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十大名歌,你知道多少?

2020-12-05 我也在聽

古代中國音樂的發展也是相當好的,其中就出現了許多的傳世名曲,只不過現在人們已經很少在聽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歌曲。

一,《關山月》

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 在馬上奏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 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藉以非議唐代統治的窮兵黜武, 有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思。現存《關山月》的曲譜,比較早的是1768 年日本的《魏氏樂譜》,據說為明朝末年避難於日本的魏侯所傳。歌詞就是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1931年刊 行的《梅庵琴譜》中收錄有《關山月》一曲,音調與《魏氏樂譜》不同, 而調式和氣韻相近,但無歌詞。50年代初,夏一峰、楊蔭瀏等將李 白的歌詞重新配曲歌唱,並得以流傳。這首歌曲純樸自然,帶有北 方民歌的風味,它慣用同音重複,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 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較貼切地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 感懷的情調。

二,《胡笳十八拍》

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 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為妃,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派 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

懷。全詩共18段,譜寫成套歌18首。據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 為「拍」,18拍即18首之意。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所 以就叫做《胡笳十八拍》或《胡笳》。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後逐漸演 變成為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 《胡笳十八拍》的嫡傳c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此曲著稱。李欣有 《聽董大彈胡笳》詩:「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 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就是對該曲內容的概括。現存曲譜最 早見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譜》本,稱「大、小胡笳」,都是無歌詞 的器樂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見於明萬曆三十九年 (1611年)孫丕顯所刻的《琴適》中,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譜本,其 歌詞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無為……」。音樂基本上用一字對 —音的手法,帶有早期歌曲的特點。

三,《陽關三疊》

該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09—759)的詩譜寫的一首琴歌。 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肷曲形式廣為流傳,並收人《伊州大曲》 作為第三段。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篇,唱首 右丞徵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聯繫。後來又被譜人琴 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王維的詩是為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 「渭城朝雨彳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 無故人。」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據清 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的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 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前後兩 段,前段除第一疊加「清和節當春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 的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 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充分表 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四,《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是北宋詩人蘇軾根據民間曲調《念奴嬌》填寫的一首獨唱歌 曲,《念奴嬌》這個詞牌最早的歌詞可能和唐代歌女「念奴」有關, 故有此名.:「念奴」是唐玄宗時「梨園」裡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據 詩人元稹說,當時宮廷每年會宴百官,必有音樂歌舞表演,但是累 日之後,萬眾喧譁,常常弄得舞臺上的演出無法繼續下去,於是玄 宗便下令叫念奴出去歌唱當中宮太監高力士向大家宣布這個節 目時,臺下馬上就安靜下來了。這彳、詞牌自五代以來即已流行,有 不少人為之填寫新詞。其中以蘇軾這首詞最能體現原調「高亢豪 邁」的精神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時就有所謂「須關西大漢,銅琵 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評語<.蘇軾這首詞是他被貶黃州,遊 覽傳說中的「三國周郎赤壁」時寫的。面對如畫的江河,緬懷古代 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為朝廷所見容,而今 華發早生,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端,發出了人生如寄的悲嘆,但整 個基調是健康昂揚的。曲調見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6 年)。曲為散板,按詞調傳統由兩個樂段(即上、下片)組成,後樂段 基本上是前樂段的發展,既有對比,又有聯繫,其整體情緒的起伏 均與歌詞密切結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氣質和濃厚的古典風格。

五,《古怨》

該曲是南宋作曲家姜白石⑴55-1221)為探索古代「側商調」 而創作的一首琴歌。「側商調」即隋唐時期流行的「燕樂調」,其音 階特點是引用降7。作者姜白石是一位愛國詞人和音樂家,常常 自己作詞並譜曲,稱為「自度曲」。他的作品大都是長短句的詞體 歌曲,琴歌《古怨》則採用騷體,可能是他晚期的作品。當時宋朝偏 安江南,對金人強佔北方領土採取不抵抗政策,並對辛棄疾等抗戰 派愛國將領進行鉗制和打擊。白石有感於國土淪亡,世事昏黯,聯 系自己悽苦的身世,因借「古怨」為題,創作了這首歌曲,以寄託他 的怨恨的悽情。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包括前奏、唱段的間奏,都用

同一曲調,而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前奏用七弦琴高低八度跳進 的特有手法,在唱段中則形成連續的同音進行,顯示出琴歌的風格 特點。第二段是發展段,一開始即進行大二度暫轉調,並以較堅定 的節奏,表現作者對「世事兮何據,手翻乎雲雨」的憤慨。第三段再 現首段音調後,變波浪式下行直到最低音,情緒十分低沉,描寫一 個「弦欲絕兮聲苦.滿目江山兮淚沾履」的動人情景。接著轉人尾 聲君不見,年年汾水上兮一惟秋雁飛去! 」作者借唐代李嶠詩 抒發對北土淪亡不得恢復的感慨。音樂以連續的同音進行開始, 然後轉人高音區。伴奏用泛音奏出,悠然遠逝,令人感慨萬端,惆 悵無窮。

六,《揚州慢》

南宋時候,金主完顏亮於1161年人侵揚州重鎮,使這個「淮左 名都」遭到嚴重破壞,久久不能恢復。15年後,作曲家、詩人姜白 石路過此地,看到一片蕭條的景象,懷著對侵略戰爭的厭惡之情, 創作了這首歌曲。因歌詞採用「慢詞」格式,故名《揚州慢》。歌曲 描寫原本十分繁華的揚州,經過金兵掠奪,變得一片荒涼,到處野 麥叢生,人煙稀少,村池荒廢。黃昏時候,靜寂的古城不時傳來悲 吟的軍號聲,更增添了無限蒼涼之感。作者感慨地說,如此景象, 即使大詩人杜牧在世,也將驚嘆而無法用筆墨來表達和描述的。 昔日遊人如梭,而今二十四橋仍在,橋邊的紅芍藥花依然年年開 放,可是有誰來欣賞呢!《揚州慢》屬古音階調式,音調質樸而又富 於激情,行腔自然,結構嚴謹。上下片各四句,結音都是丨、3、6、1, 安排得很有層次。歌曲的旋律動向和語調傾向大體一致,而又服 從於內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發。如「自胡馬窺江去後」的激動情 緒,和「波心蕩,冷月無聲」等處的慨嘆,都能在音調中得到很好的 體現,給人以相當深刻的印象。

七,《蘇武牧羊》

此曲約產生於辛亥革命後三四年,流行於二三十年代。傳說 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採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 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 堅決不從< 後來又把他送到北海邊上放牧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 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19 年而終不屈服歌詞為長短句,音樂也仿照詞調傳統作上下闕處 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闕的曲調完全相同樂曲採用民間「背 工調」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顯示出北方民間歌曲的風 格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兩句則改用3而不用4,與前 後形成調性調式上的對比,加強了堅定誠摯的情感此曲雖用古 代題材,但卻寄託著當時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曲音調流暢,內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較廣。

八,《悽涼犯》

南宋詞人、作曲家姜白石詞曲。1191年,白石訪問邊防要地 合肥正當深秋時節,城內一片蕭瑟,戰馬不時發出嘶叫之聲。出 城四望,到處是荒煙野草,十分悽涼黯淡。白石感觸甚深,因借琴 曲中的悽涼調意,創作了這首歌曲此曲按一般詞調分上下兩闕, 由於兩闕內容不同,所以在音調上有較多的變化。上闕描寫「邊城 離索」的荒涼景象,戰馬嘶嗚的戍樓不時響起的號角聲,勾起了作 者對當年抗敵將士「迤邐度沙漠」的懷想。為了表現煩悶而激動的 情緒,曲中運用了連續的垛句進行和下四度「犯調」手法(由g羽調 轉為g商調)。曲名「悽涼犯」即由此而得。下闕用「追憶,西湖上 小艇攜歌,晚花行樂」的另一情景來作對比,表現作者對侵略戰爭 的憎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曲中亦採用了與上闕相同的犯調手 法,但不用垛句,情緒起伏的弧度亦較小,並一直持續到末段轉回 原調。全曲結構完整,音樂伴隨情緒的發展很有邏輯;在調性、調 式的對比和段落銜接等方面也處理得相當自然,並做到了為表現樂曲的感情內容服務,是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九,《木蘭辭》

此作品原是產生於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敘事詩,寫愛國女英雄 木蘭(傳說姓花)從軍的故事。北魏年間,可汗大點兵,民間女子木 蘭假扮男裝,代父應徵,馳騁疆場,轉戰十年,立下輝煌戰功。當勝 利回師時,堅決不受朝廷封賞,而提出「願借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 鄉」的要求。詩中塑造這一熱愛國家、不圖富貴榮華的英雄形象, 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辛亥革命後不久,《木蘭辭》被譜成 歌曲流傳,在當時國難深重、帝國主義橫行的歷史條件下,很受群 眾歡迎。此曲音樂基本上用敘事常見的上下句結構作變化發展而 成。風格清新,音調流暢,感情樸實親切。全曲大體可分為兩部 分,前部以五聲音階為主,後部較多運用「二變」。特別從「爺娘聞 女來」以後,常因強調四度音而產生轉調效果,對於渲染木蘭返家 時與父母姐弟團聚的歡樂氣氛有幫助。

十,《滿江紅》

宋、元時期最流行的詞牌之一。現行曲牌本來是和元代薩都 刺的詞<滿江紅金陵懷古》配在一起的,20年代中,楊蔭柳先生將 它與相傳為嶽飛所作的《滿江紅》詞相結合而得以廣泛流傳。嶽飛 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後遭投降派秦檜誣陷而被殺害。這首詞 描述他回憶過去轉戰南北的艱苦歲月,想到而今卻是「三十功名塵 與土」,靖康之恥猶未報雪,發出「臣子恨,何時滅」的感嘆,並表達 了堅持「收復舊山河」的壯志和決心。歌曲音調淳厚,節奏穩健,感 情昂揚而壯烈。全曲由兩大段組成,稱為上、下片,下片的曲調基 本上是上片的反覆,只第一句略有變化,稱為「換頭」,是詞調音樂 中最典型的曲式結構之一。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名馬:赤兔即汗血寶馬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之的盧,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 世界十大名湯,中國的卻被禁止食用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食文化僅僅一千多年,而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許多人吃飯,可以沒有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卻一定不能沒有一碗湯,那麼,你知道世界上的十大名湯嗎?世界名湯中國兩種湯榜上有名,但其中一種被拒絕食用,你喝過嗎?
  • 民權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稱號
    民權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  近日,2017第四屆中國名蟹大賽上
  •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 中國歷史最著名的馬有哪些
    在古代,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馬都是他們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回顧歷史各朝各代,總結了一份中國歷史最好的馬排名榜,這些中國十大最強大的馬匹中,下面來認識下這些歷史上最有名的馬!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 1、赤兔馬 中國歷史名馬,本名赤菟,大紅身軀,兇猛如虎。
  • 日本十大名刀最水的一把,連一張紙都劈不開,網友:村正的進化版
    這段時間一直在說,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名刀,昨天說了一篇日本的名刀村正,感興趣的人不少,今天就說一下日本的十大名刀。中國古代有十大名劍,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也肯定有自己國家的十大名刀,名劍。但是日本和中國的名刀,名劍有很大的區別。
  • 外國人對古代中國有哪些稱呼,你知道多少?
    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不過支那的本意並沒有貶義,只不過日本人是這樣認為的。支那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當時秦國和印度據說有來往。支那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
  • 世界十大名匕首 殺傷力巨大能輕易造成傷害
    世界十大名匕首 1. STRIDER MANTRACK 1 BIG 2. STRIDER AJAX – MANTRACK 2 3. COOL STEEL KUKRI 4.
  • 現在買一匹馬動輒百萬千萬,你知道古代一匹馬值多少錢嗎?更嚇人
    現在買一匹馬動輒百萬千萬,你知道古代一匹馬值多少錢嗎?更嚇人在中國,歷朝歷代都對馬匹非常重視,從商周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將馬馴化之後用來騎乘了,可以說中國的養馬史源遠流長。秦漢時期馬匹廣泛用於軍事方面,不過那個時期大都是蒙古馬,品種並不算好。
  • 社區版數字報-中國十大名蟹——「寶湖」牌大閘蟹
    「寶湖」牌清水大閘蟹為省級和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03年獲江蘇優質大閘蟹上海推介會和香港推介會金獎;2004年獲江蘇優質大閘蟹香港推介會「蟹王」桂冠,同年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全國十大優質名蟹」;2009年獲第二屆中國名蟹大賽金獎,同年獲江蘇省名牌農產品稱號;2011、2014年獲全國「豐收杯」河蟹大賽優質獎;2011年至2017年連續7年獲「王寶和杯」河蟹大賽「金蟹獎」;2017年獲全國河蟹最高級別賽事暨第四屆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你的工資在古代多少錢?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以「貨幣」的方式,進行各種貿易交易。而古代的交易方式就會「銀子」,那麼古代的銀子,放在現在的話會值多少錢呢? 中國的歷代的朝代中,唐朝是屬於最鼎盛的時期,一位唐朝小小的縣官,每年的俸祿僅26兩白銀,根據物價的換算,26兩的白銀,等於550袋,可換6.5萬大米,換成現代物價換算,大約是35
  • 那首因「九一八」聞名的歌,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這首歌與《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成為激勵國人抗戰決心的有力武器!  張寒暉在世時,  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  《松花江上》的作者  與《松花江上》的廣為流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首歌的作者張寒暉本人,在當年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為人所知。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古代的money。一.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錢?由於明清小說對於古代銀子價值的描述,很多人就誤以為古代銀子特別多,似乎有錢人吃頓飯隨隨便便幾十兩銀子就出去了,但其實古代的銀子不是普通百姓之間最常流通的,因為實在是太珍貴了,一般都是國家對外貿易的時候才用,而且歷史車輪越往後推,銀子越值錢,咱們倒著來說。
  • 古代牙器的歷史你知道多少?猛獁牙和古象牙有何不同?如何盤玩?
    河南博物院·象牙白菜古代牙器的歷史你知道多少?中國雖然不出產大象,但用象牙製作器具出現的時間很早。據《史記·微子世家》記載:「紂始為象箸。」《禮記》中說:「史進象笏。」其他的象牙器具,如象床、象簟、象瑱、象櫛、象扇、象籠等,更是不勝枚舉。
  •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每一座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州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有「一裡長橋一裡市」之說。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而古人則將這種合金稱之為"金",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然而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金屬物,顯示在6500~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對銅的冶煉、鑄造技術!
  • 中國古代歷史冷知識,都是一些你不知道的!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歷史人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我國古代的歷史冷知識,保證都是你不知道的!我們國家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這裡面的故事相信你會感情去的!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用的是金銀,金銀就是貨幣,那時候還沒有出現紙幣,我國的宋朝的時候才出現了最早的紙幣叫做「交子」,但是對於金子這樣的貴金屬,古代也是有詳細的劃分的,在漢朝的時候人們就把黃金分為了三個級別!分別是:一等黃金還有二等百金、三等赤金,好像現在也是這樣劃分的!
  • 中國著名的鳥類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鳥 你見過哪些
    本篇文章為你介紹中國十種著名的鳥類,分別是百靈、畫眉、繡眼、靛頦、中華秋沙鴨、鴛鴦、丹頂鶴、朱䴉、緋胸鸚鵡、杜鵑、黃鸝、褐馬雞。其中百靈是草原上盛產的名貴鳥類,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被稱為「鳥中歌手」。那麼其它的鳥類出名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  1、朱䴉  朱䴉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加上細長的雙腳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
  • 盤點中國古代的六位疑似穿越者,他們對現代的事情全都知道!
    盤點中國古代的六位疑似穿越者,他們對現代的事情全都知道!現在無論是穿越劇還是穿越小說,都在人群中大火,因為很多人就經常幻想自己穿回古代會有怎樣的作為?在中國古代,有些人做的事情,確實是超越時代的歷史局限,似乎是對現代的事情全部都知道一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6為古代疑似穿越者。第一位,王詡。這名字也許有些人沒聽過,但是,他的另一個名號可是無人不知,就是道教三巨頭之一的鬼谷子,他收的徒弟不是成為各諸侯國的名相,就士成為各諸侯國的名將。
  • 中國古代的十大才女,看看你知道幾個
    中國古代的十大才女,看看你知道幾個。在我國的古代都是重男輕女的,在當時是比較流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子一般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還是出現了很多的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們也是千古流芳。
  • 湖北被忽略的景點,譽為「中國十大名瀑」的第四大瀑布,是4A景區
    景區簡介 這處景點在湖北的宜昌曉峰旅遊景區中,它是宜昌很重要的一處自然風景區,而且它的規模很大,單是在佔地面積上就有6000多畝,在景區類別上也是屬於瀑布類景觀,而且還被譽為「中國十大名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