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重力在水面下倒置航行!科學家實現了電影中的場景

2020-09-04 探索XXX

在2000多年前的一天,阿基米德赤身露體、溼淋淋地跑在義大利錫拉丘茲的街道上,高喊著「找到了!」因為他發現了一種基本的物理現象:浮力。儘管這只是個傳說,但阿基米德的確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浮力,而由此也拉開了人類在江河湖海上航行的歷史。

如今,一組法國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浮力」,他們稱之為「反重力」!在一個驚人的示範中,小船似乎無視重力定律,因為它們的帆指向下方,在其上方的水面上來回跳動。而導致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振動」!

神奇的震動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以適當的頻率振動一個介質,比如水體,會導致奇怪的物理特性產生。

1951年,俄羅斯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扎發現,將振動應用於鐘擺可以創造一個二級穩定平衡點。當一個正常的鐘擺在重力作用下從左到右擺動時,卡皮扎的振動鐘擺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但是指向上方,看起來是在對抗重力。

卡皮扎倒置鐘擺

而通過上下振動容器,還可以使某些液體懸浮在一層氣體之上,因為反覆的向上抽動可防止流體滴入下方的空氣中。

巴黎高等物理化學與化學工業學院的物理學家伊曼紐爾·福特及其同事通過在矽油或甘油下方注入一層氣體並振動容器得到了這種效果。研究人員之所以使用這些濃稠的物質,是因為要使液體保持懸浮需要劇烈振動,體積越大的液體需要的振動也越大。而且像水這樣的非粘稠液體則不會形成穩定的懸浮層。

「從技術上講,只要振動足夠多的液體,就可以保持任何大小的液體層,」福特說。 「如果您想倒置一個遊泳池,有可能......但是您需要有非常粘稠的液體。」在這裡,福特的團隊在實驗中最多使用了半升液體。

神奇的倒置飄浮

通過容器上下劇烈搖動來保持一層懸浮的液體是物理學家已知的結果,但新的實驗顯示了這種反重力技巧的驚人效果:玩具船和其他物體能夠沿著懸浮的液體的底部及其頂部漂浮。

在實驗中,一隻小玩具船沿著懸浮的液體底部漂浮,與正常的在液體上部漂浮一樣。在磁性引導器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甚至可以拉著一隻小船駛向液體的頂部,另一隻小船駛向了液體的底部。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與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有關。由於浸入液體中的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向上的浮力,因此當玩具的一部分被淹沒時,這個顛倒的船也會受到相同的向上的浮力。其結果就是,如果船浸入水中的部分足夠大,其產生的浮力就足以抵消船受到的重力,最終漂浮在液體下表面上。也許這是2000年前的阿基米德沒有想到的。

振動的奇異世界

這項研究發表在9月3日的《自然》雜誌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還通過理論計算驗證這個結果,這意味著該事件不僅是偶然現象,而且是振動如何影響稠密液體的基本特徵。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工程師弗拉迪斯拉夫·索羅金說:「看到這種效果,我感到非常驚訝。」索羅金研究了振動液體中的另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即氣泡沉入液體底部而不是上升至頂部。他說,這種新現象的發現暗示在振動系統中或許還有很多違反直覺的效應沒有被發現。

研究人員振動在化學或生物學領域可能存在的其他奇怪狀態感到興奮,他們認為這些現象有巨大研究潛力,並有可能應用到工業生產,例如從液體中去除塑料顆粒,或將汙染物從水和其他液體中分離出來。但是就目前而言,科學家們還只是在享受這些怪異的現象。

福特說:「有趣的是,它引發了非科學人士的反應。」 「人們說這就像加勒比海盜中船倒立漂浮時的景象。這違反直覺。它使人們談論科幻小說和幻想,這非常好。」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有望實現太空行走,人造重力讓人類克服重力,猶如科幻片
    對於太空漫步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吧,太空漫步其實就是在失重的條件下進行行走,因為沒有了重力的原因,導致太空漫步非常的困難,顯得很笨拙,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已經適應了地球的重力,在外天空沒有重力,使得人類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了,人造重力或將實現!
    長期以來,人造引力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內容,想像一下《2001太空漫遊》和《火星人》等影片中出現的輪狀飛船,它們在太空中旋轉,產生自身的重力。現在,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團隊正在努力使這些技術成為現實。
  • 反重力成真了?科學家成功讓液體懸浮,小船在下表面倒立前進
    看過電影《加勒比海盜》的朋友一定對一個鏡頭印象深刻,在一個名叫世界盡頭的地方,黑珍珠號帆船被翻轉過來,倒立在海面下,才能在某種神秘力量的作用下翻轉過去,回到正常世界。雖然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小兒科,腦洞搭鐵的設定,不過你還別說,科學家們在現實世界中真的實現了這種翻轉,讓模型帆船倒立懸浮在液體下表面,而且可以正常「開船」,就像小船獲得了某種神秘的「反重力」。
  • 反重力成真了?科學家成功讓液體懸浮,小船在下表面倒立前進
    雖然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小兒科,腦洞搭鐵的設定,不過你還別說,科學家們在現實世界中真的實現了這種翻轉,讓模型帆船倒立懸浮在液體下表面,而且可以正常「開船」,就像小船獲得了某種神秘的「反重力」。此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將粘性流體放入垂直振動的容器中,可以讓流體盤旋在空中而不滴落,這是因為每當有部分液體試圖滴落時,振動都會產生相反的力將其推回去,從而阻止了流體的下表面破裂,流體就懸浮在空中了。
  • 三體人利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航行,結果被滅了
    有趣的是,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科幻片中的曲速引擎竟然並不違反物理法則。1994年,物理學家米基爾阿庫別瑞提出可用波動方式拉伸空間,使飛船前方的空間收縮而後方的空間擴張,飛船在太空裡「乘」著空間的「波浪」前進。這個「波浪」區間叫做「曲速泡」,裡面是一塊平坦時空。飛船在泡內並非真的在移動,而是被泡帶著走,並不違反物理學中的「光速最快」限制。
  • 空間站為什麼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空間站可以讓人類長期駐於太空中,對太空實現探索和研究。不過,太空人在空間站中的工作和生活也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輕鬆,最重要的是空間站內沒有像地球一樣的重力,所以太空人也是無法長期在空間站中工作,否則身體會出受不了。因此,太空人在空間站工作一段時間後就要返回地球,由其它的太空人接替工作。
  • 反重力裝置發明成功,人類生活格局將改變
    ,但是卻是反重力裝置最為直觀的體現,並且通過電影的場景可以發現,裡面的很多東西都出現了反重力裝置的設計,並且在電影裡面,人類的生活形式等都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雖然只是電影情節,但是或許將來人類實現了反重力裝置的發明,那麼人類生活的格局必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在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科學認識的層面上,很多人都認為反重力是無法實現的,但是誰又知道將來會走向什麼方向呢,
  • 好萊塢電影場景上演?科學家:我來實現它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據研究表明,現在科學家已經研究出可以安裝在甲蟲上的微型攝像機來拍攝東西了。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製造出了一個獨立的昆蟲大小的攝像機器人。這項技術甚至被很多人認為可以運用到未來戰爭的情報偵測。世界真的很神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
  • 挑戰地球引力: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重力的5件事物
    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多,例如小編要為你帶來的,挑戰地球引力:看起來似乎可以克服重力的5件事物。但問題是,背景中的樹木實際上比你想像的要高,所以道路實際上是向下的。必須明白的是,重力是上下的定義,而不是我們對它的視覺感知。而且,在當今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這種「怪坡」,單單中國就有十幾條。
  • 彎曲時空、引力彈弓……我們如何實現宇宙航行?
    在神舟十一號太空飛船即將發射之際,就讓我們以科幻作品為引,從現實中的物理出發,來看看那些奇妙的宇宙航行方法吧!傳統火箭引擎——化學引擎為了能夠前進,我們必須向著運動的相反方向擲出一定的質量,這些投擲出去的東西叫做「工質」。工質推進是目前幫助我們擺脫重力束縛、邁出離開地球母親懷抱第一步的不可缺少方式。
  • 實現財務自由:你需要逃逸平庸的重力!
    兩年的微博裡,張一鳴至少引用了4次書裡的內容,而且還有多次跟朋友討論inside-out(由內向外)還是outside-in,這個話題我也很跟幾個朋友討論過,目前我自己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有強烈自驅內動力的人,可以不管身邊的環境,甚至可以自己創造帶動他人,學習進步成長;但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根據二八定律,可能人群中佔比不到
  • 從電影淺談人造重力!
    作為戰鬥學校的一個重要訓練項目,零重力室無論在電影和小說中,都有著重要的位置。  在安德的世界中,人類已經可以在太空中產生人造重力,安德在到達ISL(Inter Stellar Launch,內恆星空間站)之後,他們已經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地進行日常生活,而不用像「天宮」中的太空人一樣,漂浮在艙內。
  • 科學家研究在太空中製造「人造重力!」
    科學家認為太空生活會對人類身體機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返回地球的太空人竭盡全力對著攝像機微笑,但是他們一般都不能自主站立起來。
  • 若在外太空航行,是否只需要第一推動力,就可以無限航行?
    若在外太空航行,是否只需要第一推動力,就可以無限航行?我們都知道宇宙和地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系統在地球上受到引力空氣阻力,甚至是多重事物的影響,我們在地球的一舉一動始終會受到一個穩定的力。不過宇宙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完美,理論上來說,宇宙的環境沒有任何空氣的阻力和重力的影響,我們可以在這種狀態下自由的飄蕩,只需要輕輕的一陣風,我們就能夠飛到天涯海角。為此有人提出了這個疑問,假如我們在外太空旅行,若是給宇宙飛船一個第一推動力,是否我們就能無限的航行下去?
  • 太空裡能無重力啪啪啪嗎?別YY了-太空,航天,啪啪啪,性愛,無重力...
    如果雙方竟然成功克服了所有看似無法逾越的艱難險阻,還有一大問題。汗液(和其他液體…)會飄蕩在空氣中。就算有機器專門負責回收太空人的汗液和尿液,艱苦卓絕的全過程可能會迅速傳遍地球,這下太空人該愁苦了。《太空英雌芭芭麗娜》(Barbarella,1968)《太空英雌芭芭麗娜》基本上就是一部展現簡·方達(Jane Fonda)美麗性感又詭異的電影。電影中,她還差點死於過度高潮。但是電影的開場才真是令人難忘,賣點在於這位名義上的女主角在無重力環境下的孤芳自賞。這一近乎自慰的脫衣舞以最庸俗的方式違反了科學。
  • 無重力如何實現?
    它巧妙地運用力的平衡和氣電反饋原理,令工件在空中形成一種無重力化的浮動狀態,使操作者在搬運工件的過程中,感覺不到工件的自身重量。操作者在搬運工件時,只需很小的操作力,尤其適用於某些需要精確定位和省力裝配的場合。由於重物在提升或下降時處於無重力化的浮動狀態,操作者無需熟練的點動按鍵操作,徒手推拉重物,就可以將其輕鬆地放置到空間中的任何位置。
  • 平躺60天,酬勞13萬,NASA科學家邀人體驗「人造重力」
    載人航天、探索深空固然需要依靠硬體,但是,人類要邁向更遠的天體,首先必須克服太空旅行對人體的傷害——失重、孤獨、空間限制等條件都會對人員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要克服失重,從技術上來講並不難,可以利用「人造重力」。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倒置的湖泊和瀑布
    科學家在加利福尼亞灣的深處發現了一個新奇的海洋生物的仙境。 最近,來自美國和墨西哥的科學家探索了這別具一格的生態系統。他們的探險主要集中在巴哈半島附近的佩斯卡德羅盆地一個此前未知的熱液噴口區,該地區的海底火山活動加熱了海水。 在這裡,研究小組在海底找到了「湧出高溫流體」和儲藏著冒著熱氣的沉積物的洞穴,洞穴裡還有橙色的油和臭雞蛋味兒硫化物。
  • 1975年經典電影《大白鯊》,過癮又刺激,童年陰影之一
    《大白鯊》這部電影拍攝於1975年,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沒有什麼燒腦的劇情,看到開頭就能想到是什麼結局,鯊魚模型做得很粗糙還有些死板,也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一部分歸於導演的拍攝手法,在影中他很少運用全景鏡頭,而是這隻龐然大物在水中的若隱若現,導演把緊張的氛圍做的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