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丨​應用材料為晶片未來找到了新材料

2020-08-29 中創產業研究院

據路透社報導,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半導體製造工具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周一推出了一項旨在緩解計算機晶片速度瓶頸的新技術。

報導指出,計算機晶片由稱為電晶體的開關組成,可幫助它們執行1和0的數字邏輯。但是這些電晶體必須與導電金屬連接在一起才能發送和接收電信號。而這種金屬通常是鎢,晶片製造商之所以選擇這種金屬,是因為它具有低電阻並且可以使電子快速移動。

在應用材料的官方新聞稿中表示,儘管光刻技術的發展已幫助縮小了電晶體的接觸通孔,但用接觸金屬填充通孔的傳統方法已成為PPAC的關鍵瓶頸。

公告表示,傳統上,電晶體接觸是在多層工藝中形成的。接觸孔首先襯有氮化鈦製成的粘合和阻擋層,然後沉積成核層,最後剩餘空間填充了鎢,由於其低電阻率,鎢是首選的接觸金屬。

但到了7nm的節點,接觸孔的直徑僅約20nm。襯裡勢壘層和成核層約佔通孔體積的75%,而鎢僅佔體積的25%左右。細的鎢絲具有很高的接觸電阻,這會成為PPAC和進一步2D縮放的主要瓶頸。

「隨著EUV的到來,我們需要解決一些關鍵的材料工程挑戰,以使2D縮放繼續進行,」 VLSIresearch董事長兼執行長Dan Hutcheson說。線性阻隔劑已經成為我們行業中等同於動脈粥樣斑塊的產品,使晶片失去了達到最佳性能所需的電子流。應用材料公司的選擇性鎢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突破。」

據報導,如果在連接區域所需的鎢之前塗上其他幾種材料。這些其他材料增加了電阻並減慢了連接速度。應用材料公司周一表示,它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工藝,從而消除了對其他材料的需求,並且僅在連接處使用鎢,從而加快了連接速度。

應用材料指出,公司選擇性鎢技術(選擇性鎢技術)是一種集成材料解決方案,它在原始的高真空環境中結合了多種工藝技術,該環境比潔淨室本身的清潔度高很多倍。對晶片進行原子級表面處理,並採用獨特的沉積工藝,以便在接觸通孔中選擇性沉積鎢原子,從而形成完美的自下而上填充,而不會產生分層,接縫或空隙。

Applied公司半導體產品部門副總裁Kevin Moraes在一份聲明中說,晶片特徵「變得越來越小,以至於我們達到了常規材料和材料工程技術的物理極限。」

Applied表示,已經籤署了這項技術的「全球多個領先客戶」,但沒有透露他們的名字。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15年來在互連科技中最大的材料變革

在2014年,應用材料推出了他們認為在互連科技中15年來的最大變革。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Applied EnduraVolta CVD Cobalt 系統,這是現今唯一一款在邏輯晶片銅互連工藝中能夠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實現鈷薄膜的系統。鈷薄膜在銅工藝有兩種應用,平整襯墊(Liner)與選擇性覆蓋層(Capping Layer),將銅互連的可靠性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這一應用是15年來銅互連技術材料方面最顯著改變。

應用材料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Randhir Thakur博士指出:「對於器件生產商來說,晶片中連接著上億個電晶體線路,連線的性能與可靠性是極其重要的。隨著摩爾定律的推進,線路尺寸越來越小,減少影響器件工作的空隙與防止電遷移失效就顯得更加必要」。基於應用材料公司業界領先的精密材料工程技術所建立的Endura Volta 系統,可通過提供以CVD為基礎的平整襯墊與選擇性覆蓋層,克服了良率極限,幫助我們的客戶將銅互連技術推進到28納米及以下。

基於Endura Volta CVD系統的鈷工藝包括兩個主要的工藝步驟。第一步是沉積一層平整的薄鈷襯墊膜,相對於典型的銅互連工藝,鈷的應用可為有限的互連區域填充銅提供更大的空間。這一步驟通過在同一平臺,超高真空下整合預清洗(Pre-clean)/ 阻擋層(, PVD Barrier)/ 鈷襯墊層(CVD Liner)/ 銅種子層(Cu Seed)製程,以改進器件的性能與良率。

第二個步驟在銅化學機械研磨(Cu CMP)之後,沉積一層選擇性CVD 鈷覆蓋膜,改善接觸界面,進而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可達到80倍。

應用材料公司副總裁兼金屬沉積產品事業部總經理Sundar Ramamurthy博士指出:「應用材料公司獨特的CVD 鈷製程是一種基於材料創新的解決方案。在近十年的開發中取得的這些材料與製程的創新,正在被我們的客戶接受並用於製造高性能移動與伺服器晶片。


文章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中創產業研究院匯集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新興產業、創新企業、投資機構、創新者、企業家和產業家等各方面的資源,是體系開放、多方協同的新型研究機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政府部門、企業和產業集團提供產業發展諮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創產業研究院堅持「研究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的理念,目前已形成醫療產業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先進位造研究中心和產業資源中心,組建成立了各研究方向的專家庫。


歡迎公眾投稿,投稿郵箱:service@sino-inno.cn

投稿請註明微信投稿字樣

歡迎大家關注「中創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信息分享平臺

相關焦點

  • 誰會代替矽,成為未來晶片材料的選擇?
    運用新的材料,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比如用鍺矽等元素作為信道的材料。但如何將不同的材料整合到矽基板上,也是一項挑戰。即使現在的7nm晶片並沒有像過去預測的那樣,達到矽晶片的物理極限,但矽的物理極限是必然存在的。晶片的下一個「根本性」的突破,就是找到新的材料。
  • 熱點 | 未來超具潛力的100大新材料
    人類始終走在發明和創新的道路上,新材料的發明極大地影響了產品及其製造過程的未來。石墨烯、氣凝膠、富勒烯、超導材料、形狀記憶合金、離子液體、3D列印材料、液態金屬……到底哪些是超具潛力的新材料?小編帶你一睹為快!
  • 新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高分子材料
    這類稀土高分子材料,一方面是利用稀土元素因其電子結構的特殊性而具有諸多其他元素不具備的光、電、磁等特性;另一方面是利用合成有機高分子所具有的原料豐富、合成方便、成型加工容易、抗衝擊能力強、重量輕和成本低等優點,巧妙地將兩者特性結合起來而開拓出來的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應用的一類新材料。
  • 呂堅:論汽車新材料應用的現在與未來
    以下為採訪實錄:中國網記者:您在會上談到一些新材料方面的應用,這些應用在未來汽車裡它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變化呢?那麼我們做的比較多的就是鋼,因為我今天上午也講了鋼這個材料即使在現在也佔了汽車的百分比是很高的,除了一些很貴的新能源車,它可能是鋁的這個框架或者是其他的,但是從整體的新車來講鋼還是用的最多的材料。中國網記者:在目前的產業中,有能夠代替鋼材料的新材料嗎?
  • 前沿熱點丨三維晶片成像
    3D體積渲染圖在不同放大倍數下顯示為彩色。數據集的解析度為18.9 nm。圖片來源:保羅謝爾研究所,已獲許可Abt說,當晶片樣品很少時,新技術的非破壞性特別有優勢。如當只有幾個樣本可被用於複製設計文件已丟失的獨特舊晶片時,或者利用少量特製晶片來驗證設計或檢查是否安裝了硬體木馬時。新技術也可被用於驗證已經滲透到供應鏈中的假冒晶片。
  • 應用材料公司選擇性材料技術帶來蝕刻工藝新突破
    應用材料公司近期取得了蝕刻技術的新突破,推出業內首款極致選擇性蝕刻工具Applied Producer®  Selectra™系統,通過引入全新的材料工程能力,助力3D邏輯晶片和存儲晶片的尺寸持續縮小。
  • 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熱點領域
    2019年我國新材料行業投資數量為59起,單筆投資規模相比2011年增加近一倍,投資規模達到89.87億元。: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依賴進口;在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工具機、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製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 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矽基電極性能首次達到碳基水平 2016-06-14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方面,新電極裝置比得上目前最先進的超級電容器。目前由氧化石墨烯/還原氧化石墨烯製造的晶片微電容器功率密度為200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2毫瓦時/立方釐米,而新電極裝置功率密度達到214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1.3毫瓦時/立方釐米。普倫尼拉說,這些數字標誌著矽基材料首次達到了碳基和石墨烯基電極方案的標準。
  • 二維材料 材料界的一場新革命
    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科技與未來」專題論壇上,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問道。而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二維材料。 已知的二維材料有成百上千種2004年,憑藉粘在膠帶上的石墨殘片,安德烈·海姆和他的博士後康斯坦丁·諾沃索洛夫分離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二維材料——石墨烯,並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獎。
  • 「石墨烯之父」:新材料石墨烯應用前景廣泛
    歐惠蘭 攝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作了主題為《石墨烯材料的平面結構》的大會報告,以詳細的數據介紹了2D晶體更具優異的性能。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是凝聚態物理學、介觀物理學和納米技術的專家,2010年,因石墨烯研究的成就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現在世界上還存在著很多2D材料,等待我們去研究和發現,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展可用的二維材料的範圍。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然而,材料領域的一大特點是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目前來看,我國新材料產業依然有不少短板,一些核心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如何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新材料創新高地,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高層論壇在西安召開。論壇根據最新研究熱點和地區特色設置若干分論壇,所有報告均為邀請報告,具有極高的前瞻性和引領性。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針對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特別是後摩爾時代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研究探索超越摩爾定律的新規律,提出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發展新途徑,成為微電子技術領域研究的關鍵核心問題之一。從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成為必然。
  • 鉿基氧化物材料有望成為未來晶片的選擇?
    針對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特別是後摩爾時代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研究探索超越摩爾定律的新規律,提出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微電子集成電路技術發展新途徑,成為微電子技術領域研究的關鍵核心問題之一。 從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成為必然。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在晶片行業我們國家因為在相關方面的技術和人才積累較少,所以和世界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晶片行業是一個需要技術底蘊的,短時間想要追上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另一方面摩爾定律也開始放緩,越來越接近天花板,探索新材料晶片已經成為了全人類共同任務。
  • 晶片革命:二維材料顛覆傳統計算架構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的周鵬()團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綜述文章,題為「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 technologies」,該篇文章從感知型計算和推理型計算兩個角度,聚焦總結了二維材料應用到矩陣計算和邏輯計算當中的方法和潛力,同時指出了二維材料和傳統材料在未來計算晶片中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 國產晶片材料的黃金十年到了!十四個核心材料看懂晶片製造【附下載...
    ,半導體材料進口替代將成為必然趨勢,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未來成長空間巨大。>主要作為高功率半導體材料,通常應用於汽車以及工業電力電子,在大功率轉換領域應用較為廣泛。在實際應用中主要的粘結技術包括銀漿粘接技術、低熔點玻璃粘接技術、導電膠粘接技術、環氧樹脂粘接技術、共晶焊技術。環氧樹脂是應用比較廣泛的粘結材料,但晶片和封裝基本材料表面呈現不同的親水和疏水性,需對其表面進行等離子處理來改善環氧樹脂在其表面的流動性,提高粘結效果。
  • 「鈷」榮登新一代半導體導線材料之王,挑起續命摩爾定律重任
    以半導體為根基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助力下不斷引爆,但眼見摩爾定律瀕臨極限,新材料的革新勢必再上一個階梯。從 1997 年 IBM 以「銅」取代「鋁」後,二十年後的今天,屬於「鈷」的時代在半導體產業正式登場,將挑起產業轉折點的跨時代任務!
  • 看懂未來!浦江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報告聚焦軟體機器人、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神經形態晶片和類石墨稀二維材料五大前沿技術,並分別形成子報告,以科技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從發展歷程、觀點與碰撞、競爭與合作、未來展望四個維度深入展開,對各前沿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技術發展尚需解決的問題和未來方向,討論了全球背景下開放合作對於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我國在各個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建議。
  • 濺射靶材:晶片製造材料王者
    例如,超高純鈦屬國家戰略性新材料,長期以來只有美國霍尼韋爾、日本東邦和大阪鈦業3家公司能生產,並對我國嚴格限制出口。國內市場競爭方面,濺射靶材的準入門檻較高,行業的龍頭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先發優勢。半導體晶片製造企業對靶材合格供應商的認證過程非常漫長和苛刻,一般至少需要2-3年以上。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碳材料在人類和科技發展史中作用舉足輕重,特別是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碳點、金剛石、碳纖維等新型碳材料的飛速發展,帶來全新的科研領域、技術探索和應用拓展,在新材料的創製、性能、改性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進展。碳材料產業發展藍皮書簡要介紹上述碳材料的產業發展概況,釐清國內外科研和技術動態,為碳材料行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溫故而知新,致敬每一位碳材料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