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聯合發起的「全球環境」專題在中國國家會議中心309B會議室舉行。該論壇由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政策辦公室的委員張金華和中國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教授、科學技術委員會出版組的聯合主席劉闖共同主持。
首先,張金華介紹了第六屆全球環境展望報告GEO-6。他指出,全球環境展望報告GEO-6是一份對亞太地區的區域評估報告。當今的區域主題涵蓋城市化、資源效率、環境變化及有關的健康風險等方面。隨著亞太地區特大城市的增多,土地汙染、淡水汙染、空氣汙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頒布了多項重要政策來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張金華談到,這些政策具體包括多角度、可持續化的環境監測,加強國家間、區域間在氣候、空氣品質和其他環境問題的聯動合作,提倡更多可持續化的生產可持續化的消費模式等。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中心的主任Robert Chen對追蹤環境性能的常用指標及驅動力進行了介紹。他認為,指標體系對事物監測和決策起著重要作用。在報告中他特別談到,可持續化發展目標(SDGs)是更加綜合的指標體系,包括17大項,169小項,覆蓋了人類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
另外,中國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院長,中國科技部全球生態系統及遙感監測項目主任廖小罕基於我國的年度數據,介紹了全球生態系統及環境監測。在背景中,他對當前全球生態系統現狀進行了梳理,其中環境變化、水源短缺、多樣性減少都是當前的關鍵問題。副院長廖小罕著重介紹了當前的地球環境監測技術及我國的發展現狀,其中包括GEOSS、GEOARC、Globe land 30和 GLASS等,值得一提的是GEOARC能夠支持全球變化研究及國家間的合作。
除此之外,來自中國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劉闖教授對全球變化的數據出版、發布及分享進行了全方位的闡釋。還有多位來自國外的專家教授圍繞「全球環境」的議題從各個方面做了報告。
通訊員:王竟凱
攝 影:柳相宇
編 輯:胡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