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成都市科協九大代表們這樣說

2020-12-04 紅星新聞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引發新一輪國家和城市實力消長和位勢更迭。站在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向第二部轉變的歷史節點,科技工作者如何勇擔使命、創新爭先?

在成都市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上,代表們共話成都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路,共謀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發展之道。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怎樣建?

「上到航空航天核能領域,下到深海載人裝備,成都都有深厚的基礎。」西南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周祚萬認為,成都在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特色和優勢,科技力量不僅在高校,也在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裡聚集,成都在國家戰略性的科技領域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成都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們關注了很長時間並且實質性深度參與相關工作,目前已在天府新區布局了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大科學裝置。」

在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萬裡看來,突破和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地讓科研成果實現轉化更值得深入思考。「創新科技成果如果要轉化成為實際生產力,首先要選準優勢產業方向,成都本地基礎好的產業能夠承接學校的技術成果。」

成都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張萬裡認為,可以借鑑史丹福大學與矽谷協同發展模式,將產業功能區規劃布局與大學之間聯繫得更加緊密,依託大學建設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共建、共管、共享、開放,提升創新資源的融合深度、使用效率。

疫情期間,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李國平一直致力疫情防控研究,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藥。李國平指出,成都雖在科技工作如分子醫學等領域取得一些成績,但與國際相比差距尚存。成都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中心,他提出,應以應用為導向。「科學研究應與臨床應用、市場運用、疾病的有效防控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市場轉化。同時,成都應逐步擁有更多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研究成果。」李國平表示。

公眾科學素質如何提升?

對於全國的大熊貓粉絲而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裡每一次「滾滾」的出生,都是一個熱搜。

「基地建立至今已30多年,從一個絲毫沒有名氣的事業單位到現在全國知名的大熊貓基地,從30多隻大熊貓到現在的200多隻,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的力量。」大會現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保護研究中心副科長魏玲向記者講述起她與大熊貓的故事。

魏玲回憶,不同時期,基地突破的科技創新點都不一樣。16年前在她剛進基地時,每一年新生的熊貓可能只有一隻,那時候基地在繁育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如大熊貓雙胞胎育幼技術。後來每年新生的大熊貓幼崽多了,就要思考如何讓種群更加合理,對其遺傳譜系、疾病方面進行研究。基地最終目的是把大熊貓放歸野外,對於大熊貓野外生存的研究也需要科技支撐。

魏玲將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個國家的偉大和道德的進步,其對待動物的態度,也是衡量標準之一。」魏玲說,愛護動物、愛護大熊貓,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一個展示野外環境、傳達觀念窗口,讓遊客來到這裡不僅僅是一場休閒旅遊,更是一場科普之旅。

「科學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日積月累。」魏玲介紹,早在2000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就成立了專職的科學教育部門,針對城市、農村和不同年齡段人群設立不同的項目,專門從事科普教育,把對動物保護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大眾。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祥萍 攝影報導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公布中國科協九大代表2017年優秀調研課題報告...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公布中國科協九大代表2017年優秀調研課題報告名單的通知
  • 江蘇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_新華報業網
    省科協將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高揚「科學家精神」  厚植人才創新沃土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的院士牆上,100多位兩院院士星光熠熠。
  • 中國科協九大代表2019調研課題成果評審結果—新聞—科學網
    14 企業科協創新方法應用推廣模式研究
  • 新津職高喜獲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成都泡桐樹中學開幕。
  • 省科協副主席闞雲超一行調研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周金虎,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武曉萍,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創新教育工作室主任高夢舒等一行深入我市,就我市科協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工作進行調研。實地考察了學校的科技實驗室、科技閱覽室、科技走廊等科技創新教育場地及設施設備,了解了學校科技創新教育工作情況。
  • 成都市政協科協界別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
    在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黃琛代表市政協科協界別在大會發言,建議完善科普制度機制,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市政協科協界別提出如下建議:一、健全科普工作聯動機制建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由市級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聯席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 小發明讓生活更便利 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
    13日,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本次大賽以「青春奮鬥·築夢科學」為主題,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個項目。盲人智能導航手環,讓盲人出行更方便;眼鏡防霧裝置,讓人們不用再為眼鏡起霧煩惱……本次大賽中,一大批科技創新產品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技盛宴。
  • 【科協改革研討】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提升科協組織力
    從此,中國科協走上了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中國科協從創建成立到規範運行,從恢復活動到繁榮發展,都是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可以說,中國科協發展史是一部與黨共命運的發展史。「科協是黨的科協,科協幹部是黨的幹部」,堅定不移引領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是深入中國科協各級組織骨髓的天然屬性和根本屬性,是靈魂所在和價值所在。
  • 直播預告 |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0年(第二十一屆)年會開幕式暨特邀院士報告會明日召開
    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 為積極響應中國科協的號召,成都市科協於1999年創辦舉行了首屆「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並在以後發展成為成都地區人員規模最大、活動周期最長、內容最豐富的年度科技盛會,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二十屆,在加強學術交流、擴大科普宣傳、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關於申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院士專家科普系列報告活動項目的公告
    為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思維,傳播科學思想,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進科學家講科普相關工作,探索創新科普演講形式,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計劃組織開展科普系列報告活動。按照《中國科協採購管理操作規程(修訂)》有關規定,遵循公開、公正、競爭的原則,計劃組織實施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院士專家科普系列報告活動項目申報工作。
  • 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調研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
    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王嘉圖介紹了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的建設規劃和重點平臺項目,表示中科院充分發揮建制化優勢,正在加快集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臺等科技創新資源,對標科技創新中心,高質量建設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積極引進中科院優秀團隊和資源,打造全國領先的科研體系。中科院作為成都科學城的重要支撐,將為成渝科創中心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 凝聚科技力量激蕩創新磅礴動力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
    省科協將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高揚「科學家精神」 厚植人才創新沃土  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的院士牆上,100多位兩院院士星光熠熠。目前,我省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人才大省,江蘇可謂實力擔當。  人才是第一資源。
  • 中國科協年會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旨報告會舉行 懷進鵬王文濤...
    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聚力振興」板塊重要活動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旨報告會舉行懷進鵬王文濤致辭28日下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聚力振興」板塊重要活動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主旨報告會在哈爾濱舉行。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向「成人化」說不
    據悉,按中國教育部相關政策,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獲獎者高考可免試進行大學學習深造。內蒙古兩位高二女生合作完成的「野外活動多用組合裝備」項目獲一等獎,圖為她們向評委詳細介紹該項目。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當方興和餘浩遠舉起手中的中國科協主席獎證書時,兩個帥小夥笑得特別甜。
  • 成都市婦兒中心醫院邁入臨床研究「國家隊」
    記者昨日獲悉,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首批入選國家級核心單位成員名單,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作為四川地區入選的國家級核心單位,與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等34家單位成為第一批國家級核心單位。
  • 突出「從0到1」原始創新!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
    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調研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規劃建設情況時強調,要加強戰略謀劃,與重慶協同共建,打造科技創新中心。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提出:加快提升基礎創新能力。規劃建設中國西部 (成都) 科學城,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籌建天府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航空航天、腦科學、精準醫學、國盾融合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 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
    九省通衢的武漢,正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楊松為第一提案人的《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聯名提案,呼籲國家支持武漢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強或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在湖北轉化科技成果等。
  • 成都高新區發力建設國際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與金融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將利用好建設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政策紅利,構築全國產業窪地,助力成都建設中國西部金融中心.。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共有上市企業33家,約佔成都市1/2、四川省1/4;「新三板」掛牌企業111家,約佔成都市1/2、四川省1/3,上市掛牌企業總數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西部地區第一,區域經濟證券化率維持在220%-300%之間。
  • 新餘市科協用心用情用智服務科技工作者卓有成效
    今年以來,新餘市科協緊緊圍繞省科協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引領全市各級科協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四個服務」為主線,以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以服務科技工作者為根本,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重點,奮力推動各項事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