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甘霖/文
劉羽潔/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深圳今年要打好的「五場攻堅戰」之一。2日,市政協召開六屆七次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圍繞如何更好地推進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進行專題協商。18位市政協委員先後發言,從去產能促轉型、降成本優環境、補短板惠民生等方面談問題、提建議。市政協經濟委兼職副主任、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真代表市政協調研組作中心發言,對深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落實現狀、問題進行剖析,並首次拋出市政協調研組經過半年精心調研提出的44條建議。
劃定永久性先進位造業用地保障工業用地需求
調研組認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面。而實體經濟發展離不開土地。調研組建議,借鑑「生態控制線」政策,劃定永久性先進位造業土地控制線,保障工業用地需求。控制線內確保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不得以任何名目改變土地工業用地性質。
深圳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土地空間不足。為此,調研組還建議,深圳應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拓展產業空間。
加快金融發展支持教育醫療事業防範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
金融業是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調研組建議,要加快金融發展支持教育醫療事業,防範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要打造高端醫療的社會資本引進平臺,打破公立醫院壟斷;積極引進高等教育資源,注重建設模式、引入順序和辦學機制的合理性;房價調控以穩為主,適當增加土地供給,降低住房營商成本;大力建設公共租賃房,利用租稅掛鈎實現房價調控。
鼓勵企業設科學家崗位
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調研組建議,鼓勵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領域具有實力的企業設立科學家崗位,建議政府按照任期授予「深圳技術特區創新科學家」崗位稱號,與現有人才政策對接,分擔企業科技創新用人成本,並允許有科研實力的企業參與產業基礎研究項目競爭申報。此外,調研組還建議,參照以色列的做法,引入專業評估機構審計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和效益,決定企業獲得資助的多寡。
切實降低企業用房成本
調研組調研發現,72%的企業認為企業發展最大的困擾是人才。因此,調研組提出,要切實降低企業用房成本,避免人才流失加劇。建議積極探索「開發或收購-租賃-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的創新性運營模式,由政府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成為租賃供應平臺。與此同時,考慮由政府投資,加快在東莞、惠州和深汕特別合作區批量建設條件和標準皆優於深圳的經濟適用住房。
不僅要「made in China」還要「made in Shenzhen」
深圳近年來持續打造深圳質量、深圳標準,但調研組認為,目前這方面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為此,調研組提出,要鼓勵深圳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同時要在符合深圳標準的產品或服務上貼上「深圳製造」或「深圳服務」,打造深圳新的區域品牌。未來在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所,或可看到商品上不僅有「made in China」還有「made in She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