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確實存在一個食物鏈,一個人掌握的資源越多,那麼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就越高,但是有時候時機運氣出生,甚至偶然因素對食物鏈的影響非常大,而這些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比如英國王子一出生,那就贏了全球60億人了。第二叫智識戀,一個人的見識,一個人的智慧等等。第三個叫幸福戀,說白了就是你的幸福程度,這個可能跟你沒有太多錢沒太大關係。我在一個四線城市,我一個月只掙3000塊錢,但是我每天下班以後跟一堆朋友打遊戲,喝著快樂肥仔水,我感覺無比幸福,你有200億你奈我何,你可不一定比我幸福的,對吧?好,三個點說清楚以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首先至十它是可控的。
讀書就是提高你的知識水平,最簡單的方法,門檻低,成本也低,在鏈上的爬升要比食物鏈幸福戀按到容易得多。而且智識水平高的人也善於在其他鏈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一個人食物鏈的水平高,但是致使水平非常的低,它的食物鏈的水平它的維持也是非常的不穩的。比如美國有很多中了彩票大獎那人,還有中國無數的拆遷獲得巨額補償的農民,或者是徵地補償,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財富給敗光。這就是食物鏈水平突然攀升,而致使水平問他不夠用的一個結果。
有點我們中國人所說的要厚德載物,它是一個邏輯。如果你的德行不足以承載你的財富的話,你的財富會迅速的回到跟你的德行相匹配的程度,後面三句話是我認為的。當然如果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很高,但是在食物鏈上的水平很低的話,基本上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只要有那麼一兩次的機會,他就會迅速的在食物鏈上川聲有點是金子就會發光那個意思。而食物鏈格智識戀雖然不是一個必然的關係,但卻是強相關。有一本書叫族群心智,書裡面就說一個國家它的國際食物鏈的地位跟它的國民知識水平關係非常的大。
從個體而言,人的智識水平和收入水平那是正相關。根據美國統計概要,對美國同年齡階段不同學歷之間的收入的水平的調查統計,那麼博士平均收入103000,碩士74000。本科57000,高中31000,高中以下就2萬美元年收入。所以你會發現制時練的水平跟他的食物鏈水平雖然不是必然關係,但是卻是一個很強的強相關的一個證據的調查顯示,中國在過去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知識水平他不高的人,他也掙到了一個錢,是吧?基於在那,但是在未來這個效應它會越來越明顯。
另外社會學家研究表明,精英階層和工薪階層,他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相對於普通人精英,他更相信規則,更能和陌生人合作,更善於理解抽象的概念,更願意探索未知,更能承擔風險等等。從整體而言,身居高位卻一腦袋漿糊和見識卓越卻蝸居底層的人都比較罕見。好,這就是萬文剛老師的三條鏈的高級建設。當然如果和熊浩老師跟我們說的三個資本的觀點部分結合起來,我認為就更OK了。雖然咱們以前節目說過算過,但今天我依然給你再加點餐,也來個plus版本OK上菜。
三個資本的觀點就認為,其實我們每個人我們都有三個資本,分別是貨幣資本,個人資本和社會資本。貨幣資本就約等於錢了。個人資本就和萬老師的知識戀愛差不多,相當於是一個人的知識學識,見識教養素質等等,一個綜合體,一個綜合概念。最後一個是社會資本約等於人嗎?好,這三個資本。這個理論最大的特徵其實就是一定程度可以相互的轉化。這個我們後面再詳細的說,為什麼是部分熊浩老師認為是完全可以轉化,是吧?我認為是部分。好,我們舉例子,我們先說可以轉換。
那就先說一個社會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的例子。比如說雄厚老師寫了一本書,請馬薇薇幫忙微博轉發宣傳,確實會增加書的銷量,貨幣資本就增加了。但是熊浩在馬薇薇這個地方的帳戶餘額就等於被熊號取走,下次熊浩再寫書,再搞個什麼活動,再想請馬薇薇幫忙,把難度就增大了一點,因為餘額不足了!好,這裡我個人多說一句,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在別人在朋友那個地方都有一個餘額直,不要肆無忌憚去揮霍你朋友餘額,爽約,背叛謊言,幫忙辦事,借錢不還,常年不聯繫,都會慢慢減少相互之間的餘額,甚至透支,反過來經常互動,經常一起幹個什麼事情,或者準時還款,極其準時,或者合夥順利,等等都會增加餘額,增加它也不是無限上限的這樣一個增加。
好到一定程度,那也就是維持一個高峰,它就上不去。這就跟銀行存款完全不同,銀行存款你存一百塊,那你就有餘額增加一百塊。但是在人情這個地方,你認為你存了一百塊,在你朋友那餘額可未必增加一百,這就是他有趣的地方。它講究邊際收益。比如說我們倆發小,你是聖母型的,給予型的人格對我無限的好,自己有多困難也從來不求助於我,生怕給我添麻煩。但是時間長了以後,我就會把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對吧?有這種心態拉。到後面你認為你付出了一把的東西給我,我客觀上也確實收到了一百的好,我也不是狼心狗肺的東西,對吧?我也知道你好,但是本來你現在已經在我這是98分的好人,你再給我一百,也只能從98分增加到98.1分,已經增加得很緩慢了,幾乎到達了上限。
當咱倆是陌生人的時候,你只給我十塊錢,可能就增加了60分的好,對吧?邊際收益遞減,好,說回來。我們繼續來說個人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的例子,熊浩老師他就用他自己舉了一個例子,他認為他花了十年的時間鑽研出來的哈佛談判課,形式上已經轉化為了付費音頻,還有一本書已經給它快速地產生了收益。它飛彈裡面關於談判課的內容已經沒有新內容了,全在書裡面。等於是它快速的將自己十年的個人資本轉化為了貨幣資本。個人資本已經透支。
當然這是說現在這個階段,他可以在現在的個人資本的基礎上,它可以再進一步,它可以繼續的在深入研究,說白了就是當期的轉化效果已經耗盡,但是積累效果還在的在。OK這就是這一套理論最大的一個特徵。介紹完畢,我們就順著他這個理論,我們就往下。假設我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貨幣資本上,我就一心想著掙錢,最好的結果我就成為一名土豪,我個人資本差點我就差點比較差的結果就是錢沒掙著,還欠一屁股債,對吧,變成一個跑路老闆,所以不要只看到那些大老闆賺錢了,跟大老闆同業競爭的,不知道死了多少個小老闆。
好,如果我們注意力就放在了社會資本上,好的結果無非就是你人脈特別的廣,是吧?問誰你都知道你都認識。但是因為你個人能力不太行,那會是什麼樣一個結果呢?你就會淪為一個中介,或者說一個獵頭。是吧?我公司想創業,想找一個CF技術大牛,你有沒有認識的人,我想出本書,你有沒有認識好的編輯,或者咱們畫風暗黑一點?你認不認識某個局長,我想辦個事兒。你認不認識某某法官,我有個案子在他手上。這樣下來你會發現你無非你在人脈圈,你就是一個中介,一個獵頭而已,再加上你自己個人的事兒,好辦一點,僅此而已。
就你本身而言,你無法提供直接的價值。前面我們說過三個資本之間一定程度可以轉化,為什麼是一定程度?因為有的資本之間它轉化起來極其的困難,難道一定程度就是為不能轉化了?比如說一個很有錢的人,想把他的錢轉化為個人資本,最誇張的無非就是請一堆豪華教師豪華老師教授陣容來教自己學習,學習速度未見得就比一個普通大學生快,對吧?所以貨幣資本約等於不能轉化為個人資本。你跟從頭開始學區別不大。好,我們再看社會資本,一個人脈很廣的人,他整天和科學家在一起,他就能成為科學家,對吧?整天和省部級領導一起吃飯,他就能成為省長,整天和馬雲馬化騰王健林唱歌,他就能成為500強,CEO不太可能,對吧?
你頂多能獲得他們手上一點點資源。雖然他們給的一點點資源相對於普通人可能也不少,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憑什麼給你那麼一點點資源?就憑吃飯喝酒交情,現代商業社會最基本的邏輯是什麼?資源是需要用東西來澆灌的,你是用了什麼東西來做對價來跟他們做交換,交換那麼一點點資源,以你自己個人的話,你是無法給他們提供資源的,所以還是那個問題,你就變成了一個中介,你用你的人脈給他們提供一個區間的一個服務,來換取他們手上的資源,也就這樣。
那是吧,人脈這個東西人到一定層次以後,他是不太那麼需要
人脈中介這個東西。比如說馬雲他想認識某省長某省委書記,他是不需要你來介紹的,馬雲甚至直接可以去省委書記的辦公室,陌生拜訪書記都得趕緊回來。馬雲要是決定在本省搞個什麼項目,GDP財政收入都能增加不少的。所以主打社會資源的策略,它的上限其實並不高。而主打個人資源的話,個人資源如果想要轉化為人脈資源或者貨幣資源,它就比較容易得多跟其他轉化過來。當然也不太建議大家主打貨幣路線,一心想著掙錢,有時候你可能真就掙不到錢,我們掙錢的觀念應該是我們做了什麼事情,對這個社會產生了什麼?價值社會反饋給我們貨幣資本,掙到錢應該是結果而不是目標。
而且人脈資本這個東西非常的有意思,你個人資本高了以後,它反過來又會正向的促進你的社會資本。說白了,你接觸到的人脈資本的質量會越來越高。比如說剛剛我們說的黑客小夥阿無漢卿,人家認識的,可是馬雲要知道人脈資源這個東西,一個高質量的可以秒殺一百個低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