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研發出人力發電腕力球 運動中可發電

2020-12-05 央視網

島內研發出人力發電腕力球 運動中可發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1日 13:55 來源:

    加了磁鐵和線圈的腕力球,接上USB插頭連接電池充電器,就可邊運動、邊發電。(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7月31日電 島內虎尾科技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人力發電腕力球」,使得人在運動練腕力的同時,還可以人力發電。大約運動30分鐘,就可以充滿4顆3號電池的電量。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這項研發成果是虎尾科大機械與機電工程所副教授李興生,指導研究生許一月共同研發。這項創新研發成果,還獲得今年全臺大專生創新設計實作競賽金牌獎,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許一月表示,人力發電腕力球的發電方式,和手搖手電筒非常類似。使用時,只要用力旋轉或晃動經過改裝的腕力球,球體內兩側的強力磁鐵,就會切割殼體外的線圈,產生電磁感應,並產生電流傳至充電電池。這項研發成果如果能大量應用,將可大幅減少一次性電池用量,成為「舉手之勞作環保」。

    許一月說,包括數字相機、數字攝影機、MP3、手機等,只要可以經由USB充電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用人力發電腕力球充電。

責編:王京

相關焦點

  • 島內研發出人力發電腕力球 運動中可發電(圖)
    島內研發出人力發電腕力球運動中可發電(圖) 2007年07月31日 17: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Q20智能腕力球,開啟握在手心裡的健康!
    針對傳統機體健身市場領域對於手部和腕部健康鍛鍊的關注缺失及產品匱乏,75派品牌特此研發上市了新品----智能腕力球Q20,簡直是手殘黨們的福音啊!日常生活中腕部和手部的損傷現象十分常見,造成的危害人們又往往並不自知。如長期握筆伏案、長期抓握手機或滑鼠又未進行適當指節鍛鍊的話,長此以往便會形成手指關節的變形和酸痛,不僅影響形體美觀也會造成指關節勞損。
  • 李寧腕力球使用方法
    李寧腕力球感受高速旋轉帶來的肌肉衝擊鍛鍊手腕力量緩解滑鼠手、手機黨等長期使用手腕出現的僵硬酸痛問題李寧腕力球啟動的使用方法(如下圖所示)1、雙手大拇指輕按球心沿箭頭方向推動,推至阻力比較大,球心無法再往前推,2、雙手大拇指迅速放開球體,將球交由持球手轉動,3、腕力球啟動後,持球的手感覺到球心轉動產生的離心力,跟著力的方向
  • 豐田車內人力發電專利 運動環保用愛發電
    聽上去是不是非常的運動環保?  豐田這項專利技術在座位前安裝了曲柄,曲柄連接發電機。當乘客坐上座位的時候,乘客可以使用手搖或者腳踏的方式來對電動汽車進行發電。  仔細想想還是挺靠譜的,坐在汽車上還能體驗單車般的駕駛樂趣,健身房般的設備體驗。最重要的解決了電動車在路上沒電癱瘓的難題,你想想,坐在車內蹬腳總比在車外推車要來的舒服吧。
  • 想要全方位鍛鍊小臂肌肉,提升握力,試試腕力球,好玩又高效
    腕力球腕力球的原理是利用內部的陀螺儀,在慣性定律和角動量作用下持續旋轉,從而產生強大的力量,使手腕、手臂在對抗下處於自主運動狀態。腕力球能練出發達肌肉如何進行腕力球的鍛鍊腕力球的啟動需要通過外力先讓內部的陀螺儀旋轉起來,然後再通過手腕的轉動來逐步提升轉動的速率,因此腕力球也分為繩子啟動和自啟動兩種。
  • 新流行「腕力球」,無需用電,隨時隨地可減壓
    新流行「腕力球」,無需用電,隨時隨地可減壓經常玩它不僅能夠減壓、提高注意力,還能有效鍛鍊上肢肌肉群,促進血液循環,鍛鍊左右腦,消除「滑鼠手」。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問:腕力球是個什麼東西?它可不是老年人在手掌上把玩的健身球,更不是武林高手使用的「鐵膽武器」。腕力球是一款類似掌上陀螺的小玩意,被譽為「世界上最快的人工動力裝置」,主要原理就是在慣性定律下產生能量從而練習腕力和臂力。不同於其他腕力球,這款腕力球是不需要傳統的「拉繩」來啟動的。
  • 摩擦摩擦就可以發電,浙大一項研究在紙上畫出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的...
    這些物品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可再生和環保的電池為這些設備供電。隨著運動手環等更加輕巧的可穿戴設備的風靡,為它們持續提供高效、清潔和可持續的電能是亟需解決的難題。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朱智源博士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新型的X型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
  • 中國再出新型發電裝置「地熱發電」,乾淨、無汙染,不遜於三峽!
    我國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著手開發利用其他能源發電,如今我國成功的發電方式有水利發電,三峽水電站就是水利發電的代表項目,這一項目的建成在全世界彰顯了我國的能力。除了水利發電,我國還研發了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一系列發電裝置。
  • 外觀就像迪斯可球,以複眼為靈感的球形太陽能發電效果增101%
    昆蟲的複眼是由多顆「小眼」組成,數量從數百到數千都有,這些小眼睛讓螞蟻、蒼蠅等昆蟲擁有超廣視野與快速偵測運動的能力,而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就從大自然獲得靈感,想提高太陽能板的捕光能力,研發外觀神似Disco彩球的球形太陽能,更聲稱發電效果比一般的2D太陽能電池還要多101%。
  • 減壓、鍛鍊,一舉兩得——雲麥腕力球體驗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雲麥腕力球包裝內依然十分簡潔,包裝內除了腕力球外,還包含有腕繩帶和說明書。因為腕力球在高速運轉時最高可以產生幾十千克的離心力,所以腕繩帶的配置還是十分必要的。不過雲麥腕力球使用說明十分簡潔,初次使用則需要一個小小的專研過程。
  • 國防科大研發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記者謝櫻、席敏)記者14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博士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給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尚建忠、羅自榮教授團隊研發的波浪發電技術瞄準了這一緊迫的現實需要,多年來致力尋求波浪發電的技術突破。記者看到,團隊研發的發電裝置主要由水面浮體和水下波浪能自適應吸收器構成。水面浮體能夠捕獲波浪的升沉運動,吸收器則將升沉運動轉換為電能。吸收器可將傳統波浪能發電裝置的三次能量轉換減少到二次轉換,大大提高了效率。
  • 英國研發新型發電裝置 你的膝蓋活動也能用來發電
    N焦淳樸摘自《城市商報》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他們研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裝置,可利用人們走路時膝蓋的活動來發電,能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 目前研發出的原型裝置發電功率約為2毫瓦,但在進一步改進後,其功率可超過30毫瓦,這足以為一些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如心率監測器、電子計步器和新型GPS定位設備等。
  • 方糖大小可發電490mW,美大學振動發電技術提高輸出1000倍
    【新聞連結】 弗勞恩霍夫光通量2090lm的LED燈泡,將 GaN用於控制電路 松下有機EL照明的發光效率超過130lm/W 日產新技術,可直接觀察鋰離子電池的電子運動 用SAW元件分離輸入輸出,從反射率推斷傳感器狀態變化
  • 國防科大研發出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記者日前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為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上世紀70年代,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延續至今。近年來,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
  • 豐田與本田合作研發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 可在自然災害中供電
    據外媒報導,豐田汽車公司(豐田)與本田研發有限公司(本田)將合作打造一個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Movinge,其中將包含一輛可以攜帶大量的氫燃料的燃料電池巴士、可攜式外部電源輸出設備以及可攜式電池。
  • 颱風吹得島內鬧電荒 民眾要求蔡英文趕緊"用愛發電"
    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29日因颱風來襲倒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31日呼籲大眾節電,國民黨發言人李明賢諷刺,「用愛發電大隊」可以上工了!圖為2015年3月14日臺北市廢核遊行,出現「用愛發電」標語。(臺灣「中時」報系資料圖)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臺灣花蓮縣「和平電廠」輸電鐵塔29日因颱風「納沙」來襲而倒塌,致島內減少130萬千瓦供電量。臺灣電力公司坦承,本周進入「紅燈」限電警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央社」報導,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今(31)日表示,行政機關中午時段關閉冷氣、改吹電扇 ,帶頭節省用電量,預計為期兩周。
  • 科學家首次研發出二氧化碳礦化發電技術
    12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其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利用二氧化碳直接發電的新礦化反應及化學原理。  他表示,這是國際上首次開發出二氧化碳礦化發電的CMFC(二氧化碳礦化燃料電池)新方法和技術,攻克了將二氧化碳作為潛在低位能源來直接發電的世界性難題。  如今,人類能源需求與二氧化碳減排的矛盾,成為全球性難題。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為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也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可再生能源技術是實現全球能源低碳供應的關鍵要素。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分布一般比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
  • 玉山一農民發明波浪能發電裝置
    玉山訊 利用波浪能發電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直都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如今,玉山縣36歲的農民魏羽松研製出利用水波浪能量發電的設備。9月26日,魏羽松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美國研發可穿戴發電器 用人體與環境溫差發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        【科技訊】11月24日,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可穿戴再生發電器,利用人體與環境的溫差產生熱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可以為智能穿戴裝備充電,這款黑科技很有趣,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