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與本田合作研發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 可在自然災害中供電

2020-12-05 自動化新聞網

   據外媒報導,豐田汽車公司(豐田)與本田研發有限公司(本田)將合作打造一個移動發電/

電力

輸出系統——Movinge,其中將包含一輛可以攜帶大量的氫燃料的燃料電池巴士、可攜式外部

電源

輸出設備以及可攜式電池。此外,兩家公司將開始隨時隨地演示測試該系統的電力供應能力。

 

圖片來源:豐田

 

  當電網在颱風和暴雨等自然災害中被破壞時,家庭和避難所的電力供應也會中斷。為解決該問題,豐田和本田將結合雙方的技術,打造一個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並進行該系統的電力輸送示範測試。Movinge可以移動,因而可用作「自由階段」(phase-free,不僅可在正常時間,而且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相同產品和服務的概念)系統,既可在發生災難時,為受影響區域供電,還能夠在正常情況下供電,用於常規使用。通過此次示範測試,兩家公司將可以確認人們的實際需求,並驗證該系統的可用性。

 

 

圖片來源:豐田

 

  Movinge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將包括:1、豐田CHARGINGSTATION燃料電池巴士;2、本田PowerExporter9000可攜式外部電源輸出設備;3、本田的兩款可攜式電池:LiB-AIDE500和本田移動電源包(HondaMobilePowerPack,MPP);4、用於MPP的本田移動電源包充電&供應概念充電器/放電器。

 

  CHARGINGSTATION燃料電池巴士配備了所有的設備,可直接開往目的地,而Movinge會在此地供電。更具體地說,可攜式外部電源輸出設備和可攜式電池將從燃料電池車中提取電力,燃料電池車作為電源,為電器提供電力。

 

圖片來源:豐田

 

  CHARGINGSTATION燃料電池巴士基於豐田的燃料電池巴士而研發,加裝了兩倍多的高壓氫氣罐,大大增加了所攜帶的氫氣總量,讓CHARGINGSTATION具備高輸出大容量發電能力(發電量為454kWh,最大電力輸出功率為18kW)。在自然災害中電力供應中斷時,此種大容量電力能夠讓Movinge在避難所等室內領域供電,還能夠通過將CHARGINGSTATION發的電存儲在大容量可攜式電池(本田移動電源包和LiB-AIDE500)中,即通過PowerExporter9000可攜式外部電源輸出設備將本田移動電源包和LiB-AIDE500的電力供應給汽車內部。

 

  此外,CHARGINGSTATION燃料電池巴士還提供了一個供人們小睡的空間,不僅可以作為一種交通工具,還可以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用作人們休息的地方。

 

  兩家公司將通過與滿足必要條件並願意合作測試市政單位和企業,在多種用例中合作,以驗證該Movinge移動發電/電力輸出系統作為一個自由階段系統的有效性。

相關焦點

  • 【乾貨】本田的FCV:為實現氫氣社會而開展的研發及展望
    此外,下一代汽車削減CO2排放的可能性如下: (本田估算) 可再生能源發電產生的電力驅動小型BEV:CO2零排放 利用太陽能將水電解為氫氣與氧氣,驅動FCV 「FCX Clarity」:CO2零排放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銷量的2/3替換為PHV、HV、FCV以及BEV等零排放車輛
  • 究竟有何不同 豐田/本田混動系統解析
    汽車界自從有了豐田與本田這對冤家便一直就沒有安寧,在新能源車型上必然也不會例外,豐田的混合動力系統以及本田IMA看似都是汽油機結合電機來輸出動力減少油耗,但是其內在卻並非相同,其實豐田混合動力也有自己的名字為THS系統只是我們不常說到,因此今天我們就深入淺出來了解一下THS和IMA看看誰的系統更加優秀。
  • 豐田混動好還是本田混動好,哪個更耐用,節油
    豐田THS混合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混」清晰,行星齒輪混合系統幾乎是市場平順性最好的混合系統,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合系統,行星齒輪組做動力分流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同時分配給傳動系統和發動機,當然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動力也可以同時合併驅動車輪,由於行星齒輪組的特性,整個動力分流過程非常順暢
  • 本田第三代iMMD技術究竟有多強?網友:豐田也要禮讓三分
    厚積薄發的本田在市場的消費主流影響下,其混動技術也更新迭代到了第三代的iMMD,在混動效能上更是有著堪比豐田THS混動系統的實力,深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由此可見本田的技術狂人的稱號並非是浪得虛名。在本田混動技術的發展過程中,iMMD混動系統在本田混動技術的戰略布局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海外媒體怎樣「描述」本田iMMD系統
    編者按:前兩天駕仕派特約撰稿人韋陀為大家簡要對比了本田i-MMD與豐田THS這兩套混動系統,回顧:一文辨明本田i-MMD與豐田THS的優劣差別|技術會客室,今天再來看看海外知名媒體Green Car Reports(新能源汽車報告)對本田iMMD系統的評價(本文節選編譯Green Car Reports《本田那套iMMD系統強在哪裡
  • 技術解讀:長城檸檬混動DHT真能撼動豐田/本田的地位嗎?
    提起優秀的汽車混動技術,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豐田THS還有本田的i-MMD了,這兩家不僅產品深得人心,技術上確實領先全球。可要說起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技術,除了BYD搭得上加速超快的標籤,似乎找不出其他更具特點的技術來。
  • 這是一篇技術流文章,本田IMMD混動技術相比豐田混動如何?
    以至於混動界有一句話「混動系統分為豐田雙擎和其他」,的確是這樣,豐田的混動系統其他車企只有追趕的份。而本田的混動系統則完全不一樣,本田的混動系統更像是增程式電動車模式(理想ONE也是採用增程式驅動),採用的是串聯混動。
  • 混動技術哪家強 本田i-MMD VS豐田THS II
    [搜狐汽車 技術解析] 一直以來,石油是日本比較稀缺的一個資源,因此混合動力技術是他們這麼多年來致力研發的一項課題。這段時間豐田新一代(第四代,以下簡稱新一代普銳斯)的普銳斯已經初露端倪,據說將在明年上市,這和本田混合動力版雅閣的上市時間大致一樣。
  • 分布式發電技術及和它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和Sq的排放量很少;④小型高效,可提高供電可靠性;⑤低噪音、電力質量高:⑥適應負荷變化的能力強;⑦燃料電池可使用的燃料有氫氣、甲醇、煤氣、沼氣、天然氣、汽油、柴油等;⑧模塊化結構,擴容和增容容易,建廠時間短;⑨佔地面積小於1 m2,kW;⑩自動化程度高,可實現無人操作。2。
  • 豐田THS混動PK本田iMMD,技術成熟還性能出眾,到底值不值得買?
    作為混合動力的代表,豐田THS和本田iMMD絕對排得上號。通過這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兩田」的混動技術。本田的這套iMMD混動系統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搭載了2.0升阿特金森汽油機,配合一個驅動電機和一個發電/啟動電機。
  • 基於離網式發電系統的可再生能源基站解決方案
    一般說來,完整的解決方案主要由太陽能控制器、太陽能方陣、風能發電機、氫燃料電池四個系統組成,可應用於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各類3G基站。 太陽能控制器是各種可再生能源基站的系統控制核心,在艾默生的系統中集成了自主研發的SunnySure系列太陽能控制器。
  • 新國大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型發電裝置,利用陰影效應為電子設備供電
    而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穎的發電方法——利用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光學效應來發電,從而將陰影扭轉為積極的形象。這一新穎的概念開闢了一種供電新途徑:在室內照明環境下產生綠色能源為電子設備供電。
  • 淺析|本田第三代i-MMD系統,探尋混動雅閣省油的武功秘籍
    從上圖可以看出,發電機和驅動電機同軸安裝,通過空心軸分別與發動機和電機輸出軸進行連接;發動機通過輸入軸與離合器連接;驅動電機直接與電機輸出軸相連;離合器輸出軸和電機輸出軸在動力輸出軸處通過齒輪相連,實現扭矩耦合成功將動力傳遞到車輪上。
  • 混動系統的「後浪」,本田immd混動真的已經超越豐田混動了嗎?
    在汽車界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但是現在,這句話可能要換一下了,世界上有三種混動,一種是本田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本田混動作為後起之秀,已經在燃油經濟性、駕駛感受、生產成本上趕上並且超過豐田混動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3kW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近期,該研究團隊聯合浙江省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研發團隊大力推進鋁燃料電池的工藝開發和工程樣機研製,成功研製出能量密度高達545Wh/kg、容量達130kWh的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見圖2),該系統由6個10單元電池串聯電池堆的陣列組成。測試結果表明,50A電流放電功率可達到3000W,峰值功率預計可高達4800W(見圖3)。
  • 豐田rav4油電混動有哪些優缺點?值得購買嗎?老司機做了分析!
    如果MG1電機發的電力不能滿足MG2電機的需要,則由電池組來彌補。如果汽車已經達到了所需的速度,MG1電機的發出的多餘電力則為電池組充電補充電力。總結一下就是豐田的E-CVT可以通過協調動力分配形成」無級變速「,同時還可以協調內部的動力形成無縫連結。這也許就是豐田把這個變速箱起名為」ECVT「的原因。
  • 李建秋:燃料電池系統中的電力電子問題
    電力電子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其技術進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邁進。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建秋發表演講。現場實錄如下:   尊敬的陳清泰理事長,尊敬的丁榮軍院士,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有這麼一個機會給大家匯報在燃料電池系統中的一些電力電子的問題。我的報告大概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燃料電池系統的組成。
  • 本周車訊Top10 |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
    昆蟲複眼的優勢包括對光敏感以及可以探測移動的物體等等,這得益於昆蟲的眼睛由成千上萬的單眼組成,而且每一個單眼都可感受到光線。因此,技術人員基於昆蟲的生物學特徵研發出了人造複眼。本田與寧德時代籤電池採購大單本田將與國內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進行戰略合作,共同為本田電動車研發電池。並且本田將於7年內向寧德時代購入總計56GWh容量電池,裝配該電池的車型將銷往全球。
  • 美推進新一代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發
    智創新   本文作者:劉海英  美國能源部15日宣布,將投資7200萬美元用於推進新一代高溫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研發。  聚光太陽能發電是光伏發電技術之外另一種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技術。該技術使用反射鏡將陽光聚焦並轉化為熱能,推動汽輪機運轉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