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臺釣還是野釣,魚種一般都是淡水魚。而生活在淡水中的魚兒也總會有一些固定的規律可尋,只要我們在垂釣的時候熟練掌握了這些規律,並將其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哪裡還用得著為爆護而發愁!鄰居老釣友為大家總結出了淡水魚的3大生活規律,藉此機會分享給大家,為爆護增加籌碼!
魚也愛泡溫水澡
首先是水溫。大多數淡水魚喜溫怕冷,一般18-28度的水溫是最適合它們生活的,往往這種時候的魚兒最為活躍,覓食很積極,所以擁有這種溫度的季節才是一年中的最佳垂釣季。另外在同一水域,各處溫度並不完全相同,魚兒的趨溫性會趨勢魚兒遊到有著最適合自己生存水溫的水域去。抓住這一點,就能很好的選擇水域,打窩釣魚了!
魚竟也以食為天
其次是覓食。淡水魚其實就是個「貪吃鬼」,哪裡有食物就愛往哪裡遊,所以水底亂石與草葉堆積的位置,草墩葦根處等就比較受魚群的歡迎,這裡往往聚集著大量的魚兒,這裡豐富的食物對魚兒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若是在這些魚兒的覓食點垂釣,漁獲肯定少不了。當然炎熱的夏季,可以選擇這樣的地方打窩垂釣,效果會立竿見影!
魚更享受勞逸結合
最後一點就是時間問題。在多數情況下,清晨與夜晚才是一天中垂釣淡水魚的最佳時間,此時往往會有大量的魚兒遊到淺水區覓食,比較適合釣淺。具體一點來說,在春秋兩季,最佳釣魚時間為上午7-11點,下午2-6點;夏季則為早上5-9點,下午4-8點;冬季則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瞅準了時間再去,其實通宵垂釣未必會有好的魚獲,垂釣也要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