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學的時候,學校會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除了測試雙眼的度數外,還會讓我們看色盲檢查圖,測試我們辨認顏色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能影響學生的辨色能力的因素由於什麼嗎?我告訴你,其中就有我們天天使用的教室照明的原因。
教室照明是否達標,需要考察六個指標:照度、色溫、藍光危害、眩光度、光頻閃、顯色指數。其中教室照明的顯色指數就能影響到學生的辨色能力。
顯色指數是衡量一個光源對物體本來顏色顯示能力的指標。太陽光對物體的顯色能力最理想,視為基準光源,被作為參考標準。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將太陽光的顯色指數定為100Ra,並規定了15個測試顏色,用R1-R15分別表示這15個顏色的顯示指數。光源的顯色性好不好,就是看它在這15個得分點的分值。不同的場景,對於光源顯色指數的要求不一樣。從保護視力的角度來看,使用的燈具的顯色指數需要大於80Ra。下面是顯色指數與需求列表。
90-100Ra:需要色彩精確對比的場所;
80-89Ra:滿足色彩正確判斷的場所;
60-79Ra:滿足中等顯色性的場所;
40-59Ra:對光照顯色性的要求較低,色調單一的場所;
20-39Ra:對光照顯色性無具體要求的場所。
《中小學學校教室採光和照明衛生標準》中指出教室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小於80。兒童的學習用品以及課本色彩豐富,所以對教室照明的顯示指數要求達到優以上,尤其是在美術、化學、手工等對色彩要求敏感的專業類教室,過低的教室照明顯色指數影響學生眼晴對物體色彩的識別,使物體不能呈現出其真正的顏色,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會導致辨色能力的下降和衰退,造成學生的色盲色弱等嚴重的視力問題和眼部疾病。
事實證明教室照明顯色指數越高,學生區分物體各種顏色越是輕鬆,若長期在顯色性很差的光源下,人眼的錐狀細胞敏感度也會降低,大腦辨別事物時會有意無意地更集中精力,花更多的時間,容易帶來眼疲勞,甚至引發近視。而且教室照明低顯色性下,有色差,也容易讓學生心情產生壓抑感。
顯色指數過低也是教室照明存在的普遍弊病,大部分教室採用的螢光燈和普通LED燈具顯色指數在70左右,即損失了物體本來顏色的30%左右,未能達到教室照明的標準。為什麼有的燈具的顯色指數的差距會這麼大呢?得給大家普及一下光學基礎知識。我們通常看到物體的顏色,實際上是太陽光照射到該物體表面以後,一部分光普被吸收,一部分光普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光譜顏色就是我們看到的顏色,若光譜全被吸收,看到的就是黑色;若光譜都不吸收,看到的就是白色。
所以光源的顯色指數與光譜的分布有關,越接近自然光的光譜,顯色指數越高,也就是說要提高人造光源的顯色指數,就要添加相對自然光所缺少的光譜。而普通的LED燈具多數用晶片發藍光與螢光粉發出的黃光組成了白光,這種白光缺少了紅光譜、橙光譜、綠光譜、青光譜和紫光譜,所以顯色性能差。由於生產成本問題,市場上很多 LED 燈具的 R9(飽和紅色) 值大都是負數。
具了解,啟辰教室照明系列LED燈具是專門為教室照明定製的,在生產材料上投入充足,使LED教室燈和LED黑板燈的光源的光譜更連續完整,更接近自然光,顯色指數可高達90以上,遠超國標,忠實的還原物體顏色,保護學生的視力。
(註:本文內容和素材來源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