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0人次觀看的JOC文章,只因合成了化學界最奇葩的分子

2021-02-28 化學科訊

看上去,分子藝術似乎正方興未艾,但科研工作者們是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追求藝術的。他們不過是找找樂子罷了,真正的藝術,還需要那些真正寂寞的人去搞。比如說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Stephanie H. Chanteau博士。2003年,她在有機化學期刊[①] 上發表了一篇頗具藝術性的文章[②] :納米小人(作者稱之為NanoPutians <納米莆田分子>)的全合成。截至目前,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已經超過了41000次,成為JOC史上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

如果你登陸不了專業網站,那麼可以在這裡https://wwa.lanzous.com/iwEATgbrzwb看到全文。如果你嫌英文看起來麻煩,那麼我將告訴你這位博士到底幹了些什麼。當然,整篇工作圍繞的主題就是有機合成,結果是作者合成出了一個2納米高的人形分子--NanoPutians。NanoPutians音譯為「納米莆田分子」,前綴Nano-是納米的意思,後面的Putians則是來自英國-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著作《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els)當中的小人國利立浦特(Lilliput),小人國的臣民們自然就叫Lilliputians。好了,閒話少敘,直接進入主題。

至此,一個完整的納米小孩(NanoKid)就完成了,從化合物13中可以看出一個惟妙惟肖的小人形狀來。合成到這裡並沒有結束,神奇的還在下面,納米小人還可以換頭像。

作者為NanoPutians設計了各種不同專業的頭像,有納米運動員(NanoAthlete)、納米朝聖者(NanoPilgrim)、納米綠貝雷帽(NanoGreenBeret)、納米小丑(NanoJester)、納米國王(NanoMonarch)、納米德州佬(NanoTexan)、納米學者(NanoScholar)、納米麵包師(NanoBaker)、納米廚師長(NanoChef)等等一系列頭像可供選擇。作者那豐富的想像力可見一斑。過足了頭像癮,作者又開始鼓搗起別的花樣來,讓小人跳起舞來。於是乎再來一遍。

2、 下半身:

3、 合體:

於是,一個會跳舞的納米小人躍然紙上。之後,Chanteau博士便有如走火入魔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乎,這世界開始變得不清淨了。說不定你做夢的時候,都會看到這些小人在舞蹈,啊,這是怎樣一個瘋狂的世界!

[①] 美國化學學會發行的有關有機化學的學術期刊,全稱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常縮寫為J. Org. Chem.或JOC。[②] J. Org. Chem. 2003, 68, 8750-8766. Synthesis of Anthropomorphic Molecules: The NanoPutians.[③] Nachrichten aus der Chemie|52|April 2004|www.gdch.de

 來源:睡不醒的胖包的博客

 《輝瑞總結的400多種藥物合成路線匯總》


 免費領取Chemdraw學習乾貨合集

相關焦點

  • 40000人次觀看的JOC文章,只因合成了化學界最奇葩的分子
    很早就看到那張很有喜感的圖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Stephanie H.
  • 活著的豐碑E.J.Corey在JOC發表文章:不可能的夢想
    大家都是人,而且人家是化學界的名人,也要允許顯顯擺嘛,不然一輩子混得什麼勁兒。他首先說小時候自己是波士頓紅襪隊的超級粉絲。做了一輩子的球迷,終於有了回報。十七年前孩提時代的英雄Ted Williams與他交談共處了一個多小時, 然後談到自己的不可能夢想。(插一句嘴, 我怎麼老想著Impossible Mission呢)。
  • 奇葩格鬥家道具合成表
    18183首頁 奇葩格鬥家道具合成表 奇葩格鬥家道具合成表 來源:網絡 作者:阿姆斯特朗雷
  • 史上最「奇葩」論文:連Nature都沒忍住
    ,嚴格地說應該是有趣,但我覺得「有趣」這兩個字完全不足以表達這篇論文的有趣程度,所以思來想去還是用了「奇葩」。這篇論文講的是分子合成的事論文的題目是:Synthesis of Anthropomorphic Molecules:The NanoPutians 擬人化分子—納米小人的合成。如果不理解這個題目的話,大家看看下面這幅摘要圖瞬間就明白了。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託達特:這會是震撼化學界的全新領域!
    7月14日,斯託達特撰寫的《分子納米拓撲學時代的黎明》(Dawning of the Age of Molecular Nanotopology)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物(ACS Publications)上。在文章中,斯託達特提出了「分子納米拓撲學」這個有些拗口的新概念。
  • 獨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託達特:這會是震撼化學界的全新領域
    7月14日,斯託達特撰寫的《分子納米拓撲學時代的黎明》(Dawning of the Age of Molecular Nanotopology)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物(ACS Publications)上。在文章中,斯託達特提出了「分子納米拓撲學」這個有些拗口的新概念。當天,斯託達特接受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獨家視頻專訪。
  •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 獨家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託達特:這會是震撼化學界的全新領域
    7月14日,斯託達特撰寫的《分子納米拓撲學時代的黎明》(Dawning of the Age of Molecular Nanotopology)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物(ACS Publications)上。在文章中,斯託達特提出了「分子納米拓撲學」這個有些拗口的新概念。
  • 港大破解化學界難題 優化半導體製造
    香港大學表示,該校化學系主任支志明與化學系助理教授楊軍率領的研究團隊,已破解「閉殼層金屬─金屬之間相互作用」(又稱嗜金屬相互作用)這一困擾無機化學界多年的難題,該理論在過渡金屬配合物的自組裝過程中十分重要,並能廣泛應用於有機半導體、生物傳感和功能性光電材料中。
  • 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原標題: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導讀]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
  • 史上最奇葩論文,連Nature看了都沒忍住,看到第一張圖就笑噴了!
    這裡的「奇葩」並沒有貶義的意思,嚴格地說應該是有趣,但我覺得「有趣」這兩個字完全不足以表達這篇論文的有趣程度,所以思來想去還是用了「奇葩」。這篇文章已經有些年頭了,2003年發表於ACS旗下的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上,迄今已經被瀏覽42590次,被引62次。
  • 合成出最緊的分子結
    若能在分子尺度強化纖維,例如將分子互相纏繞或打結,必然會是非常有力的策略。事實上,分子尺度的結(molecular knot)在自然界中就找得到,像是在生物體內,可發現一些由 DNA 形成的分子結(例如原核生物環狀 DNA 複製後,形成的結),或是在某些蛋白質的結構中也能發現其蹤跡。至今最緊、最複雜!
  • 俄科學家合成世界上最小的發光生物分子
    據俄羅斯科學院網站報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生物物理學家利用一種叫做Metridia longa的小型橈足類海蝦合成了世界上最小的發光生物分子--螢光素酶分子。拉裡奧諾娃(文章第一作者)表示,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尺度的螢光素酶,實驗表明,其蛋白質具有極高的活性和極端的熱穩定性。     俄科學家通過將螢光素酶的基因放入一種病毒體內,隨後將病毒植入鱗翅目幼蟲細胞,從而成功提取出螢光素酶蛋白。早在若干年前,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就已經對螢光素酶蛋白基因進行了標識。
  • 新型「分手」利器可高效分離手性分子—新聞—科學網
    生物分子COF 1作為手性固定相用於手性拆分(南開大學供圖) 化學界中,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就像左右手,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完全不能重疊,這類分子被稱為「手性分子 一些藥物中的手性分子在生物活性、代謝過程和毒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差別,有的差異甚至如「治病」和「致病」這樣,是天壤之別。因此,如何更為經濟、高效、便捷地將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分開,獲取其中有益部分,成為化學界競相攻關的課題。
  • 如何基於1000多萬個化學反應 加速合成人類所需的化合物?
    過去,科學家們一直使用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的方式,來完成逆合成分析過程。儘管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合成效率,然而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方式合成速度仍然較慢,且提供的分子質量參差不齊。人類還是需要手動搜索化學反應資料庫,來找到製造分子的最佳方法。
  • 南開大學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中化新網訊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
  • 奇葩戰鬥家合成公式大全:裝備配件合成攻略[多圖]
    奇葩戰鬥家裝備的合成公式有哪些?不同的裝備配件的合成方法不一樣,需要根據合成表進行合成,方便大家準備對應的材料,那麼合成公式去什麼地方找?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合成攻略,各位可以簡單的參考以下攻略。
  • 餘金權:我要把分子撬斷合成新分子 研製出抗癌藥
    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製藥企業都在跟我們合作,甚至跟我們一起發表文章、研究製藥,很多對人類健康有意義的結果會陸續出來。」他告訴網易科技。對分子進行「魔術般的變化」餘金權是國際上C-H鍵活化領域最為活躍的華人學者,他的研究領域主要為:C-H鍵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藥研發和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的應用。他在惰性C-H鍵的選擇性活化和分子修飾研究方面開展了非常原創的工作。
  • 最暢銷5元雜環藥物的主要路線概述
    由於潛在結構的數量眾多,我們只關注含有五元雜環的藥物,為了針對最具代表性的化學實體,所討論的例子是從近年來最暢銷的200種藥物中挑選出來的。過去幾十年有機化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各種化學方法被開發出來,在化學領域也誕生了眾多諾貝爾化學獎,例如偶聯反應,不對稱催化反應,酶的定向演化等領域。全世界的合成化學家們利用各種化學合成手段設計合成出豐富多彩的化合物。
  • 化學分子5宗「最」
    其中有些分子生來就不平凡,它們打破了原來的記錄,在分子世界中開拓了新研究領域。最近美國化學會旗下C&EN的自由撰稿人Mark Peplow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撰文介紹了5種破紀錄的化學分子,接下來就讓我們一睹促進科學進展的化學分子5宗「最」。(The Record Br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