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外太空航行,是否只需要第一推動力,就可以無限航行?

2020-12-05 宇宙知識聯盟

若在外太空航行,是否只需要第一推動力,就可以無限航行?

我們都知道宇宙和地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系統在地球上受到引力空氣阻力,甚至是多重事物的影響,我們在地球的一舉一動始終會受到一個穩定的力。一個人無論花費多大的力氣向上跳躍,終究會落回在地球表面,而一個人無論開著飛機在天上飛多久,只要沒有了油他終有一天會掉落在地面。不過宇宙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完美,理論上來說,宇宙的環境沒有任何空氣的阻力和重力的影響,我們可以在這種狀態下自由的飄蕩,只需要輕輕的一陣風,我們就能夠飛到天涯海角。為此有人提出了這個疑問,假如我們在外太空旅行,若是給宇宙飛船一個第一推動力,是否我們就能無限的航行下去?

這個問題似乎按照我們對宇宙的基本認知是成立的,但是仔細一琢磨又發現其中怪怪的,因為現在科學家為了研究在宇宙間飛行的動力,可是耗盡的心思從最開始的核動力到後來的太陽能,那可是花了不少的心血。那是不是我們以前對宇宙的基本認知出現了誤差呢?還是說中間另有隱情。

其實宇宙在理想環境下確實是一種真空的狀態,我們只需要給他輕輕地一個水平推動力,它就能夠無限的航行下去,但是在現實的宇宙環境中有2個問題制約著它,必須要有充足的動力保證。首先第一個就是宇宙間遇到的引力問題,宇宙間可能沒有地球和空氣的引力阻力影響,但是周圍所經過的天體和星系會有龐大的引力,若是沒有動力作為支撐,很容易就會被其他星球天體的引力給吸附過去萬劫不復。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宇宙間可是有著無數的天體存在,它並不是絕對真空狀態下的一馬平川,要是宇宙飛船在前方,突然發現了隕石群或者是天體攔路,若是沒有其他的動力作為儲備,那可能直接就是眼睜睜的撞上去的。因此想靠著第一推動力在宇宙間無限的航行,那根本就是不實現的,必須要靠著太陽能或者核能作為儲備才能真正的運作下去。

宇宙的環境可比地球要複雜的多,我們所推測出來的理論環境都只是一種假想狀態,真的要進入其中,那所附帶的複雜性和危險性可能超過我們的預期。

相關焦點

  • 人類達到光速,就可以在太空航行了嗎?科學家:沒那麼簡單
    以太陽係為例,按照現在人類的最快速度,在不考慮太陽引力對飛船速度衰減的情況下,想要飛出太陽系需要67500小時,約合7年8個月。但是如果人類的速度能達到光速,那麼這個時間將大大縮短。還是以太陽係為例,雖然太陽系的半徑有150億公裡,但是換算成光年也只有0.0015光年。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以光速飛離太陽系,只需要半天就能離開太陽系了。
  • 一次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宇宙航行
    那麼,克卜勒想像人類在星空中航行或許可以說是自然而然的了。1977年,我坐在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的天文課堂上時,宇宙航行在我看來顯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薩根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他想像一艘航天飛船在重力和軌道力學的約束下運行,從星球間滑過的景象。它將在廣袤的宇宙中航行,以無盡星空中的星光為動力,一往無前。
  • 人類到達比鄰星需要多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實現星際航行?
    雖然人類是一個誕生在地球上的種族,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停下探索外太空的計劃。50億年之後太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那時候地球的環境將變得不適合居住,所以我們遲早要離開的。,速度達到每小時幾百萬英裡,我們仍然需要6600年才能到達比鄰星。
  • 彎曲時空、引力彈弓……我們如何實現宇宙航行?
    不同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飛機可以通過發動機源源不斷地壓縮進氣道吸入的空氣來獲得推力,而對於運載火箭,這些空氣就有些捉襟見肘,很難產生足夠的推力,更不要說我們要去的可是接近真空的外太空了。因此,為了掙脫地球的引力,運載火箭都裝載著巨量的燃料和助燃劑,這些燃料燃燒所產生的大量氣體經過超音速噴嘴排出,就能推動火箭直衝雲霄,將飛船送上太空軌道。
  • 人類只要具備4個條件,將會實現星際航行,為何專家如此自信?
    星際航行不再是夢?只要滿足4個條件,地球可能無法困住人類!目前,有不少國家的太空人已經去過太空,只不過這個計劃本身還有很多潛在風險。曾經就有太空人在外太空遇難的情況。在科技水平提高之後,科研人員也為此想盡辦法。
  • 亞馬遜河航行經歷(經驗總結)
    從上圖右上角的距離表可以看到,沿岸適合巴拿馬船型港口不多,巴西政府為了保護熱帶雨林很少開發的原因。最裡面的港口MANAUS距離FAZENDINHA PILOT STATION 860nm在加上自引航段170nm,如果航行到最後一個港口需要 在亞馬遜河道航行1030nm,相當於1900公裡左右。這對於全體船員絕對是個挑戰性的航行工作。
  •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主角麥哲倫為何沒完成航球航行呢?
    1519年到1521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通過他的探險團隊的努力向人類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論斷,包括現在的太平洋也是他所命名的。可是如此優秀的一位航海家,竟然沒有完成環球航行這一偉大的壯舉,而是死在了現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上。
  •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還原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揭開血腥的遠洋航行!
    當時的葡萄葉國王滿足於自己的當下所擁有的航線貿易,覺得不需要再擴展。此路不通,麥哲倫便把目標轉向了鄰國西班牙。1517年,他來到了西班牙的塞維亞,並向該地司令的提出了想要出航環球的想法。這位司令十分賞識麥哲倫,答應了他的請求,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第二年,他在受到了西班牙國王的接見時,再一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
  • 三體人利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航行,結果被滅了
    來勢洶洶的三體第二艦隊之所以能夠後發先至,就是因為三體文明出現了技術突變,將曲率驅動技術實用化:地球人:對三體第二艦隊的觀測表明,曲率驅動的宇宙飛行器加速到光速幾乎不需要時間,光速飛船有可能在幾十分鐘的時間裡從地球航行到木星。利用時空特性進行光速乃至超光速飛行,絕非嶄新的概念。
  • 回應美艦海峽航行,伊朗軍艦將遠航12000英裡,美家門口自由航行
    伊朗軍方將領指出,伊朗擁有擊沉美軍航母的能力,只要需要伊朗完全可以發射飛彈將美軍航母擊沉。面對美軍艦在波斯灣和荷姆茲海峽航行的局面,伊朗也要派出軍艦給予回應。回應美艦海峽航行,伊朗軍艦也要在美國家門口自由航行。伊朗沒有美軍的強大軍事實力,但是伊朗在氣勢上一點也不輸於美軍。與美軍強大的航母打擊群相比,伊朗的軍艦算不得什麼。
  • 國防部回應美軍「自由航行」:航行不是「橫行」,自由不能違法
    記者:不久前,美軍政官員在不同場合表示,美軍將持續開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動」。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任國強: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前南海形勢總體向好。在這種情況下,美方「不請自來」,一再派遣艦機擅闖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空域,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踐踏國際法和國際準則,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 關於曲率航行的若干問題,我們的科學家任重道遠
    曲率航行一直是不少科幻迷的夢想,只是現在這種先進的移動方式只出現在書籍和影視作品中,幸好前幾年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所以曲率航行變得有點現實起來。曲率航行之空間曲率航行其實並不是飛船在移動,而是空間的位移帶動空間裡面的飛船一起行動,打個形象點的比喻,飛船就像大海中的筏子,筏子沒有動力,但是海浪的起伏會帶動筏子一起前進,這個比喻不是非常貼合曲率行進,但是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 核潛艇在海底航行是如何導航的?
    為確保核潛艇能夠在水下保持正確的航向,在核潛艇啟程執行任務之前,要仔細制定航行路線,以儘量規避可能的敵方水下監聽系統和自然環境較為危險的海域。在潛航時,核潛艇除非遇到特殊情況(遭遇敵方反潛力量、臨時變更任務、遭遇突發性水體活動等),否則一般會按照預先制定的航路航行,並使用慣性導航系統對航向進行修正。
  • 這兩種星際航行方式都能超越光速,但關鍵已不是發動機,而是時空
    人類要想進行宇宙間星際航行的話,理論上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常規的宇宙旅行,就是靠發動機來推動飛船,隨著發動機的進步,人類星際旅行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來看,這種方式之下的航行,永遠不可能超過光速,因為凡是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話將需要無限多的能量,所以這樣看來將來的星際航行要超越光速簡直是不可能的
  • 我國東南部和南部海域將有7~8級大風 冬季大風航行需要注意哪些...
    受大風影響海域航行、作業的船舶,需注意航行安全。根據事故統計顯示,寒潮大風期間是水上交通事故的高發期,各位船員朋友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能小瞧寒潮大風對船舶安全航行帶來的危害。寒潮大風天氣會對船舶安全航行帶來哪些危害?
  • 人類能否在宇宙中航行?
    那麼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人類能否在宇宙中自由的航行呢?我覺得目前來說肯定是不可以的,因為現在的科技發展還沒那麼成熟,真正到了那個程度的話,相信人類已經是高度文明了,而這樣的時期不知道要等多久,所以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人類能否在宇宙中自由航行。
  • 科技日曆|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回報」土著人的是西班牙300年的...
    科技日曆|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回報」土著人的是西班牙300年的統治  olivia chan • 2020-03-06
  • 密西西比河航行介紹及注意事項
    一、時區GMT-6(Winter);GMT-5(Summer:從3月第二星期日至11月第一星期日)二、航海圖書資料  在接到公司或租家開往美灣的指示後,根據CFR33-164.33要求檢查有關航海圖書資料是否齊全,是否最新版本。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於去年7月交付使用,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擁有雙向破冰、360度原地迴轉、防氣泡下沉式龍骨、模塊化作業甲板、冰區水密月池、DP2動力定位、全船防冬化設計、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等亮點設計,能夠搭載101名船員和科考人員航行2萬餘海裡,實現全球無限航區航行。
  • 若想實現星際航行,人類必須要擁有冬眠技能,科學家作出解釋
    提起星際航行,很多人都會想到遙遠的宇宙空間和未知的目標行星,但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只能夠支持我們在太陽系內進行有效探索,太空人也僅僅到達過月球,甚至火星表面都沒有留下人類的腳印。可想而知,漫長的星際航行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