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概念愛好者
前言:今天收到一封材料,是關於科研服務行業的,這是個比較冷門的行業,卻有著很高的價值,而且也面臨著巨大的「國產替代」需求,在科技創新成為新的五年規劃重中之重之時,關注這個行業還是很有價值的。
本篇也是「國產替代」系列的第12篇,目前整個系列的更新進度如下:
一,科學服務行業
科學服務行業通常指服務於科學研究和生產質量控制的企業所處的行業,這類企業通常生產實驗室儀器設備、科研試劑或實驗室耗材,服務於科學家和研發工程師的科學研究。由於化學及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服務領域的消耗更大,所以重點討論這一領域。
二,行業需求
2019年我國科學服務行業市場規模超 4000億元,全球市場規模近 2 萬億元(2843 億美元);根據賽默飛 2020 年投資者日路演材料和德國默克 2020 年資本市場日路演材料,賽默飛預計其目標市場(包括生物製藥、醫療診斷、工業應用、政府及科研機構等下遊客戶)規模為 1650 億美元,德國默克則認為 2024年生命科學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1700-1800 億歐元(其中消耗品約佔 55%+儀器約佔 15%+ 服務約佔 30%)。
2019 年全球科學服務市場規模為 2843 億美元,全球科學服務市場穩健增長,行業領導者主要為西方企業。科學服務行業與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緊密相關,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將在 2026 年超越美國,成為科技研發經費投入第一大國。而科學服務行業未來也有望趕超美國。
三,供給現狀
2006 年以來,科學服務行業併購盛行,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形成了以賽默飛、丹納赫、德國默克等知名企業為主的競爭格局。國內科學服務企業可分為生產製造企業、貿易企業、單品類領域服務企業和綜合服務企業。
國內主要上市企業中,泰坦科技主要面對終端客戶提供一站式實驗室產品與配套服務,西隴科學是領先的化學試劑專業製造商和集成供應商,阿拉丁堅持自主生產高端試劑產品,安譜實驗專注於食品安全、環境檢測和藥品檢驗等領域,為政府、第三方檢測機構、高校、企業提供實驗室耗材、試劑和標準品、分析儀器配件等綜合服務。
萊伯泰科、潔特生物、阿拉丁等專注單品類領域的企業雖然收入規模不及試劑領域龍頭西隴科學和綜合服務企業泰坦科技,但主營業務毛利率處在較高水平。
四,各品類現狀
1.實驗分析儀器
實驗分析儀器是用於測定物質的組成、結構等特性的儀器,檢驗檢測行業是實驗分析儀器的
2016-2020年全球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超 4%。據智研諮詢,我國預計將成為亞洲地區增長最快的分析儀器應用市場,增速高於其他國家/地區至少1.2 個百分點。
我國實驗分析儀器高端產品基本依賴進口,由於我國將繼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高新技術產業正是實驗室儀器設備產品的主要市場,因此,我國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有望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同時,貿易摩擦也將加速實驗室用品的國產化進程。
2.生物化學試劑
實驗試劑主要包括化學試劑和生物試劑。
2009 年以來我國化學試劑產量穩步增加,2018-2019 年增速逐漸回升。受益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2019 年全球、中國的生物科研試劑市場規模分別為 175 億美元、136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 8%、20%,預計 2020-2024 年中國生物科研試劑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 14%的複合增速持續增長,預計 2024 年市場規模將達 260 億元。
2018 年我國試劑市場中國際巨頭佔超過 80%的市場份額,特別是涉及生命科學、分析色譜等高端試劑市場缺口較大,國產企業則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市場。隨著國內中高端國產試劑公司加快研發,國家政策對國產替代進口的大力支持,未來國產試劑替代空間較大。
3.實驗室耗材
實驗室耗材是實驗室工作的物質基礎,品類繁多。
細分領域中,2018 年我國生命科學實驗耗材市場規模為 231.3 億元,約佔全球的 10%。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相較於歐美國家起步較晚,但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迅速增長的生物醫藥需求有望驅動生科實驗耗材市場快速發展,預計 2019-2023 年 CAGR 有望達到 20%。
我國一次性生物實驗室耗材市場仍然由進口品牌主導,國產化率不足 6%、近三年呈現小幅提升態勢。隨著國產廠家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國產品牌有望破局外資的主導地位,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五,相關上市公司
西隴科學:化學試劑專業製造商和集成供應商
阿拉丁:自主高端科研試劑製造商
泰坦科技:一站式實驗室產品與配套服務供應商
安譜實驗:大型實驗室用品供應商
潔特生物:生物實驗室耗材進口替代供應商
萊伯泰科:全自動實驗分析儀器供應商
PS:涉及到個股的橫向比較,因為平臺的規則,我就不公開了,我會在今晚的公眾號(概念愛好者)推文中公布,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後記
科學服務行業本質上是屬於資源類企業,只要下遊的景氣度高,這類企業的需求幾乎是固定的,而國內科技研發的發展是肉眼可見的加速,所以這類公司的確值得多關注下,而且這些企業幾乎是不重合的,也就沒有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國外產品價格相對較高的前提下,國產替代的空間真的很大。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QQ群,也沒有微信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所有信息只為自己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買者自負,賣者也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