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隧道顯微鏡應用前景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2021-01-07 WALINOVA顯微鏡

近代儀器發展史上,顯微技術一直隨著人類科技進步而不斷的快速發展,科學研究及材料發展也隨著新的顯微技術的發明,而推至前所未有的微小世界。原子力顯微鏡可應用於研究的領域,包括高分子材料、光電材料、奈米材料、生物材料等,除此之外,其探針還可作為操縱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工具,提供了更寬廣的科學研究及想像空間。

WALINOVA顯微鏡

據報導,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基思·斯瓦伯利用現在納米電子學的一種測量方法,製造出了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拍攝表面單個原子圖像,它速度至少比現有顯微鏡的速度快100倍。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使用量子穿越隧道或電子通過隧道穿越障礙的能力,測量針型探測器和一個傳導表面之間的距離。

科研人員通過增加一個額外的射頻波源,通過一個簡單的網絡將一個波送入掃描隧道顯微鏡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能夠利用波向波源反射的特性,探測到隧道結的電阻。該技術稱之為反射計技術,使用標準電纜作為高頻波通道,速度不會受電纜容量限制減慢。並且在樣品上施加了一個微小電壓,移動探測器至距離樣品表面上方僅幾埃的位置。

需知,一個理想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收集數據的速度可以與電子穿越隧道的保持速度一樣快,速率達到一千兆赫,或帶寬達到每秒10億次循環。但是一個典型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卻受讀取電路電纜容量或能量儲存的限制,速度特別慢,大約為1千赫或甚至更少。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提示,該技術同樣具有製造原子級溫度表的應用前景,堅定地相信10年之後,將會有大量的射頻掃描隧道顯微鏡,人們可以利用他們來做各種各樣的偉大實驗。原子力顯微鏡的發明給予科學界前所未有的分析能力,使得探測及操縱材料表面的原子、分子,不再只是夢想。

相關焦點

  • 顯微鏡的基礎知識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WALINOVA顯微鏡根據成像原理的不同,顯微鏡可大致分為: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以及掃描探針顯微鏡三大類。收到衍射效應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極限由阿貝極限給出:其中 NA 是數值孔徑(Numerical Aperture),為物鏡與樣品間介質折射率以及孔徑角正弦值的乘積是光學顯微鏡最重要的參數之一。阿貝極限將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限制在約200納米處。 為了提高顯微鏡的成像素質,擴展應用範圍,光學顯微鏡經過不斷的發展改進,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 常用顯微鏡介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做生命研究不可不用顯微鏡吧,但是對於顯微鏡你有多少的了解呢,是不是還傻傻的分不清呢!這次WALINOVA顯微鏡就對我們現在大部分使用的顯微鏡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只講用法和區別,不講一點原理,是不是很乾貨呢,想知道顯微鏡具體原理的可以自己去搜索。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及分類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作為光源對樣品進行照明。由於電子的波長大大小於可見光,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於光學顯微鏡大大提高,目前已經可以超過50皮米(1皮米等於千分之一納米)。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電子顯微鏡可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反射電子顯微鏡,連續切片電子顯微鏡等等。
  • 顯微鏡的挑選建議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目前市場上的顯微鏡主要有國產和進口之分,一般來講價格差距再幾倍到十幾倍不等,你沒有說明自己工作者還是學生這點用重要,主要是根據您現有的預算來決定是購買國產或是進口,低中高端不同的顯微鏡價格在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 顯微鏡大類分類有哪些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一、數碼顯微鏡數碼顯微鏡在觀察物體時能產生正立的三維空間影像。立體感強,成像清晰和寬闊,又具有長工作距離,並是適用範圍非常廣泛的常規顯微鏡。它操作方便、直觀、檢定效率高。4、數碼顯微鏡的成像裝置可以有測量,列印圖文報告,錄像等功能;普通顯微鏡只能單純的進行顯微觀察。5、數碼顯微鏡是現代科學儀器儀表發展的一個新時代,具有很多普通顯微鏡沒有的功能。它在科學研究、產品檢測、教學演示、考古等方面都有迅速的發展。
  • 電顯和光顯的區別及各自應用領域——WALINOVA顯微鏡丨永盛華遠
    掃描電鏡的精神則可高達幾個毫米,因此對樣品表面的光滑程度幾何沒有任何要求,樣品製備比較簡單,有些樣品幾何無需制樣。體視顯微鏡雖然也具有比較大的景深,但其解析度卻非常的低。 放大倍數:光學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1000X。電子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
  • 掃描隧道顯微鏡
    它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解析度。此外,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低溫下(4K)可以利用探針尖端精確操縱原子,因此它在納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測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 北京理工大學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及掃描隧道顯微鏡採購中標公告
    招標編號:BIECC-ZB1590   採購人名稱:北京理工大學   採購人地址: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   採購人聯繫方式:68914264   採購代理機構全稱:北京國際工程諮詢公司   採購代理機構地址:海澱區學院路30號科大天工大廈A座六層611房間   採購代理機構聯繫方式
  • mini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研製
    mini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研製 儀器信息網 2016/03/09 11:44:32 點擊 210 次
  •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VS 原子力顯微鏡(AFM)
    :掃描時,在偏壓不變的情況下,始終保持隧道電流恆定。恆高模式:始終控制針尖在樣品表面某一水平高度上掃描,隨樣品表面高低起伏,隧道電流不斷變化。所得到的STM圖像不僅勾畫出樣品表面原子的幾何結構,而且還反映了原子的電子結構特徵。恆電流模式是掃描隧道顯微鏡最常用的一種工作模式。
  • 我國研發全球首例無液氦乾式超導磁體插杆式掃描隧道顯微鏡
    隧道針尖的結構是掃描隧道顯微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尖的宏觀結構應使得針尖具有高的彎曲共振頻率,從而可以減少相位滯後,提高採集速度。如果針尖的尖端只有一個穩定的原子而不是有多重針尖,那麼隧道電流就會很穩定,而且能夠獲得原子級分辨的圖像。針尖的化學純度高,就不會涉及系列勢壘。
  • 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研製成功
    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鏡體。 陸輕鈾(右)研究員與科研人員安裝課題組研製的新型掃描探針顯微鏡。
  • 擒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1982年4月27日
    這臺儀器叫做「掃描隧道顯微鏡」,它使人們第一次觀察並操縱了原子。它利用了微觀粒子的「隧道效應」,把隧道電流的強弱轉化為空間信號,通過電腦分析得到樣品表面單個原子的情況,還能把原子間距及排列狀態用圖像顯示出來。1982年4月27日,他們把這一驚人的成果寫成論文投寄給《IBM 研究進展》雜誌。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樣品要求及製備 (一) - 常規樣品製備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6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編者都是非常資深的電鏡工作者,在科研領域工作多年,李香庭教授在電子探針領域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對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和波譜分析都有很深的造詣,本教材從實戰的角度出發編寫,希望能夠幫助到廣大電鏡工作者,特別是廣泛的TESCAN客戶。
  • IBM百年回顧:掃描式隧道顯微鏡
    概述  自從第一臺顯微鏡被發明以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不斷尋找新的方式,力求進一步加深對於微觀世界的了解。1981年,IBM 公司的兩位研究人員Gerd Binnig 和Heinrich Rohrer 發明了掃描式隧道顯微鏡 (STM),開闢了微觀科學的新天地。
  • 我國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近日,北京大學教授江穎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孟勝、翁羽翔以及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等合作,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實現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於5月19日發表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微型教學掃描隧道顯微鏡」進入國家教育行業標準
    2019年教育部正式發布了《初中物理教學裝備配置標準》等6個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並於2019年9月1日實施,「微型教學掃描隧道顯微鏡」正式進入國家教育行業標準。1981年,應用物理知識科學家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它為我們揭示一個可見的原子、分子世界,不但可以觀察一個個原子、分子的形貌,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操縱一個原子、分子,這對納米科技發展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納米技術的發展對物理學後續的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物理學與納米科學技術是不可分割的,物理學是納米科技的基礎,納米科技更助力了物理學的深入研究。更是派生出「納米物理」這一專門的學科。
  • 八年磨一劍,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了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於5月19日發表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一文看懂掃描隧道顯微鏡STM/AFM
    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縮寫為STM),亦稱為掃描穿隧式顯微鏡,是一種利用量子理論中的隧道效應探測物質表面結構的儀器。
  • 只有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才看得的世界最小耐力賽
    除了看上去很有趣以外,這次競速有一個很嚴肅的科學目的:對一臺最近安裝的特殊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測試。這次比賽也同時能讓人們深入了解納米汽車如何應對極端的環境。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員Christian Joachim組織了這次比賽,他說:「多虧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進步,我們現在有能力操縱單個原子,甚至分子。通過新型的四針尖顯微鏡,不同的研究者可以同時在同一表面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