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決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中國在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2020-10-15 山東師範大學本科招生

世界能源的1/3最終消耗在哪裡?答案是消耗在摩擦上。除此之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機械零件失效由磨損引起;摩擦和磨損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全球GDP的2%左右……"對抗"摩擦,潤滑是重要一途。而在航天航空領域,固體潤滑技術更是直接關係重大工程的成敗。目前,在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中國已佔據一席之地。而這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摩擦學最高成就獎"獲得者、國內該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師範大學化學系80級校友劉維民

劉維民,1962年出生於山東萊西。201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2015年入選亞太材料科學院(APAM-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2016年被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主要從事航天航空潤滑、材料磨損及合成潤滑材料研究。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科研成果,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第一和第五獲獎人)、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第一和第五獲獎人);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或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4項為第一獲獎人)。2004年獲得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8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7年,獲得"摩擦學最高成就獎";2019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

與固體潤滑結緣

1984年,劉維民剛從山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就收到了中科院蘭州化物所黨鴻辛先生的一封電報,希望他到所裡讀研究生。對很多人來說,能給黨鴻辛先生當學生,是夢寐以求的事。劉維民深思熟慮後,決定報考黨鴻辛先生的研究生。"可以說,是黨鴻辛院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劉維民說。博士期間,劉維民進行硼類化合物作為潤滑添加劑的研究,這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塊基石。此後數十年,他與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密切合作,在航天、航空、裝備製造等高技術工業用潤滑材料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2004年,由他參與完成的"航空用特種潤滑和密封材料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6年,由他主持完成的"先進潤滑材料製備與性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外,他還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得了4項甘肅省科技進步或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解決世界性技術難題

從事科研這些年,有些工作讓劉維民永生難忘,同時也令他更加深刻地領會到從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意義。劉維民回憶,2003年6月,我國氣象衛星"風雲二號"出現故障,問題就出在潤滑油上。那時相關科研機構向蘭州化物所尋求幫助,可當時蘭州化物所已經有10年不生產航天潤滑油了,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精力都轉向固體潤滑領域。任務緊迫,劉維民等人把已經退休的老先生們請回來,還原此前的合成技術並傳授給年輕人。緊接著,他又和團隊成員討論設計思路,研究潤滑劑分子結構,最終對分子結構進行了改良,提高了性能,使潤滑油的抗磨損性能提高了至少5倍。"航天潤滑劑的研發通常至少需要10年,而我們團隊僅用了3年多,就成功研發出新的潤滑劑,順利完成了任務。"至今說起,劉維民仍是一臉自豪。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劉維民帶領團隊將研究方向鎖定為空間潤滑。此後,團隊陸續製備出4大類10多種空間潤滑材料為我國航天事業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潤滑材料體系。同時還研製發展了多種高承載、耐高溫、高可靠性滑動軸承用固體潤滑纖維織物材料及其黏結技術,解決了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中國在固體潤滑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多年來,在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維民和同事們始終堅持著這條信念,為我國潤滑學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國內固體潤滑領域發揮了骨幹和引領作用。團隊不但成功研發出系列固體潤滑材料,還在固體潤滑材料中使用了稀土元素,開創了國際先例

2005年,劉維民和團隊負責承擔了"神舟七號飛船應用系統固體潤滑材料空間環境試驗"項目。為了保證試驗取得成功,在接下來的3年裡,劉維民和同事們幾乎放棄了所有節假日,夜以繼日地刻苦攻關。終於在2008年9月25日至27日,在神舟七號飛船艙外成功進行了潤滑材料的空間環境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由航天員在飛船艙外開展的空間材料試驗項目,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成為我國空間材料研究,特別是潤滑材料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裡程碑,標誌著我國空間潤滑材料研究邁上了新的臺階。航天員翟志剛出艙那天,劉維民守在中央電視臺的直播間裡。"看到他很順利,沒有出錯,我心裡一下就踏實了。"

自那以後的半年多時間裡,劉維民團隊對經過空間環境試驗的數十片樣品的形貌與結構、機械力學性能、摩擦學性能、化學成分等進行了系統分析,獲得了一批原子氧、紫外光等對固體潤滑材料性能及化學變化的科學數據,為發展新型潤滑材料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和技術基礎。多年來,他和團隊研製出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潤滑油、潤滑脂和固體潤滑材料,先後應用於"天宮"、"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大飛機等項目,保障了其可靠性和長壽命運行。劉維民憑藉對科學的不懈探索與執著,和團隊一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科學家的責任和擔當,長期致力於科研創新,在中華大地上譜寫了一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強音。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還需努力。在劉維民看來,基礎研究是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儲備,必須得到強化。他說:"我所理解的戰略科技力量就是國家需要我們時,我們不僅要能做得出來,還要用得上、用得好,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還要關注科技成果的實用性和產業化問題。"劉維民說,"我們正處在科技創新最好的時代,唯有身懷愛國情懷、不懈努力奮鬥,才不負時代使命。"

關注"山東師範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於山東師範大學官網、官微,中國科學院官網,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

相關焦點

  • 直擊前沿技術痛點,湖北教授解決5G世界性難題
    近日,"2019年度、202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重大學術進展頒獎典禮"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電信學院尹海帆教授團隊的成果"解決5G移動難題:PAD預測理論與技術"入選,該團隊成功解決了5G的世界性難題——讓5G在移動環境下不掉速。
  • 中國湖南90後天才,最新發明,解決世界性難題,獲多項國際大獎
    中國湖南90後天才,最新發明,解決世界性難題,獲多項國際大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大家聽過的水火無情,在生活中它就是潛伏的隱形殺手,一不小心就會有粉身碎骨的危險,所以大家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更要不妨礙他人的正常生活。
  • 中國在發電站放幾千隻羊,輕鬆解決世界性難題,各國心服口服
    經過人們的探索,太陽能發電逐漸為人們所利用,說到太陽能發電時,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發電站放幾千隻羊,輕鬆解決世界性難題,各國心服口服,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呢?太陽能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且太陽能資源豐富,既可以免費使用,又不需要運輸,在開發利用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是一種潔淨的能源,可謂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
  • 八年奮戰解決世界性難題橫向雨量器在我國研製成功
    本報訊 記者汪勤模報導 1月17日,記者從「用測定橫向降水量訂正降水測量中的風場變形誤差」課題研究成果鑑定會上獲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氣象局天氣司的黎明琴、鄒耀芳、任芝花等同志,歷經8年艱辛,設計出的橫向雨量器以及由此而提出的用橫向降水量訂正降水測量中的風場變形誤差方法,屬國內外首創。
  • 中國在發電站放了幾千隻羊,一個世界性難題,就輕易被羊給解決了
    再看當今,美國的石油貯備在世界上都是能排上名號的,但依舊堅持進口,這同樣是在用錢換取能源。地球上的很多能源都是有限的,經過人類上億年的消耗,如今很多能源已經在衰退,在加上當今社會對能源的依賴,很多能源的消耗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人類開始試圖利用科技改變這一局面。那有什麼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沒有,但是可以找到相對長久的,那就是光源。
  • 沒想到,他是咱馬鞍山人!從和縣田埂上自學成才的國際一流數學家,曾證明世界性難題波戈莫洛夫猜想
    張壽武教授是當今國際一流的數學家。為什要說起張壽武,因為張壽武是咱馬鞍山市和縣人,他是在和縣農村的田埂上自學成才的。
  • 中國又一項尖端科技,解決世界難題?美媒:不得不服
    中國又一項尖端科技,解決世界難題?美媒:不得不服Hi,歡迎收看大國的崛起地球資源是有限的,於是新能源成為了人類最為關注的問題。中國又一項尖端科技,解決這個了世界難題。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凝聚了30多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核電領域的心血,突破重重科研難關,擁有先進的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可以有效預防核洩漏。
  • 他解決了國際百年難題,是我國該專業培養的第一位博士後!
    他是中國發酵工程專業培養的第一個博士後,他首次提出生化反應電子流守恆原理與計量學方法,解決了國際生物脫氮研究領域110多年無法解決的難題……他就是從大連理工大學走出的科學奇人——周少奇!&34;是周少奇對母校最深的印象,&34;1995年開始,周少奇敏銳地意識到環境學科將成為國家迫切需要發展和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興學科,生物技術將成為經濟高效處理汙水的前沿技術
  • 廣東韓妃整形團隊技術怎麼樣 實力創研,精專解決各項整形領域難題
    廣東韓妃整形團隊技術怎麼樣 實力創研,精專解決各項整形領域難題2020年12月01日 15:12:16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廣東韓妃整形團隊技術怎麼樣?
  • 中國在發電站放了幾千隻羊,一個世界性難題,被羊輕鬆給解決了
    人類從誕生到現在過去了二十多萬年,但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就逐漸增加,加上世界各國這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地球上很多能源其實都面臨枯竭的窘境,而人類似乎也走到了絕路。 當然太陽能發電站的搭建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也曾出現過一個世界難題,不過中國在發電站周圍養一大群羊之後就輕鬆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 雜草影響太陽能發電,我國專家給出一妙招,世界性難題被輕鬆解決
    從一百多年前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到今天的「科技興國」,既是一個民族從覺醒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如今建國已經72周年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期待,下一個更加輝煌的100年。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掌握能源自主權,不僅是科技力量的真實體現,而且也是把控國家未來命運的關鍵點。
  • 從藍莓中提取染髮劑,中國民企破解世界性難題
    「能不能做一款安全的植物染髮劑?」劉秋萍從中看到了商機。她判斷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  但等到真正動手開幹,劉秋萍才知道研發一款不含苯胺苯酚類染料的植物型染髮劑非常困難。中科院化學所專家漆宗能、植物所專家胡昌序都告訴劉秋萍,植物中直接提不出黑色素。
  • 我市突破草莓炭疽病防治世界性難題
    日前,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權威刊物《蛋白質組學雜誌》(Journal of Proteomics)在線發表了這一題為「草莓葉片響應炭疽病菌脅迫的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成果。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種普遍性的真菌病害。在夏季高溫多雨氣候條件下,炭疽病發病嚴重,造成大量死苗,成苗率低,是目前草莓育苗中的世界性難題,嚴重影響了草莓種植的經濟效益。
  • 90後清華女博士白蕊:攻克世界級生物難題,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我們常說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代表著祖國的希望,如今隨著九零後已經逐漸成年,他們也開始在社會當中佔有了一席之地。這位九零後清華女博士就是傑出青年的代表,她曾經攻克了多個世界性的生物難題,成為了我國科學界的傳奇,她就是白蕊。
  • 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放了幾千隻羊就解決了,怎麼回事?
    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放了幾千隻羊就解決了,怎麼回事?經過了無數年的努力,人類憑藉著智慧站在了生物鏈的最頂端,每個國家都有著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中國人最喜歡四兩撥千斤,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辦法處理看似複雜的問題。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十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今天,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包振民,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託吉爾·摩恩,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伊安·艾利森等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出席大會。據了解,大會旨在深入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加強國際海洋科技領域交流,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打造海洋學術交流高端平臺,搭建「雙招雙引」平臺和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 海報視頻丨中國科協發布2020十大前沿科學問題、十大工程技術難題
    &nbsp&nbsp&nbsp&nbsp為研判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抓住科技創新突破口,前瞻謀劃和布局前沿科技領域與方向,經過網絡初評投票、覆審評議和終審評議,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
  • 聚焦抗腫瘤創新藥,「天科雅」用國際前沿的免疫療法解決實體瘤難題
    為了治療腫瘤,學術界與產業界都在積極探索新技術。腫瘤免疫治療,正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前沿技術,它是繼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之後的第五大療法,它曾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定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免疫檢查點單抗治療與CAR-T細胞治療的已經成為產業熱點。這項前沿的技術也受到資本和市場的肯定。
  • 提升膿毒症救治水平中國方案解決世界性難題
    每年奪去600萬人的生命、死亡率高達20-40%……膿毒症是多年來橫亙在世界醫學領域面前的一大難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向各國政府發出「優先加強膿毒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特別呼籲,卻還是鮮有「良方」。這一工作幫助他們發現了多個膿毒症的預警及早期診斷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套多模式預警模型,只要把病人的相關數據錄入系統,就能分析出病人得膿毒症的風險有多大,危險程度有多嚴重。這套多模式預警模型對於制定精準化治療方案、掌握用藥尺度等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