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盟號發射成功,打破紀錄!國際網友:不如將技術轉讓中國

2020-10-16 前沿銳評

乘坐聯盟號的俄羅斯太空人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把探索的腳步邁入太空,為了能夠讓航天員在太空中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因此,早在上個世紀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提出並打造了國際空間站,由於美國終止了他們的太空梭計劃,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都在藉助俄羅斯的「聯盟和」載人飛行器將航天員送上太空,近日,俄羅斯的「聯盟號」載人飛船再一次進行了發射任務。

據環球網報導: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4日,載有3名太空人的俄羅斯「聯盟MS-17」號載人飛船在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據了解,這三名太空人分別是來自俄羅斯航天局的萊茲可夫和庫德-斯維契科夫以及美國宇航局的魯賓斯,他們將開展為期6個月的國際空間站飛行任務。然而,這次看似普通的發射任務卻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

乘坐聯盟號的俄羅斯太空人


在「聯盟MS-17」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後,俄羅斯航天局在社交媒體上聲稱:「聯盟號」載人飛船成功地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這次的對接任務僅花了3小時零3分鐘,完成對接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還快了4分鐘,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

此前,在通常情況下,飛往國際空間站的載人飛船需要繞地球34圈,飛行兩天左右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或者是繞地球4圈,飛行6小時左右與空間站對接,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俄羅斯方面竟然只使用了3小時零3分,為此,俄羅斯「能源」航天火箭公司彈道部門負責人拉法伊爾·穆爾達津表示,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快速飛行模式未來可以讓俄羅斯新的航天飛行器節省燃料。

乘坐聯盟號的俄羅斯太空人


不僅如此,快速交會對接對於航天員來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縮短航天員在飛船中的滯留時間,為他們減少精力和體力的付出,其次,如果在空間站物資緊缺的時候,快速交會對接就能夠使物資儘快抵達國際空間站。因此,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此次的發射任務引起了國際網友的廣泛熱議,然而,有不少網友卻說道:不如將技術轉讓給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據分析,由於國際空間站使用年限已久,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一些故障,前不久,俄羅斯專家稱,國際空間站很可能撐不到2024年,屆時,等到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聯盟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它所運用的快速交會對接的技術除了他們的登月計劃以外,將無用武之地。

乘坐聯盟號的俄羅斯太空人


反觀我國則不一樣,近期,我國的空間站計劃進展順利,並且,我國預計在2022年建設空間站,屆時,我國的空間站很可能是太空中僅存的大型空間站,但是我國交會對接技術的經驗很可能不如俄羅斯,所以說,如果俄羅斯方面將這一技術轉讓給我國的話,那麼,我們也能實現快速交會對接,這樣一來,我國的空間站的效率將會更高。(曲奇)

相關焦點

  • 俄羅斯 「聯盟 MS-11」飛船成功發射,將於 4 日凌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IT之家12月3日消息 據新華社消息,俄羅斯「聯盟MS-11」載人飛船在北京時間12月3日19時33分成功發射,本次任務將把來自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的三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屆時他們將在國際空間站駐留六個月。這也是2018年全球第100次航天發射任務。
  • 俄羅斯飛船創下太空「快遞」新紀錄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通常情況下,俄羅斯貨運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需要兩天時間,較快的方法也需約6個小時;而本次
  • NASA:「聯盟」號飛船將於10月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10日消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俄羅斯計劃於10月發射的「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將創下運送考察組成員赴國際空間站的最快紀錄,飛行時長將略超3小時。© Sputnik / Sergei Mamontov俄航天集團:NASA放棄購買「聯盟」號艙位「聯盟-2.1a」運載火箭計劃於10月14日搭載「聯盟MS-17」號載人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載人龍飛船推遲發射,聯盟號高速發射在即,美國還要向俄羅斯低頭
    除了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多次出現故障,其餘的聯合發射聯盟的德爾塔4巨型運載火箭也出現了多次的終止發射的狀況,如此一來是再次給NASA敲響了警鐘。與美國的航天發射相比,俄羅斯的航天發射則是更為成熟。根據計劃俄羅斯的聯盟-2.1a運載火箭以及聯盟MS-17宇宙飛船已經運抵了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 中國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俄羅斯聯盟飛船,到底哪家強?
    現如今,中美俄三國都進入了載人飛船的時代,隨著美國「龍」飛船成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載人航天領域再次進入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美國龍飛船和俄羅斯聯盟飛船的對比上,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NO.1,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
  • 有了「龍飛船」後,NASA為何還要求助聯盟號?俄羅斯會答應嗎?
    自美國太空梭計劃結束後,美國的太空人就要靠俄羅斯的「聯盟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然而,美國每次想要借用俄羅斯「聯盟號」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都要向俄羅斯支付一筆高昂的「座位費」,久而久之,美國發現,如果一直都靠使用俄羅斯「聯盟號」的話對於他們來說太虧了,因此,他們尋求了美國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他們製造一個新的載人飛船,用於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
  • 「聯盟」號發射失敗後 俄羅斯將再發飛船
    上個月11日,俄羅斯「聯盟MS-10」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好在兩名太空人緊急著陸、平安無恙。事發後,俄羅斯宣布暫停所有載人航天發射。
  • 俄羅斯「聯盟MS」號飛船2023年將載客升空並完成太空行走
    來源:環球時報2023年,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將載客升空。【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太空行走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令人激動的冒險之一,如今普通人也將有機會實現。2023年,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將載客升空,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停留幾天並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史上首位非職業太空人進入太空行走。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6月底公布了這一計劃。該項目合作夥伴美國「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公司已在官網發布相關廣告。
  • 一箭20星中國創亞洲紀錄 多星發射技術僅次美俄
    中國長徵六號新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環球軍事報導】20日上午7時01分,中國長徵六號新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一箭20星」的發射任務不僅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同時也改寫了2008年印度「一箭10星」的亞洲紀錄,標誌著中國掌握的多星發射技術僅次於美俄。
  • 美宇航局罕見承認失敗,龍飛船遠不如神舟11號,太空優勢岌岌可危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30日報導,美國宇航局罕見承認其失敗,龍飛船遠不如神舟11號,美國的太空優勢岌岌可危。當地時間10月29日當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馬斯克公司SpaceX的龍載人飛船計劃於11月發射。預計龍飛船將通過獵鷹9 號運載火箭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12月28日,俄羅斯發射「聯盟-ST-A/護衛艦-M」火箭,2020年的太空發射競賽鳴金收兵。  2020年,世界各國共進行了114次火箭發射,比2019年的103次發射多了11次。在114次發射中,美國發射44次,佔總發射次數的38.6%(其中美國/紐西蘭,7次);中國發射39次,佔34.21%;俄羅斯17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14.91%;歐空局5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2次發射),佔4.39%;日本4次,佔3.51%;印度2次,佔1.75%;伊朗2次,佔1.75%;以色列1次,佔0.87%。美國發射次數第一,中國發射次數第二。
  • 俄羅斯聯盟號系列(TMA)宇宙飛船簡介(圖)
    第1頁: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第2頁:聯盟號飛船的返回艙   資料圖片:2003年4月26日,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的巴克努爾發射成功。中新社發 Ic/cnsphoto 攝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升空   聯盟號(俄語:Союз)是前蘇聯研製的第三代載人飛船的名字。與之相對應的載人航天計劃稱為聯盟計劃。
  • 最新一艘聯盟號飛船:俄羅斯的第一次+美國的最後一次
    發射時間: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10月14日11:45:04,北京時間10月14日13:45:04發射地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31/6發射臺運載火箭:第二枚聯盟號2.1a火箭發射聯盟號飛船(MS-17)發射任務:發射聯盟號飛船MS-17,搭載3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④NASA最後一次用掉俄羅斯聯盟號高價船票,擺脫20年長期依賴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10月14日11:45:04(北京時間
  • 俄羅斯載人飛船僅用3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
    中新網10月14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和美國的三名太空人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ISS),僅3小時又3分鐘即抵達並成功對接,創下新紀錄。
  • 俄羅斯將恢復從庫魯航天中心發射聯盟號火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暫停從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聯盟號火箭,但9月份將恢復發射。羅戈津在接受「共青團真理」電臺採訪時說:「我們曾計劃2月和3月進行2次發射。一次是為阿聯發射,另一次是搭載法國衛星」。3月中,法國Arianespace公司宣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暫停從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包括俄羅斯聯盟火箭。世界衛生組織3月11日宣布COVID-19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徵。
  • 獵鷹9號火箭騰空而起,再次實現載人發射,美國打破中俄壟斷地位
    這次美國NASA在2011年太空梭退役之後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航天發射活動,在5月份進行的是SpaceX公司的測試發射活動,如今美國打破了中國和俄羅斯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壟斷地位。就只能通過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當時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具備載人航天發射的能力,由於中國是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的,因此美國也就只能依靠俄羅斯的載人宇宙飛船來安排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
  • 中國的大突破,長徵二號丁火箭發射成功
    在近期,中國航天技術不斷在前進,甚至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就在8月6日的12:01,長徵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又一次迎來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意味著中國在航天方面又有了新的進步。其實這個長徵二號丁火箭,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1990年就開始正式立項。
  • 「航天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俄羅斯成功發射貨運飛船
    >重型火箭從中國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幅照片是火箭升空到藍色的天空中。實際上,「天問一號」是計劃於2020年7月前往「紅色星球」的三個任務中的第二個任務,阿聯於7月19日率先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而NASA 計劃於7月30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它也是2020年火星計劃的最後一次發射。
  • 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航天發射數據的比較:中國人取得了明顯的領先
    第二名是中國,一共發射了216次,成功了207次,成功率為95.8%。第三名是美國,一共進行了211次發射,成功了206次,成功率97.6%。同時,俄羅斯航天領域商業化也最為成功,除了為世界不少國家發射衛星,俄羅斯宇航局還向美國出售RD-180火箭發動機以及聯盟號飛船的船票。RD-180一臺售價1000萬美元,過去20多年的時間,出售至少100臺該發動機,為俄羅斯拮据的航天領域賺取了至少10億美元。
  • 聯盟號將三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品玩10月15日訊,據 Space.com報導,俄羅斯聯盟號 MS-17 宇宙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凌晨4時48分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此次發射任務將三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分別是來自美國的 Kate Rubins 、來自俄羅斯的 Sergey Ryzhikov 和 Sergey Kud-Sverchkov 。他們三人將會在國際空間站中停留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