轉錄調控網絡。短短兩個月內,連續有4篇植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面的文章發表,足見這項技術在植物研究中的巨大潛力。  2020年,我國科學家在植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方面的研究持續發力。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物信息學特別是基因組學的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更好地促進專家學者們在研究中的分享和交流,應廣大行業工作者的要求,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信息工作委員會主辦「生物信息學暨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培訓班,並由北京中科潤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承辦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新華社昆明6月19日電(記者白靖利)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目前基因組數據已經面向全世界公開下載使用。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了多種防控草地貪夜蛾的有效「武器」。雲南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通力合作,與國內各省區及美國樣本互動,共產出1.5太(TB)的基因組測序原始數據,目前已經完成了一雌一雄兩個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大小分布達到542.42兆和530.77兆。「無論是基因組完整性還是基因集的完整性都超過了目前已有版本。」
  • 浙大羅琛教授:解析基因組印記
    》上發表了題為「Germ cell-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and genome diploidization in primitive vertebrates」的研究論文,解析了基因組DNA甲基化印記的起源和功能。
  •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近日,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 《分子植物》上。據課題組成員劉頭明研究員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
  •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20:57:43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趙維蒞、陳賽娟以及黃金豔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基因組所急性白血病轉錄組研究獲進展
    MLL融合蛋白激活下遊一系列在血細胞分化和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表達,繼而引發造血細胞的發育紊亂和分化停滯,最終導致白血病。   雖然MLL融合蛋白在MLL致病機制中非常重要,但是單有MLL融合蛋白不足以引起MLL白血病。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物信息學特別是基因組學的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更好地促進專家學者們在研究中的分享和交流,應廣大行業工作者的要求,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網絡信息中心聯合舉辦「生物信息學暨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培訓班,並由北京中科潤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承辦,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 經典解析—SmallRNA轉錄組測序
    小博發現,SmallRNA轉錄組測序近期備受小夥伴們的恩寵。那麼,今天小博就跟大家解析一下SmallRNA轉錄組測序吧。Small RNA通過mRNA降解、翻譯抑制、異染色質形成以及DNA去除等作用途徑,來調控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疾病發生。Small RNA轉錄組測序是鑑定和定量解析small RNA的新方法和有力工具。
  • 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新華社重慶5月20日電(記者柯高陽)我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生物學領域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
  • Nature子刊發布重磅測序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平行測序
    該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DNA和RNA平行測序,同時展現單個細胞的基因組序列和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用G&T-seq對220個小鼠和人類細胞進行測序,獲得了空前詳細的信息。他們首次觀察到,當細胞丟失或獲得染色體拷貝時,該區域的基因表達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減少或增加)。
  • 我國科學家在水牛基因取得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
    雖然人們已經知道水牛白毛色是顯性遺傳的性狀,但其分子機制卻一直未被解析。集中分布在我國貴州省遵義市的白水牛,又稱「鳳岡白水牛」或「亮毛牛」,是貴州特有的地方水牛遺傳資源,其培育可能始於清朝末年。它具有抗病力強、役用性能好、持久力好、屠宰性能高、繁殖性能良好、性格溫順、易於管理、適應粗放飼養等優點。貴州白水牛個體比貴州青毛水牛略大,主要集中於黔北地區的鳳岡縣、務川縣等地。
  • 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