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年的距離在宇宙天體之間微不足道,天體之間的距離能達到上百億光年。但對於我們來說,一光年的距離能將我們難倒,旅行者一號作為速度最快的飛行器,至今還沒有飛出太陽系。
愛因斯坦藉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觀點,物體在高速運動時,其本身的能量會增加。速度無限趨近於光速時,能量將達到最大值。這就揭示了一個道理,再不起眼的物體,當它的速度夠快時,它就能擁有強大的能量。舉個例子,一米高的地方扔下個雞蛋,結果是雞蛋破碎。從100米高的地方扔雞蛋,它能砸穿鋼板,這就是能量的差距。
物體想擁有能量,就要提高速度。有道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自己的速度夠快,就能輕而易舉地擊敗敵人。這話放在宇宙中也一樣適用,速度夠快,能量就大,不要說毀滅行星了,毀滅恆星都能做到。而在宇宙中談速度,那就繞不開光速。在已知的世界中。光是速度最快的東西。
而且依據我們現有的科學理論,光速就是速度能達到的最大值,超光速現在還是理想中的的東西。光運動一秒就是9.46萬億千米,換算一下,光速是每秒30萬千米。也因為光速傳播的距離足夠遠,光年這一概念應運而生。表面上看它是時間單位,其實是衡量宇宙天體之間的距離長度單位。
在科普書籍中,經常能看到某個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從A天體到B天體要多少光年。看多了我們都覺得這光年不是很長,其實不然,1光年的距離,憑我們現在的科技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著名體育運動員博爾特擅長短跑,他的100米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即使這樣,他的速度也只有每秒10米。以這樣的速度,1光年需要跑3000萬年。整整3000萬年啊,要知道我們人類誕生的時間才不過幾萬年,真正發展出文明才只有幾千年的時間。
科學家們也對這樣的速度感到絕望,但是他們依然在努力,火箭不夠快,就製造出新型的飛行器。把速度再提高一點,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提高,我們才製造出了旅行者一號。沒錯,旅行者一號是我們製造出來的速度最快的飛行器,它的速度是每秒鐘17.043公裡。飛一光年的距離,需要一萬多年的時間。這速度對比光速不值一提,但關鍵就在於它超過了每秒16.7公裡。
這個數字是太陽的逃逸速度,也叫第三宇宙速度。超過了它,就代表飛行器擁有了飛出太陽系的能力。截止到2019年,旅行者一號距離太陽達到了200多億公裡,它已經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位置。但是這和科學家的估算情況有出入,原本的計劃是旅行者一號在2012年8月的時候就飛出太陽系了。
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太陽系的邊緣徘徊。科學家懷疑它進入了奧爾特星雲裡,也許是受到了磁場的影響,它的速度變慢了,所以到現在都沒有飛出太陽系。很多人都不知道飛出太陽系的意義,飛出去就意味著我們有希望打破太陽系這個囚籠,飛出去就意味著只要製造出速度超過旅行者一號的飛行器,我們就能去更遠的地方。
這對科學家們來說,是做夢都想完成的事情,這是他們畢生的追求所在。飛得更快更遠,我們才能出去,去到另一個嶄新的世界。光速不應該成為限制我們的條件,我們要想辦法打破它。實在不行的話,我們也要另闢蹊徑,比如空間穿梭。將兩個不同的空間連接起來,實現空間穿梭,這也是超過光速最有可能的辦法了。科學家目前正積極探索蟲洞的存在,依據相對論,蟲洞就是空間穿梭的門戶,找到它也許就能洞悉空間穿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