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
足球從娃娃抓起——這是中國足球讓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口號,但多年以來,收效差強人意。
作為足球國家綱領的《足改方案》公布,全社會為之一振,原因之一便是將這一口號納入了執行計劃,體現在《足改方案》關於「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闡釋。昨日,我們走訪成都一所準足球特色學校,觀摩了該校一節別開生面的足球課,並強烈感受到了校園足球所萌發的勃勃生機。
這是一所足球冠軍學校。他們的小球隊在央視「誰是球王」民間爭霸賽上,奪得西南賽區亞軍。而此前更是以十幾輪全勝的戰績,從67支小學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成都賽區娃娃組的冠軍。
這還是一所誕生了國門的學校。中國五人制足球國家隊的守門員馮曉宇,他的基本功便是在這所學校打下的。更為讓記者感觸的則是這所小學濃鬱的足球氛圍:自編足球教材,自創足球健身操,操場四周有數十個開放式球框,隨時可以拿上球踢上一腳……
這就是成都市雙林小學,將足球視為傳統的準足球特色學校。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特意觀摩了該校四年級八班的一節足球課,或許在這裡可以窺見「足改」帶來的美好前景。
足球,在這裡快樂生長/
記一節小學足球課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中小學校園足球教材》尚未到位,中小學的足球課怎麼上?有著深厚足球傳統的雙林小學,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創足球操,抱著足球動起來
短袖,短褲,長襪,釘鞋。當天室外溫度最低只有12攝氏度,站在身著白色校服的方陣中,幾個足球小將的裝扮格外引人注目。原來,他們是班級隊的球員。因為多次參加五人制校園足球聯賽,他們更喜歡穿著自己的戰袍戰靴上足球課。10歲的陳奎霖穿著41號的球服,臉蛋通紅,卻笑著說「一點也不冷」。
「注意力集中,都活動起來!雙手伸直,持球抱緊,跟上節奏,眼睛注視著足球。」有的小同學動作不到位,足球專項老師趙旻川一邊叮囑足球操的動作要領,一邊在方陣中糾正動作。「與普通的健身操相比,這套足球操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融入了發邊線球、左右腳撥球等足球比賽動作,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對足球的感覺,掌握控球能力。」趙旻川說。
在雙林小學,最特別的設計是操場四周數十個開放式球框。你若喜歡,隨時可以拿起一個足球踢上一腳。而最壯觀的場景莫過於每天上午的課間操,2000多名小學生在各班領隊的代領下,齊跳足球操。許多老師也站在隊伍最後,扭動身體,活動腰背,舒展筋骨。
足球有趣味,孩子們才會喜歡
兩遍足球準備操之後,趙旻川帶著學生溫習上節課的內容——原地踩踏球。而後的新內容則是對牆推射。孩子們圍成一個圓圈,趙旻川站在圓心講解動作要領——擊球部位、力度、準確性。他站在距離圍牆5米開外的位置,腳弓繃直,做射門動作,足球每次都準確地擊中牆面同一點。示範動作之後,學生們對著牆面一字排開練習,「砰砰」之聲隨即響成一片……
距離下課還有15分鐘,四年級八班小學生10人一組,做起了「踩踏球接力遊戲」。十米開外的呼啦圈內放著一隻足球,每個隊員跑到圈裡原地踩踏球10下,返回,下一個隊員出發。「加油,快跑!」有孩子在幫忙數數,更多的孩子在吶喊助威,歡聲笑語灑遍球場。贏的一隊收穫同學們的掌聲,輸的三支隊伍則要完成10次下蹲動作作為懲罰。
「先做遊戲,再學技術、戰術。」這是趙旻川的授課思路。雙林小學的體育老師們根據每個年級孩子的體質特點,設計了一整套足球遊戲,比如二年級玩「青蛙過河」「趕豬進圈」,五年級玩「鵲橋相會」「貼鼻子」。趙旻川說,對低年級小朋友以遊戲為主,等到了中高年級,他們才開始學撥球、運球、射門等技術。只有足球有趣了,孩子們才會愛得起來。
●《足改方案》關鍵詞之
校園足球>>>
發揮足球育人功能。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
在方案中有兩條數據性的條文,尤為醒目:
其一,推進校園足球普及。各地中小學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加大學時比重。以扶持特色帶動普及,對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的中小學重點扶持,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有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其中開展女子足球的學校佔一定比例。完善保險機制,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後顧之憂。
其二,擴充師資隊伍。通過培訓現有專、兼職足球教師和招錄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教練水平,鼓勵引進海外高水平足球教練。到2020年,完成對5萬名校園足球專、兼職足球教師的一輪培訓。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專業教育,為退役運動員轉崗為體育教師創造條件。
●小記國門
小學一年級就顯露出運動天賦
1997年,馮曉宇在雙林小學讀一年級,時任班主任吳順全對他記憶猶新。吳順全回憶,馮曉宇的運動天賦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看出端倪:身體素質好,奔跑速度快,接受能力強。體育老師教授一個新的動作,別的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不得要領。馮曉宇往往只需付出二三成努力,就能快速掌握技巧,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幾乎每年都要回到母校探望老師。2014年2月,馮曉宇回來看望老師,恰好足球校隊小成員正在操場上集訓,他上前示範了幾個移動、接球、撲球的動作,小隊員們掌聲雷動。體育老師趁熱打鐵:「如果你們向他一樣不怕吃苦,堅持訓練,就能取得好成績,甚至踢進國家隊。」
足改,帶來歡欣鼓舞/
熱愛足球是雙林小學的傳統,足球也因此被列為該校的重點項目。幾十年來,校長几經更迭,學校依然堅持開展課餘足球訓練,將足球納入體育課,「足球熱」經久不衰。
2013年,雙林小學榮獲了「中國足球發展試點城市定點學校」的榮譽。足球運動在雙林小學呈現金字塔形式的發展,高水平的隊員代表學校參加各級別比賽屢屢獲得好成績,成為區域的領頭羊。2015年1月,雙林小學申報「足球特色學校」,旨在普及足球運動,提高競技水平,堅守足球傳統。
《足改方案》16日正式公布,「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成為改革的關鍵詞之一。消息傳來,雙林小學分管體育的副校長吳順全歡欣鼓舞,他對體育老師們說:「校園足球的春天來了,這次改革力度空前,大家可要抓住契機,爭取再培養幾個馮曉宇!」吳順全所說的馮曉宇,是中國五人制足球國家隊的守門員,畢業於雙林小學。
在吳順全看來,讓足球走進校園,不僅是為足球人才奠定基礎、培養好苗子,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以足球為突破口,全面提高學生體質,讓他們養成熱愛鍛鍊的好習慣。每年一屆的校園足球聯賽,自編足球教材,自創足球操,加大足球課在體育課中的比重,這些措施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足球。
末了,吳順全不無感慨地說,不管政策怎麼變,校長怎麼換,雙林小學喜歡足球的傳統不會變。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曾潔
攝影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