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個人解讀(上)

2021-01-10 老貓和電影

最近發了幾集網飛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的不同故事剪輯視頻,由於有些劇集需要刪減的太多,影響到整個觀看感受,就沒有發布出來。在這裡也將這部劇十八個故事做個總結,可能有劇透嫌疑,請諒解。

以下解讀僅代表個人觀點,並非人人如此,不喜勿噴。

第一集《桑尼的優勢》

個人感覺點睛之筆在最後一句:你感受到恐懼了嗎?

前期劇情,無非就是那個角鬥場老闆,花錢讓主角輸掉比賽。但是那個老闆錯了,主角和別人不同。別人都是腦子連結魔獸,輸了比賽就輸了,而主角卻是與魔獸為一體。每一次角鬥,對她來說都是生死局,輸了就意味著死亡,這就是桑尼的優勢。因為他會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贏得比賽活下去。「我每次進入競技場,我都在為我的生命而戰,恐懼就是我的優勢。」所有人都以為主角被黑幫傷害過,仇恨才是他的武器,其實大家都錯了,他真正的武器是恐懼。在這裡,我個人的解讀:很多人把恐懼看成是一種負面情緒,甚至以為它是弱點。而影片告訴我們,恐懼才是我們真正的優勢,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影片背後也折射出,為了生命,我們應該全力以赴。不然等死亡真正來臨的時候,你求饒也沒用。而那些自身實力不行,又喜歡弄虛作假的人,下場你們都看見了。所以,「你感受到恐懼了嗎?」

第二集《三個機器人》

三個機器人雖然很話嘮,但是它們的每句話都很有意思。首先就是人類造出恐怖的武器,拿來傷害自己同胞。這在他們機器人的視角裡,一個種類,竟然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殘殺同類,想想真是諷刺。自詡為高等文明,卻讓傲慢斷送了自己,三個旁觀機器人直接戳破人類的可悲之處。如果未來世界,真像影片裡的那樣,在我看來,人類也只不過是個「聰明」的低等生物而已,卻自以為很了不起。 相比起傲慢,謙卑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萬事萬物懷著一顆敬畏之心,總是沒錯的。

第三集《證人》

開頭是一個女孩,在自家窗戶看見一個殺人犯,正在謀殺一個人,接著殺人犯也看見了她。倆人正式上演追逐遊戲,影片裡不難看出,殺人犯多次想讓她停下。可是被一個殺人犯緊追的女孩,怎麼可能停下?我們都看到了最後的結局,是女孩殺了這個追逐他的殺人犯。但是在另外一扇窗戶,又有一個人,再次看見了自己成為殺人犯,所以陷入死循環。相信每個人,看到這裡,都知道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追逐互殺遊戲。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影片裡折射出的,更像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不管是愛情,親情,友情,總會有一方想選擇逃避,而另一方卻緊追不捨。結果就是其中一方,無意間傷害了另外一方。結局就像影片裡一樣,陷入無限死循環。

第四集《機動裝甲》

這一集看似是一群農夫開著機甲,打異蟲的故事。起初我們都以為農夫們,為了保衛家園,這無可厚非。但是看到最後,你會發現他們根本不是在自己星球上,這意味著農夫們才是真正的入侵者。再看看這星球上,類似毒瘤的小膿包,好像是在訴說,這些殖民者才是病毒般的存在。 我們總以為,敵方才是邪惡的往往存在衝突的一方,都是這麼想的。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邪惡的一方!

第五集《噬魂者》

這集就是一個探險考古,然後發現怪物的老套故事。 個人解讀:影片折射出來的,就是一群人無視警告,不拿警告當回事的人,最後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對於未知的事情,我們不應該盲目冒進。別以為抓住一根稻草繩(貓),就以為抓住了救命繩。後面他們肆無忌憚,瘋狂的背後,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

第六集:《當酸奶統治世界》

此片腦洞大開,很萌很搞笑,其實主角換做誰來統治世界都無所謂,影片想講述的,並不是誰來統治世界的問題。 而是警醒那些貪功冒進,又沒有自制力的人。 片中有個很諷刺的片段,酸奶要求美國政府給它一個州,大家都在嘲笑它。當它說出中國答應給一個省的時候,馬上就把州籤給它。 酸奶給政府一個很複雜的公式,要求他們嚴格執行,有望在十年內解決債務問題。 最後政府沒有嚴格執行,失敗了。於是開始自我懷疑,並對酸奶產生依賴感,選擇去信任一個自己還未了解的存在。 結局我們也看到了,酸奶去往外太空,尋找新的地方。

起初,我以為人類是多麼有原則的種族。沒想到在利益,和生存挑戰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 影片映射出來的東西,我個人解讀: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如果其中一方,長期依賴於另外一方。一旦被依賴方突然離去,那種感覺,天都要塌了…… 包括現在許多人的畸形戀愛觀,愛ta就要供養ta,我個人認為這是錯的。愛ta就應該讓ta學會獨立,你不可能照顧一個人一輩子,如果哪天發生萬一,沒有你的ta,該怎麼生存下去?很多人抑鬱到自殺,不是沒有理由的。我知道很多人,會以各種理由反駁我的觀點。但是我仍然堅信,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是有你ta會更好,沒你ta也能過得很好。 有些主動權,你我都明白,儘管再難,也不能移交出去。 在失去那麼多以後,我們都已經變得,很難再願意去相信其他人了。

第七集:《裂縫之外》

影片中演繹的,是人類已經到達星際文明階段。擁有穿梭宇宙的科技設備,可這項科技,還並不完全成熟。主角的飛船,成了倒黴鬼,偏離了預設目的地。飛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最要命的是這裡,不僅僅只有他,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倒黴鬼,都葬送在這裡。這裡還有外形非常醜陋,內心卻很善良的異形。他給主角編織了夢境,好讓他安息長眠於此。 其實影片內容無需過多解讀,他拋出的問題,就類似於黑客帝國。 虛假的美好(紅色藥丸),和殘酷的真相(藍色藥丸)。你選哪個? 不管你選哪個,在那種環境下,最終的結果都是死亡。 一個是知道真相,有尊嚴地死去。 一個是抹殺你的好奇心,沉溺於虛假美好,了卻餘生。 個人解讀:也許我們都生活在美好的假象裡,很多東西一旦戳破,都醜陋不堪。

第八集:《狩獵愉快》

影片裡在我看來,其實主角就只有一個:狐狸精燕。梁看上去更像是男配角,兩個人的相處關係,是我比較難理解的。顯然男主女主倆人並沒有存在愛情,又或者說是另外一種關係存在。更像是一種人和寵物的關係,你餓了我給你吃得,你病了我治療你,也不奢求你的回報,只希望你過得好。以我個人對人類的情感認知,只能理解到這裡。我也不知道這種關係叫什麼。也可以說是一種愛吧,畢竟這個字可以容納百川。 劇裡狐狸精的故事,不再是老套的愛情故事,而是以生存為主題。 新時代來臨,舊時代的人要怎麼存活下去,這考驗著所有人。燕的生存方式,更是典型代表。我個人解讀:這更像是一部反殖民入侵和女權崛起影片。 燕從被狩獵者,成長為狩獵者。儘管過程很痛苦,但是她成功了。梁就像那些海外學成歸來的學子,利用自己的知識,完成對燕的改造。這更像是預示著我們國家的命運!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代表著女性開始崛起。從被壓迫,到開始反抗。

第九集:《垃圾場》

其實這就是一部,提倡大家好好愛護環境的小故事。但是愛護環境這個話題,大家都像那個督查一樣,笑看著老頭講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 影片裡製造出來的垃圾怪,更像是對人類的控訴。 像督查這種外表光鮮的人,往往卻是個垃圾製造者。 個人解讀:如果你不善待環境,環境也不會善待你。影片裡的意思,更像是在說:如果你長期與垃圾為伍,最終也會成為垃圾。 諷刺人類製造垃圾,破壞環境,最終將自食惡果。 所以從這一刻開始,請大家愛護環境,別讓自己成為一位垃圾。

先發前9集的個人解讀,相關視頻我也會同步跟上,只要不違背相關視頻發布規程。當然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這個網飛劇去看,畢竟我發的都是視頻剪輯版,看完整版可能會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相關焦點

  •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愛、死亡和機器人》影評 《天鷹座裂縫》是個人以為《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第二精彩的一集,同樣改編自阿拉斯泰爾·雷諾茲的小說。
  • 愛死亡和機器人裂縫之外結局解讀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7集結局什麼...
    Netflix新作《愛死亡和機器人》火了,第7集《裂縫之外》被評為最佳故事,這則故事是科幻主題,由一次錯誤的空間跳躍引發出人類和外星蟲族的糾葛,不少人都沒看懂結局是什麼意思,一起來分析一下吧。《裂縫之外》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分別是蟲族假扮的格麗塔,太空人託姆和蘇西。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播出
    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法國發布官方消息,大熱電視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播出。 據消息,第二季將會於三月份更新,但是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發布預告!
    時光網訊Netflix動畫片《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發布預告,上線日期待定,第二季中還會有更多風格迥異、尺度不同的動畫短片,而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會是本劇的執行製片人,韓裔女導演呂寅榮也會加入主創團隊,成為第二季的監察導演之一。
  • 愛死亡和機器人裂縫之外結局解讀 第7集結局什麼意思
    Netflix新作《愛死亡和機器人》火了,第7集《裂縫之外》被評為最佳故事,這則故事是科幻主題,由一次錯誤的空間跳躍引發出人類和外星蟲族的糾葛,不少人都沒看懂結局是什麼意思,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裂縫之外》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分別是蟲族假扮的格麗塔,太空人託姆和蘇西。
  • 愛,死亡和機器人,這就是別人家的電視劇
    最近一段時間,一部叫做《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電視劇風靡了整個網絡。這部出自網飛的新劇第一季只有十八集。按照一般美劇一集一個小時的長度,十八集並不短,但是網飛的這部新劇確實別出心裁。因為這部劇每一集的時長很短。最長的一集大概只有十八分鐘左右。
  • 《愛,死亡和機器人》真的有評論的那麼好?
    《愛,死亡和機器人》是由喬舒亞·多南、大衛·芬奇、珍妮佛·米勒和蒂姆·米勒製作策劃的一部動畫短片,該劇定於2019年3月15日在Netflix首播。光是聽創作者的名字和放映的平臺,就能想到這一定是一部不會差的作品。
  • Netflix官宣:《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上線
    Netflix官宣:《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上線 時間:2021-01-06 23:50:27
  • 大衛芬奇監製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強烈推薦
    《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豆瓣超8萬人給出9.3高分,IMBD8.9,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死侍》導演)擔任監製,第一季共18集,尺度驚人,是一部實實在在的「成人動畫」短片合集。18個故事,最長一集不超過20分鐘,最短一集不超10分鐘,每一集歸屬類型不同,分別涵蓋了恐怖、驚悚、動作、喜劇、荒誕、治癒等等。
  • Netflix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將推出第2部
    Netflix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將推出第2部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1-01-07 09:55:55
  • 愛死亡和機器人共有幾個單元故事 讓追劇的粉絲們都十分的喜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愛死亡和機器人共有幾個單元故事 讓追劇的粉絲們都十分的喜愛 愛福清網 在最近,由netflix製作推出的系列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國內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這部動畫片是由18個片段組成,每個片段在5到15分鐘,每個片段的故事類型都不一樣,有科幻、奇   原標題
  • 影視評論|《愛 ,死亡和機器人》:後人類時代的身體哲學 [1]
    《愛,死亡和機器人》涵蓋了多種後人類電影的主流表達範式,是一部用動畫思考後人類觀念的合集。從身體哲學的視角審視,影片展現了無機、有機、非有機三種不同的後人類身體:無機的後人類身體體現為一種身心二元論;有機的後人類身體同樣陷入了主體性的窠臼;非有機的後人類身體強調身體的生成性,在眾多後人類身體範式中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 愛死亡和機器人裂縫之外原著小說介紹 原型現實人物是誰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7集《裂縫之外》集科幻,驚悚,懸疑於一身,Netflix推出的這18則單元故事基本都有原型存在,被評為「目前最佳」的《裂縫之外》也有原型,它來自於阿拉斯泰爾雷諾茲所寫的小說。
  • 激動到暈倒,《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來了
    論壇上的網友說是3月15號,也不知道真假,但柳林覺得大概率不會差。被柳林預判為年度最佳劇集的這部神劇,最終在豆瓣上的評分是9.2分,嘿嘿,咱這眼光還是在線的吧。320111人在線評分,65.7%的觀眾打了五星,嘖嘖。
  • 《愛死亡機器人》第二季即將上線,網飛官宣消息,我們終於等到了
    2019年網飛推出一部動畫短片合集,名字叫做《愛,死亡和機器人》。跟它的名字一樣,這部短片動畫合集的內容和劇情,也基本圍繞著愛、死亡、機器人3個主題展開。因為裡面的故事腦洞大開,充滿了想像力和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愛,死亡和機器人》迅速火了起來。《愛,死亡和機器人》大獲成功,網飛隨後宣布了第二季的消息,將這部動畫短片合集的製作重新提上日程。
  • 《愛,死亡和機器人》腦洞大,尺度更大的科幻動畫!
    奈飛新上線的原創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可以說它是我這幾年看過最好的科幻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一共有18集,包括2D動畫和3DCGI,每集時長約為5——15分鐘,而且故事都是各自獨立的短篇動畫。涵蓋了科幻、懸疑、恐怖、搞笑、動作等多種類型元素。由於評級為R級更不缺色情暴力血腥鏡頭,可以說是一組質量非常高的成人動畫。
  • 《愛死亡機器人》第二季來了!網飛再次官宣即將定檔
    網飛(Netflix)的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在開播之後就大受好評,劇集中充滿想像力的元素所令人折服。今日(1月6日)網飛法國官推再次官宣《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即將推出。有傳聞稱曾執導《功夫熊貓2》和《功夫熊貓3》的韓裔導演呂寅榮將加盟第二季,作為監督導演掌控第二季的全部劇集,而第二季預計也會與上一季一樣,由全球各地富有才華的動畫導演分別奉獻故事。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9.3分背後:Netflix年投130億美元搞原創...
    你最近是否被Netflix出品的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刷屏了?《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18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時長6至17分鐘不等。因為有《搏擊俱樂部》導演大衛·芬奇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擔任監製,未開播先受到期待。
  • 愛死亡和機器人07結局什麼意思?裂縫之外原著小說劇情介紹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7集《裂縫之外》集科幻,驚悚,懸疑於一身,Netflix推出的這18則單元故事基本都有原型存在,被評為「目前最佳」的《裂縫之外》也有原型,它來自於阿拉斯泰爾雷諾茲所寫的小說。
  • 推薦一部高達9.1分的動畫片《愛死亡與機器人》
    這絕對是值得你看的一部動畫片首播: 2019-03-15(美國),共18集,每集15分鐘,豆瓣評分9.1分一部動畫片為什麼會如此的高分,從片名可以看出,這是講述人類最基本的最能引人深思的話題,愛與死亡,可以縱觀好的影片或者文學作品,這兩個話題幾乎在我們所有的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