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包頭很大,人很多,尤其是暑伏天的夜晚,夜市和廣場特別的紅火,人來人往。
今年,稍留心,早已沒有了以前的景象。9點以後,城市中心地帶還算有點人氣,稍偏點便基本歸於平靜。
走在路上,感覺不到蓬勃發展的生氣,失去了以往的生機。也許城市也適應發展的必然規律,盛極必衰。導致這一結果,大概有諸多原因。
首先,疫情讓包頭人的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大家更願意待在家裡,家才是最溫暖的港灣。
其次,今年包頭的天氣確實不熱,這都要立秋了,都沒有真正感受過爆熱,總是恰到好處的一場雨,就把溫度降了下來。
這個夏天,總得來說過得很是舒心,不用借夜晚涼爽的微風來消暑,所以出來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
再次,現在地攤經濟是放開了,可是人們更願意去網上購物,確實方便,省時,省錢,各方面都有保障。反倒是地攤沒有保障,交錢轉頭一走,就完全沒有了關係,所以大家也就不太中意逛夜市了,人自然也少了不少。
但有些問題仍需要面對,包頭城市發展確實放緩了。和社會大的背景有關,也同包頭城市的定位有關。
物質的極度豐富,生產過剩,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工廠停產,工人就業等等問題。
前幾年,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住房過剩。包頭也吸引不來外來人口,反而流失了很多外來人口。就連很多優秀的本地人才,一上大學就不願意再回包頭了,更加劇了人口流失。導致很多閒置房出現,這一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將會越來越嚴重。
一些人的印象中,房子永遠比票子堅挺,可能這一印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徹底改變。房子之所以還堅挺,源於包頭人改善性住房,就是大平米換小平米,低檔小區換高檔小區,購學區房等,而不是剛需購房為主。
剛需購房不再是主力軍的時候,房子必然要走下坡路,生活的必然規律。
就拿汽車來說,家家戶戶都有了,最起碼也得開十幾年,哪來那麼多需求,自然車子也不香了。有些時候車子反而是一種累贅,一種負擔。只是已然擁有,習慣了不願意去改變,就這麼養著吧,畢竟能遮風避雨,在包頭養車,成本也不是很高。
每天早高峰,晚高峰,感覺交通特別的擁擠,很多人覺得包頭很是繁榮,但早就不是以前的味道了。
之所以擁擠,是有車的人太多了,包頭這樣的四線城市,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了汽車,自然影響交通。
一輛車裡基本上只坐一兩個人,你感覺車多,其實人反而沒有增加,只是讓車佔著,顯得多了。
一過了高峰期,很多主幹道的車輛也不是很多,如果把車換算成人,真的很蕭條。
幸虧當初沒建地鐵,真要建起來,那麼大的投資誰去買單,包頭的經歷兩徹底被拖死,連轉型的可能都沒有了。
這些都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規律,其他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的一段時期。
經濟發達,生產過剩,自然轉向娛樂文化產業方面,最近幾年的直播,網紅,寫作,影視發展前景不錯。
城市有其發展規律,我們要提前規劃人生路。人生路,在於盤活,不斷改變認知和提升思想,而不是守舊執拗。只要思想跟得上社會的腳步,總有屬於你的一席之地,總有你展示自我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