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二)

2020-12-03 儀器信息網






       背散射電子是入射電子在試樣中受到原子核的盧瑟福散射而形成的大角度散射後,重新逸出試樣表面的高能電子。由於背散射電子的能量相對較高,其在試樣中的作用深度也遠深於二次電子,通常而言是在0.1-1μm左右。在很多情況下,大家把BSE像簡單的認為是試樣的成分襯度,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A.  BSE的成分襯度

        背散射電子的產額和成分之間的確存在非常緊密的關係,在整個原子序數範圍內,BSE的產額都是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提高,而且差異性高於SE(見圖1)。所以,這也是大家都用BSE圖像來進行成分觀察的最主要原因。


圖1 銅包鋁導線截面的SE、BSE像

和鋁、銅電子產額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BSE的產額僅僅就取決於原子序數,它和試樣的表面形貌、晶體取向等都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在部分情況下,BSE在形貌立體感的表現上還要更優於二次電子。


B.  BSE的形貌襯度

        試樣表面形貌的起伏同樣會影響BSE的產額,只不過BSE產生的深度相對SE更深,所以對表面的細節表現程度不如二次電子。不過,如果對表面形貌不是特別關注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使用BSE圖像來進行形貌表徵。特別是在存在荷電現象的時候,由於BSE不易受到荷電的幹擾,較SE像會有更好的效果(見圖2)。在前一章的SE章節中,我們已經介紹過這部分內容,這裡不再贅述。



圖2(左圖)5kV, SE圖像

         (右圖)15kV,BSE圖像


C.   BSE的陰影襯度

      在進行形貌觀察的時候,有時候需要的是圖像的立體感。立體感主要來源於在一個凹坑或者凸起處,對其陰陽面的進行判斷。在這方面,大角度的SE和BSE因為對稱性的關係,在陰陽面的產額及實際探測到的信號量完全一樣,所以體現立體感的能力相對較弱。低角SE2信號反而可以較好的體現圖像的立體感,處於樣品室側方的ETD探測器在採集低角SE信號時,朝向探測器的陽面信號不受阻礙,背向探測器的陰面的上部分的SE可以繞行後被探測器接收,而下部分則由於無法繞行從而產額降低,此時陰陽面原本產額相同的低角SE信號,在實際採集的過程中發生了接收數量的不一致,從而在圖像上表現出陰陽面的亮度不同,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陰影效應。

圖3  ETD的陰影效應



當凸起區域比較高時,陰影效應會顯得比較明顯,而隨著凸起區域高度的逐步降低,當處於陰面的低角SE能夠完全繞行時,此時陰影效應就會變得非常微弱。基於BSE不能繞行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則可以增強陰影效應
BSE產生後基本沿著出射方向傳播,不易受到其它探測器的影響陰陽面的實際BSE產額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探測器不採集所有方向的BSE,而是只採集一側的BSE,陰陽面收集到信號的差異就會變得非常大,而且由於BSE不能像SE那樣會產生繞行,所以這種差異要遠高於SE。換句話說,利用非對稱的BSE得到的陰影效應要強於ETD的低角SE。


圖4 不同方向接收到的BSE強度及疊加算法



除了形貌襯度之外,我們已經在上一章節已經介紹過。對於電位襯度,SE要強於BSE;對於通道襯度,BSE則要優於SE。
我們現在再回到SE和BSE的關係上,簡單總結一下,BSE以成分為主,兼有一定的形貌襯度,電位襯度較弱,不過通道襯度較強,抗荷電以及陰影襯度也都強於SE,詳見表1。


表1


BSE

SE

能量

空間解析度

表面靈敏度

形貌襯度

兼有

為主

成分襯度

陰影襯度

非對稱很強

低角有

電位襯度

抗荷電


圖5 斷口材料的SE和BSE圖像及襯度對比



在明確了BSE和襯度之間的關係以及與SE的對比之後,接下來介紹一下BSE的分類。不同類型的背散射電子在襯度、作用深度上的表現完全不同,為了能在以後電鏡觀察中獲得最適合的條件,我們也要對BSE細緻的分類,並對其各自的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


      BSE有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之分,彈性散射的BSE能量接近入射電子的能量,非彈性散射的BSE能量要稍低一些,從200eV到接近入射電子能量均有分布。從發射角度來說,從很低的角度到很高的角度也都有分布。無論是能量分布上,還是空間分布上,BSE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此進行逐一說明。


A.  高角BSE:

       高角BSE是以接近90° 出射的背散射電子。此類BSE屬於盧瑟福散射中直接被反射的情況,經過樣品原子散射碰撞的次數也少,且和原子序數襯度也存在最密切的關係。高角BSE相對所包含的原子序數襯度最高,相對作用深度也較小,且和形貌關係較小。因此,高角BSE可以體現最純的成分襯度。另外,當試樣表面有不同取向時,不同取向的原子密度不同,也會影響直接彈性散射的概率。所以,高角BSE也能夠很好的體現通道襯度。

        因而,在多相的情況下,高角BSE可以表現出最強烈的沒有其它襯度幹擾的成分襯度;在試樣拋光平整的情況下,高角BSE也可表現出對表面很敏感的通道襯度

        不過由於高角BSE的出射角的角度要求很高,因此其立體角很小,所以在所有BSE中相對來說佔比也較少,信號相對偏弱。


B.   中角BSE:

        中角BSE是指那些能進入到鏡筒內但達不到高角角度的BSE,角度一般不低於60°。中角BSE由於出射角度降低,因此在其中混有的非彈性散射BSE相對高角BSE而言有所提高,在試樣表面的作用深度有所增加,其產額隨形貌不同開始受到較大的影響。

        中角BSE已經開始兼具成分和形貌襯度,不過由於出射角度依然比較大,作用深度也並不深,解析度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而且,由於BSE的抗荷電能力要明顯強於高角SE和軸向SE,因此,中角BSE可以作為它們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不過中角BSE和高角SE、軸向SE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立體感同樣不如低角信號。


C.   低角BSE

        低角BSE是以較低角度出射的背散射電子,通常在20°~60°之間。低角BSE的出射角度進一步降低,因此非彈性散射的電子所佔比例也進一步提高,作用深度有了較為明顯的加深。相應的,低角BSE的成分襯度較之前二者有了一定的弱化,而對形貌襯度的體現則會進一步的加強。

        因此,低角BSE是屬於兼具成分和形貌襯度,但是相對能夠體現的表面細節不多,且圖像解析度有所降低。不過其抗荷電能力卻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在荷電效應很強時,也可以作為形貌像的重要補充。

        以上是按照BSE的出射角度來進行分類,我們把這三種BSE先簡單的總結一下,如表2。

表2


低角

中角

高角


形貌襯度

降低

成分襯度

提高

表面靈敏度

提高

立體感

降低

抗荷電

降低

解析度

提高

信號強度

降低


圖6 不同角度BSE的襯度對比


     前面我們都是按出射角度來進行區分BSE,接下來,我們再看兩種比較特別的類型。


D.  Topo-BSE

        Topo-BSE是指非對稱的低角BSE,具有較為強烈的陰影襯度。由於低角BSE在所有角度BSE中對形貌最為敏感,再根據前面提到的BSE的陰影襯度,將兩者結合起來,便可產生強烈的陰影襯度。

        例如,對於試樣上的一個凸起來說,各個方向產生的BSE信號是對稱的,但是低角BSE產額和其形貌有關。如果只採集特定方向的低角BSE,那麼朝向這個特定方向的信號量接收就要偏多,而背向這個方向的信號就明顯偏少,反映在圖像上就會出現明顯的陰陽面,從而提高了圖像的立體感。

        Topo-BSE因為不會像SE那樣產生繞行,所以其立體感要優於低角SE。而且,因為Topo-BSE比SE更不容易受到荷電影響,所以對於導電性差的試樣,往往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如圖7。

圖7 黃鐵礦樣品(左圖)沒有荷電,立體感強;

(右圖)立體感稍弱,且有一定的荷電


        試樣本身並不會產生這種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主要是人為故意造成,常用的方法有雙晶體或五分割等不對稱的BSE探測器的算法、對稱BSE探測器的Topo模式採集、試樣臺的傾斜、以及其它的一些特殊技術。這部分內容將在以後的章節中再為大家詳細介紹。


E.  Low-Loss BSE


出射角度不同外,BSE的能量分布也大相逕庭,從比較低的能量到接近原始電子束的能量範圍內均有分布,如圖8。


圖8 BSE的能量分布



其中相對比較特殊的就是非常接近原始電子束能量的彈性散射電子。這些能量非常接近原始電子束的背散射電子,因為幾乎都是彈性散射,沒有受到能量損失,所以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作用深度很淺。因為只有作用深度淺,它們才有較大的概率不受到試樣原子的非彈性散射。

        所以,我們將這類背散射電子稱之為Low-LossBSE,能夠反映非常表面的成分的變化,而且出射角度相對較高,因而不容易受到形貌的影響。


圖9  3kV、2kV和1kV電子束在矽基底內的穿透深度



BSE的作用深度要比SE深的多,所以BSE信號對試樣表面的靈敏度遠不及SE。若要提高BSE的靈敏度,通常需要降低加速電壓。以Si基底樣品為例,使用的加速電壓從3kV降到2kV、1kV,其作用深度分別為80nm、35nm和15nm,如圖9。雖然表面靈敏度得到了提高,但是依然無法和SE相提並論,而且加速電壓的下降導致了BSE信號的急劇下降。此時,讓我們來看Low-Loss電子的作用深度,當加速電壓為3kV的電子打到Si基底試樣上,如果不進行能量過濾,作用深度在80nm;而能量在2.9keV-3keV的BSE電子,即能量損失在100eV以內的Low-Loss BSE電子,作用深度僅為5nm;如果能量在2.95keV-3keV,即能量損失在50eV以內的Low-Loss BSE電子,作用深度僅為2-3nm,見圖10。這樣的表面敏感度已經堪比二次電子。



圖10 3kV入射到矽基底上,不同能量的BSE的作用深度




所以Low-Loss BSE是對表面極為敏感的背散射電子,有著和SE相當的表面敏感度。對於那些非常關注表面靈敏度的應用需求上,Low-Loss BSE可以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讓我們來看一個實例,二維材料中的石墨烯的觀察。眾所周知石墨烯的厚度非常薄,如果作用深度比較大的話襯度就會變得很弱,所以我們通常都是用低電壓的SE來進行成像。如圖11中的低角SE和高角SE圖,一般很少有人會選擇BSE來對二維材料進行成像,因為常規BSE作用深度較深,襯度非常弱。


圖11 二維材料,(左圖)低角SE圖,(中圖)高角SE圖,(右圖)常規BSE圖



然而,試一下用Low-Loss BSE成像,卻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使用Low-Loss BSE成像,相當於用極淺的信號將非常薄的石墨烯和基底區分開,此時體現出了極佳的襯度。Low-Loss BSE表面靈敏度遠優於常規BSE和低角SE,幾乎和高角SE的成像效果不相上下。




  圖12 二維材料,Low-Loss BSE


我們將通常大家並不注意區分的BSE信號,也根據出射角度的不同,將其分成高角BSE、中角BSE和低角BSE,根據低角BSE接收時的對稱性分出Topo-BSE,再根據BSE的能量分布分出對表面極為敏感的Low-Loss BSE。這五類BSE信號會有不同的辦法加以區分和接收,這將在以後的章節中為大家說明。我們把這五種BSE的特點,歸納如表3。


表3


高角

BSE

中角

BSE

低角

BSE

Topo

BSE

Low-Loss

BSE

形貌襯度

很強

成分襯度

通道襯度

表面敏感度

很高

立體感

很低

很低

陰影襯度

部分條件有

抗荷電

很強

很強

解析度

很高

信號強度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此為止,同樣留下幾個小問題,答案將留待下一章揭曉!


問題:以下是不同類型背散射電子圖片,你能說出分別是由哪種BSE成像嗎?

        

















問題:您能分得清以下圖片分別是哪一類型的SE信號,並且在什麼襯度特點上產生的差異嗎?




低角SE            解析度的不同         高角SE





低角SE      立體感的不同        高角SE




高角SE     荷電的不同        低角SE



高角SE   對表面靈敏度或深度信息的不同   低角SE





低角SE   受到電位影響電位襯度的不同      高角SE



相關焦點

  • 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三)
    前兩個章節我們詳細分析了二次電子SE和背散射電子BSE,並對這兩者進行了更細緻的分類,對它們產生的原因和襯度及其它特點也做了詳細的說明。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一)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二)二次電子因為能量小,所以受到電場的作用較大,各個方向的 SE 都會被電場推到相對較高的角度;而背散射電子雖然也會被電場往上方推,不過因為能量相對較高,所以出射角增大的襯度不如 SE 明顯,低角 BSE 變成中角 BSE、中角 BSE 變成高角 BSE。
  • 細談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四)---總結篇
    二次電子        背散射電子(BSE)根據角度不同將其區分為低角 BSE、中角 BSE、高角 BSE;又從對稱性的角度分離出非對稱的 Topo-BSE;以及從能量的角度分離出Low-Loss BSE 信號,分為了五種 BSE
  • 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的疑問(下)——安徽大學林中清32載經驗談(5)
    【作者按】上一篇詳細介紹了物質的組成以及高能電子束轟擊樣品產生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的過程。並對與掃描電鏡成像有關的各種襯度信息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延伸閱讀: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的疑問(上)】 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都呈現出怎樣的樣品信息?如何利用這些信息對樣品進行分析?在表面形貌像的形成過程中起怎樣的作用?對表面形貌像的細節分辨有何影響?是否存在假象?
  •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
    二、工作模式成像方式:1.SE-二次電子像二次電子是在入射電子束作用下被轟擊出來離開樣品表面的樣品的核外層電子,因為原子核和外層電子的結合能力很小二次電子能量小於50eV,發射深度為5-10nm。二次電子的產額主要取決於入射電子束與樣品表面法線間的夾角,角度越大,二次電子就越多。主要是反映樣品表面10 nm左右的形貌特徵,像的襯度是形貌襯度,襯度的形成主要取於樣品表面相對於入射電子束的傾角。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一)
    掃描電鏡中採用的信號往往不是單次散射所得,而是電子經過多次散射以及能量損失後的總效應。掃描電鏡主要用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進行試樣的觀察。能譜儀或波譜儀的成分分析是利用非彈性散射產生的特徵X射線能量和強度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晶體的彈性散射還會產生與晶體結構有關的布拉格衍射,可以獲得晶體結構信息。
  • 金屬科研「神器」: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及應用
    圖2  SEM工作原理示意圖它是用細聚焦的電子束轟擊樣品表面,通過電子與樣品相互作用產生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等對樣品表面或斷口形貌進行觀察和分析。(2)穿透能力比二次電子強得多,可從樣品中較深的區域逸出(微米級),在這樣的深度範圍,入射電子已有相當寬的側向擴展,因此在樣品中產生的範圍大,圖像解析度較低;(3)背散射電子產額隨原子序數增大而明顯增加,即樣品平均原子序數Z大的部位產生較強的背散射電子信號,在螢光屏上形成較亮的區域;而平均原子序數較低的部位則產生較少的背散射電子,在螢光屏上形成較暗的區域,這樣就形成原子序數襯度
  • 掃描電子顯微鏡入門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其系統設計由上而下,由電子槍 發射電子 束,經過一組磁透鏡聚焦 (聚焦後,用遮蔽孔徑選擇電子束的尺寸後,通過一組控制電子束的掃描線圈,再透過物鏡 聚焦,打在樣品上,在樣品的上側裝有訊號接收器,用以擇取二次電子或背向散射電子成像。 5.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2.4.1 掃描電鏡的特點與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二) 樣品製備過程簡單,不用切成薄片。 (三) 樣品可以在樣品室中作三度空間的平移和旋轉,因此,可以從各種角度對樣品進行觀察。 (四) 景深大,圖象富有立體感。掃描電鏡的景深較光學顯微鏡大幾百倍,比透射電鏡大幾十倍。 (五) 圖象的放大範圍廣,解析度也比較高。可放大十幾倍到幾十萬倍,它基本上包括了從放大鏡、光學顯微鏡直到透射電鏡的放大範圍。解析度介於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鏡之間,可達3nm。
  •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範圍
    環境掃描電鏡可以對各種固體和液體樣品進行形態觀察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對部分溶液進行相變過程觀察。對於生物樣品、含水樣品、含油樣品,既不需要脫水,也不必進行噴碳或金等導電處理,可在自然的狀態下直接觀察二次電子圖像並分析元素成分。還可分析生物樣品和非導電樣品(背散射和二次電子像)、分析液體樣品以及土20°C內的固液相變過程觀察。
  • 【收藏】常用表徵方法(二)
    ,被激發的區域將產生二次電子、俄歇電子、特徵x射線和連續譜X射線、背散射電子、透射電子,以及在可見、紫外、紅外光區域產生的電磁輻射。二次電子一般都是在表層5~10nm深度範圍內發射出來的,它對樣品的表面形貌十分敏感,因此,能非常有效的顯示樣品的表面形貌。但二次電子的產額和原子序數之間沒有明顯的依賴關係,所以不能用它來進行成分分析。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346.htm  掃描電子顯微鏡,英文名稱為SEM,是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的簡寫。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是利用二次電子信號成像來觀察樣品的表面形態,即用極狹窄的電子束去掃描樣品,通過電子束與樣品的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其中主要是樣品的二次電子發射。
  • 原位加熱掃描電子顯微鏡
    儀器簡介:掃描電子顯微鏡(TESCAN VEGA3)是以電子束為光源,在加速電壓的作用下,電子束經過鏡筒聚焦,在試樣表面做光柵狀掃描,產生各種同試樣有關的物理信息(如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等),從而獲得表徵試樣形貌、原子序數的掃描電子圖像。該設備同時配有能譜儀(EDS)和750℃原位加熱臺,可對樣品進行元素分析和室溫~750℃之間原位熱處理。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特點及工作原理
    (二) 樣品製備過程簡單,不用切成薄片。 (三) 樣品可以在樣品室中作三度空間的平移和旋轉,因此,可以從各種角度對樣品進行觀察。 (四) 景深大,圖象富有立體感。掃描電鏡的景深較光學顯微鏡大幾百倍,比透射電鏡大幾十倍。 (五) 圖象的放大範圍廣,解析度也比較高。可放大十幾倍到幾十萬倍,它基本上包括了從放大鏡、光學顯微鏡直到透射電鏡的放大範圍。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三) - 荷電效應
    荷電的形成根據前面介紹的掃描電鏡原理,電子束源源不斷的轟擊到試樣上,根據圖2-6,只有原始電子束能量在v1和v2時,二次電子產額δ才為1,即入射電子和二次電子數量相等,試樣沒有增加也沒減少電子但是對於不導電或者導電不良、接地不佳的試樣來說,多餘的電荷不能導走,在試樣表面會形成積累,產生一個靜電場幹擾入射電子束和二次電子的發射,這就是荷電效應。
  • 超短雷射用來探測有機超導體生成的二次諧波
    Ultra-Short Laser to Detect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in Organic Superconductors超短雷射用來探測有機超導體生成的二次諧波在當代信息技術中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中電子的移動承擔著加工和傳輸數據的功能。
  • 你想知道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掃描電子顯微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      當一束極細的高能入射電子轟擊掃描樣品表面時,被激發的區域將產生二次電子、俄歇電子、特徵X射線和連續譜X射線、背散射電子、透射電子,以及在可見、紫外、紅外光區域產生的電磁輻射。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基本知識篇
    鏡體部分由電子光學系統、信號收集和顯示系統以及真空抽氣系統組成。圖1 掃描電鏡結構示意圖由電子槍,電磁透鏡,掃描線圈和樣品室等部件組成。其作用是用來獲得掃描電子束,作為信號的激發源。為了獲得較高的信號強度和圖像解析度,掃描電子束應具有較高的亮度和儘可能小的束斑直徑。
  • 顯微分析設備-熱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熱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採用肖特基場發射電子槍,可對各類導電及非導電材料的微觀形貌進行高分辨觀察和微區結構及成分分析,配置了加載臺、
  • 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浮出水面」
    原標題: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浮出水面」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陳向軍教授研究組與羅毅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儀首次發現了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該現象的發現有可能催生出一種革命性的表面單分子探測技術。
  • 微波等離子體合成N-石墨烯在減輕二次電子發射中的應用前景
    成果簡介 氮摻雜的石墨烯(N-石墨烯)具有改變二次電子發射性能的能力。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微波等離子可擴展路徑,用於連續和可控地製造獨立的N-石墨烯片。通過調整高能量密度等離子體環境,以規定的結構質量生產高質量的N-石墨烯,速率為0.5 mg / min。